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3500000016

第16章 君道之——善学会用助霸业(1)

君者应该根据时势的改变不断更替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治国的方法,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只能自取灭亡,能因时制宜、随机应变地适用政道,则是基业长兴的必由之路。备受推崇的王、霸之道,黄老之道,孔、墨之道,中、韩之道,也是各有所长,能因事因时讲究方法的运用是君王治理天下的根本所在。

一、物极必反

没有任何事情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做好事超过了一定的度,则变成了坏事,而看似有违仁道的事,但由于拿捏的恰到好处,反而变成了好事。

从前,孔子的学生子路去郈这个地方给权臣季氏做官,季氏希望在五个月内开通一条河。子路为了鼓舞工人的干劲,尽快完成工程就掏自己的腰包买来粮食做饭给大家吃,按应有的礼数招待做工的人。孔子听说后,马上派子贡前去,把子路做好的饭都倒掉了,把锅灶、饭碗也毁掉了。子路迷茫地对孔子说:“您这不是阻止我行仁义吗?”孔子说:“按礼制,当皇帝的爱普天下的老百姓;当诸侯的爱境内的老百姓;当了大夫的,只管自己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普通老百姓,只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如果你的爱超出了范围,就侵犯了别人的权力。”

在汉武帝的时期,封在河间的献王刘德朝见汉武帝,他的言谈举止、进退起居都很合乎礼仪。汉武帝看到以后,表面表现的很高兴,但内心却很气愤,对献王说:“汤武当年起来闹革命,土地不过才七十里,文王也不过是以方圆百里的地方打的天下。你现在的领地比他们大多了。好好干吧!以后或许可以称帝加冕。”

献王明白了武帝的意思,回去后放荡形骇,纵情声色,以消除武帝的戒心。

从这两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要行仁义、献爱心、表礼数,都不能超过自己的职责和名分。正如尸子所说:“君臣父子,上下长幼,不论贵贱亲疏,人人都要守本分,这就是理。对别人能恰如其分地表现爱心,就是仁;恰如其分地施舍,就是义;恰如其分地使用自己的思虑计谋,就是智;恰如其分地行动,就是适;恰如其分地说话,就是信。总之,一言一行都要恪守自己的本分,才可以成为聪明人了。”

所以说行任何事都要守自己的本分,先干好自己分内的事。任何时候都能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的君王才称得上英明。

由此可知,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忠孝贤智这些做人的基本原则,文韬武略、审时度势这些世俗才智的运用,都是为人处世不变的真理,是世世代代都存在的,没有向任何人隐瞒,也并不是尧汤时代就自动出来了,到了夏桀、商纣时代就故意离开了。之所以尧汤的时候国泰民安,夏桀、商纣时民不聊生,原因就在于当时的君王没有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真理,用好这些真理天下才能大治,用得不好就天下大乱。

荀子说:“古代羿的法度并没有遗失,只不过后来没有这样的人了;大禹的法制都还存在,但因没有接班人,没有继承下来。所以法度本身不能独立存在,而要靠人去运用,用得好就存在,用得不好就消亡。”

庄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某人有个治疗冻疮皲裂的祖传秘方,冬天涂在手上不生冻疮,皮肤不会皲裂。这家人有这个秘方却没用他来谋生发财,而是世世代代以漂布为生。一次有个客人听说了,出一百两金子购买他们的秘方。客人买到手后,就去南方游说吴王。这时越国向吴国发难,吴王就命他带兵迎敌。冬天到了,越国与吴国展开水战,吴国的士兵因为涂了他的不皲之药,不怕冷,不生冻疮,结果打败了越国,此人因之立了大功,受到割地封侯的奖赏。同样一个药方,有的人用来封侯拜将,而守着这个方子的那家人却世世代代给人家漂布。

由此可见,许多法门都是普遍存在的,关键在于运用。看起来不可改变的东西,改变一下思路,用反常规的方式去适用,奇迹也就随之产生了。

君王在实施政令的时候也是如此,相对不可更改的法令,用一种灵活的方式去实施,肯定会事半功倍,深入民心的。所以说,制度历代都有,关键在于运用。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限制,达到这个度,事情就会圆满成功,达不到或超过这个度,事情要么不够完善,要么“物极必反”走向反面,这是许多君王在施政时最难解决的问题,把握好事情的“度”,坚持事情的原则,看准时机,审时度势是一个成熟的君者成就霸业的关键。

(一)仁的反作用

君者治国之道,在于仁义道德、赏罚分明。这只是大的方略,关键还是要看实施的情况,如果仁义、赏罚的方法使用不当,不但治国不成,反而有害。

夏商周三代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法度不完善,而是因为执政的人不合适。其实,所谓法就是先王的遗址,就是兴国发家的策略,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去贯彻执行,法度再完备也无济于事。

