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000000022

第22章 杂述 (1)

解经题

《大佛顶》者,至大而无外,故曰大,至高而莫能上,故曰顶。至大至高,唯佛为然,故曰《大佛顶》也。夫自古自今,谁不从是《大佛顶》如如而来乎?但鲜有知其因者耳。能知其因,如是至大,如是至高,则佛顶在我矣。然何以谓之至大?以无大之可见,故曰至大也。何以谓之至高,以无高之可象,故曰至高也。不可见,不可象,非密而何?人唯不知其因甚密,故不能以密修,不能以密证,而欲其决了难矣。岂知此经为了义之密经,此修为证明之密修,此佛为至大至高、不可见不可象、密密之佛乎?此密密也,诸菩萨万行悉从此中流出,无不可见,无不可象,非顽空无用之比也。是以谓之《首楞严》。《首楞严》者,唐言究竟坚固也。究竟坚固不坏,则无死无生、无了不了之人矣。

书决疑论前

经可解,不可解。解则通于意表,解则落于言诠。解则不执一定,不执一定即是无定,无定则如走盘之珠,何所不可?解则执定一说,执定一说即是死语,死语则如印印泥,欲以何用也?

此书千言万语,只解得《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两句经耳。经中又不曰“是故空中无色”乎?是故无色者,众色之母,众色者,无色之色,谓众色即是无色则可,谓众色之外别无天色岂可哉!由此观之,真空者众苦之母,众苦者真空之苦,谓真空能生众苦则可,谓真空不能除灭众苦又岂可哉?盖既能生众苦,则必定能除灭众苦无疑也。众苦炽然生,而真空未尝生;众苦卒然灭,而真空未尝灭。是以谓之极乐法界,证入此者,谓之自在菩萨耳。今以厌苦求乐者谓之三乘,则《心经》所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又云“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者,皆诳语矣。

十法界,以佛界与九界并称,岂可即以娑婆世界为佛界?离此娑婆世界,遂无佛界邪?故谓娑婆世界即佛世界可也,谓佛世界不即此娑婆世界亦可也。非厌苦,谁肯发心求乐?非喜于得乐,又谁肯发心以求极乐乎?极乐则自无乐,无乐则自无苦,无挂碍,无恐怖,无颠倒梦想。非有苦、有挂碍、有恐怖、有颠倒,而见以为无也。非有智有得,而见以为无得也。非有因有缘,有苦有集,有灭有道,而强以为无苦、集、灭、道也。非有空有色,有眼耳鼻舌身意,而强以为空中无色,无眼耳鼻舌身意也。故曰:“但有言说,皆无实义。”

夫经,言教也。圣人不得已而有言,故随言随扫,亦恐人执之耳。苟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则愿力慈悲尤相之大者,生死之甚者,而可藉之以为安,执之以为成佛之根本乎?凡有佛,即便有愿,即便有慈悲。今但恐其不见佛耳,不患其无佛愿,无慈悲心也。有佛而无慈悲大愿者,我未之见也。故有佛,即便有菩萨。佛是体,菩萨是用;佛是主人翁,菩萨是管家人;佛是圣天子,菩萨是百执事。谁能离得?若未见佛而徒兴假慈悲,殆矣。

解经文

晦昧者,不明也。不明即无明。世间有一种不明自己心地者,以为吾之真心如太虚空,无相可得,癨缘色想交杂,昏扰不宁,是以不空耳。必尽空诸所有,然后完吾无相之初,是为空也。夫使空而可为,又安得谓之真空哉?纵然为得空来,亦即是掘地出土之空,如今人所共见太虚空耳,与真空总无交涉也。夫其初也,本以晦昧不明之故而为空,其既也,反以为空之故,益晦暗以不明。所谓晦暗,即是晦昧,非有二也。然是真空也,遇明白晓了之人,真空即在此明白之中,而真空未始晦暗也。故曰“空晦暗中”。唯是吾心真空,特地结起一朵晦暗不明之色,本欲为空,而反为色,是以空未及为而色已暗结矣。故曰“结暗为色。”于是即以吾晦暗不明之妄色,杂吾特地为空之妄想,而身相宛然遂具,盖吾此身原从色想交杂而后有也。

