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开始改装,主要装备有2座四联装“捕鲸叉”反舰导弹发射架,导弹射程130千米;八联装“海麻雀”对空导弹发射架,并配备100枚导弹;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2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装置1座,配导弹24枚;2座127毫米高平两用火炮,备弹600发;2座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配反潜鱼雷14枚。最主要的是改装时还装备了“战斧”巡航导弹,可携带核弹头或常规弹头。
此外,该舰还配有直升机2架。舰上的作战指挥中心装备有以反潜作战为主兼具对海、对空作战能力的“海军战术数据系统”,它能综合使用雷达、声呐、通讯、导航、敌我识别、电子侦察等设备传来的信息,协助舰长正确判断情况,辅助决策,迅速、准确地指挥导弹、火炮、鱼雷、直升机攻击水下、水面及空中目标。
舰上的电子设备也很先进,有雷达报警和干扰系统、通信系统和“塔康战术导航系统”等。
德国汉堡级导弹驱逐舰
汉堡级是联邦德国建造的首批驱逐舰,在1959~1968年间共建4艘。首舰“汉堡”号,1959年动工,1964年建成服役。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标准排水量3340吨,满载排水量4680吨。长1337米、宽134米、吃水62米。动力装置为2台蒸汽轮机,双轴,总功率6.8万马力,航速34节,续航力为6000海里/13节。编制268人。该级舰装有:2座MM38双联装“飞鱼”舰舰导弹发射装置;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4管“博福斯”375毫米可回转反潜火箭发射装置;3座单管100毫米炮;4座双管40毫米炮。
法国乔治·莱格级反潜导弹驱逐舰
乔治莱格级是法国海军首次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军舰,又称C70型。首舰“乔治·莱格”号于1974年动工,1979年服役。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标准排水量3830吨,满载排水量4300吨(D640~643),4580吨(D644~646)。长139米、宽14米、吃水5.7米。动力装置为2台燃气轮机和2台柴油机,总功率5.8万马力,双轴,航速30节,续航力为8500海里/18节。编制218人。
乔治莱格级舰装有:2座MM38四联装“飞鱼”舰舰导弹发射装置;1座八联装“海响尾蛇”舰空导弹发射装置;计划用2座双联装“辛伯达”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取代20毫米炮,2座六联装“萨德拉尔”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取代20毫米炮,发射“西北风”导弹;1座单管100毫米炮;2座“布莱达”30毫米炮;2座“厄利孔”单管20毫米炮;2座固定式鱼雷发射管,备10枚ECANLS鱼雷;2架“山猫”MK4型直升机。
日本村雨级多用途导弹驱逐舰
村雨级是日本海上自卫队90年代末建成的一级多用途导弹驱逐舰,首舰“村雨”号于1993年动工,1996年建成服役。标准排水量4550吨,满载排水量5100吨。长150米、宽16.4米、吃水4.8米。动力装置为COGAG方式,2台SM1C燃气轮机,功率4.163万马力;2台LM2500燃气轮机,功率4.3万马力。双轴,航速30节。编制166人。
美国“斯普鲁恩斯”级导弹驱逐舰
该级舰装有:2座四联SSM—IB“捕鲸又”舰舰导弹发射装置;16单元MK—48型”海麻雀”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16单元MK—41型“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垂直发射装置,2具68型3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11座“奥托·梅莱拉”76毫米炮,1座MK15型6管20毫米”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尾部设有机库,可搭载1架SH—60J海鹰”多用途/反潜直升机。护卫舰
护卫舰主要用于反潜护航以及侦察、警戒、巡逻、布雷、支援登陆、对岸对舰攻击等任务。乍看起来,护卫舰与驱逐舰所完成的任务和装备都很相似,但护卫舰一般比驱逐舰吨位小、武器弱、航速低,然而因为其机动性好、造价低廉,受到各国海军的青睐,是一种更为普及的舰种。现代护卫舰按排水量大小可分为中型和小型两种;按其作战使命可分为反潜、防空和对海二种类型,这点又与驱逐舰相似。
20世纪70年代以来,护卫舰一般都装备了导弹,满载排水量达2000~5000吨,航速达30~35节,加强了攻击能力和防卫能力。许多还配备有反潜直升机,并且更新了动力、电子系统和声纳、火控、指挥系统等,能够兼负起驱逐舰的战斗任务。
护卫舰的面貌已经今非昔比,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驱逐舰和护卫舰已经很难分得清楚。护卫舰在冷战后的今天显得特别重要,各国护卫舰也因此成为种最有发展前途的舰种。
各国护卫舰
“佩里”号护卫舰
“佩里”号护卫舰是美国设计制造的一艘以反潜武器、导弹、火炮为主要武器的轻型军舰。该舰用于护航、侦察、警戒、布雷、支援两栖登陆作战等任务,是远洋舰队中的轻骑兵。
该舰1977年建成并编入海军服役。满载排水量3500~4100吨,舰长138米,宽13.7米,最高航速30节,续航力4500海里。
该舰担任区域防空和对敌舰攻击任务的主要武器是设置在舰前主甲板上的导弹全自动发射装置,既可发射“标准”对空导弹,又能发射“捕鲸叉”反舰巡航导弹。弹仓在发射装置的下方,装有“标准”和“捕鲸叉”导弹共40枚。反潜任务主要由2架舰载直升机完成,机上装有先进的反潜探测设备和2枚反潜鱼雷。此外,还有1门76毫米全自动速射炮,1座“火神——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2座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