治国的方法都包括哪些方面呢?尹文子说:“仁、义、礼、乐、名、法、刑、赏,这八项,是五帝和三王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

仁爱这种治国方法,其本意是要一视同仁地爱全国的民众,可是君王或官员在实行的过程中却时常会生出偏私,造成仁爱的流弊。《礼记》中讲过:从礼制上讲,家族的施舍不应该普及于全国。做官当领导,不应该假借公家的名誉为自己捞好处。孔子云:“做皇帝的爱天下老百姓,各地诸侯爱自己境内的老百姓。”

由此可见,仁爱的原则是不得超过自己的范围去爱人家的人,避免出现私人的恩惠。假公济私、收买人心的行为是被君王禁止的行为。

(二)义、礼、乐、名的反作用

义、礼、乐、名原本都是治国为民的操行标准,但有时却由于实施者的不当行为而走向反面,适得其反。

义,原是衡量一个人操行的标准,但有人却因义而被利用,曲解了义的本意。真正的大义是牺牲性命以殉国难,面对死亡仍保持气节。像赵国宰相虞卿那样,不做宰相,偷偷逃离赵王,来帮贫贱时的朋友魏齐逃难;或者像魏公子信陵君无忌那样,偷了国家的兵符,假借国王的命令出动三军,帮助赵国的平原君打退了敌人,为平原君救了急。表面上看他们都是因为信义而为,然而从本质上看他们都背弃了国家利益,他们之间的义只是狭义的朋友的情义,为了成全朋友的情义而废弃了忠于职守、克己奉公的大节。所以赵国隐士毛公责备魏无忌说;“这样做,对赵国虽然有功,对魏国却有害无益。”这类事情,都是为了私人情义而忘记了国家大义,这就是义的流弊。

礼,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言行,使人们更加恭敬和严谨,但如果礼的规范过于严格,使人们无所适从,人们就会因排斥礼而产生懒惰和散漫,这就是礼的流弊。汉文帝的时候,有人建议制定礼仪法规,文帝说:“繁文缛节的礼仪,华而不实,对真正的文明礼貌没有好处,切实去做就行了。”于是下令不再谈这个问题。郭嘉曾经对曹操讲过:“袁绍繁琐的仪式和礼节太多,不像曹公你这样本色自然,这就从道义上胜过了!”这说明,礼节繁琐到了人难以做到的程度,人们只好逃避、偷懒。

乐,原本是陶冶人们性情的,是人们放松心志,修身养性的好方法。但过度行乐就会淫逸放浪。这是乐的流弊。《乐记》指出;“郑国、卫国的音乐,是乱世之音.男女偷情的音乐,是亡国之音。”严安亦云“美人佳丽,珍奇怪诞,固然好听,好看,但淫逸放浪也就由此而生了。所以生活得太舒适了,就会滑向堕落;娱乐太过分了,就会出现荒淫;礼仪太繁琐,就徒有其表;对教养学识要求过头了,就导致虚伪。伪、彩、淫、泰这些反面的东西,是决不能拿来规范人的。”这说明,把握好乐的度对治国理民至关重要。

名位等级的设立,是为了标明身份,明确尊卑,但过分追求名位难免会生出骄慢的态度及篡夺的野心,此乃名位的流弊。不同的官位享受的待遇级别不同,所以才制定出礼制,以规范上下尊卑的关系。为表彰有德行的人,对他们乘什么车,穿什么颜色、款式的衣服都有不同的规定。但当刘邦看到秦始皇的仪仗、车辇那么威风后,就感叹道:“大丈夫就应当这样!”可见其对名位的看重,所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也就不稀奇了。

综上观之,任何制度和行为如果不能以正德的操守去实施,不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度而行,都会使其走向反面,产生流弊,而且越是完善和完备的制度生成的反面作用越强大。所以,君者在实施政事时要警惕流弊的反作用。

(三)法制和文字的反作用

建立法制,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的生活更有秩序。但法令的繁多同样也会导致违法事件的滋生。这就是法制的流弊。《道德经》中写道:法令越多,犯法的人也越多。贾谊也说过:“法令的作用显而易见,然而礼对人的作用,就极难辨别了。”又说:“法令一出台,奸人就产生,号令一下达,欺诈就来了。”所以,法令一旦制定和下达,就要想到该如何避免流弊的发生。

