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7500000012

第12章 古代武器概述(1)

武器是人类最有创意也最不可理喻的发明,狩猎和屠杀是两种难以区分的目的。但是人类往往为了这两种轻易混淆的目的而制造出很多充满奇思妙想和艺术瑰丽的工艺极品,很多收藏家们对它们趋之若鹜、爱不释手。这里介绍的古代兵器,基本上按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地理范围包括全世界。其实说起来,人是最可宝贵的装备。但人终究是人,不是物。

斧: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和最早的“兵器”。石斧的出现时间已经不可考,埃塞俄比亚阿瓦什村的打造石器时间为260万年前,这是最早的打造石器,当然,也完全可以是最早的凶器。因为在同一地点发现了与这些石器紧密相关的动物的骸骨碎片。

人类出现并扩散到全球时,很有可能是跟人科动物发生过冲突的,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点。在人类扩散到欧亚大陆后不久,带炳的石斧就出现了。到了文明时代,首先进入文明的埃及,其最初主要的单兵武器就是石斧。古王国时期,出现了铜斧。商朝时的中国军队,也以青铜斧为主要武器。斧头的主要重量集中在它的刃部,如果砍中敌人,不用说会是很有效的。不过斧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只有刃部有杀伤力,且只能砍杀,没有刺击功能。长长的柄没有杀伤作用,如果用木制,容易被敌人砍断,如果用铁制,又沉重了些,再者斧本身的重量,也限制了它的长度。跟新兴的刀剑比起来,效能不高,所以在刀剑兴起以后,斧再也不是主要兵器了,在较早发明刀剑的两河、印度和希腊,从来没有把斧作为主要兵器过。但斧因为其强大的心理震慑作用,并没有被淘汰。

事实上,早在中国的商朝时,斧的变种:钺,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武器只是比斧大些,有的在前端加上了矛状刺。企图把斧和矛结合起来,但因为斧本身的长度限制,这种结合并不成功,不过钺却成为一种刑具,并进而成为权力的象征。在青铜时代以后,斧作为一种辅助兵器,一直得到运用。诺曼底人和维京人都曾成功地使用过战斧。后来斧曾跟矛结合,产生了欧洲戟。欧洲人也把斧头作为刑具过。斧头还可以作为工具,所以也成为工兵的象征。拿破仑军队的工兵就以斧头为标志。其实直到现代,斧头因其刃部重量带来的巨大砍杀力,还总是令人害怕。

棍棒:这玩意儿也是与人类同时出现的武器之一。普经有一部纪录片,黑猩猩在遇到豹子的时候,会把树枝向它投去,这样看来,棍棒作为武器的历史还真是早得厉害。但是棍棒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它没有刃部,没有砍杀和刺击功能,只能用自身重量砸击敌人。如果遇到使用有刃兵器的敌人,木制棍棒很容易被折断,而金属棍棒既耗费工时和资财,效果又远不如其他长兵器好,如果遇到穿盔甲的敌人,它的杀伤功能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在人类出现以后,棍棒很快失去武器地位——然而,在旧大陆上只有一个文明国家例外,那就是中国。据《周礼·正义》卷61正文和郑司农注:三代的“五兵”中就包括殳。《书》上说:“武王伐纣,战于牧野,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国仍制造了大量棍棒给步兵使用。棍棒的原料丰富,制造容易,在有刃兵器制造经验不足和需要大量武器的情况下,装备它还可以理解。但是到了秦统一中国之后,仍然装备有这种几乎无用的武器就很令人困惑了。

1976年在嬴政陵兵马俑3号坑中出土30件铜质殳头,上有多刺,年代在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中,也出土有带有尖头的殳,看来中国人是想使棍棒具有刺击伤害功能。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制造节省工时又更有效的矛,而是花费大量精力来制造这种复杂昂贵的殳头呢?在《吕氏春秋》和《六韬》中还记载有铁杖。这种沉重的棍棒,用于砸击还是很有效的,只是性价比依然不佳。

所以中国人坚持使用棍棒作为兵器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或许这可以谨慎的归因于中国与其他大文明缺乏交流。秦以后,随着有刃兵器的发展,棍棒再没有市场。但在新大陆,直到西班牙人到来,印加军队还曾使用棍棒作战。面对使用长矛长剑,身着板甲的西班牙军队,这样的武器效果可想而知。