“佩里号”护卫舰有舰员204名,其中军官14名。他们有美国海军水面舰艇中最好的居住条件,平均每人居住面积为19.6平方米。该舰曾参加1980~1988年间的两伊战争,1987年5月17日晚,在波斯湾执行巡逻任务时,被一架伊拉克战斗机用两枚“飞鱼”掠海导弹击中,未造成重大损失。
公爵级导弹护卫舰
公爵级是英国皇家海军最先进的一级导弹护卫舰,又称为23型,首舰“诺福克”号于1985年动工,1990年建成服役。标准排水量3560吨,满载排水量4200吨。长133米、宽16.1米、吃水5.5米。动力装置首创燃气轮机与电力推进联合动力方式,使安静性、经济性显著提高,续航力较过去提高一倍。由2台斯贝燃气轮机和4台12RPA200CZ柴油机组成,总功率3.92万马力,双轴,航速28节,续航力为7800海里/15节。编制174人。
该级舰装有:2座四联装“捕鲸叉”舰舰导弹发射装置;32单元“海狼”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2具三联装固定式324毫米鱼雷发射管;1座单管114毫米高平两用炮;2座“厄利孔”30毫米炮;1架“山猫”HMA3/8直升机或1架EH101“默林”直升机。
里维埃舰长级护卫舰
里维埃舰长级是法国海军早期建造的护卫舰,首舰“里维埃舰长”号1957年动工,1962年建成服役。该舰主要技术性能为:标准排水量1750吨,满载排水量为2250吨。长103米、宽11.7米、吃水4.8米。动力装置由4台柴油机组成,总功率1.6万马力,双轴,航速35节,续航力7500海里/15节。编制167人。该级舰装有:4座单发MM38“飞鱼”舰舰导弹发射装置;2具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座四联装305毫米增程深弹发射器;2座单管100毫米炮;2座单管30毫米炮。尾部可停放轻型直升机。
法国拉斐特级导弹护卫舰
拉斐特级是法国海军最新一级轻型护卫舰,首舰“拉斐特”号于1990年动工,1996年3月服役。满载排水量3600吨。长124.2米、宽15.4米、吃水5.5米。动力装置为4台柴油机,总功率2.11万马力;l轴,航速25节,续航力为7000海里/15节。编制138人。
该级舰装有:2座四联装MM40“飞鱼”舰舰导弹发射装置;1座“响尾蛇”CN2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发射VTI导弹。第2批3艘舰将被SAAM垂直发射装置取代,该系统带有16枝“紫菀”15舰空导弹;1座单管100毫米高平两用炮;2座“吉亚特”20毫米近防炮。舰尾为直升机机库和直升机起降平台,可载1架AS565MA“黑豹”或“超黄蜂”直升机,上可携载AM—39“飞鱼”空舰导弹。
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级导弹护卫舰
在“哈利法克斯”级导弹护卫舰服役之前,加拿大海军有4级共20艘护卫舰,即50年代建造的7艘“圣劳仑特”级和7艘“雷斯蒂古什”级,60年代建造的4艘“麦肯齐”级和2艘“安纳波利斯”级。这20艘舰的主船体完全相同,只是上层建筑和武器配置有所不同。30多年来,这些护卫舰一直是加拿大海军水面舰艇的主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护卫舰的舰体已严重老化,舰载武器和电子设备也已变得相对落后,尽管这些舰在服役期间均经过不同程度的现代化改装,但其总体性能已不能满足现代海上作战的要求。这些情况下,加拿大海军决定建造12艘新一级的导弹护卫舰,即“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以对其水面舰队进行现代化更新。
“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的建造计划始于80年代初。首批6艘定购于1983年6月,第二批6艘定购于1987年12月。该级首舰“哈利法克斯”号于1987年3月19日开工建造,1991年6月28日完工。按加拿大海军惯例经过1年时间的海上试验后于1992年6月29日正式服役。
该级舰的“魁北克”号、“里贾纳”号和“卡尔加里”号由加拿大船舶工业有限公司建造,其余9艘由圣约翰造船有限公司建造。国际上及加拿大国内的30多家公司和厂商获得了该级舰的有关合同。可以说该级舰集中了当今世界比较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故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轻载排水量4300吨,满载排水量4750吨,舰长134.1米,水线长124.5米,宽16.4米,型深11米,吃水5米。从上述数据可以发现,“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的长宽比仅为8.17,这使该级舰从外观看比较平稳。这样主要有2点好处:一是提高了抗纵摇能力和尾部浮力,由此产生的抗纵摇稳性力可以平衡声呐球鼻首重量所施加的纵摇力矩,使首部在风浪很大时不致埋首过深,因而适航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二是增加了舰上容积,可布置更多的武器装备。
“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的舰体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它采用了纵横混合骨架结构,主舰体由高强度钢焊而成,内部隔板采用轻质合金或非金属材料,这为该级舰提供了足够的强度和相对轻的重量,并使该级舰可以在北极具有碎冰区的海域航行。舰体采用了模块化建造方法,缩短了建造周期。12艘舰从开工到下水的时间平均仅为14个月,最短的仅为8个月。
为了提供良好适航性,该级舰采用了高干舷平齐甲板设计,舰首略微上翘。干舷折角采用圆弧过渡,一方面解决了甲板上浪积水问题,可以防止在高寒区舰面结冰;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减小纵向弯曲应力集中,提高了抗冲击能力,同时还减小了雷达反射截面,提高了隐身性。
深吃水及良好的线型使该级舰在大风浪中航行时声呐导流罩跃出水面的几率大为降低,并减轻了舰底海浪抨击。为减少雷达反射面积,该级舰舷侧舰体有一定的外飘。为减小舰体周围湍流及舰体共振,舰体的水下部分开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