登陆注册
2575900000013

第13章 英国作家(6)

理查逊在学生时代和当印刷工的时候,就常替不识字的熟人朋友代写家信,还为不识字的女孩子代写情书。他以后擅写书信体小说,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他在出版印刷事业中出名后,有个朋友建议他编一本备人模仿、谈论劝善修身之道的书。他从朋友的建议中,形成了他第一部小说的构思,立即埋头于这本书的编写工作之中。1740年,这本书信体小说以《帕美拉》的题名出版,小说的副标题是《美德有报》。作品以穷苦少女帕美拉给父母写信的形式,描写了她在富人家当女仆所经历的事情。她的男主人B先生用各种办法引诱她,她坚决抵御他的无礼企图,终于以贞洁赢得了B先生真正的爱情,正式娶她为妻。此书出版后大受欢迎。此后理查逊又写了一本续集,描写帕美拉婚后的经历和生活。

《帕美拉》的成功,给了作者以莫大鼓舞,他又创作了第二部书信体小说《克拉瑞萨·哈娄》(1747~1748年)。这部小说有8个分册,是理查逊最优秀的作品,写少女克拉瑞萨的父母为了金钱,想尽办法强迫她嫁给一个她所厌恶的富人。在这危急关头,花花公子勒夫列斯出现在她面前,答应帮她逃出家庭,摆脱父母逼迫。当她完全落于他的掌握之中时,他就将她奸污了。克拉瑞萨因长期受到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终于含恨而死。她的一个亲属闻讯后,杀死了勒夫列斯。小说揭露了当时妇女婚姻不能自主的现象,批判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宣扬了清教徒式的资产阶级道德原则。这部小说比第一本更受读者欢迎,它在社会生活的描写、人物性格的刻画、内心活动的揭示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理查逊第三部书信体小说《格兰狄生》(1754年)的主人公格兰狄生是个男性道德的典范,他的美貌和品质引起大群女子的爱慕。但他虽受无数引诱,却始终坚守清白之身,最后他娶了一个理想的小姐为妻,使其品质获得了善报。这部作品枯燥乏味,充满了乏味的道德说教。

理查逊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小说对18世纪中叶英国的家庭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绘,并首次把它介绍到文学中来。他打破了小说的传统写法,不以主人公的生平经历和各种见闻为主要线索,而是以一件事的始末为中心来描写。他很会塑造善良女子的艺术形象,善于描写她们凄惨的境遇和悲伤的情绪,并特别善于分析揭示她们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但他的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狭窄,说教味过浓。

菲尔丁

亨利·菲尔丁(1707~1754),英国18世纪的戏剧家和最杰出小说家。他继承阿里斯托芬、塞万提斯及斯威夫特等人的传统,以文学为武器,揭露现实,讽刺当时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庸俗、虚伪和道德败坏,表现了急进的民主主义倾向。菲尔丁的小说创作理论和实践,不只对英国而且对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也产生过很大影响。

1707年4月22日,菲尔丁出生于英格兰索木赛特州一个破落贵族的家庭。最初在贵族的伊顿学校受教育,1728年进入荷兰的莱顿大学学习语言,1730年因经济困难辍学回国。此后以职业戏剧家的身份为剧院编写剧本,并一度主持过小剧场。他写了25部剧本均遭禁演。主要有《堂·吉诃德在英国》(1734年)、《巴斯昆》(1736年)、《历史纪事》(1737年)等。

《堂·吉诃德在英国》通过堂·吉诃德偶然来到了英国的虚构情节,揭露了英国竞选活动中的投机、勾结、收买、贿赂等黑幕,矛头指向执政党。《巴斯昆》同样是讽刺竞选中贿赂与收买等幕后活动的,政府党与在野党双方都进行贿赂,区别只在于直接还是间接,尖锐地讽刺了英国政治制度的腐败与虚伪。《历史纪事》采用戏中戏的手法,通过剧中的剧作家对舞台上所发生的事件的评论,深刻地讽刺了英国的政治,影射了英国当时首相、大政客瓦尔浦。《历史纪事》激起了当局的猛烈攻击,并向作家发出了恫吓。1737年6月,议会颁布了“戏剧审查法”,规定剧本必须经王室礼部官长的批准才得上演。菲尔丁被迫结束了自己的戏剧创作。