实施刑罚的目的是为了要威慑和惩治那些犯法的人,但是昏君却用刑罚来实施暴政,刑罚越严格,产生的暴政也越残酷。这是刑的流弊。

奖赏本来是为了劝勉人忠心效力,尽展其能,但却容易产生卑鄙的竞争行为,削弱奖赏的积极作用。这就是赏的流弊。

文子说:“圣人创造文字,为的是叫人理解天下之事,使愚笨的人加强记忆,使聪明的人可以记事。可是事与愿违,等到文化知识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学识的人却变得更坏了,他们把学到的文化知识作为自己为非作歹、作奸犯科的工具;为有罪的人辩护,冤杀无辜的人。”可见,文字的发展也同样会产生流弊,成为某些奸佞之人的作恶手段。

例如:庄子说:“两个读书人盗墓,大儒说:‘天快亮了,你挖的怎么样,有些什么东西?’小懦说:‘死人已经挖到了,还没有脱下他的衣服。他口中有一颗宝珠。’大儒说:‘《诗经》上说:绿油油的麦子,生长在山坡上。生前不布施,死了还含着珠子干什么。快把它拿出来!你先把他的头发抓住,再按住他下巴上的胡须,用椎子敲他的两颊,慢慢撬开他的牙关,千万别损坏了宝珠!’”由此看出,如果存心不良,掌握的知识越多,可能其邪恶之心越重,知识反而成了盗贼的资本。

(四)忠的反作用

战国时的法家慎到说:“忠臣并不能救乱世,反而只会加重那个时代的混乱。”他这样说的依据是:舜的父亲品行不好,但舜每次都原谅了父亲的恶行。结果助长了父亲的恶行。夏桀有不少忠臣,但仍然不能阻止他的暴政,反而使他更罪恶滔天。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孝子不会出在慈父之家,忠臣不会产生在圣明的君王之下。为君者若懂得这个道理,就该要求部下既要尽忠,又不能过分,所负的责任不能超越其职权范围,否则,越忠越促进奸的形成。

汉朝的名臣京房与石显有矛盾,后来京房被下放到魏郡做太守。京房害怕了,就上书给皇帝说:“我的学生姚平对我说,我对你只是小忠,还说不上是大忠。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前秦始皇在位的时候,赵高用事,有一个叫正先的臣子,看出赵高居心叵测,就非难、讽刺赵高,被赵高假以罪名杀了,从此赵高在政治上树立了威信,形成了势力。后来秦朝大乱,也可以说是正先促成的。现在我出来做地方官,希望你不要让我落个忠臣正先那样的下场,让姚平耻笑。”

由此观之,正先的忠,反而导致天下大乱。所以,忠君不一定是爱君的表现,“忠”出了君权的限制,“忠”君的结果就是灭君。

(五)智慧的反作用

有智慧,善谋略的确可以使事半功倍,但也难免会走向反面——事倍功半。

例1:庄子说:“为了防备小偷、扒手一类的盗贼,人们总是把财宝放在保险柜里,外面还要层层捆扎,加上大锁,生怕不牢固。这是世俗的小聪明。一旦大盗来了,把整个保险柜都拿走,这样看来,智者的聪慧反而为强盗保管了财富吗?”

所以孙子说:“小敌的武器是大敌的战利品。”就是这个道理,那些被称为圣人的人,智慧少人能比,但其聪慧却助使庸君坐上了宝座,说是助纣为虐也是有道理的。

例2:从前齐国城镇相连,人口众多,六畜兴旺,渔业发达,一片繁荣,方圆二千余里,国家典章制度齐备,城镇乡村的组织规划完善,这些都是聪慧圣人拟制的法度建立的。然而田成出来后,杀了齐简公,做了齐国的君王,但田成子所到手的,除了一个齐国,还有圣人的制定法度。所以田成子虽有盗贼之名,但他倚仗圣人制订的合理政令,安安稳稳地做了齐国的国王,小国不敢非议,大国也不敢讨伐他,传了十二代之久。由此看来,是圣人之法成全了这个大强盗的事业。

(六)廉洁的反作用

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人家送了一头牛感谢他,子路告诉了孔子,孔子说;“子路做得好,以后鲁国的人都愿意救人于危难之中了。”

子贡从别国赎回来一个人,却没向官府要赎金。孔子说:“子贡做得不对,你不收赎金,以后鲁国谁还敢赎人?”子路做好事收了礼,是鼓励大家都做好事,是劝人为善。子贡不收人家赎金,结果堵塞了行善的路子。由此看来,廉洁也要讲究度,不能什么地方都讲廉洁。对该讲廉洁的地方讲究廉洁可以正民风,而在不该廉洁的时候保持清廉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风气的好坏往往是受上层的影响,如果上层“正”风盛行,则下面的风气自然会好,如果上面的风气不正,则直接导致下层风气败坏。

