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机会,就要勇于尝试。当你因错过机会而扼腕叹息时,机会早已离你而去了。同时在机遇面前,还要辨明是非,防止自己落入机遇的陷阱中。
癞蛤蟆与千里马
古代有位著名的相马专家——伯乐,他对马了解得非常透彻,能够快速地识别千里马,在鉴别马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来他就根据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写成了一本《相马经》。
《相马经》中记载了伯乐平生所有关于马的见闻和见解,还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和例证,可谓是一本极有价值的好书。
伯乐有个儿子,他很想学父亲的相马本领。于是,他从早到晚总是捧着《相马经》朗读,把它背得滚瓜烂熟。
有一天,儿子见到伯乐,扬扬得意地说:“父亲,您的相马本领,我都学会了。”伯乐听了微微一笑,说:“那好吧,你去寻找一匹千里马来,让我鉴定。”儿子满口答应,带着《相马经》出门去了。
他一边走一边嘴里念:“千里马额头隆起,双眼突出,四蹄犹如垒起的……”他边走边细心地寻找,看见大大小小的动物,都要跟《相马经》上的标准对照。但是,有的只符合一条,有的一条也不符合。最后,他在池塘边看见一只癞蛤蟆,鼓着双眼,“咕咕咕……”叫个不停。他对照《相马经》端详了好半天,然后用纸把癞蛤蟆包了起来,兴冲冲地跑回了家。
回家后,他向父亲道出了自己的经历:“千里马可真不好找,您的条件也太高了,我好不容易在池塘边找到一匹,额头和双眼与您书上说的差不离儿,就是蹄子不像。您给鉴定鉴定。”
伯乐打开纸包一看,不由得苦笑起来:“儿啊,你找到的这匹千里马,不光会跑,而且会跳,恐怕你驾驭不了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但不意味着完全照搬书上的东西,在对这些知识进行消化的同时,要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求证,以期获得更丰富、更充实的知识。
跳蚤
在昆虫中,跳蚤可能是最善跳的了,它可以跳到比自己高几万倍的高度。为什么会这样呢?带着这个问题,一位大学教授开始了他的研究。可是他研究了一整天,都没有找到答案。
第一天下班的时候,教授用一个高一米的玻璃罩罩着这只跳蚤,以防止它逃跑。就在那天晚上,跳蚤为了能跳出玻璃罩,就跳啊跳啊,可是无论它怎样努力,无论它怎么跳,都在跳到一米高的时候,就被玻璃罩挡了下来。
第二天,教授上班时取下玻璃罩,他惊奇地发现,这只跳蚤只能跳一米高了,于是,他来了兴趣。
第二天下班时,教授用了一个五十厘米的玻璃罩罩着跳蚤,第三天,教授发现跳蚤只能跳五十厘米的高度;晚上,教授又用下正是二十厘米的玻璃罩罩着跳蚤,第四天,跳蚤跳的高度又降为二十厘米。到了第四天下班时,教授干脆用一块玻璃板压着跳蚤,让跳蚤只能在玻璃板下爬行。果然到了第五天,跳蚤再也不能跳了,只能在桌面上爬行。
可就在这个时候,教授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酒精灯,酒精洒在了桌子上,火也慢慢地向跳蚤爬的地方蔓延。奇迹出现了,就在火快要烧到跳蚤的一瞬间,跳蚤猛地一跳,又跳到了它最开始的超过它身体几万倍的高度。
人的潜力就像这跳蚤的弹跳力一样,发挥出来时也是惊人的。
人内在的潜能其实也与跳蚤一样,是无限的。所以,要挖掘自身的潜能,创造非凡的成就。学会积极自信地向目标努力,也许猛地一跳,你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然后迎接新的高度。
蜘蛛人的勇气
1983年,伯森·汉姆徒手攀登上纽约的帝国大厦,在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的同时,也赢得了“蜘蛛人”的称号。
美国恐高症康复联席会得知这一消息,致电“蜘蛛人”汉姆,打算聘请他做康复协会的顾问。因为美国有八万多人患恐高症,他们被这种疾病困扰着,有的甚至不敢站在一把椅子上换一只灯泡。
伯森·汉姆接到聘书,打电话给联席会主席诺曼斯,让他查一查第1042号会员。这位会员很快被查了出来,他的名字叫伯森·汉姆。原来他们要聘请的这位“蜘蛛人”,本身就是一位恐高症患者。
诺曼斯对此大为惊讶。一个站在一楼阳台上都心跳加快的人,竟然能徒手攀上四百多米高的大楼。这确实是个令人费解的谜,他决定亲自去拜访一下伯森·汉姆。
诺曼斯来到费城郊外的伯森住所。这儿正在举行一个庆祝会,十几名记者正围着一位老太太拍照采访。原来伯森·汉姆九十四岁的曾祖母听说汉姆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特意从一百公里外的葛拉斯堡罗徒步赶来,她想以这个行动,为汉姆的纪录添彩。谁知这一异想天开的想法,无意间创造了一个耄耋老人徒步百里的世界纪录。
《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问她:“当你打算徒步而来的时候,你是否因年龄关系而动摇过?”老太太精神矍铄,说:“小伙子,打算一气跑一百公里也许需要勇气,但是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只要你走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一步再一步,一百公里也就走完了。”
恐高症康复联席会主席诺曼斯站在一旁,一下子明白了伯森·汉姆登上帝国大厦的奥秘,原来他有向上攀登一步的勇气。
在这个世界,创造出奇迹的人凭借的都不是最初的那点儿勇气,但是只要把最初那点儿微不足道的勇气保留到底,任何人都会创造奇迹。