矛:据说,五十万年前的欧洲人科动物就已经会制造一端削尖的棍棒了。18万年前,尼安德特人曾经有效地运用这种原始的矛,杀死猛犸,从而使自己成为苔原上最可怕的猛兽。人类进入欧洲之后,于4.5万年前发明一端绑有石刃部的矛。于是这种简单有效的兵器随着人类的扩张流传到全世界。

在整个冷兵器时代,矛和它的变种一直是主要的长兵器。矛和它的变种的外形是一致的:木制或竹制的长杆,一端装上锐利的矛头。这种武器只能发挥刺击功能,但非常节约成本和工时,便于大量生产。同时,它对敌人却是个极大的威胁。对于不够坚固的盔甲来说,冲击的敌人的矛头很可能刺穿它们,从而伤害士兵。更不用说那些没有盔甲的轻装兵了。即使是面对最坚固的板甲,长矛仍然可能从其缝隙中刺入杀伤士兵。一旦刺入体内,随着对手的前进而不断深入的矛头,对人体的伤害将很大。因此没有人能够面对敌军的长矛方阵无动于衷。如果是步兵使用,那么长矛的冲力还表现不出来,所以有的国家如罗马和中国并不把矛作为主要长兵器,然而到了骑兵装备马镫以后,手持长矛冲击的骑兵成了战场上最可怕的兵种。快速突进的骑士手中的长矛,对于任何敌人都是严重的威胁。

既然矛以刺击为伤害敌人的手段,那么一般来说,当然是越长越好。早期的矛受到当时工艺水平的限制,还不很长。并且,有的矛还有“多用途”的要求,这样的矛当然也长不了。如希腊的矛,可以投掷,长3米左右。希腊的对手波斯军队中很多民族都使用短矛,波斯骑兵的短矛,也是可以投掷的。

后来随着工艺发展,矛的杆可以加长,并且人们发现,武器专用化对发挥武器最大效能有利。投掷兵器和近战兵器最好分开。于是矛的长度增加,《考工记》记载的中国标准是步兵用矛长3.8米,战车兵用矛长4.6米,但出土情况一般是165~220厘米之间,最长为297厘米;到汉代以后的矛,骑兵的较长,达到4.2米,步兵用矛长2米。但是中国矛到晋以后逐渐被枪取代。这种武器跟矛相比,只是刃部短而尖,更有利于刺击,其实只是矛的变种。宋代守城专用的枪,杆长达到7.5米,长得有些夸张;明军的枪长一般为3.7米;清朝的枪长4.4米左右。

除了这些普通的矛之外,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矛据说柄长7米以上,而嬴政陵兵马俑坑中据说也出土了6.3米的长矛。以上两例都是非常罕见的特例。大规模装备的最长的野战矛,出现在欧洲,也就是马其顿长矛,这种长矛用山茱萸木为杆,长6~7米。按马其顿军制,重步兵方阵兵员为16384人,可以设想一下这16384人都装备这种矛,缓缓前进的可怕场面。不过矛也不是越长越好的。因为矛越长,占用空间就越大,使用它的兵员活动就越不方便。所以后来中世纪的欧洲骑兵矛一般长2.5~3米。到了步兵复兴以后,14~15世纪的瑞士长矛的长度又达到了6米,其中头部近一米的长度为铁制,防止敌人砍断矛头。长矛作为步兵装备,在欧洲一直使用到17世纪,这期间使用的矛头有羽形和菱形良种。而作为骑兵装备,一直使用到二战初,以波兰骑兵对德国坦克的悲壮突击作为其谢幕戏。这样说来,其实欧洲矛的消失,是跟中国同时的。

投枪:投枪是人类发明的武器,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其他人科动物会制造投枪。《与兽同行》第6集中有人类用投枪杀死肿骨鹿的场面,在《探索》节目中,也把人类会使用投枪,作为其对尼安德特人的一个优势。

最早使用投枪的文明国家大概是乌尔第一王朝。着名的“乌尔军旗”上绘有战车上斜挂着的投枪筒,大约完成于前2500年左右的拉格什鹫碑上也绘有拉格什国王安那吐姆在战车上手持投枪作战的场面。之后,投枪传遍西亚、印度和欧洲。早期的投枪跟矛差别很小。甚至可以说是一回事。前面已经说过,到前5世纪初为止,这种投枪和矛不分的情况还是主流。但在此之后,这种情况就改变了。

