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基础课】
从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中原大地进行了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结果,民风彪悍,军队力量强大,来自西陲的秦国笑到了最后。嬴政灭掉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国家。
他自认“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首创“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在位期间,他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封建社会的官僚机构。
不过,他的统治充斥着暴政色彩,赋税繁重,刑罚苛暴。他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陵墓,长城。到了他儿子即位时,暴政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佞臣赵高胡作非为,逼得天下民心思变。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天下大乱,纷纷反秦。
公元前202年,在跟项羽争夺天下中凭着兵多将广,技高一筹的刘邦胜出,建立汉朝。他在位期间,做了两件事。一是鼓励生产,轻徭薄赋以壮国力;二是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剪除地方诸侯势力。他巩固了刘家皇权的天下。
可惜,他的儿子汉惠帝刘盈性格优柔寡断,毫无帝王霸气,始终被吕后压制,从公元前195年到公元前188年,仅仅做了七年的皇帝,就郁郁而终。
女人乱政,由吕后开启。她极力培植吕家势力,削除刘家势力,试图篡夺刘家天下。齐王刘襄为保刘氏江山,联合开国老臣周勃,陈平,以及大将灌婴,起兵讨伐,平定“诸吕之乱”。
公元前180年,刘恒阴差阳错地当上了皇帝。在治理国家上,他很有一套,励精图治,继续强国政策。公元前157年,刘景接过了父亲的位子,是为汉景帝。他希望把天下治理成一个安宁、规范、富足的社会,因而跟父亲的温和做法不同,采取的是比较激烈的手段。他平定七国之乱,打击豪强势力,剪除功臣元老,对匈奴也采取时战时和的政策,同时发展教育,扩大经济,蓄养马匹,训练军队,准备战斗。史上称文帝景帝时期为“文景之治”。
不过他的眼光始终有限,对国家的未来没有长远的计划,这点他的儿子刘彻就恰好相反。公元前141年,中国有史以来最强势的皇帝即位,是为汉武帝刘彻。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他在位期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力大幅增长,帝国已强大到足以向边陲地区及亚洲腹地不断地发动军事远征。他开疆拓土,一举奠定了中国的版图;他穷兵黩武,北击匈奴,把威胁汉王朝的匈奴赶到漠北之外。
公元前87年,七十岁的汉武帝驾崩。临死前,他托孤霍光,辅佐年仅七岁的汉昭帝刘弗就位。
忠诚的霍光延续了武帝末期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百姓负担,加强官吏管理。他的举措,缓解了自汉武帝以来的社会矛盾,扭转了汉朝颓势的苗头。后来刘弗病逝,霍光又拥立武帝曾孙刘询即位。刘询就是汉宣帝。
刘询年少时曾因巫蛊之祸流落民间,知百姓疾苦,因而在位期间,任用贤能,励精图治,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可惜他英年早逝,不然汉朝在他带领下,也有一番大作为。不过此时的汉朝虽然仍然比较强盛,但已成强弩之末。
从公元前49年刘奭即位起,汉朝逐渐走向衰落。刘奭性格软弱,讲究仁慈治国,朝廷政权逐渐落入宦官与外戚手中。
期间又经历了几任毫无作为的皇帝,到了公元8年,王莽干脆就自立门户,建立新朝。西汉到此为止。可惜王莽治国不行,政权很快被推翻。刘家又重新统治中原。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以洛阳为京都,建立东汉。他一统四分五裂的天下,铲除王莽政权的影响,大兴儒学,加强中央集权,排斥外戚势力,社会重新归于安定。史称光武中兴。
后继者汉明帝和汉章帝继承先祖遗愿,依旧促进经济恢复发展,极力防止外戚和功臣专权,继续北击匈奴,解除边境威胁。两人在位期间,总共三十一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社会一片繁荣景象。史称“明章之治”。不过这是辉煌的汉王朝最后的回光返照。
从公元88年开始,随着十岁的汉和帝刘肇即位,政权再次落入胡作非为的外戚宦官手中。国家政治日益腐败,虽然此后的汉帝曾奋起抗争,无奈积弊过深,皇权,外戚,宦官纠结在一起,利益复杂,所以“革命”竟无一成功。更有甚者,比如汉灵帝,干脆把朝政大事全部交给宦官打理,使得东汉的统治力像流星般坠落。
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起义,成为压垮东汉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最后仍被平定,可是大势已去。伴随着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落入曹操手中,失去自由,被挟以令天下,东汉政府已经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汉献帝干脆就拍拍屁股,把帝位让给了曹丕。至此,汉朝统治真正地结束。
