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9100000007

第7章 非走不可的弯路(6)

前后不出十天,蒋钦挨了九十棍,在监狱中存活三天后,含恨而死。

刘瑾的邪恶心灵扩展才刚刚开始。

1508年,朱厚照的龙椅下突然出现一封匿名信,内容是揭发刘瑾贪污弄权的。刘瑾和朱厚照同时知道了信的内容,朱厚照无动于衷,刘瑾却像炮仗一样爆了起来,他以朱厚照名义命令百官跪伏奉天门下,严厉责问。当时正是六月天气,北京天气酷热,官员们大吃苦头。有几位老官僚很快当场中暑。刘瑾任凭他们在那里呕吐和晕倒。直到中下午,云彩出现阳光肆无忌惮炙烤着大地,刘瑾才露面。

皇家秘书(翰林官)们立即向刘瑾抗议,说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过如此待遇,这是对他们士大夫阶层的赤裸裸地凌辱,刘瑾说,我不是士大夫,所以不知道你们心目中的凌辱是什么,但在我看来,这不是凌辱。突然暴怒,臭骂官员,说,你们他妈的天天无事生非,不想着为国家出力,总想着搞政治斗争,就是你们这群人把国家的事情给办臭了。

官僚们不敢争辩,只能默默祷告,写匿名信的人赶紧出现。一个好心的太监见这些官员的确太苦了,就派人送给这些官员一些西瓜,刘瑾大怒,把这名宦官也扔到罚跪阵营里。直到接近晚上时晚上,仍然没有人承认。刘瑾对“敢做不敢当”的那位神秘人物很是鄙夷,他把五品以下的三百多官员押入锦衣卫监狱,准备让他们要么接受酷刑要么替他找出真凶。正当官员们认定死路一条时,刘瑾的手下探到这封信原来是某位太监干的,原来是黑吃黑,刘瑾这才作罢。

一群帝国高级官员被一个太监罚跪在烈日下几乎一天,这真是闻所未闻。心学家的说法肯定是:刘瑾的良知被狗吃了。

一个人丧事良知后,他就成了威力无穷的恶魔,在恶魔面前,内心脆弱的人会心胆俱裂。国防部(兵部)有位叫周钥的科员奉命去淮安办事,但在返京的船上突然自杀。将死未死时,他用笔写了五个字:赵知府误我。赵知府是淮安知府赵俊,二人私人关系很好。

这真是莫名其妙的事,但追踪到刘瑾身上,所有的谜就都解开。刘瑾索贿是官场共知的事,按传统,周钥出京办事回来后要给刘瑾上贡。所以在淮安时,周就跟赵俊说好了,要他借给自己一千两银子。赵知府本来答应得好好的,可周临走时,赵知府变卦了。周因为不能给刘瑾上供,所以自杀。周自杀是自我解脱,曾有两位京官出京办事,回来后给刘瑾上贡,但礼品不重。刘瑾大发绝户神威,说他们参劾官员失当,然后用他自己发明的一百五十斤重的枷,将这二位枷了一天。如果不是当天下雨,消散了暑气,二人必然命丧黄泉。

刘瑾的为所欲为和朱厚照的不理朝政,使当时人称他为“立”皇帝,而朱厚照则被称为“坐”皇帝。

实际上,自古以来良知泯灭的奸贼不仅只会谄媚,他们都具备相当的能力。刘瑾其实还是个理财家。朱厚照四处游玩,赏赐无度是特别需要钱的。而国库空虚,他没有办法弄到钱,但刘瑾可以。刘瑾赚钱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增加新的税,附加税,提高税额等。他通过各地的宦官建立国税局和皇家税务局,对百姓进行各种名义的税收。他把钱分成三份,一份给朱厚照,一份给国库,另一份则留给自己。后来,刘瑾又出奇招,对朱厚照说,收入不足是文官们管理不善和贪污造成的。这些家伙每天都吃皇家的喝皇家的,可他们有很多错,却一点责任都没有。应该对他们的错误实行惩罚,惩罚手段就是罚款。从刘瑾推出这项政策到他灰飞烟灭的五年时间里,没有一位政府官员能做漏网之鱼。