从《波罗奔尼撒战争史》可以知道,波罗奔尼撒战争中,射击兵和重装步兵的使用就分得很清楚了。而投枪使用的最高明的还数罗马军队。卡米路斯改革之后,罗马重步兵统一使用投枪。这种投枪长1.5~2米,重4~5公斤,一般投掷距离是30米左右。这种投枪完全是为了投掷而设计的,所以铁头很细,在能够穿透敌人铠甲的同时,会迅速弯曲,即加强杀伤效果,又避免了敌人把它投掷回来。到了马略改革之后,投枪的设计进一步改良,将铁头套入木杆中,两者长度相仿,用两根销钉连接。这样,在投掷出去后碰到硬物即折断,敌人更无法投掷回来了。一名罗马重步兵在一次战斗中一般携带两支投枪。

投枪跟弓、弩、投石索等射击兵器不一样,它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在远距离上杀伤敌人!而是为了在士兵投入近战之前,突然伤害或搅乱敌人,破坏其作战队形,迅速为我方的近战创造有利条件。正如蒙森所说:“罗马人将重标枪与剑配合使用,其所产生的作用与近代战争中使用火枪与刺刀是极相近似的。标枪的投掷用来为刀剑的肉搏战作准备,正好像先放射一排枪,再用刺刀冲锋一样。”

因此投枪跟弓弩之间,并不存在互相取代的关系,很多军队都同时使用投枪和弓弩,包括那些重视弓弩的国家。投枪跟弓弩相比,有3个好处:一是由于其自身重量大,尽管初速慢,但是在近处投掷时,准确度和威力还是不容小视的。尤其给敌人造成的心理震慑很大(想一想被投枪穿透的惨相吧);二是同样由于其重量大,所以如果击中敌人的盾牌,会造成敌人活动不便,从而妨碍作战。如果抛掉盾牌,就会陷入缺乏防护的境地。罗马对北方民族作战时,就使对方陷入了这种两难局面;三是成本和消耗工时比弓弩低,比较方便使用,训练较易,不象弓弩一样需要专业训练。

罗马军队凭借良好的装备和严格的训练,取得了极大成功。到了罗马帝国渐渐衰落的时候,随着骑兵作用的增强,射程很近的投枪逐渐失去作用,从而被逐渐放弃了。到了东罗马时代,东罗马军队使用的主要射击兵是弓,投枪被排挤到了次要地位。由于弓的发展和军队兵种分工程度的加强,投枪地位的下降在整个西方都发生着。但是在原先使用投枪的地方,这种武器都一直在发挥作用,并没有消失。俄罗斯的“杰里德”矛,长1米左右,枪头很重,插在投枪筒里,这种投枪筒一般为3联装。一直使用到17世纪。

有一个国家原来是不使用投枪的,但是在其他国家的投枪地位下降以后,它却改变传统,把投枪列入了制式装备。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宋朝借鉴南方民族的兵器,生产了棱枪,这种投枪长数尺,手投可达数十步远;元朝的投枪有长短两种,长投枪又分为欺胡大、巴尔恰两种,可以作为长枪使用。短投枪称为三尾标枪,尾部有三尖刃,似乎是起类似箭羽的稳定作用;明朝继续使用投枪,有陆战用的标枪和战船上使用的犁头镖和小镖,形制比宋朝投枪有了改进,枪杆用颤软的稠木或细竹制成,长约2.1米,前粗后细,铁头重大,中心在前,据说这样投得远而准,而且有力。这些投枪一般可以投20~30步远;清朝继续使用投枪,不过主要是水师使用。长3~5尺,有手镖、犁头镖、铁斗镖等类型。在宋代之前,中国是不把投枪列入制式装备的,当其他国家的投枪地位下降之后,中国人却把它列入制式装备,其中的原因,很让人觉得费解。

为了增加投枪的射程,人们发明了投矛器。投矛器是一块扁平的骨头或木头制成的小板,板上装有矛杆托架和握把,握把上有指槽。使用它可以使投枪射程增加到70~80米。这种小装置最早的实物是1万年前的。西方的射击兵运用过它,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土着民族也是用过它,可见这东西是全世界人类不约而同的发明——但中国人例外。

弓:弓也是人类发明的。据说最早的弓是非洲人在3万年前发明的,在西亚、非洲、欧洲都留下了早期人类使用弓箭的壁画。但中国最早的弓箭实物是山西朔州峙峪出土的约28945年前的石镞。可见弓跟投矛器一样,很可能也是人类不约而同的发明。