孔子曾说:有谁能以礼让治国呢?哪里有呢?朝廷,是天下的中枢。如果中央的官吏们彼此很讲礼貌,谦虚宽厚,影响到下面,就不会彼此争斗不已;上面的人好善乐施.下面就不会粗暴犯上;上面的人高风亮节,下面的风气也会跟着好转;上面宽容温和,施惠于民,下面的人彼此之间就有爱心。这四者,都不是靠威严而是靠感化形成的。道理何在?因为如果上面争吵不休,下面就争斗;上层如果独断专行,下面就要一毛不拔、寸步不让了;上层如果争名夺利,下面就要互相伤害了;上层如果唯利是图,下面就要盗窃成风了。所以,风气的好坏,根源在上层,上层风气的流弊导致下层风气恶化。

(七)选贤任能与严刑峻法的流弊

国家要强大,人民要乐业需要君王能选贤任能,通过人才的适当运用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

选用贤能之人处理国事,能教化百姓,公正司法。只有贤者有其位,能者有其职,其恩泽施于天下,百姓方能安居乐业。但是,如果过分的崇尚政治,官员之间结党营私,党同伐异,趋炎附势,狼狈为奸,各自推举圈子里的人,把国家、人民的利益置于脑后。政治就走上了流弊,真正有贤德的人就会被冤杀,或被遣退隐。国家因此而变的混乱,民心浮摇。

所以,君王选择贤臣首先就不能完全听取世俗的舆论,不能完全根据大多数人的评价就否定或肯定一个人。

姜太公对周文王说:“你如果完全听舆论的推荐,就可能把坏人当成好人,把蠢人当成聪明人。你如果根据社会舆论,把世俗群众推举的当作有贤德的人,把世俗群众诋毁的当作坏人,那么朋党多的人就会上台,朋党少的人就会被排挤,陷害真正有本事的人,天下就会越来越乱。”

文王于是又问道:“那该怎么做才能找到真正的贤人呢?”

同类推荐
  • 美好的心路历程

    美好的心路历程

    ,本书作者通过讲述人生的心路历程。教会我们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
  • 苦想没盼头 苦干有奔头

    苦想没盼头 苦干有奔头

    心动不等于行动,只会苦想没有希望想得好不如干得好,实干才能实现理想。古人说:吃的苦中苦,方知甜中甜。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有作为,就必须具备能吃苦的精神。欢乐与痛苦相伴,艰辛与甜美共生。今天的苦涩和艰辛就是明天的辉煌,世人只能在苦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甜前之苦包含勇敢,包含智慧,包含进取中的奉献精神。它能苦出“横扫干军如卷席”的强者气魄,苦出“纵死犹如侠骨香”的英雄本色,苦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美好未来。朋友,如果你还在为如何成功做这样那样的设想,那么我要告诉你,这不是你成功的关键,因为苦干才是成功的保证。
  • 看看人家温州人

    看看人家温州人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会出现温州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温州人就会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做……生意控制了温州人的全部思想。一种生意换成另一种生意,是他们唯一的休息。即使他们偶尔没有考虑他们的生意,那也是想探听一下别人的生意做得怎样……拥有这样的精神,人家温州人能不富吗?
  • 生命的气质与个性

    生命的气质与个性

    我们总是说一个人有气质、有个性便是美,便是活得精彩;而对于生命也可同样而论之。但我们怎样培养生命的气质,怎样让生命也变得有个性,这将是一个难题。本书便是针对于生命的气质与个性展开,让你正确了解自己,把握自我,完善人格,彰显出你生命的魅力,活出生命的个性。
  • 文化阐述

    文化阐述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世界名人名言金典》。这些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热门推荐
  • 九转狂神

    九转狂神

    八世修行皆无果,牛人星辰子附身成为纨绔少爷萧辰,以八世修行的经验入武,诛强敌弑对手。我狂故我在,篡天改命,皆有我定!
  • 我读.2

    我读.2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对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打磨,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递给读者。
  • 婴幼儿科学养护与早期教育一本通

    婴幼儿科学养护与早期教育一本通

    初为人父母,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婴幼儿时期是个体发育很重要的阶段,是人一生中打基础的时期。这其中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感知觉的发育,均衡合理的营养,智力的早期开发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个发育的关键期,让孩子得到合理及健康的喂养,获得最适合个体发展的早期教育,拥有强健的体魄、发达的智力、良好的品行、平衡的心理,全面健康的成长,父母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和掌握科学育儿新概念。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草包煞凤舞九天