既以妄色妄想相交杂而为身,于是攀缘摇动之妄心日夕屯聚于身内,望尘奔逸之妄相日夕奔趣于身外,如冲波逐浪,无有停止,其为昏扰扰相,殆不容以言语形状之矣。是谓心相,非真心也,而以相为心,可欤?是自迷也。既迷为心,则必决定以为心在色身之内,必须空却诸扰扰相,而为空之念复起矣。复从为空结色杂想以成吾身,展转受生,无有终极,皆成于为空之一念,始于晦昧之无明故耳。夫既迷为心,是一迷也。复迷谬以为吾之本心即在色身之内,必须空却此等心相乃可。嗟嗟,心相其可空乎?是迷而又迷者也。故曰“迷中倍人。”岂知吾之色身洎外而山河,遍而大地,并所见之太虚空等,皆是吾妙明真心中一点物相耳。是皆心相自然,谁能空之邪?心相既总是真心中所现物,真心岂果在色身之内邪?夫诸相总是吾真心中一点物,即浮沤总是大海中一点泡也。使大海可以空却一点泡,则真心亦可以空却一点相矣。何自迷乎?

比类以观,则晦昧为空之迷惑,可破也已。且真心既已包却色身,洎一切山河虚空大地诸有为相矣,则以相为心,以心为在色身之内,其迷惑又可破也。

念佛答问

小大相形,是续鹜短鹤之论也。天地与我同根,谁是胜我者?万物与我为一体,又谁是不如我者?我谓念佛即是第一佛,更不容于念佛之外复觅第一义谛也。如谓念佛乃释迦权宜接引之法,则所谓最上一乘者,亦均之为权宜接引之言耳。古人谓佛有悟门,曾奈落在第二义,正仰山小释迦吐心吐胆之语。后来中峰和尚谓学道真有悟门,教人百计搜寻,是误人也。故知此事在人真实怕死与不耳。发念苟真,则悟与不悟皆为戏论,念佛参禅总归大海,无容着唇吻处也。

征途与共后语

弱侯之言,盖为未得谓得者发耳。若方子及,犹为勇往之时,岂宜以此言进之哉!然吾闻学者,未得谓得,真不少也,则即进之以此言亦宜。夫世间功名富贵,最易埋没人。予老矣,死在旦夕,犹不免近名之累,况当热闹之场,擦粉涂额以悦于人,而肯究心生死,视人世繁华极乐以为极苦,不容加乎其身,予又安所求于世也?盖生死念头尚未萌动,故世间参禅学道之夫,亦只如此而止矣。则有鼻孔辽天者,亦足奇也。我愿弱侯勿太责之备也。姑置勿论,且摘弱侯叙中语,以与侯商何如?

侯谓声音之道可与禅通,似矣。而引伯牙以为证,谓古不必图谱,今不必硕师,傲然遂自信者,适足以为笑,则予实不然之。夫伯牙于成连,可谓得师矣。按图指授,可谓有谱有法,有古有今矣。伯牙何以终不得也?且使成连而果以图谱硕师为必不可已,则宜穷日夜以教之操,何必移之海滨无人之境,寂寞不见之地,直与世之者等,则又乌用成连先生为也?此道又何与于海,而必之于海然后可得也?尤足怪矣。盖成连有成连之音,虽成连不能授之于弟子,伯牙有伯牙之音,虽伯牙不能必得之于成连。所谓音在于是,偶触而即得者,不可以学人为也。者唯未尝学,故触之即契,伯牙唯学,故至于无所触而后为妙也。设伯牙不至于海,设至海而成连先生犹与之偕,亦终不能得矣。唯至于绝海之滨,空洞之野,渺无人迹,而后向之图谱无存,指授无所,硕师无见,凡昔之一切可得而传者,今皆不可复得矣,故乃自得之也。此其道盖出于丝桐之表,指授之外者,而又乌用成连先生为邪!然则学道者可知矣。明有所不见,一见影而知渠,聪有所不闻,一击竹而成偈:大都皆然,何独师之与伯牙邪?

吾愿子及如师,弱侯如居海上者,于是焉敬以书其后,而题曰“征途与共”以归之。与共者,与共学也。子及以纯父为可与,故征途日与之共学。倘真可与共,则愿并以此语与之可。

批下学上达语

“学以求达”,此语甚不当。既说离下学,无上达,则即学即达,即下即上,更无有求达之理矣,而复曰“求达”,何邪?然下学自是下学,上达自是上达,若即下学便以为上达,亦不可也。而乃曰“学以求达”,是果即下学以求达邪,抑别有求达之学邪?若即学求达,当如前诘;若别有求达之学,则剜肉作疮,尤为揠苗之甚矣。故程伯子曰:“洒扫应对,便是精义作神。”曰:“便是。”则是即学即达也。然又曰:“人须是识其真心。”夫真心不可以识识,而可以学求乎?不可以学求,则又是离学而后有达也,故谓学以求达者非也。离学者亦非,即学者亦非,然则夫子何自而上达乎,此颜子所以终身苦孔之达矣。不曰“即学即达”,不曰“离学而达”,亦不曰“学以求达”,而但曰“下学而上达”。何其意圆语圆,令人心领神会,而自默识于言意之中也!今观洒扫应对,虽下愚之人亦能之,唯不能达乎其上,是以谓之下学也。

