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0600000024

第24章 和氏璧的秘密

据传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卞和,一天在荆山(今湖北省南漳县西)上砍柴时偶然发现一只美丽的凤凰栖在一块青石上。按当时民间传说“凤凰不落无宝地”,卞和认定这块青石是宝贝,于是将它献给楚厉王。当时王宫的玉石匠不识此宝,说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以欺王之罪,命令武士砍掉了卞和的左足。厉王的儿子武王继位后,卞和又把这块宝石献给武王,仍被说是普通的石头,武王又以同样的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右足。

若干年后,武王的儿子文王即位了,卞和还想去献宝,可是他因失去了双脚而无法行走,便抱着这块宝石坐在荆山下哭了整整三天三夜,一直把眼泪哭干了,眼中流出鲜血来。有人把这件事禀告了文王,文王派人去问卞和:“天下受刑被砍掉双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悲伤得最厉害呢?”卞和回答说:“我痛心的并不是自己双足被砍断,而是这块奇宝被人认为是普通石头!”于是,文王派人把卞和接进王宫,并命令玉石匠精心琢磨,剖开石头,果然从中得到了一块光润无瑕、晶莹光洁的奇宝,文王再命令工匠将它雕琢成一块玉璧。世人为了纪念卞和的发现,便给玉壁取名为“和氏璧”。这就是“和氏壁”的由来。

几百年后,楚国相国昭阳,为楚国立了大功,楚威王把“和氏璧”赏给了昭阳。不久,“和氏璧”被人偷走了。究竟被谁偷走?无法查明。过了50多年后,赵国太监缪贤用500两黄金从一位外地客人手里买了一块绮丽夺目的玉璧,经玉石匠辨认,才知道这块玉璧就是已经失踪了50多年之久的“和氏璧”。赵惠文王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从太监缪贤手里把“和氏璧”夺走。从此,“和氏璧”被赵惠文王占有。

当时诸侯、天子迷信“璧环象天”,都想用玉璧作祭天礼器,把“和氏璧”视为“天下独有的无价之宝”。因此“和氏璧”就成为各诸侯国千方百计争夺的对象。据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秦昭襄王听说“和氏璧”在赵国,很想得到这块宝贝,于是就设下阴谋诡计,欺骗赵国说,愿意用15座城池来换取赵国的“和氏璧”。当时秦国的军事、经济力量日益强大,国势正旺,不断对外扩张和进击,赵王既舍不得“和氏璧”,又不敢得罪秦王,无奈,只得派使臣蔺相如护送“和氏璧”到秦国去。秦王见到“和氏璧”,连声夸赞。蔺相如见秦王毫无给城之意,就凭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把“和氏璧”从秦王手中拿回来,并巧妙地暗地派人带着“和氏璧”悄悄潜回赵国。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

公元前228年,秦国灭掉了赵国,“和氏璧”落到了秦始皇的手里。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立即命令丞相李斯撰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经玉石匠把这八个字镌刻在“和氏璧”上,成为皇帝的宝印。从此“和氏璧”开始被称为“国玺”。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咸阳,推翻了秦王朝,秦王子婴把“和氏璧”献给刘邦。刘邦于公元前202年打败项羽后,建立汉朝,传令将“和氏璧”作为“国玺”代代相传,因此,“和氏璧”被封为“传国玺”。

公元5年,出身外戚并掌握了政权的野心家王莽,毒死了平帝,立了一个仅两岁的宗室子弟孺子婴为皇太子。这时“和氏璧”由孝元太后代管。王莽为了攫取皇帝的宝座,派堂弟王舜去长乐宫索取“和氏璧”。孝元太后识破了王舜索宝的政治阴谋,但不交出来会有杀身之祸,于是她愤怒地取出“和氏璧”往地上一摔,骂道:“得此亡国玺,看尔兄弟有何好下场!”王舜急忙从地上拾起一看,“和氏璧”已被摔缺了一角。这样,“和氏璧”就被王莽强占了。

到公元9年,王莽篡夺了西汉政权,做了皇帝,改国号“新”,他命令玉石匠把“和氏璧”已摔缺的一角用黄金镶补上。王莽政权灭亡后,“和氏璧”归东汉光武帝刘秀所有,代代相传,一直传到东汉末年汉少帝时,“和氏璧”又失掉了,下落不明。