此后,菲尔丁进法学院学习,3年后取得律师资格,在故乡一带做律师。在这期间,他写过杂文,创办过刊物。法律工作使菲尔丁认识了首都及外省司法界的内幕,扩大了视野,为日后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从1742年起,菲尔丁开始了小说创作,共写了4部作品。

18世纪的中期,随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形成,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内容,较之笛福的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以理查逊为代表的描写资产阶级日常生活的家庭小说。而菲尔丁在继承理查逊传统的基础上,又将小说创作的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他的小说突破了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狭小范围,反映了英国社会生活中许多重要现象。而且敢于反抗时代风气,对传统的道德、宗教、法律提出尖锐的批评。在艺术形式上,他大多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通过主人公的历险,将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摄入作品,大大地扩充了小说表现社会生活的能量。他的小说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心理描述深刻,为长篇小说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

在一些小说的序文及绪论中,菲尔丁根据前辈作家及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了关于小说创作的理论。他把自己的小说称之为“散文滑稽史诗”,意思是用散文来写普通人的喜剧性故事。在人物塑造方面,他说自己不是描写人,而只是描写他们的性格,不是写个别的人而是描写人的类型。他认为无论写人写事都要“严格模仿自然”,因此一个作家应广泛地直接地熟悉生活,应和各种身份各种地位的人交往。菲尔丁还十分注意小说的结构理论。他认为故事情节应变化多端,滑稽的和严肃的、平凡的和奇妙的可相互结合,但应具有内部的统一性,共同阐明主题及作者的思想。

《约瑟·安德鲁传》(1742年)是菲尔丁的第一部小说。它是模仿塞万提斯的风格而写成的。主人公是地主布比家的青年仆人约瑟·安德鲁,因为拒绝女主人的诱惑而被驱逐。他离开伦敦到乡间与牧师亚当·斯密相逢,不久又与前去伦敦寻找他的芳妮相遇。经历了许多奇事险情,几经波折回到乡间,又克服了重重阻碍,与芳妮结婚。

通过这3个人的冒险奇遇,作者描写了社会上各色各样的人物:地主、强盗、小客栈老板、乡绅、牧师、小贩、管家、侍仆等人的所作所为,从而勾勒出一幅18世纪英国社会风俗的画面。从中可以看到上层社会的虚伪、自私、欺诈、荒淫;下层社会的纯洁、舍己为人和阶级友爱。

亚当·斯密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一个典型。这位乡间教区的穷牧师是位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天真淳朴,心地善良,有正义感,但不谙世态人情,不时闹出笑话,惹出许多麻烦。但他竭尽全力帮助安德鲁和芳妮这一对穷仆人结成眷属;面对社会上的邪恶绝不屈服,保持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

《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1743年)写于《约瑟·安德鲁传》之前,因而内容与风格和他的剧作有更多的联系,而不是“滑稽史诗”。小说取材于真人真事。1725年,强盗头子魏尔德在伦敦被判处绞刑,轰动了整个英国。菲尔丁根据魏尔德的事迹,创作了这部极富战斗性的政治讽刺小说,抨击了政府首相瓦尔浦型的资产阶级政客和英国资产阶级政治。

魏尔德是盗贼首领,他手下一伙歹徒抢劫拐骗,作恶多端,魏尔德却装成正人君子出入于官府法院。他从不参与抢劫,却分得大部分赃物、赃款。他一方面指挥党羽作案,一方面又把不听命于他的人向官府告发。但事情败露,魏尔德被送进了牢狱。在狱中,他又和另一个强盗头子争夺控制其他犯人的权力。魏尔德的形象体现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疯狂掠夺财富的一种时代特征。菲尔丁还通过魏尔德手下匪徒的党派之争,讽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议会政治。他们所戴的帽子虽有宽沿与窄沿之分,而且为此争吵不休,但本质上,都是欺骗、抢劫、剥削与掠夺人民的强盗,都在干着“一件光荣而伟大的事业,就是掠夺大众”。

