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就很善于逆向思维。幼年时的司马光,有一次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放着一口大水缸,有一个小孩儿爬到缸沿上玩耍,一不小心,掉到了大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小伙伴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面对紧急险情,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了一块大石头,使劲朝向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哗哗地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反其道而思之,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及时救出了小伙伴。
我们常说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其实就是指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但是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比较特殊的问题,以往的固定的思维方式无法提供给我们有效的解决方法,我们就需要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简单来讲,就是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
有一家人——夫妻两个和一个6岁的孩子,决定搬进城里居住,于是去找房子。
全家三口跑了整整一天,直到傍晚时分,才好不容易看到一张公寓外面张贴有出租的广告。他们赶紧跑去,房子出乎意料的好。于是,就上前敲门想要询问。这时,温和的房东——一位老人走了出来,对着这三位客人从上到下仔细地打量了一番。
丈夫鼓起勇气问道:“请问您的房屋出租吗?”
房东遗憾地说:“是的,不过实在对不起,我们的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户。”
丈夫和妻子听了,不禁很是泄气,一时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好默默地走开了。
那个6岁的小孩子,把事情的经过从头至尾都瞧在了眼里。那纯真可爱、无拘无束的心在想:真的就没办法了?他那可爱的小手,又去敲房东的大门。
这时,丈夫和妻子已经走出了5米来远,都回头望着。
门开了,房东又出来了。这孩子精神抖擞地说:“老爷爷,这个房子我租了。我没有孩子,我只带来了两个大人。”
老人听了之后,不禁高声笑了起来,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住
事实证明,运用逆向思维会使许多问题简单化,使问题得到快速而有效的解决。逆向思维——正是由于逆向而出奇,所以才有惊喜的制胜结果。
加里·沙克是一个有着犹太血统的老人,退休之后,他在一所学校附近买了一间简陋的房子。住下的前几个星期还算安静,可是不久有三个小孩儿开始在附近踢垃圾桶闹着玩。
老人被这样的噪音吵得实在受不了,就出去跟小孩儿“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微笑着说,“我很喜欢看你们玩得这样高兴。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这里踢垃圾桶,我将每天给你们每人一块钱。”
三个小孩儿显然非常高兴,更加卖力地表演自己的“足下功夫”。不料三天之后,老人忧愁地对他们说:“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从明天开始,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了。”
三个小孩儿显得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他们每天继续去踢老人房子外面的垃圾桶。一周之后,老人又对他们说:“最近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你们两毛钱了。”“什么?两毛钱?”其中一个小孩儿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而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在这里表演呢,我们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清静的日子。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利用常规思维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逆向思维却可以轻松地破解。逆向思维可以使我们在多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最佳方法和途径。
当初美国伟克斯公司研制了一种有效治疗感冒的药物——“耐魁儿”,但它的缺点是容易让人产生昏昏欲睡之感。这个缺点令推销人员深感头痛,但有一位推销员以逆向思考的方式,提出了一个好点子——他将“耐魁儿”令人昏昏欲睡的缺点当作优点大打广告。他强调“耐魁儿”是第一种能在晚上睡前服用的感冒药品,它能有效克制喉咙的不舒适感而造成病人整夜无法入眠的困扰,让病人有一个安静的睡眠。此广告推出之后,这个产品名声大噪,成为该公司最为成功的药品,在同类药品的市场竞争中居领先的地位。
有一家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这不禁使经理犯了愁: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能是蒙混过关,很可能会落得“欺骗顾客”的名声,可是如此高档的衣服弃之实在可惜。后来,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出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加入一些图纹,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店也因为这别出心裁的“凤尾裙”出了名。逆向思维不仅挽回了可能遭受的损失,还为时装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其实,现在许多女性所钟爱的无跟袜,其诞生与“凤尾裙”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因为袜跟容易磨破,一破也就等于毁了一双袜子,有人就运用逆向思维,成功地研制出了无跟袜,创造了非常好的商机。
1901年,在英国伦敦莱斯特广场的帝国音乐厅,一家生产车箱除尘器的美国工厂为伦敦市民举行了一次除尘表演。这种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就是用压缩空气把尘埃吹入容器内,但是这种除尘器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当时许多现场观众都被吹得灰头土脸,人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参观了这场示范表演的英国土木工程师布斯认为,此法的确并不高明,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尘土过多的问题,但是毕竟许多尘埃都没能被吹入容器。于是他动起了脑子,他想:“既然吹尘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那么能不能换个方法把吹尘改为吸尘呢?”