向前迈一小步,你距离目标就会近一点,迈一小步所承受的压力远没有一千步、一万步大。但一千步、一万步完成的时候,你的目标也便达成了。所以学会把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你会因此而变得轻松许多。
美国铁路的标准
美国两条铁路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英尺又8.5英寸。这个有零有整的奇怪标准就是美国铁路的标准,美国铁路最初是由英国人建的,所以沿用此标准。英国的铁路最初是由造有轨电车的人设计的,有轨电车就是这个标准。而最初造有轨电车的人是造马车的,马车的轮距就是这个标准。而马车轮距的标准则是罗马战车的标准,因为英国的许多长途老路都是当初罗马人为其军队铺设的,4英尺8.5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那么为什么又偏偏是4英尺又8.5英寸呢?谜底终于找到了:原因很简单,这是并排拉战车时两匹马屁股的宽度。于是,现代化的美国铁路,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定在马屁股的宽度之中了。
有许多东西,一旦约定俗成,便成了一种有形无形的标准,很少有人再去想它的适应性与合理性。把鞋子分为左右脚,仅仅是近一百年内的事情,千年以来,人们就这么习惯了“一顺脚”,谁也没有提出异议。成百上千年以来,人们像对待“马屁股的宽度”那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熟视无睹,迟滞和耽搁了自己许多变革、完善和发展的机会。
说来也巧,同样是两匹马屁股的宽度,韩信就用得巧妙。一次与敌国作战,要经过一个险要隘口。敌军大将说,这条隘路容不下两马并行,韩信行必受阻,我们可以逸待劳,一举起歼之。没想到韩信把两马一前一后拉缰,速度并未迟缓,反而出其不意大败敌军。马屁股的宽度,成了敌军墨守成规的败因。
标准并非是绝对权威,不是无法突破的。流传至今的标准可能只是从前的某种简单的规定。所以,面对标准,面对约定俗成的规则,我们要有创新的态度,要在变革中使自己不断进步。
园子里的石块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里有一块大石头,露出的宽度大约有四十厘米,高度有十厘米。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那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块石头啊?从你爷爷时起,就一直放到现在,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十几年,这块大石头留到了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菜园那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儿子回答说:“算了吧!那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了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
十几分钟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
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可谁都没想到,仅用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起来了,看看大小,这块石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外表蒙骗了。
在我们的心里,总会有一块巨大的顽石,阻碍我们创新和前进。其实这块石头只是在心理上有了巨大的投影,实质上,它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巨大。搬开这块顽石,并不需要多大的力量。
奔马的蹄子是否着地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围绕“马奔跑时蹄子是否着地”发生了争执,斯坦福认为,马奔跑得那么快,在跃起的瞬间四蹄应是腾空的。而科恩认为,马要是四蹄腾空,岂不成了青蛙?应该是始终有一蹄着地。两人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两人就请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做裁判,可麦布里奇也弄不清楚,不过摄影师毕竟是摄影师,点子还是有的。他在一条跑道的一端等距离地放上二十四个照相机,镜头对准跑道;在跑道另一端的对应点上钉好二十四个木桩,木桩上系着细线,细线横穿跑道,接上相机快门。
一切准备就绪,麦布里奇让一匹马从跑道的一头飞奔到另一头,马一边跑,一边依次绊断二十四根线,相机接连拍下了二十四张相片,相邻两张相片的差别都很小。相片显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科恩赢了。
事后,有人无意识地快速拉动那一长串相片,“奇迹”出现了:各相片中静止的马互相重叠成一匹运动的马,相片“活”了。电影的雏型经过艰辛的试验终于成熟了。
一个小实验,解决了马的运动的问题,解决了各执一词的争端,并直接促成了今天电影的产生。由此可见,聪明的头脑加上灵活的双手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取得无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