菲尔丁模仿当时传记作家歌功颂德的笔调,自始至终几乎都是反笔,将这个卑鄙无耻的盗贼称为“伟人”,将他的诈骗的恶德劣迹称为“高贵”。这样的手法更能显示魏尔德的恶德、无耻与卑污,更能引起读者对他的厌恶,以增强讽刺的效果。

1749年,菲尔丁发表了代表作——长篇小说作品《汤姆·琼斯》。

《阿米莉亚》(1751年)是菲尔丁最后一部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小说。阿米莉亚出身于富贵人家,却自愿嫁给了一个穷军官布斯上尉。他们婚后苦难的遭遇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故事不是按事件的时间顺序叙述,而是从中间即从他们婚后6、7年,布斯在街上排解殴斗反而被诬下狱写起。一方面写监狱里触目惊心的黑幕,同时倒叙了布斯入狱前的生活:结婚、远征、负伤、退伍、阿米莉亚被夺去遗产、种庄稼失败而漂泊到伦敦……倒叙几乎占了全书的1/4,布斯入狱期间,阿米莉亚孤苦无依。贵族浪子们垂涎她的美色使之受尽欺凌。布斯出狱后,另一贵族对阿米莉亚怀有野心,雇用流氓引布斯在赌场大输,因无力还债又被拘捕。阿米莉亚四处奔走,营救丈夫,好不容易凑到了钱,又被一位流氓绅士骗走。正当走投无路之时,阿米莉亚突然得到了遗产,于是偕丈夫孩子离开伦敦回到乡间。那些欺凌他们的恶人也一一受到了惩罚。美德终于战胜了邪恶。

通过主人公的遭遇,菲尔丁控诉了法律对穷人的压榨与迫害。伴随着主人公一步深似一步的苦难,作家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黑幕重重的法院、凄凉的公寓、腐化的上流社会,淫荡的化装舞会、污浊的拘留所等,刻画了一大群各色各样的代表人物:荒淫无耻的贵族、贪赃枉法的狱吏、警卒以及与其狼狈为奸的律师们、浪子们、鸨母们……通过这些场景与人物,菲尔丁抨击了英国的法律与司法界,提出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部小说不同于他以前的作品,情调灰暗沉重,充满悲剧气氛。这种艺术风格的变化,说明菲尔丁对社会黑暗与矛盾的了解更加深刻了。他越来越感到自己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小说在内容与形式上更接近于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但前后两个部分不够匀称;结尾缺乏现实生活的依据,又无艺术上出现的理由。

菲尔丁44岁时,被任命为韦斯敏斯脱的代理司法官。由于工作忙碌和写作的艰辛,他的健康状况日下。1754年到葡萄牙休养,但已无法康复。1754年10月8日在里斯本逝世,年仅47岁。

伯克

伯克(1729~1797),英国散文家。出生于爱尔兰一位著名律师的家庭。他1748年毕业于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荣获学士学位。1750年去伦敦学习法律,并对文学发生兴趣。1757年发表美学论文《关于崇高美和秀丽美概念来源的哲学探讨》,该论文根据洛克和孟德斯鸠的思想所写,赢得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称赞。

伯克根据《论崇高美》的文艺理论,用弥尔顿的诗歌来说明崇高美的性质,引导了浪漫主义美学的潮流。1765年被选为国会议员,不久就以其政治演说而著名。他对美洲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抱同情和支持态度;主张采取措施缓和英国对爱尔兰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反对英国政府利用东印度公司对印度人民施行专制暴虐的统治。但是他反对法国人民的革命,认为这场革命是富于传染性的祸患。