是以谓之百姓也,是以谓之鄙夫也,是以谓之凡民也,是以谓之但可使由也。至于精义入神,则自然上达矣。上达,则为聪明圣智达天德之人矣。是以谓之曰“形而上”也,谓之曰“可以语上”也,谓之曰“君子上达”也。虽颜子大贤,犹曰“未达一间”,曰“其殆庶几”,况他人哉!则夫子之自谓莫我知,自谓唯天知者,信痛悼之极矣。盖世之学者,不是日用而不知,则便是见之为仁智,而能上达者其谁也?夫学至上达,虽圣人有所不知,而凡民又可使知之乎?故曰“吾有知乎哉”。虽圣人有所不能,而凡民又可使能之乎?故曰“民鲜能久矣”。民之所以鲜能者,以中庸之不可能也,非弃之也。然则下学者,圣凡之所同。夫凡民既与圣人同其学矣,则谓满街皆是圣人,何不可也?上达者,圣人之所独,则凡见之为仁智,与日用而不知者,总是不达,则总是凡民明矣。然则自颜子而下,皆凡民也。可畏也夫,先圣虽欲不慨叹于由、赐之前可得邪?

书方伯雨册叶

楞严,唐言究竟坚固也。究竟坚固者是何物?此身非究竟不坏也,败则归土矣。此心非究竟不坏也,散则如风矣。声名非究竟不坏也,天地数终,乾坤易位,古圣昔贤,载籍无存矣,名于何有,声于何寄乎?切须记取此一着子:何物是坚固?何年当究竟?究竟坚固不坏是真实语,是虚谬语?是诳人语,是不诳人语?若诳人,是佛自诳也,安能诳人。千万参取。

读若无母寄书

若无母书云:“我一年老一年。八岁守你,你既舍我出家也罢,而今又要远去。你师当日出家,亦待终了父母,才出家去。你今要远去,等我死了还不迟。”若无答云:“近处住,一毫也不曾替得母亲。”母云:“三病两痛自是方便,我自不欠挂你。你也安心,亦不欠挂我。两不欠挂,彼此俱安。安处就是静处,如何只要远去以求静邪?况秦苏哥从买寺与你以来,待你亦不薄,你想道情,我想世情。世情过得,就是道情。莫说我年老,就你二小孩子亦当看顾他。你师昔日出家,遇荒年也顾儿子。必是他心打不过,才如此做。设使不顾,使他流落不肖,为人笑耻。

当此之时,你要修静,果动心邪,不动心邪?若不动心,未有此理,若要动心,又怕人笑,又只隐忍过日。似此不管而不动心,与今管他而动心,孰真孰假,孰优孰劣?如此看来,今时管他,迹若动心,然中心安安妥妥,却是不动心,若不管他,迹若不动,然中心隐隐痛痛,却是动心。你试密查你心,安得他好,就是常住,就是金刚。如此只听人言?只听人言,不查人心,就是被境转了。被境转了,就是你不会安心处。你到不去住心地,只要去住境地。吾恐龙潭不静,要住金刚,金刚不静,更住何处邪?你终日要讲道,我今日与你讲心。你若不信,又且证之你师,如果在境,当住金刚,如果在心,当不必远去矣。你心不静,莫说到金刚,纵到海外,益不静也。”

卓吾子读而感曰:恭喜家有圣母,膝下有真佛。夙夜有心师,所矢皆海潮音,所命皆心髓至言,颠扑不可破。回视我辈傍人隔靴搔痒之言,不中理也。又如说食示人,安能饱人,徒令傍人又笑傍人,而自不知耻也。反思向者与公数纸,皆是虚张声势,恐吓愚人,与真情实意何关乎?乞速投之水火,无令圣母看见,说我平生尽是说道理害人去也。又愿若无张挂尔圣母所示一纸,时时令念佛学道人观看,则人人皆晓然去念真佛,不肯念假佛矣。能念真佛,即是真弥陀,纵然不念一句“弥陀佛”,阿弥陀佛亦必接引。何也?念佛者必修行,孝则百行之先,若念佛名而孝行先缺,岂阿弥陀亦少孝行之佛乎?决无是理也。我以念假佛而求见阿弥陀佛,彼佛当初亦念何佛而成阿弥陀佛乎?必定亦只是寻常孝慈之人而已。言出至情,自然刺心,自然动人,自然令人痛哭,想若无必然与我同也,未有闻母此言而不痛哭者也。

