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6100000003

第3章 陆战武器溯源(2)

为了提高枪械的发射速度,19世纪80年代前,许多国家都研制过连发枪械,英国人J·帕克尔发明的单管手摇机枪,1718年在英国取得专利,由于枪身太重,装弹困难,未引起普遍重视。美国人加特林发明的手摇机枪,于1862年取得专利,首次使用于1861~1865年美国内战。

世界上第一支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机枪,是英籍美国人马克沁发明的,1883年他试验成功了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1884年应用这种原理的机枪取得了专利。这是枪械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这种机枪的理论射速为600发/分,枪身重量达27.2千克。后人称为马克沁重机枪。它在英国对南非的殖民战争中被首次使用。此后其他国家也相继研制成了各种重机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会战中,1916年7月1日英军向德军发起进攻,德军用马克沁重机枪等武器,向密集队形的英军进行了猛烈持续的射击,使英军一天之中伤亡近6万人。这个战例足以说明重机枪的密集火力对集团有生目标的杀伤作用。

为了使机枪能紧密伴随步兵作战,1902年,丹麦人麦德森设计了一种有两脚架带枪托可抵肩发射的机枪,全枪重量9.98千克,称为轻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用飞机和坦克的问世,要求步兵有相应的防空和反装甲的能力,为了提高机枪威力,出现了大口径机枪。1918年德军首先装备了这种机枪。军用飞机和坦克也装备了航空机枪和坦克机枪。军舰则在机枪刚出现时就装备了舰用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设计了MG34通用机枪,1934年装备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研制的新型通用机枪相继出现,如美国的M60机枪,中国的67-2式机枪等。

冲锋枪的由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适应阵地争夺战的需要,1915年意大利人列维里设计了发射9毫米手枪弹的维拉·派洛沙双管自动枪。这种枪射速太高,精度很差,比较笨重,不适于单兵使用。

1918年德国人施迈塞尔设计出9毫米MP18冲锋枪,虽然射程近,精度不同,但较适合单兵使用,且具有猛烈的火力。其改进型MP18I式当年便装备了德国陆军。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期间,交战双方曾大量使用冲锋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同型号的冲锋枪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大量使用。大战后期,出现了发射中间型枪弹的自动枪械,它具有冲锋枪的密集火力和近于步枪的杀伤威力。这种枪在中国曾称为冲锋枪,有些国家则称为突击步枪或自动枪。如德国的StG44突击步枪,苏联的AK47自动枪,中国的56式冲锋枪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有些国家研制了微型冲锋枪,例如美国的英格拉姆M10冲锋枪,中国的79式7.62毫米冲锋枪等。由于它更加短小轻便,使用灵活,必要时还可单手发射,适于特种部队装备使用。

榴弹的由来

“榴弹”是“杀伤爆破榴弹”的简称。

最初的火炮,发射的炮弹是球形的石弹或不爆炸的生铁实心弹,因炮弹落地后不爆炸,所以杀伤力很小。大约在1600年,法国发明了霰弹,随后英国人又发明了一种装有许多金属弹子的炮弹。它在爆炸时,就有很多的弹子向四方飞散,增大了杀伤范围和杀伤威力。由于这种炮弹象石榴一样多籽,所以人们就给它起名叫“榴霰弹”。这就是“榴弹”一名的来源。发射这种弹的炮也就叫做榴弹炮。

现代的榴弹,内装烈性炸药,炸药爆炸后,把金属弹壳炸成数量很多的碎片,以此来杀伤和破坏目标。反过来,凡是靠炸药爆破和弹壳破片起杀伤作用的弹,就都叫榴弹。

火箭筒的由来

火箭筒最早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两种类型:一种是1942年美国装备的60毫米MI式火箭型火箭筒,美军士兵因其很像一种叫“巴祖卡”的喇叭状乐器,即称它为“巴祖卡”。这个俗称后来在美欧便成了对火箭筒的习惯称呼。另一种是1943年德国装备的“铁拳”无坐力炮型火箭筒。

火箭筒主要用于攻击坦克,是反坦克武器的主要种类。主要发射火箭破甲弹,也可发射火箭榴弹或其他火箭弹,除用于在近距离上打击坦克、装甲车辆外,还用于摧毁工事及杀伤有生目标。

由于火箭筒重量轻、造价低,使用方便,易于大量生产和装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得到了广泛使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破甲威力,火箭筒的口径逐渐加大。同时为了提高命中率,出现了测距、瞄准、计算提前量三合一的瞄准具。