    草包煞凤舞九天

    【完结,女强,爽文,一对一!】惊才艳绝的梵天萝穿越到八大豪门之首的梵家七小姐身上。没有修炼天赋就是草包废物!草包废物?瞎了你们的狗眼!睁大眼睛看清楚,天才算什么?遇上变态也得低头!这一世,草包势要成变态,九天之上,凤舞天下!
  • 极品高手霸气狂:嚣张狂少

    极品高手霸气狂:嚣张狂少

    两年前,这片地界传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规矩,“抢劫越货,不能杀人劫色。”莫名其妙的的规矩,没有人知道这到底是谁传下来的,一开始不少人都嗤之以鼻,三不管的地界,谁的拳头大就是谁牛,不能杀人劫色,哼哼,一个窝里的老鼠,谁管得了谁啊。杀人劫色的事情依然继续着,可就在一日之后,城西的老槐树上,赤裸裸的刮起了十余具尸体,每个人脖子上都插着一只筷子,一根普普通通的筷子。一根普普通通的筷子,俨然成了这片地界的死神通缉令。
  • 摄政王的腹黑公主妃

    摄政王的腹黑公主妃

    这是一个关于野心勃勃的异姓摄政王、从小被养在宫外的腹黑公主、还有一个年幼的小皇帝的故事。云昭国的皇帝毫无预兆地驾崩,唯一的皇子、年仅七岁的云烨宸即位为帝,而异姓王爷黎融墨被推举为摄政王把持朝政,就在他当着百官的面准备接管玉玺的当天,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回到了皇宫,这个人就是刚出生就被先帝送出宫的六公主,云瑾笙!很多人甚至都想不起她的名字,但是今天她带着满身的芳华回来了,同时还带来了先帝的谕旨。先帝圣谕,将玉玺交由六公主云瑾笙接管,同时着令六公主掌握后宫大权。云瑾笙纤纤玉手轻抚过圣旨,脸上带着微笑看向玉阶下俊朗如玉的摄政王,父皇将自己送到宫外并不是因为他不爱自己,是因为他太爱自己,不管你有什么通天的本事,摄政王,黎融墨,你等着接招吧!云昭国的皇位将由我来守护!片段一:“王爷。”来人小心翼翼地抬头看一眼,可是摄政王依旧没什么反应。“王爷,瑾笙公主说要为王爷选妃,特意派人来王府通知一声。”黎融墨终于从奏折中抬起头,眉头微皱,她又要做什么?当黎融墨进宫见到云瑾笙的时候,她正在认真地看着面前一幅幅摊开的画像。“你究竟想要做什么?”黎融墨沉声问道。云瑾笙端起手边的茶递到黎融墨的手里,微笑着说道:“如果摄政王不想选妃也可以,本公主想多派几个人到王府伺候摄政王,不知道摄政王同不同意?”黎融墨掀开杯盖,茶香扑面而来,他轻啜一口茶水,“可以。”她不就想在自己府里安插她的眼线吗?就让她去折腾好了。云瑾笙笑得诡异,她轻轻凑近黎融墨的耳边,声音近乎呢喃,“摄政王难道不怕我在茶里下了药吗?”片段二:“王爷。”“又有什么事?”“瑾笙公主最近常常跟林将军的儿子林安风见面,而且相谈甚欢,林将军似乎有意要瑾笙公主做他的儿媳。”如果林将军变成公主那边的人的话,形势就对王爷有所不利了。黎融墨眉头紧皱,起身就往外走,好奇怪啊,很少见王爷这个表情的,看来这个事情真的很严重。黎融墨见到云瑾笙的时候,她正在悠闲地喂鱼,黎融墨皱着眉头,“你又想干什么?”云瑾笙倒是奇怪,自己干什么了?“为什么要跟林安风见面?”“当然是为了不让摄政王独掌军权了,否则本公主岂不是一点反抗之力都没有了。”“我把南府和东府的兵力给你,以后不要再跟林安风见面了。”云瑾笙喂鱼的动作僵在半空,他这是什么意思?
  • 重生之嫡妻不好欺

    重生之嫡妻不好欺

    “不好了不好了,大夫人落水了。”偌大的花园里,景色十分怡人,那呱噪的声音听着十分的突兀,一个老婆子手做喇叭状,大叫着。“什么,大夫人落水了?”很快,来了不少的女眷,将湖中的那个人拉了上来。可惜,那湖中的女子落水时间不短了,又无人给她做及时的救护,似乎断了气儿。“哎呀,大夫人啊,你怎么就想不通呢?”老婆子把手放在女子鼻下,发现没气了就大哭了起来。“不可能的,我家夫……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