纵观统治长达四百多年的秦汉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时期,民族融合,虽然重农抑商,可是经济大为发展。
军事上,秦汉主要以平定战国诸侯割据残余势力影响,以及抗击北方的匈奴,开疆拓土为主。这一时期,我们的先祖对于土地拥有着强烈的渴望,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版图。
文化上,天文历法、算学、医药学,均有新突破。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改进,深深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不过占据统治地位的依然是儒教。道教沦为打酱油党。
经济上,处于中原的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迅速,后来因为战乱,经济才开始南移。
【官制】
(1)军功爵制
公元前262年,秦军在大将白起的带领下向赵国进攻。两军在长平城展开了拉锯战。本来赵军统军的是名将廉颇,可是赵王中了离间之计,临时更换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统军。白起欺负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于是用计谋把赵军截为三段,团团围住。赵括突围不成功,就带着四十万士兵投降了。四十万士兵啊,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把整个赵国的兵力都掏空了。可是白起对赵兵的印象非常差,他既不能放虎归山,又不能收编,于是使诈,把四十万士兵全部活埋了,造就了中国战争史上最血腥的一幕,也成就了白起杀神的称号。
白起为什么要这么丧心病狂,泯灭人性呢?这跟秦朝实行的军功爵制有关系。军功爵制,其实说白了,就是杀人越多,功劳越大,政府的赏赐越多。当时的秦朝人,想要立功走上仕途,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上战场杀敌。政府规定,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也就是说,战争跟生活水平是挂钩的。所以在战场上经常可以看见士兵腰间那里挂着鲜血淋漓的头颅冲锋陷阵,那种架势真让人闻风丧胆。
(2)征辟制
班固是著名的史学家,他原是京城官宦之家子弟,不料父亲去世后家道沦落,一下子变为平民百姓,连生计成了问题。他又是个上进心很强的人,决定完成父亲未竟的遗愿,撰写《汉书》。当时,史书之类的书籍是皇上才可以收藏拥有的,班固私自写书,就是犯了大忌,结果被人告发,马上被抓了起来,关进监狱。
他的兄弟班超从塞外赶回来,替他上书皇上求情,说班固修史只是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向司马迁、刘向、扬雄这些前辈学习,更是为了宣扬汉朝的功德。皇上一听,就很高兴,决定召见班超核实情况。班固就把自己的作品提交上去了,汉明帝看了之后,觉得他才华横溢,不但释放了他,而且为了表示对他的赞赏和鼓励,召他到京都皇家校书部供职,拜为“兰台令史”。
班固之所以咸鱼翻身,这要归功于当时的人才选拔制度:征辟制。简单来说就是“上征下举”,也就是上级选拔,下级举荐。而上级选拔就是征辟,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如果说察举是自下而上选拔人才,那么征辟就是自上而下的选拔。对某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社会名流,皇帝绕开下面的官吏荐举,直接征召到朝廷,授予“博士”、“待诏”,相当于高级顾问。这有点类似于当前中国的人大代表制度。不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唱歌也好,写书也好,表演也好,只要有名气,就有可能被推荐为人大代表。
(3)郡县制
秦朝时,有一个叫窦怀的七品县令,一直以秉公办案而闻名。可是有一次,他的小舅子在邻县始平县犯下强奸罪。按当时的律令,这是要杀头的。可是窦怀的老婆却不答应了,非要窦怀去疏通关系。窦怀就想出了一个曲线救人的方法。他送了一份厚礼给武功县县令石大耐,石大耐就去跟始平县的县令求情。结果窦怀的小舅子只受到了一点皮肉之苦就被放了。
那么县令在当时又是属于多大的官职呢?
这个郡县制是从秦朝才开始全国推广的。郡守相当于如今的省长,而县令就是一县之长官,主要掌管本县的治安、刑讼还有收缴赋税等事情。别看小小七品官,这还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而且不能世袭。每年都有政绩考核,考核不过关的就会被撤职问罪,可见压力还是挺大的。
(4)三公九卿
有一次,汉文帝心血来潮,问宰相周勃:“现在全国治安形势怎么样啊,每年处理多少案件?”周勃摇摇头,表示不知情。汉文帝继续问道:“那每年全国的钱粮收支你总该知道吧?”周勃还是摇摇头,说不知道。汉文帝就恼火了,说:“堂堂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竟然一问三不知。那还要宰相干什么呢?你干脆退休回家算了。”
周勃就回答说:“陛下要了解断案情况,就该问司法部长,问钱粮收支情况,应该问粮食财经部长。我虽然是宰相,可是不是什么事情都管啊。我的职责就是承上启下,我只对陛下负责,下面的琐事就交由百官负责。只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啊。”这番话说的汉文帝不好意思,表示错怪了周勃了。