生物武器的由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首先研制成功并使用了当时称为细菌武器的生物武器。由此揭开了竞相研制和使用该种武器的序幕。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美军在朝鲜战争中,都曾使用了生物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违反国际公约,漠视舆论谴责,仍继续研究和生产新的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所形成的生物战剂有极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能造成大批人畜受染发病,并且多数可以相互传染。受染面积大,有的竟可达几百或几千平方公里;危害作用持久,有的病菌在适应的条件下可存活数十年之久。

正是由于该种武器具有极其残绝人类的作用,联合国于1972年12月通过了《禁止细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贮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并于1972年在苏、美、英3国首都开放签署。但一些国家违犯公约原则,仍在继续研制生物武器,并装备部队。因此许多国家军队都重视反生物战的训练,强调在平时做好反生物战的准备。

原子弹的由来

利用铀-235或钚-239等重原子核裂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这就是原子弹。

原子弹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迅速应用到军事上的一个突出的例子。从1939年发现核裂变现象到1945年美国制成原子弹,只花了6年时间。

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3颗。一颗用于试验,两颗投在日本。1945年8月6日投到广岛的原子弹,代号为“小男孩”,重约4.1吨,威力不到2万吨。同年8月9日投到长崎的原子弹,代号为“胖子”,重达4.5吨,威力约2万吨。

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是:原苏联——1949年8月29日;英国——1952年10月3日;法国——1960年2月13日;中国——1964年10月16日;印度——1974年5月18日。

自1945年以来,原子弹技术不断发展,体积、重量显着减小,战术技术性能日益提高。此外,提高原子弹的实防和生存能力以及安全性能,也日益受到重视。

火箭的由来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古代中国火药的发明与使用,给火箭的问世创造了条件。北宋后期,中国就发明了用于观赏的火箭。南宋时期出现了军用火箭。到明朝初年,军用火箭已相当完善并广泛用于战场,被称为“军中利器”。

早期的火简射程近,射击散布太大,被后来兴起的火炮所取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火箭武器又迅速发展起来,并在二次大战中显示了威力。

1944年,德国首次将有控弹道式液体火箭用于战争。第二世界大战后,苏联和美国等相继研制出包括洲际导弹在内的各种火箭武器和运载火箭。

在发展现代火箭技术方面,德国工程师布劳恩,原苏联科学家科罗廖夫和中国科学家钱学森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国在1970年用“长征”1号三级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86年我国用“长征”3号火箭,先后发射地球同步试验通信卫星的成功表明,火箭发源地的中国,在现代火箭技术方面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军用雷达的由来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期,许多国家开展了对雷达的研究。1936年。英国人沃森·瓦特设计的“本土链”对空警戒雷达,部署在英国泰晤士河口附近并投入使用。在第二次大战期间,对防止德军的空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38年,英国又研制出世界上最早的机载对海搜索雷达。同年,美国又研制出舰载警戒雷达,安装在“纽约”号战列舰上。

50~60年代,航空和空间技术迅速发展,超音速飞机、导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以雷达作为探测和控制的重要手段。6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所研制的反洲际弹道导弹系统,使雷达在探测距离、跟踪精度、分辨能力和目标容量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提高。

在1991年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占据了空中的绝对优势,其中很大程度上,由于美军采用了先进的雷达探测系统,截击了伊军所发射的大量的“飞毛腿”导弹,从而在对伊拉克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坦克的由来

世界上第一辆坦克出自于英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一个名叫斯文顿的英国随军记者,在前线采访中,亲眼看见英法联军的一次次冲锋,都被防御严密的德军击退,许多士兵倒在血泊中,伤亡十分惨重。他开始琢磨,如果给拖拉机穿上一层厚厚的钢甲外衣,使它既不怕枪弹的袭击,又能进攻敌人的阵地,那该多好。于是,他建议将“霍尔特”型拖拉机穿上铁甲,成为一种新型的战车投入战场。这个建议很快得到军界的采纳。不久,这种攻防两用的武器就在英国的一家水柜工厂生产出来了。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坦克。当时为了保密,研究人员把它称作“水柜”。因“水柜”的英文为Tank(发音坦克),所以坦克的名字也就这样叫开了,并被各国沿用至今。

同类推荐
  • 大决战:辽沈战役

    大决战:辽沈战役

    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情况。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在北平至沈阳的铁路线,即北宁线上打响,首要目标是切断国民党向东北地区运送军队和武器弹药的运输线,形成我东北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队关门打狗的局面。结束的时间以1948年11月1日我东北野战军进驻沈阳为标志。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自南昌起义诞生以来所打的第一次大战役。它打出了规模,打出了威风,打出了信心,打出了经验,打出了为以后的两大战役服务的重要基地。该次战役,不仅战胜了国民党军队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消灭了当时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中的两大主力共47万军队,解放了整个东北,使得全中国战场上国共双方的军力对比发生了决定性变化。
  • 活学活用孙子兵法