1790年2月2日,伯克在议会辩论中发表演说攻击法国革命。同年11月1日发表他的重要著作《关于法国革命的感想》,对法国革命作了锐利的分析和愤怒的谴责,激起很大的反响,导致一场激烈的争论。

托马斯·派恩写了《人权》(1791年)来回应伯克对法国革命的攻击。伯克主张改良,反对革命。派恩赞成法国社会进行改革,但反对毁掉教会和贵族,因为这两者是文明社会的“文雅的点缀”。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它的发展应该是进化,而不应用革命的手段施以残忍的外科手术,然后人为地、机械地对它加以重建。伯克虽对法国革命持否定态度,但总的来看,他是主持公道和正义的。他拥护议会制度和自由选举,写了《关于目前不满情绪根源的感想》(1770年)。他替美洲革命人民辩护,写了论《美洲的赋税》(1774年)和《论与殖民地的和解》(1775年)。他同情爱尔兰人民,写了《关于刑法写给爱尔兰一位贵族的信》(1782年)。他反对压迫、掠夺印度人民,写了《论在印度发了财的欧洲人的私人债务》(1778年)等。

1764年,伯克和塞缪尔·约翰逊、画家乔舒亚·雷诺兹爵士等人成立“文学俱乐部”,讨论文学问题,因此伯克可以被看成是约翰逊文人集团的一个成员。

伯克的散文热情奔放,条理清楚,逻辑性强;他的句型富于变化,节奏均匀;语言生动、形象;表达方式富于幻想和戏剧效果,因而成为英文散文的典范。

彭斯

彭斯(1759~1796),苏格兰诗人。生于艾尔郡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在田里干活,辛劳终生,但博览群书,天文地理、各国文学无不涉猎,也喜爱苏格兰民歌和民间故事。

1783年开始写诗。1786年出版《主要用苏格兰方言写的诗集》,集中收有《两只狗》、《致小鼠》、《致山中雏菊》、《致虱子》等优秀的苏格兰比兴诗,辛辣的讽刺诗《圣节集市》,歌颂农民及优美大自然的《农民的星期六夜晚》等诗篇。诗集引起轰动。他被邀请到爱丁堡,成为名公贵妇的座上客,并结识了苏格兰歌谣收集者约翰逊,不久回到故乡。

1789年谋得一个小税务官的职位。后半生主要收集苏格兰民间歌曲和词作,为约翰逊编辑了6卷本的《苏格兰音乐总汇》,为汤姆森编辑了8册《原始的苏格兰歌曲选集》,使许多将要失传的民歌得以保存。为不少名曲填写的歌词使他蜚声世界。

后期主要诗作就是以民间的传说为基础的叙事诗《汤姆·奥桑特》,写一个酒徒夜行遇鬼的故事。另一首长诗《快活的乞丐》写一群男女流浪者寻欢作乐。他的作品淳朴、活泼,表现出自由、平等的思想追求。

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派诗人。生于英格兰北部湖区科克蒂斯。父母早逝,由舅父抚养,后妹妹多萝西终身与他做伴。1790年曾徒步旅游欧洲大陆。1791年剑桥大学毕业后再去法国。次年回伦敦,并出版第一部诗集,收有《黄昏信步》和《写景诗》。

他原来同情法国革命,英法战争爆发后认为法国人“自己转而成为压迫者”,于是改变了态度。在经济困顿时得到亡友赠予的一笔遗产,遂于1795年与妹妹迁居乡间。

同类推荐
  •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也不像对《西游记》、《水浒传》那样,在毛泽东喜欢阅读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对书中故事时常运用,随手拈来譬解事物,解释道理。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当作政治、军事书来读,毛泽东谈起《封神演义》的时候不算多,但是,毛泽东却熟读这部书,《封神演义》占有特殊位置。他读《封神演义》虽不及《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那样,对书中故事有自己的分析,并且用他这种分析,讲述重要道理
  • 爱犊居吟草