中国历史上像刘瑾这样良知泯灭的人多如驴毛,他们在世的目的似乎就是和人类的良知决斗,良知如同他们身上的跳蚤,只要发现,马上被捏死。唐代的奸贼李林甫专门建造一个小黑屋,当他想搞掉一个人时,就会钻进小黑屋思考策略,每次出来时如果脸上露出笑容,那么,目标肯定就活不成了。

按王阳明的说法,人人都有良知,只不过有的人的良知在后天被杂物遮蔽了,所以有了邪恶如刘瑾这样的人。但是什么杂物遮蔽了良知呢?

很简单,是我们的“身”。

“身心灵”三个字,“身”排在第一位,没有我们“身”这副臭皮囊,人就不能称之为人。正如王阳明所说,“心”所以发挥良知的作用,首先它必须是一个良好的器官——心脏,如果心脏停止挑动,其他都是闲话。

格言上说,食色性也,维持我们活着的第一步就是吃饱肚子,如何吃饱肚子,当然要靠我们在尘世中去奋斗。而在奋斗过程中,为了吃饱肚子,我们就做出很多跟良知背道而驰的事。盗贼肯定有良知,但他深刻明白一件事:如果按照良知的要求去爱别人,不去抢劫别人,他就会被饿死,所以,他就要去抢劫。因为生存是第一位的。只有“身”存在,才有可能去谈下一步。

为了保持“身”的存在,很多人无所不用其极,逐渐的,人的其中一个本能——适应性发挥作用,遮蔽良知的很多杂物日积月累,很多人心中的那面镜子落满尘埃,再也照射不到外物,或者照射到的外物如哈哈镜呈现的一样,扭曲变形,不是真的外物。

前面谈过,刘瑾生活的皇宫是最邪恶的地方之一,人人必须绞尽脑汁地保住“身”,活下去是刻不容缓并要持之以恒的原动力。在这样邪恶的地方,如果有良知,那必死无疑。身和心冲突时,人人都会选择先保身,暂时把良知放到一边。这是人类的本能,对于身心而言,都没有错——湿润土壤中生长出玫瑰,而荒芜沙漠里也会长出开花的仙人掌,它们都是花——错的是,当“身”已稳如泰山时,很多人不会擦拭良知的镜子,任由它继续尘埃遍布。在很多邪恶的人心目中,邪恶本身就是泯灭良知,因为那个逼迫他必须要保护好“身”的环境如影随形。

我们可以谴责那些丧失良知的人,但千万别一厢情愿地指望他们能放下屠刀,洗心革面。良知泯灭的人本身就把自己污垢心灵当成是一种心灵模式,这种模式和我们拥有良知的心灵模式毫无差别。你只要静下心来看看历史上和身边的那些良知泯灭的人,就会发现自己意淫“这些人的良心总会受到谴责”是多么的可笑。真正的邪恶,即使是生活中那些没有良知的人,从来不会对自己的所为愧疚,因为他们选择的心灵方式就是邪恶。

有弟子问王阳明,“为善去恶”是不是可以达到良知?王阳明回答:“你为什么要去恶,只需要为善就可以了。”伟大如王阳明也明白,“邪恶”在人身上无法祛除,因为它和善一样,都是心灵模式的一种。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小人(良知极为差劲的人),他们似乎总是在跟你作对,使你心生怒火,阻碍美好心灵的成长。其实,这个时候,邪恶从别人那里已经潜入你的心灵里使你产生负面的愤怒。这是悲惨的现实,无法改变。你只能如王阳明所说的那样,用心扩展自己的良知,至于“恶”,不用管它,你管,也管不了。

(第七节):血腥的洗礼才能唤醒沉睡的心灵

【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王阳明】

若干年后,头顶“心学鼻祖”光环的王阳明思甜忆苦道:“良知(心学的根本)之说,是我从百死千难中得来的。”彻底地身心洗礼让他脱胎换骨,当他去世时,五十多年的身虽然消失,但王阳明的心灵却成为不朽。