回到家里以后,布斯做了一个很简单的试验:他用手帕蒙住自己的嘴巴和鼻子,然后趴在地上使劲儿吸气,结果灰尘不再到处飞扬,而是都被吸附到了手帕上。据此,布斯制成了除尘效果更好的吸尘器,即用强力电泵把空气吸入软管内,通过布袋将灰尘过滤。
1901年8月,布斯取得了吸尘器的专利,并成立了真空吸尘公司。根据当时的条件,布斯并没有出售吸尘器,而是用汽油发动机驱动的真空泵装在马车上,挨家挨户地进行服务,把三四条长长的软管从窗子伸进房间里吸尘,公司的所有职工都穿上工作服。这就是吸尘器的前身。
布斯打破了原有的思维方式,向其相反方向思考、研究,才最终能从吹尘器发展到效果更好的吸尘器。类似的还有丑陋玩具,依照传统的思维,小孩子都喜欢那些漂亮的洋娃娃,毛茸茸的动物玩偶,但是却有人反其道而行,专门生产丑陋玩具,同样销售极好。
布希耐是美国一家玩具公司的董事长,有一次他到郊外去散步,偶然看见几个小女孩正在兴致勃勃地玩一只肮脏而且异常丑陋的昆虫。看到小女孩儿们爱不释手的样子,布希耐灵机一动:现在市面上卖的都是一些看起来非常漂亮的玩具,假如生产一些丑陋玩具,又会怎么样呢?回到公司以后,布希耐马上组织人员进行调查、研究、设计,终于研制出了一套所谓的“丑陋玩具”,并迅速投放到了当地市场。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丑陋玩具居然一炮走红,为公司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这让同行十分羡慕。于是“丑陋玩具”成为一种新兴的玩具概念而很快风行开来,如“疯球”就是在一串小球上面,印着许多丑陋不堪的面孔;又如橡皮做的“粗鲁陋夫”,长着一头枯黄毛躁的头发,一身绿色的皮肤和一双鼓胀而带血的眼睛,眨眼的时候还会发出非常难听的声音,等等。这些丑陋玩具的售价竟然比那些漂亮玩具的还要高,但是问世之后却一直畅销不衰,在美国还因此而掀起了一股“丑陋玩具”的热潮。
由此可见,逆向思维会使我们独辟蹊径,在别人没有注意、容易忽视的地方有所发现、有所建树,从而制胜于出人意料。逆向思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它包含了对人们认识的挑战,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其价值、其意义之大无法想象。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应当自觉地运用逆向思维方法,以快速解决问题,创造更多的奇迹。
突破与创新,带来好方法
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往往能够标新立异,出其不意地取得胜利。老板最青睐那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创新型员工与一般员工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没有那些呆板、守旧的思维习惯,所以他们才能突破发展中的种种阻碍,一路走向辉煌。
有一个厂子,长年生产一种衬衫。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穿这种老式衬衫的人越来越少,而这家厂子衬衫的销路也越来越差,几年下来,厂子里积压了不少货。当他们想要转产的时候,却发现资金严重不足,甚至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工厂已经面临破产的境地了。
这时,有一位年轻的技术员提议,把积压的白衬衫前后印上一些字,比如:“你伤害了我”“烦着呢!离我远点”“退一步,海阔天空”……新潮的词汇加上“老式”的衬衫,这种鲜明的对比让衬衫别具特色。而年轻人有求奇求新的心态,这样做,“老衬衫”有可能成为时装衫。
当时,厂子里有很多人不看好这个创意,他们认为这只是旧瓶装新酒,不会有人买,到时候还会把本来能穿的衬衫变成废品,简直是一个笑话。厂长却很看好这个想法,决定先做出来一小部分投放市场。
很快,一批印有标语的衬衫投放市场了,让人惊喜的是,这些衬衫很快销售一空。于是,第二批、第三批印着个性标语的衬衫纷纷上市,并大量销售,一时间,无人问津的“老衬衫”变成了一种时尚服装,风靡全国。该厂积压的产品全都销售一空,当年赢利就达到几百万元。
这位年轻的技术员敢于突破求创新,为企业赢得了效益,也最终为自己赢得了不断进步的人生。相信每一个员工都想拥有超凡的智力与创造力,可一旦到了真需要发挥我们创造性的时候,往往大多数人都会摇头叹息。或许你的创造力就在你这一摇头间消失了。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别人最不怀疑的概念入手,发现了相对论。你如果说“那是因为他这方面的知识渊博”,那就错了。要知道,他发现相对论时,年仅20多岁,只是一家专利机构的小专利员,而当时物理学界有着许多科学家,他们的知识都比爱因斯坦要丰富得多。
为什么偏偏是爱因斯坦这么一个小专利员发现了相对论呢?有人曾问过他这个问题,爱因斯坦是这么回答的:“我本人并没有特殊的天才,有的只是持续的好奇心、专心致志和顽强的信念以及将它们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由此看来,天才也并非天生之才,他们也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以及顽强的信念,也要通过各种方法将自己的智力潜能发挥到极限。
麦当劳作为世界快餐业的巨头,遍布全世界六大洲百余个国家和地区,被企业界誉为没有国界的“麦当劳帝国”,而这个帝国的“国王”便是克洛克。
其实,麦当劳也曾面临过严重的危机。当时克洛克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危机,提出了“走动管理”,也就是利用60%以上的工作时间到各个公司、各个部门去深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