    活学活用孙子兵法

    人类社会中原就充满了不可避免的争斗,如何在这场人性的战争中上立于不败之地?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让你快速领会《孙子兵法》的精要。该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配以生动有趣的漫画。全书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一本军事、政治、商业、为人处事的最佳指导范本。
  • 一次读完50场经典战争

    一次读完50场经典战争

    战争,不单单是为了争而战,战争的意义比它本身更重要、更耐人寻味,战争不仅是将士之间力的较量,还是策划者之间思想与智慧的较量。战争是人类长久的话题,尤其是那些激烈而又充满智慧的战争往往最能打动人的心灵,因为那是很多人用自己的身体、灵魂、生命铸造的历史精彩。那么请你锁定本书的50场经典战役的精彩,也祝愿未来将是一个永远没有战争的时代。
  • 诸葛亮兵书

    诸葛亮兵书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一部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奇书”,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中国历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兵者,国之大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无上利器,更是流行于商界的商战指南,更是公认的世界上伟大的军事著作。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更是一部军事哲学书,把人类生死场上的智慧较量深刻展示出来,成为中华谋略的集大成者。
  • 世界军事百科之常规武器

    世界军事百科之常规武器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热门推荐
  •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本书对巴黎圣母院及巴黎的评述非常精彩。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浪漫主义美学观。,本书以1482年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为背景,以吉普赛姑娘拉·爱斯美拉达与年轻英俊的卫队长、道貌岸然的副主教以及畸形、丑陋的敲钟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热情讴歌了吉普赛姑娘与敲钟人高贵的人性,深刻鞭挞了卫队长与副主教的虚伪与卑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失却之主

    失却之主

    混沌之女太阴,寻找属于自己的道。她选择收集上古十大神器,成为随时能触发失却之阵的主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混沌逆天诀

    混沌逆天诀

    盘古开天地,混沌化五行,天地法则定,虚无道执行;极品小子张浩天的YY之旅。一道金光入体,开启他那逆天的修炼悟性,修行路上众女相伴,豪侠追随,神挡杀神,佛挡弑佛……
  • 下堂医女的短命夫

    下堂医女的短命夫

    柳玉佛:玉心女,佛公子的掌上明珠,人不如其名,年仅十五少心少肺用药杀人,用毒救人是她的兴趣救不可救之人,毒死不了之人是她的使命爱救不救是她的原则她可恶的一蹋糊涂,医术称仙,毒术为尊,武夫号称三脚猫——长孙无病:长孙家的长子嫡孙,人不如其名,全身上下从头到尾都是病,天生丽质无处展,满身才华无处施人参当饭吃,药水当茶喝,瘦得一阵风便能吹到天边去他温和的没有脾气——因为发脾气会要了他的命他的眼神总是详和一片——因为人生几近无所求他的日子总是在奢求——多活一刻都是上天保佑片段一:天微亮,日阳未及现身,一抹小小的身影,正在努力的——“偷菜?”“宝宝,你怎么回来了?玉虚观的静心师太怎么样了?咦——你在做什么?宝宝,为什么要拔掉爹种的冲天椒——”。小小人儿充耳未闻,她不仅拔了她爹种的冲天椒也拔了她娘种的“十八学士”,然后,种上她的绝情花、丧魂草片段二:“宝宝,要不要随爹娘一起下山散散心去?”“才不要,山下无聊,生病的人没有大病,中毒的人中的不是剧毒,下的毒又没人解得了——”,天妨英才,她已经天下无敌了。“……”。“胡说,爹知道有一个人你一定救不了”。“谁?”“临安长孙家的长孙无病”,一个半个身子踏入鬼门关的男人。片段三长孙府门外“我是来——”。“快进来,快进来,就等着你了”。咦?片段四:“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下堂医女的短命夫》尽请关注后续!
  • 朗月寒星

    朗月寒星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安徒生童话》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1805年,他生于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在父母宽松的教育环境下,安徒生很早就展现了其非凡的想象力。他在家中搭起了玩具剧场,并且给他的木偶做衣服,同时他还阅读所有能借到的戏剧剧本。他的父亲去世较早,全家靠母亲给人洗衣服的那一点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尽管安徒生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但他却有着远大的理想。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他终于踏进了文坛“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 魅力经济学

    魅力经济学

    经济学是简单的,一杯咖啡、一辆汽车就可以解释它。经济学是迷人的,它的理论充满智慧,也不乏诗意的想象。经济学是体贴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形影不离。经济学是实用的,从柴米油盐到经营管理无所不包。经济学是精彩的,从温莎公爵的旷世恋情到惊心动魄的货币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