人的一生中必然能遇到贵人,也必然会遇到邪恶的人。不过,辩证法认为,邪恶的人同时也是贵人,只是看你在心理上如何对待。王阳明所遇到的邪恶是刘瑾,换个思路,如果不是刘瑾,王阳明不可能百死千难,也就不可能创造心学。

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感谢折磨你的人”。

在那场震荡天地的反刘瑾运动中,王阳明也名列其中。他在蒋钦入狱后就给朱厚照写了封信,在信中,他说,那些人应该是触犯了皇上,所以受到处罚。可是,这是他们的职责。如果国家有事,他们不站出来说点什么,那就是失职。皇上您要这样的臣子和要个泥人有什么区别?如果他们对了,皇上您应该照做;如果说错了,皇上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应该多担待。可是,您现在对他们是严加酷刑,这就是阻挡了言路。以后谁还敢说话和说真话?!

朱厚照发现这封信远不如其他臣子的上书那样激烈,而且表面上看,根本就没有把矛头对准刘瑾和朱厚照。但刘瑾发现,王阳明这是绵里藏针。因为王阳明说了,如果总是打大臣的屁股,以后就没有人说真话了。而那些大臣在信中说的所有话都是指责刘瑾的。也就是说,刘瑾是个邪恶之人,王阳明虽然没有明说,却给了肯定。

刘瑾当时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过放过一人,下令把王阳明扔进锦衣卫的大牢。扔王阳明进大牢之前,刘瑾送了他一份礼物:四十军棍。

据说,如果不是王阳明年轻时练过两手拳脚,这四十军棍早把他送上西天了。但他的屁股还是被打得稀巴烂。屁股很不容易才痊愈,冬天来临,他的肺病又发作,在阴暗潮湿的锦衣卫大牢里,生真的不如死。每天晚上,他都难以入眠。他感觉黑夜没有尽头,渐渐地已感觉不到白昼。在这样的严酷条件下,他很难做到当初落榜后的“不动心”。人在这个时候如果还不动心,那就是行尸走肉了。

王阳明开始后悔,不是后悔他写了那封信,而是后悔不该再回到官场中来。他在诗中透露说,我的良心是大大地好,但政治场这个世界是他们的,我根本就不该来搅合,现在可好了,想回家当个庄稼汉,都是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奢望了。秦朝顶级宰相李斯后来被绑缚刑场时,对自己的儿子说,我现在特别想牵着宠物狗在家乡溜达。在平时,这是小菜一碟,但当身处绝境时,任何人的一切最本真最低级的想法都是奢望。而人又往往在身处绝境时才会有这样顺境时不屑一顾的想法,这实在是心灵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王阳明现在如同掉进了西游记里那个陷空山无底洞中,除了“荒诞”,飘忽,没有安全感,他什么都感觉不到。在某一刹那他想到了死亡,死亡是身心毁灭最容易的方式,人活着绝对不易,但死亡是最容易的。那些拥有心灵疾病的人在遇到困苦挫折时,往往会选择这条绝境,让身心释放。但这是一种懦夫的心灵释放方式,王阳明不是懦夫,人在苦难时刻都会有傻的想法,英雄豪杰能马上把它从心中清除,而懦夫会平生第一次鼓起勇气去实现它。

王阳明很快就不想用死亡的方式解决身心的煎熬,在他后来的回忆录中,他说在监狱的那段时间,自己用温习周易的方式来度过无边无际的黑暗。他就在这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度过了1506年的春节,在监狱的时光中,他几乎把一生所能动的心全都动了。他想到自己求仙学佛的人生路,想到年轻时自命不凡立下的伟大志向,想到在事业与职业间的摇摆,更想到了他人生中那些意外,最后淡淡一笑,原来那些全是儿戏,真正的大戏,他现在终于有缘观赏到。