    爱犊居吟草

    本书是山西省著名作家马乃骝的诗文集,马乃骝,已故,生前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是纳兰性德研究专家……
  • 观潮手记

    观潮手记

    丛书展示了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的论作。选本中既选有见于以往评论集但颇具学术价值、代表评论家本人一定时期学术成就的篇什,特别是近期我国评论界的成就,主要是新时期以来,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概貌和对许多著名的和新起作家的创作成就及有关见解。也选有尚未编集出版的近期评论新作,本书选取了国内十七位著名文艺评论家的评论作品,涵盖作家、作品评论和专题理论研究与探讨的文字
  • 老茶客经典闲话

    老茶客经典闲话

    人们爱啖茶,其目的就是聚会:茶馆就是摆龙门阵的论坛,三教九流天所不有,其中精彩在茶水的滋润下汩汩而出。将这些玄龙门阵汇集成册,就是这本《老茶客经典闲话》。老茶客爱啖茶,啖必醉,醉必筛话,姑且听之……
热门推荐
  • 极品刁妃

    极品刁妃

    三年前,她当众拒婚让贵为王爷的他沦为全天下的笑柄。三年后,在官奴的拍卖市场,他买下她,从此日夜相伴的只有无尽的折磨。“贱人,沈家的女人果然都是‘精品’,还未出阁便做出这般肮脏之事。”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眸中全是鄙夷!忍着凌辱,她坚强求生,只为有朝一日,逃离牢笼!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邪王魅妃:替身鬼新娘

    邪王魅妃:替身鬼新娘

    一场车祸,她命丧黄泉,离奇穿越。醒后发现自己身穿大红嫁衣躺在乱坟岗上,名副其实地变成了“活死人”。命运转盘下的恶作剧,未知的年代里,身世,死因皆是个谜。北宫冥的出现,间接揭开所有真相,她竟然是邪魅冥王的王妃——南宫灵。王宫里的冒牌王妃,她又是谁?
  • 同居公寓

    同居公寓

    如果没有了矛盾和瓶颈,爱情就是一种摆设,就是一潭死水罢了。同居就是一个把爱情大而化小的过程,唯有最漫长的坚持,才能带给我们最永久的幸福。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中国古代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中国古代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本书所收我国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第三类是具有讽刺性的。 本书所收我国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第三类是具有讽刺性的。
  • 一品天医

    一品天医

    小小村医通往一品天医,长路漫漫,与子同行她是视财如命的无良黑医,他是能给她带来无数钱财的病人。她讨好他,帮助他,替他斗姨娘,斗兄长,给他治病,帮他追小妞。他咬她,鄙视她,无视她,毁了她的桃花、她的财主,最后还扑到了她。大主顾:从今往后,我儿子今后就托付给你了她:拜托,我是大夫,可不是你儿媳!等他病好了,我拍拍屁股就走人。他:爱走不走,本少爷不稀罕你*若干年后,她活的风生水起,夫君很好,宝宝很乖,银子很多,地位很高,事业很强大。他从天而降,如豺狼一般扑上来把她吃干抹净,一遍不够再来一遍。她沮丧不已:“这么多年过去,你还是不会说话,我的药都给狗吃了。”他只管运动,像是要把这么多年欠下来的都补上。她只能配合,欲语还休,欲拒还迎。末了,他眼睛里突然射出凶光:“小孩是谁的种?”她眨眼:“关你什么事?”他无耻:“只要是你生的,都是我的!”她鄙视他:“小少爷,你现在配不上本郡主。”他无辜状:“没关系,我做你的小妾,不求名分,只求暖床。”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王牌女生:死神的召唤

    王牌女生:死神的召唤

    痞子女王逆袭,谁与争锋!玩转校园,叱咤商场,手掌黑道!新一代,富二代,红三代,通通手到擒来!嚣张校草,纯情校草,呆萌校草,通通由我来采!勾唇一笑,不管是冰山美男,还是温柔男教师,通通拜倒臣服:“我的女王陛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