弓是人类发明的第一种专用射击兵器,跟可以作为矛进行肉搏的投枪不同,当弓失去箭镞的时候,它就不能发挥任何杀伤作用了。但它的射程是投枪所不能比的。这种射程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在敌兽或敌人的近战武器发挥作用之前,就伤害乃至杀死对方。并进而发展出不接近敌兽或敌人就将之杀死的各种战术。从心理上说,弓第一次给予人类不冒风险就杀死敌兽或敌人的手段,另一方面,敌兽或没有弓箭的敌人,被伤害的可能性却大大增加,甚至可能陷入还不了手的绝望境地,这是一种巨大的心理作用。

直到今天,自己不冒风险就杀死敌人,仍是军事学孜孜不倦追求的极重要目标。从战术上说,弓箭使人类的杀伤范围空间增大,超越了所有其他动物——包括其他人科动物——以及没有弓箭的其他人。这就提供了创建新战术的可能性并极大的提高了选择战术的灵活性。

最早装备弓箭的文明国家是埃及、古王国时期埃及军队的主要兵器就是战斧和弓箭。当时的箭镞还是石制的,不久逐渐被铜镞取代。第五王朝的埃及人称周边民族——努比亚人、利比亚人、亚洲人为“九弓之民”,可见这些民族也早就装备了弓箭。最早的文明国家中,以萨尔贡一世的弓箭手队为着名,当时这支部队令周边敌人闻风丧胆。其他文明国家和野蛮部落也都装备了弓箭——只少数例外,如澳洲人和阿留申人。

最早的弓非常简单,无非是用单片的木材弓身,绑上绳索即成,箭也不过是一段削尖的木杆,至多绑上石镞。但是弓的制造和使用原理在历史上始终未变——弓身选用有弹性的材料,能够弯曲变形而不折断,再用坚韧的弦把它牵紧。当用力拉弓弦时,弓身与弓弦改变形状,产生势能。把弦猛然松开,弓身与弓弦复原,这个过程极其短促,于是箭支就快速地向前飞去。老话说得好,简单就是美。利用“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机械学原理和廉价易得的原料,弓箭就能够提供有效的远程打击力量,这使它战胜诸多竞争者,成为古代最成功的射击兵器。就综合性能而论,甚至超过早期的火枪。

同类推荐
  • 云山忠魂

    云山忠魂

    江河是一个农家子弟,自幼习武,练就一身高超本领,因打抱不平而致家破人亡,被逼上大云山抗争。
  • 军事战争全知道

    军事战争全知道

    军事知识有着无穷的魅力,它展现了力量之美、科技之美、谋略之美。驰骋欧亚的蒙古铁骑,英勇善战的希腊重装步兵,长枪如林的马其顿方阵,锐不可挡的英国长弓,崇尚风度的中世纪骑士,桀骜不驯的哥萨克骑兵,充满了浪漫和唯美色彩,勾起今人的无限遐想。虽败犹荣的汉尼拔
  • 三十六计(中华文化书系)

    三十六计(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等。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防备得周全严密,往往容易大意,常见的事情就不会引起怀疑。机密往往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极大公开的事物里有极大的机密。
  • 迎锋而上

    迎锋而上

    张天武二十几岁就已经当上营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平日里他一脸斯文,实际上骂起手下的兵油子也是一副暴躁的脾气,不过,向来反应灵敏的张天武,这天早晨却在转身之时被一位美女特务拿枪顶着脑袋,这让向来骄傲的张天武感到非常不爽,真的是非常非常不爽!
  • 楚辞品鉴(大众阅读系列)

    楚辞品鉴(大众阅读系列)

    以明代夫容馆刊《楚辞章句》为底本,对该书收录的楚辞作品作简明扼要的校勘、注释、分段及全文品鉴,意在为广大楚辞爱好者提供一种版本可靠、文意疏通的楚辞读本。书前有长篇导论,介绍楚辞之价值,楚辞名称的由来,先秦两汉楚辞的特征,楚辞研究的历史,以及楚辞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等,可以引发广大读者阅读的兴趣。《楚辞》作为国学经典,是与《诗经》齐名的集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梁启超说:“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可见,阅读欣赏《楚辞》是中国人基本的文化修养之一。
热门推荐
  • 山在那里