公元192年,关东同盟军讨伐董卓。有一天深夜,长河太守孙坚在洛阳城内巡视,偶然发现城南一口水井——“甄宫井”里毫光四射。孙坚立即命令士兵汲干井水。从井底捞出一宫装打扮的妇人尸体,颈下有一锦囊,内有一金锁扣着的朱红小匣。孙坚从小匣里取出一块纯白无瑕、宝光闪烁的玉玺。该玺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已用黄金镶补。孙坚一看就知道这是已失掉了的无价之宝——传国玺“和氏璧”,于是保藏起来。

孙坚在岘见山战役阵亡后,“和氏璧”落到了军阀袁术手里。袁术死后,广陵太守徐缪夺得了“和氏璧”,并把它献给了曹操。曹操以后,“和氏璧”被历朝传递了下来,一直传到五代十国时期,在战乱中失落了。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自立为帝(宋太祖),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当时不见“和氏璧”。虽然从五代十国以后的1000多年间,各个朝代(尤其是宋绍圣三年、明弘治十三年等)都有传国玺被发现的传说,但那些都不是真正的“和氏璧”,而是一些伪造的赝品——假传国玺。据历史学家们考证,真正的传国玺“和氏璧”确实在100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已失踪了。

“和氏璧”从春秋战国直至唐朝末叶,传递了1640多年之久。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奇迹。它在五代十国时期究竟是怎样失踪的?流落到哪里去了?成为千古奇谜。历代许多人兴致勃勃,想方设法地力图探索这个奇谜,曾掀起过寻宝热潮。

“和氏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奇宝?它真的像历史记载的那样价值连城吗?这就成了考古和地质学家探讨和争论颇激烈的一大难题。

一些学者认为,“和氏璧”不是一块玉,因为荆山地区不产玉,玉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较常用常见的东西,并不稀奇,一般人都可以分辨清楚,王宫的玉石匠更不可能不认识玉。因此,当卞和把它献给楚王时,经验丰富的内宫玉石匠,决不会把玉误认为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由此可以断定:卞和献给楚王的,并非玉,而是玉石匠不认识的、不同于一般玉的另一种奇宝。正因为这种奇宝是第一次被发现,所以任何人都不认识它,都分辨不清。由此可见,一些古籍把“和氏璧”描写成玉璧,这是误传。由于谁也不知道这种奇宝的名称,所以一些古籍就把它错写成珍贵的玉璧,很多学者断定它根本不是玉。

1921年,著名的地质学家章鸿钊先生在他所著的《石雅》中猜测,“和氏璧”是产在荆山地区基性岩中的拉长石,因为拉长石具有碧绿和洁白的闪光,而且不经琢磨往往难以发现这白光。

很多学者不同意章鸿钊先生这一论断,他们认为,虽然荆山地区有产拉长石的基性岩脉。但迄今尚未发现这种具有宝石性质的拉长石。

有些学者认为,“和氏璧是地球上极为罕见的、至今人们还不知道它真名、十分奇特的一种天然宝石,它不仅晶莹剔透、瑰丽多彩,而且在光泽、耐磨程度和规格上都超过了一般宝石;它不仅在于外表美观,而且在于它内在的特性比一般宝石更为奇妙。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奇妙的宝贝?谁也说不清楚。总之,“和氏璧”的真相究竟如何?为什么秦昭襄王愿用15座城市去对换它?为什么历代帝王将相拼命去争夺它?它的身价为何如此高贵?至今仍是无法彻底揭晓的一个奇谜。

同类推荐
  • 青少年植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植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本书将人道理融入故事之中,它能教会你如何识别好人与坏人,它能告诉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能让你多侧面、多角度地去认识社会,把社会中的真、善、美、丑、一一辨认出来。总而言之,它能让你更聪明、更优秀。这些选编的故事中运用大量的夸张手法来描摹事物,抒发感情,把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且更深刻地把人物的喜怒哀乐、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了。这些故事会伴你走过美好的童年,让你感到生活的每一天都很新鲜,希望你们通过阅读这本书,能获取得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路,以便在日新月异的新世纪中,实现你的梦想。
  • 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中,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诗经》,更直观、真切地感受《诗经》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 最后一头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

    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奋力披挂上当年的象鞍,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要与曾和自己浴血奋战的伙伴们葬在一起。
  • 古墓古堡(走进科学)

    古墓古堡(走进科学)

    《古墓古堡》讲述的是在现代世纪中寻找埃及木乃伊、名著中的历史人物之墓。随着中国地图的发展,是古代有识之士多年思考、实践的结果,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热门推荐
  • 冠盖满京华:鸾歌