人在经历大困境大劫难时,如果能想得开,安然度过,那么他的心灵就会以比平时百倍的速度成熟,从前一切种种困难,都不在话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以为我们心灵的这种改变做出证据:人在心灵成长中经历的大事越多,相比而言,其实只有一件大事会被记住。也就是说,我们只经历过一件事,其他的事都被“相对”掉了。衡量一个人心灵是否强大的标志,不是看他一生经历了多少事,而要看他经历的对他心灵冲击最大的那件事。那件事对心灵的冲击越大,就证明这人的心灵越强大。道教的魔法师们认为,人要想成仙,必须要经历一场大病,大病之后才有资格成为仙人。现实生活中,人在大病后的心灵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异于生病之前,苦难,人人都想绕着走,可想要成仙,必须要经历,他是身心成仙成圣必须的环节。

客观地说,王阳明的监狱生涯在那个时代小事一桩,刘瑾把几百人打进大牢,除了自杀和被虐待而死的人,大多数都活着离开了监狱。为什么开创心学的不是那些人,而是王阳明?

人在困境中,没有任何外在的依靠,如果有依靠,那就不是困境了。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心的力量。一个被用滥的励志短文说,两个罪犯在监狱里,一个看到的是铁窗,而一个看到的是星星和月亮。前一个无所依傍,后一个却依靠自己心的乐观的力量,二人的结局可想而知,一个自杀,一个活到了出狱。当时,王阳明虽然还没有创建心学,但他已明白一个道理:心智成熟的人要有能把一切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的勇气:对我友善的人肯定能帮助我,对我邪恶的人也是在给我机会,以艰难困苦磨炼我。圣贤说,万物皆备于我,在强大内心面前,天下就没有对我不利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是为了让我心智成熟。在心智成熟的人那里,“苦中作乐”并不是“强颜欢笑”,因为有心的力量,所以这是真实的,是虚灵不昧的。

王阳明果然熬到了这一天,朱厚照下令释放王阳明。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被下放到贵州龙场,一个荒凉、穷苦、寂静的地方,担任驿站站长(驿丞)。

身出牢笼,并不代表心也自由了。他的好朋友认为宦官之王刘瑾会对他赶尽杀绝,还有人认为,即使刘瑾想不起他这个仇人,险山恶水,千里迢迢,也是王阳明必须要面对的绝境。王阳明淡然一笑,他说,经过牢狱之灾后,其他的事都是小事!

王阳明就这样被放逐了!

擅长以心灵角度书写历史人物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一个政治家的画像:约瑟夫·富歇》中充满感情的赞赏“放逐”:

是否有人写过赞美放逐的诗歌,歌颂这创造命运的力量,这使人在坠落中得到提高,在孤独寂寞的沉重压迫下,重新以另一种方式聚积震撼心灵力量的势力?古往今来,艺术家总是在指责放逐是攀升的表面干扰,是徒劳无益的间歇,是灭绝人性的中断。然而,大自然的节奏需要这一类强有力的休止。因为只有深入了解底层,才能认识完整的生活;只有在遭受挫折的时候,人们才会迸发出向前奋进的力量。创造性的天才恰恰需要这种暂时的、强迫性的孤独寂寞,以便从绝望的深层,从放逐的远方,衡量自己真实使命的高度和水平。人类最重要的信息,都来自放逐地。伟大的宗教创人:摩西、耶稣、穆罕默德、释迦牟尼,他们个个都必须先进入荒漠的寂静,进入离群索居的境地,然后才能获得一言九鼎的地位。弥尔顿的失明,贝多芬的耳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监禁生涯,塞万提斯的土牢岁月,路德的瓦尔特堡被囚,但丁的亡命天涯,尼采自愿禁锢于恩加丁的冰天雪地里,这一切都是真正的天才违背常人的清醒意志,潜藏在心底本能要求的体现。

这段对身心遭遇放逐的精彩解说,正是此时王阳明上路时的最佳注脚。从他最后一只脚踏出北京城门的那一刻,他终于走上了一条伟大的道路:心学之路。

不过,身心的洗礼还远不止牢狱之灾,还有更严酷的挑战他内心力量的事情在等着他。

同类推荐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 “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热门推荐
  • 少主,别乱来