    山在那里

    散文集《山在那里》,是一个人的述说与回声。我们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那里的文字,就是他的拓展,凭借凡俗市井中失神的观察,顺着半虚半实的家藤攀爬,他让自己相对封锁的生命得到时空上的延展。这本书,是一座漂流于朝九晚五、无限循环的秩序生活中的、沿途观看一个人内省风景的文字岛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少年壮志不言愁(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少年壮志不言愁(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夜访吸血鬼

    夜访吸血鬼

    故事要从一位如同西方亚瑟王一样伟大的国王说起,他的名字叫做威克拉姆。他曾对一位名叫乔治的魔法师说过,他能将挂在树上的贝塔尔(吸血鬼的一种)带到他的面前。让人惊讶的是,国王威克拉姆和他的儿子果真将吸血鬼带来了,这让魔法师乔治不能不对国王另眼相看......
  • 豪门来袭:娇妻,谢绝出逃

    豪门来袭:娇妻,谢绝出逃

    安凝的新文【一咬定婚,前妻绝非善类】已开坑,戳其他作品可看到!◎◎◎◎◎◎◎“小姐,你投怀送抱的伎俩还真是低级!”初见时,他是传媒帝国的主宰者,她是娱乐圈毫无存在感的女星之一,节目现场被绊倒,一瓶洒在他身上的矿泉水开启了她的悲催,也开启了他无休无止的纠缠。◎◎◎◎◎◎◎“可人,告诉我,为什么要离婚?我不相信你爱上了别的男人!”“没有什么为什么,我就是移情别恋了,就是不再爱你了,麻烦你快点把离婚协议书签一签,放我自由!”女人冷眸不屑的瞥向一边,不愿落在男人的脸上。“休想!我死都不会离婚,这辈子你的自由就是在我身边,做我的妻子,想逃免谈!”那个……那个……简介无能,亲爱滴们看文吧,一定精彩哦!
  •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

    这本革命性指南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通过合理的限制、换位思考和清晰的交流,书中提供实用高效实用的应答措辞和教子方案,这既是本书的三大特色和基本理念,也是让父母循序渐进的三大阶梯,即父母首先需要解决自身的问题 ,其次建立起理想的亲子关系,培养具有自律品质的孩子。,针对学步期到中学阶段的儿童,本书分为“自我调整”、“培养亲情”、“引导而非控制”三大部分,然后才可能采用高效的育儿技巧
  • 乖,摸摸头

    乖,摸摸头

    真实的故事自有万钧之力.《乖,摸摸头》讲述了12个真实的传奇故事,或许会让你看到那些你永远无法去体会的生活 ,见识那些可能你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乖,摸摸头》一书记录了大冰十余年的江湖游历,以及他和他朋友们的爱与温暖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与风花雪月无关,与鸡汤小清新无关,有的是无畏的奋斗和孤身的寻找,有的是疯狂的爱情和极致的浪漫……12个故事,12种善意,如点点星光与烛火,给所有心怀希望的人们以温暖和光芒。 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忽晴忽雨的江湖,祝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 重生之谋妃天下

    重生之谋妃天下

    前世,她因被毁容而自惭,收敛了自己的本性,纵容丈夫纳妾添宠。只是容颜受损的她仍然占据正妃之位,终究被人视为眼中钉,最后一杯绝子汤断绝自己腹中孩儿生计。原来自己无怨无悔付出,仍然抵不过丈夫心中那朵白莲花。原来自己对二房族妹的纵容,是引狼入室,害死自己母亲。原来女儿当自强,不该整个世界只有一个男人。重生之后,她发誓自己要重振侯府,商场风云,宫廷诡谲,情敌百般设计,风起云涌中她淡然自处扭转乾坤。然则内心之中却许愿,愿得有情人,白首不相离。只愿与心中的人他一生一世一双人,生生世世不分离。
  • 情感底蕴

    情感底蕴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鬼影重重

    鬼影重重

    我叫张凡宇,故事是发生在我刚进大学的那会儿。当时,正好是接手了一个活动,要去图书馆拍一些照片来用。但是在寝室将那照片拿出来看的时候,我当时差点没有吓的晕过去。照片上,只有着一个皮头散发,身着白色衣服,头发将整个脸都遮住了的女子,女子的舌头朝着外面伸着,双手朝着前方,似乎在抓什么一般!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灵异事件,亦是与这些照片相关。照片上的女人,到底是谁?为何对我纠缠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