同类推荐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本书介绍了选题缘由、《后汉书》的研究概况、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论语·孟子》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医道还元注疏

    医道还元注疏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的意思可以多熏理解:既可以理解为在“注”上作“疏”,又可以理解为有“注”有“疏”。
  • 盛宠:第一嫡女

    盛宠:第一嫡女

    一场伏杀,她穿越而来,庵中隐居三年,成长为长生门门主,却偏偏有些不长眼的,敢太岁头上动土。太子退婚?谢谢啊!相府千金使绊子?姐心情好,小惩大戒。什么,看上姐的男人?找死!
  • 侯门毒女腹黑夫

    侯门毒女腹黑夫

    穿越前:她是现代最优秀的医学天才、商界女强人、书法绘画大家、金牌律师,多重身份下,真正的身份——是国安部反间谍卧底!冷漠强悍,手段毒辣!穿越后:她是侯门嫡女,深藏不露,表面无害,但是——腹黑毒辣才是真相!惹到她的人都会死得很惨!--------侯府嫡出三小姐,顶着侯门嫡女的头衔,打着未来太子妃的旗号,却是雪天国第一草包,嚣张跋扈,胸无点墨。惨遭太子退婚,为了挽回太子的心,不惜赤身爬上太子的床,沦为雪天国最大的笑柄。不堪忍受嘲笑,从此疯疯癫癫。大夫人佛口蛇心,表面是将她送到庵堂静养,实则命人虐打。再次睁开眼睛,寒光乍现,她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她!前尘往事早已厌倦,与其活在尔虞我诈的斗争中,不如做个疯癫无害的米虫。可是,侯府内,一波又一波的阴谋陷害,一再触动她的底线。看来,她这辈子离清静生活,依然很遥远!好吧,既然她们不想活,那我就好好惩治惩治这帮活腻的女人!她早已不是以前的软柿子,轻笑间掀起了血雨腥风,手段毒辣!嫡姐抢我嫁妆是吧?让你永远嫁不出去,也不难!嫁不出去的人,再多的嫁妆,也无非是徒增伤心罢了!身体主人可是雪天国第一美人,这么美的女人居然也会被人退婚,还活活被人逼成了疯子?哦~原来太子是看上了她的妹妹!渣男渣女,好好等着吧!被逼疯的感受,我会加倍奉还!她向来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不能怪她手段毒辣,只怪渣男渣女一心求死,她只是很“好心”的“帮帮”他们罢了!本以为,解决了渣男渣女,就可以自由自在的逍遥天下,见识一下武侠小说中所谓的江湖,可是——为什么身后,总有一个甩不掉的尾巴?一路上,这雪天国的第一奇才,竟然一直在上演“变身术”!江湖美男榜第一名?七大恶人的义子?天下第一的关门弟子?天下第一庄庄主?隐世神医?东漓国的太子…某女傻眼,不得不承认,自己过去的卧底身份再多,也拼不过这个变态了!且看,一双纤纤玉手与一双温暖大手如何共同绘制一副江山秀丽图,共同弹奏一曲逍遥江湖行…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加入书架】支持晨晨!熊抱!o(∩_∩)o-----------推荐润月晨完结文--------《天才御兽师》《极品师兄缠不休》《极品男仆缠不休》《风家七小姐》《白发魅王爷》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妃天大盗