    少主,别乱来

    本是富家之女,少主得力干将,生辰之日,情人的礼物——亲手送她上西天!苍天无眼!得以重生,她却泪眼望天——为毛重生在仇人之家?还是个半路庶女!群女陷害,父亲冷眼防备,嫡兄轻视敌视,阴谋环伺——既是亲人缘何处处无情,是原身太棒槌,还是身世太怪异?她步步为营,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我自横刀向天笑——借汝女之身报吾之仇!爽!拨开疑云,揭开原身的身世之迷,真相竟如此残忍——不如她自刎了去吧!吃一堑长一智,不再动情,清冷主子却态度暧昧——那什么……我安歇,你随意!哪里蹦出一只尊贵三皇子,孔雀开屏,绕身招摇——想开屏先把心端正了,再排队!杀死她前世之身的情人跳出来说她像极心爱故人——废话,同一个人,能不像么?只不过,她该不该像他杀她一样,也让他死不瞑目,至死都不知她为何要杀他?小剧场摘录:月明风清,杀人不宜,山涧沐浴……呃,也不宜!…….她盯着深水处,露出的半个精壮身子,低咒一声:“倒霉!”男人寒目闪过一丝笑意,正经问道:“男女袒露相见,是你以身相许,还是本少主以身相许?”姜冬竹磨牙:“有区别么?”某男点头:“你以身相许,不用带嫁妆,本少主以身相许,自带嫁妆!”姜冬竹:“请问少主,你凭什么以身相许?”某少主狂傲无比道:“武功天下无敌,琴棋书画精通,下得厨房,出得厅堂,当得人盾,暖得被窝,更重要的是嫁妆丰厚,无人能及!”姜冬竹呛了两口水:“如此万能,要我做什么?”某少主寒目一斜:“阴阳需调和!”姜冬竹抹汗道:“主子在上,奴家惶恐……”某少主风轻云淡:“既然惶恐,那么……你在上面,我不介意…...”她泪奔:“……”某少主:“还不谢主盛恩?”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山河永寂

    山河永寂

    出了无数皇后王妃的纪氏是天下第一名门,当身为纪氏旁支的纪天市出现在摄政王益阳面前时,往事被悄然揭开。深宫中太后与摄政王的生死之恋背后,隐藏着伤痛和背叛;无辜的天市深爱摄政王却因此而被卷入了一场复仇中。爱情被辜负,信任遭背叛,天市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坚强赢得真正的尊重,却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伤害别人的刽子手,于是一轮新的背叛和报复在她身上展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玩转校园:拽拽老公不好惹

    玩转校园:拽拽老公不好惹

    本文讲述一只帅气女攻扑到一只别扭男受。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安可可妹子承认,自己失败了,可是,都怪那个老妈,搞的什么娃娃亲,现在可是21世纪啊!好吧,咱安可可气势汹汹的去解除婚约吧!却反倒被那个未婚夫抢走了解除婚约的项链,想要用武力解决的安可可,反倒被那个未婚夫打得落花流水!唉,可是,这个未婚夫也太耀眼了点了吧!还要死不死的拒绝解除婚约,哼,安可可是谁?真当她有那么好欺负的吗?【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小甜文】
  • 邪王眷宠小猫妃

    邪王眷宠小猫妃

    尼玛!?这个世界上还有再坑爹的事情么!?只是……为什么在面对这个男人的时候,黑猫一只,她竟然有了一种叫做动心的感觉,嗯,这样的好男人自然是要抓在手里的!再次醒来却变成了一直黑猫,落在了战场?只是,她无名无姓,没什么有时候在面对他的时候竟然会有种心痛的感觉。阴谋来袭,误会重重,当所有的一切都揭开的那天才发现,却因好友的背叛而“丧生”祸害,原来那个人一直都在原地等她,此生不悔!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丑女大翻身:爱情180磅

    丑女大翻身:爱情180磅

    肥肉……粗腿……这些在帅哥男友驾到之前统统都是浮云啦,瓦滴瘦身计划现在才刚刚开始捏!神秘富家少爷pk180磅贪吃没耐心的小肥妹,瓦滴“人参”不要“杯具”!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