那么周勃所说的是否属实呢?根据汉朝的三公九卿制,皇帝下面设有三公,也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下面又设有九卿,这里就不累赘细说了。单单说丞相,除了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外,还分管百官,可谓位高权重。跺一跺脚,朝廷都要震动。可是,他确实不会插手具体的政务管理,因为下面还有九公,九公下面又还有文武百官呢。丞相就相当于如今的总理,大事才出头,小事交给小弟。
【外交】
(1)王昭君出塞
王昭君,本是汉元帝时期的宫女,可是一直没有得到皇上的宠幸。有一次,一个北方的匈奴单于跑来跟汉皇帝说想要娶个中原姑娘做老婆,当时所有的宫女一听说要嫁到荒漠去,个个不肯,只有王昭君答应了。她觉得与其老死深宫,不如到外面去博一把。于是她跟随呼韩邪单于到了漠北。那时的她,年方十九,正是风华绝代的年纪。可是她对匈奴人的习俗不了解。呼韩邪单于死了后,她被迫嫁给他的长子复株累单于。可是11年后,复株累单于也死了。匈奴人又要她嫁给复株累的长子,也就是呼韩邪的孙子。在中原来说,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乱伦啊。王昭君受不了了。此时她还不过三十多岁呢,假如连新单于也不幸一命呜呼,那她的折磨岂不是还要继续?她写信给当时的汉王帝,请求回归中原。可是汉王帝却说不可以,要她继续留在匈奴人那里。她很绝望,于是选择了服毒自尽。
王昭君的悲剧其实是由汉朝的和亲政策所造成的。这还得从当年刘邦被围白头山说起。刘邦虽然通过贿赂走脱了,可是匈奴冒顿单于却惦记起了他的老婆吕后的美貌。单于写了一封信给吕后,说:“听说你是汉朝第一美女,我很想跟你同床共枕。如果你不答应的话,我就打到长安去,把你老公给活捉了。”吕后很生气,可是又不敢触怒匈奴,所以就说:“我老了,不好看了,如果你想要中原的美女,我们可以送一些宫女给你。”
王昭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发到塞外去的。虽然主观上说,她只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客观上,她却缓解了中原王朝跟匈奴之间的紧张关系,为汉朝的复兴赢得了时间。当然,靠女人而立,怎么看都算是一种耻辱。
(2)班超怒斩匈奴使者
班超大人带着36个人马奉命到西域的鄯善国出差,劝说鄯善国一起反击匈奴。不巧的是,匈奴也派了使者到鄯善国,要争取鄯善国联合抗击汉朝。要联合鄯善一起反匈奴。鄯善国的国王就想做墙头草,摇摆不定。一会儿对班超等人礼遇有加,一会儿又不闻不问,以示冷淡。班超认为再这样下去,说不定会被鄯善国王抓起来,送给匈奴人做礼物呢。所以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晚我们就杀他个措手不及。”当天夜里,他率领三十六个壮士杀进匈奴人的帐篷。班超手起刀落,一下子砍死了三个匈奴兵。壮士们也不甘落后,杀了三十多个匈奴人。剩下的一百多人全部用火烧死了。这一下好了,鄯善国王想不投靠汉朝都不行了。
班超手刃匈奴人只是当时汉匈之间战争的一个缩影。自从汉武帝继位以来,他痛恨匈奴人不讲行用,得了女人得了钱财还屡屡骚扰汉边境,所以掀起了长达三十二年的战争,以卫青和霍去病为首的军事天才,打的匈奴人节节败退,躲到漠北去了。
【政治运动】
(1)焚书坑儒
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开始考虑起如何让他的统治千秋万载地维持下去。丞相李斯提了一个建议,他说:“春秋战国之所以乱,那是因为社会上的思想派系太多了。人的脑子不统一,很容易起纷争,一起纷争,就未免有战争。如今既然天下已经安定,那么读书人就应该安分守己,为了让他们安分守己,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把不是秦国的史书全部烧掉,让他们无书可读。”
秦始皇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焚书。可是那些读书人就不满意了,所以就在私底下议论秦始皇的不是。李斯就说:“读书人议论朝政,就是不干正经事。非得让他们吃点苦头才行。”
恰好此时有两位招摇撞骗,替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方士也在散步谣言,说秦始皇滥杀无辜,不配得到仙药。秦始皇就很恼怒,下令查办那些在背后诽谤他的读书人,还有方士,一下子就抓了460个方士和儒生。他一不做二不休,在咸阳城外挖了个大坑,把他们全都给活埋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然一度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可是却在社会上引起了深层次的动荡不安,人心惶惶。而且既毁灭了秦朝以前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又杀害了许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跟范喜良本是一对恩爱夫妻,过着快乐融融的日子。谁知道秦始皇大修长城,到处抓壮丁,范喜良就这样被官府的人给拉走了,自此毫无音讯,宛如生死两别。孟姜女日夜思念,吃不好,睡不着,忧伤不已。后来她决定出发去找丈夫。她到了长城脚下时,才得知丈夫已经累死,尸骨被埋进城墙里了。她心如刀割,伤心至极,趴在城墙上大哭不停。她没日没夜地哭,一直哭了十天十夜。哭的天地为之动容。忽然间地动山摇,长城崩塌了八百里,范喜良的尸骸露了出来。孟姜女绝望之下,抱着丈夫的尸骸投海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