    妃天大盗

    ☆☆郑重声明:不要看了盗版来这里留言,盗版里的文乱七八糟,根本不连贯。我讨厌看盗版却在这里留言的人!!!!!!!!!!!◎赵慎:宋国敬王爷。他腹黑,她比他更甚。大婚之日,她让他当众戴了一顶华丽丽地绿帽——挺着六、七个月的大肚下了花轿。还假惺惺地当着皇帝的面,哭诉是这个始乱终弃的男人搞大她的肚子,现在米已成饮,他居然想借此解除这场早订下婚约。在有力的证据面前,男人本想辩护,却发现无力开口,只有在皇帝和众人异样的目光下,他极不情愿地与她拜了堂。然而,新婚之夜,他连盖头都没有掀,就去了小妾那里。娶了两个侧妃和六个小妾,他真不怕把自己累死!侧妃,小妾们的嚣张,还有他的冷落,逐渐激怒了她。她原本就不是为爱而来,她只是一个带着复仇火焰的神盗。当他的侧妃,妾侍一个个离他而去,就连他暗中经营的生意,也败在了她的手里的时候。男人‘惊悚’地发现,不知何时,自己的心也被她盗走了。◎师父:青音(另一个身份暂时保密)他是她的师父,他的容貌,令日月无光,谪仙低头。他有一个尊贵的身份,还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从她六岁遇到师父开始,就注定了他们一世的纠葛。他一直都在付出,不断的付出,为了她,他可以放弃尊严,甚至放弃生命,他付出的爱是常人无法想象和接受的。《注:他不会死。》◎玉树公子:卓一白初识不久,他便发现了他女扮男装的身份,他为她的美貌所倾倒,后来的日子,他才发现,他的心,已经沉沦。原来,爱上一个人,最不重要的,就是容貌。岁月的流逝,带走的只是那付皮相,如同淘金工手里的陶盘,洗涤完泥土,沙砾后,剩下的一定是黄灿灿的金子。他默默的陪在她的身后,甚至,站在她根本看不到他的地方,哪怕,她的心里没有他,他也从来不曾后悔过。◎西罗国皇子:哥舒达他的武功,天下第一,他的军队,所向披靡,他有征服世界的本领,却无法征服她的心,最初,想要得到她的理由,只是利用和占有,时间,慢慢改变了他,回首来时路,他才发现,自己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她。◎简介或许会随着剧情的发展有所变化,因为江湖篇和战场篇都是VIP章节,所以不做详细介绍,不过无计保证,江湖篇和战场篇是高潮迭起,动人心魄,另外还有小虐,希望亲们挺住。★★★★★★★★★★★★★★★★★★★★★★★★★★我的其他作品:极品下堂妻:下堂妻直追妻三千里:下堂妻之玉面金凤:暗妃:★★★★★★★★★★★★★★★★★★★★★★★★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豪门嫡妻

    豪门嫡妻

    林然再一次重生了,有着两世记忆的她,重新过着新的生活。豪门媳妇不好当,光明正大可以三妻四妾的名门媳妇更不好当。豪门大宅,上有老而不糊涂的曾祖母,看似慈善却又精明的奶奶,手握实权的婆婆,还有利势又小心眼的姨太们,再加上一群等着看她笑话的妯娌,下有猥亵大伯,妖孽又风流的小叔,还有几个只会惹祸捣乱的姑子。公公的冷眼旁观,丈夫的冷淡无情,小三的冷笑争宠。这是典型二十一世纪里的古代豪门宅斗。豪门怎么了?豪门是用钱用势堆起来的。她是嫡妻,小三再怎么得瑟也永远扶不成正室。她是嫡媳,别的可以得罪,就长辈不能得罪,不然受罪的是自己。婆婆说:“林然,你是嫡媳妇,就该有正室的气度,晨儿都娶了你和白素,你们就要好好的相处,别做出什么丢我们宫家的脸。”林然说:“妈,我知道了,就像妈一样,公公娶了三位姨太,妈都有这样气度的接受了,往后晏晨要是娶了十个百个老婆,我会像妈一样没有什么怨言接受的。”婆婆一噎:“……”谁说她大度了,谁说她没有怨言了。小三说:“林然,你就活守寡吧,晏晨爱的是我。”林然说:“我很乐意活守寡,反正你永远都是二奶。”大姑子说:“林然,你不是闹自杀吗?怎么还不去死。”林然说:“大姐,那你怎么也不去死?上个星期你好像登报闹自杀,想要前姐夫不和你离婚吗?”嫂子说:“林然,我真替你可怜,被小三欺负成这样,讨好了那么多人,却依然换不来老四的爱。”林然说:“我不觉得我可怜,倒觉得嫂子你更可怜,听说嫂子你要爬上我丈夫的床,结果被他甩了巴掌扔了出来,我是嫡媳妇,不要说我可怜,因为你们没有那个资格。”咳,推荐朋友的文文:《女人,宠你上瘾》:
  • 一个天才的平凡人生

    一个天才的平凡人生

    一个少年得遇高人传授,进入社会后却并不想呼风唤雨,只是慢慢的使自己成长,成熟.虽取得亿万财富,但并没有美女如云,没有YY,没有修真,只想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