    冠盖满京华:鸾歌

    陈默:你会辜负我,我也会欺骗你,这是一开始就注定的宿命。秦观:如果终于要失去,我希望把一切幸福延续到我的生命结束。你不爱我的话,那么让我来爱你。欺骗你的时候,我以为自己不会心痛,背叛的时候,也是那样不在乎。如果你不爱我,那就恨我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是黑夜的灯

    爱是黑夜的灯

    《爱是黑夜的灯》采用全景式的手法,再现社会,再现生活,再现人生。作品故事生动,极具感染力,对历史典故的述说娓娓道来,对红色风暴的描写简洁明快,对社会变革的记叙严谨客观,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真实深刻。
  • 相公栽了

    相公栽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于唇枪舌剑中得窥另类夫妻相处之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男主一点一点蚕食女主包裹着心的坚硬外壳!腹黑文、宠妻篇!【相公谋略】谁说夫纲不振?夫人超强悍,他将孟老先生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奉为圭臬!夫人再强悍,他亦不怕死、不怕难、勇往直前!他的宗旨:能耍能赖真英雄,能屈能伸大丈夫!虽说欲速则不达,但总有见好就收的时候!时候到了,他的经典告白:“……”(嘿嘿,此处省略N个字!)她是神武将军府的千金,天生神力,京城送其名号“立地太岁”,也就是说,谁都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虽说太岁头上的土动不得,但……除了他外,仍有一些吃了熊心豹子胆的,让他时刻提高警惕、各个击溃!慢慢地,他发现了她‘欺行霸市、京城首霸’的背后,隐藏的是怎样一个经世济民、风华绝代!——夫妻过招1——看着衣衫未解却惬意的躺在床上玩着二颗硕大的珍珠的新娘,新郎有丝心动的歪身床榻上,“夫人终于想通了?”“嗯!”“那为夫就睡上来了?”“嗯!”“夫人不脱衣衫么?”“嗯!”“那为夫也不脱罢?”“嗯!”“那我们可以行周公之礼么?”抛向天空的珍珠落入手中,瞬时粉碎,“看心情!”呃,好吧,她一点也不懂风情!新郎摸了摸鼻子,这样混也混不来‘嗯’一声霭!——夫妻过招2——“夫人!”见锦被中的人一动不动的,“在为夫的眼中,夫人最美。”见锦被中的人仍是一动不动的,“我宁愿梦到夫人,也不愿梦到宓妃。”还是没有动静?“夫人!”用手推了推,“为夫可以躺下来么?”“嗯!”“夫人,天气这么冷,为夫可以靠近些么?”“嗯!”再度欣喜,贴近佳人身边,“夫人,为什么要说到庄周梦蝴蝶?”“嗯?”“很让为夫暇想。”“嗯?”“周公之礼!”一道身影被踹出锦被,某人有些委屈,“夫人,拳头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锦被中的拳头‘咯咯’作响,“拳头,是用来揍人的。”呃,很经典!好吧,她一点也不温柔。他耸了耸肩:揍人也是为了解决问题!【栽了系列之东傲皇朝开国故事:相公】为了引起亲亲老婆的注意,嘿嘿,拿手的样样上!为了赖上床,嘿嘿,无不用其极,无不用其极!屡败屡战!屡败屡战!咬牙切齿、咬牙切齿中:历史证明,这个女人的话是不值得信任的……所以,有时候,得用非常手段,不得不用非常手段!
  • 侦破秘密(走进科学)

    侦破秘密(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女扮男装:复仇娇娘14岁

    女扮男装:复仇娇娘14岁

    (养成系)九岁那年,她成了他的伴读,与他结拜成兄弟,同吃同睡同学艺;十岁那年,同窗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她是他圈养的兔儿爷;十三岁那年,她与他一起南征北战;十四岁那年,她成了他的女人……她接近他的目的:杀他,杀他,杀他,哪怕爱也必须要杀他靠近他的理由:宠她,宠她,宠她,不管她是男还是女
  • 爱在唐朝

    爱在唐朝

    爱在唐朝:竹林的灯火到过的沙漠七色的国度不断飘逸风中有一种神秘灰色的漩涡将我卷入了迷雾中看不清的双手一朵花传来谁经过的温柔穿越千年的伤痛只为求一个结果你留下的轮廓指引我黑夜中不寂寞穿越千年的哀愁是你在尽头等我最美丽的感动会值得用一生守候
  • 增强孩子思维能力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增强孩子思维能力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从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内容涵盖了勤奋、坚强、自信、乐观等诸多与孩子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方面,人选的故事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了,版式活泼多样,容易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对于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大有帮助。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大事业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 真皮书包

    真皮书包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