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1600000003

第3章 对西学情有独衷的康熙

康熙年间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繁荣阶段。康熙皇帝雄才大略自是众所周知说,其不盲目排外,闭关自守,有意识地吸收一些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并重视自然科学教育,奖励研发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更是被后人称道。在中国古代庞大的帝王队伍里,他是唯一一位认真学习西学的皇帝。而在他后来的几位皇帝,均将西学视为洪水猛兽。这说明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康熙并没有将自己学习西学的精神延续下去。那么,他既然那么努力学习西学,又取得了很多成绩,从西学中,他可看到了西学的科学之处,他为什么不将这种认识传给后来的子孙呢?他为什么要学习西学呢?

1、杨光先反教案

一切事情还需要从1665年说起,这一年,清廷发生了一件事,看似很小,但却对康熙触动很大。历史把这件事称为“杨光先反教案”。

从历史对杨光先的记载来看,他年轻时就喜欢好强斗狠。崇祯时,他来到京师,抬着棺材到阙下,上疏弹劾大学士温体仁,朝野称其为奇人。明朝灭亡,他跑到江南,后又旅居京师。顺治时,他在钦天监任职。此人对西方的天文历法全凭感知,但他却是个爱国人士。面对当时西方教士在朝中的担任重职,特别是钦天监的重职,他忧患意识顿起。他上书顺治,认为《时宪历》封面不当题“依西洋新法”五个字,以此来攻击当时的天主教徒、钦天监正汤若望。可此次上书却如泥牛入海,原因是顺治帝对汤若望很宠幸。到了康熙三年,杨光先再次上书朝廷,认为这个外国人是混蛋,他骨子里肯定有着不可告人的勾当。他举例说,汤若望的《时宪历》只推到二百年就没了,意图大大的坏了,这是让大清只存在二百年啊!

他随后宣称:“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杨光先所谓的“好历法”在他心里肯定是要加上双引号的,不然,他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对好的东西这样排斥呢!

为了验证各自的天文理论,杨光先和汤若望比赛测日食发生的时间。汤在《时宪历》中预测了当天日食发生的准确时间(按照今天的算法应该是下午三点二十六分)。而杨光先也预测到这一天有日食,不过比汤若望所预测的时间早了十五分钟左右。为了验证到底是谁对谁错,两个人决定打赌,赌注是性命,谁输了谁就把命拿出来。

1665年1月16日,北京城里几乎所有的达官贵人、算命的、看风水的全部聚在一起,无非是想看个热闹。也想看看到底谁能死。

时间一点一点的在向前走,到了下午三点十分左右,阳光明媚。杨光先有点慌,按照自己的推测,太阳应该被遮起来才对。可过了几分钟后,阳光,依旧明媚。

杨光先脑袋渗出汗来,大家都知道,首先他的预测落空了。接下来就要看汤若望所预测的时间是否能出现日食,如果再过十分钟后,日食还没有出现,那么两人就都是笨蛋。

但杨光先并不想承认汤若望是笨蛋,他的目的是把汤若望送进地狱。就在汤若望预测时间到来之前大约五分钟时,忽然传出了通报时间官吏的声音:“汤若望预测的时间到!”

万里无云,阳光明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呼吸困难、全身瘫痪、躺在木板上的外国老头正期待着自己通过科学计算得出的结论能最后被事实所证明。但是,他的这种想法注定要落空。当杨光先正在擦拭额头上的汗水时,一向厌恶外国人的鳌拜早告诉了通报时间的官吏要他提前报时。对汤若望来讲,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阴谋。而对杨光先来讲,这是“中夏”齐心协力抵御外敌的最成功的一次。

正当他得意洋洋地望天时,忽然感觉太阳光不是那么强了,只是一分钟的时间,太阳被什么东西遮住了。杨光先大叫道:日食。

这或许就是奇迹,原本,汤若望预测的并不准确。可有人却帮了他的忙,而将时间提前了。从比赛规则来看,汤若望取得了胜利。不知原因的群众们都为汤若望鼓掌,他们不知道,汤若望是永远也赢不了的。

汤若望最后还是被判有罪,要处以死刑!但由于这次预测比赛的影响,加上当时北京发生了地震和太皇太后的干预,他最后保住了性命。可钦天监中的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发、冬官正朱光显、中官正刘有泰五个人还是被斩首了。

这显然就是一件冤案,直到1669年,康熙废掉鳌拜亲政后才为这桩学术公案平反。

而当时目睹了整个过程的康熙年纪尚小,他和其他人一样,对这场并不公正的比试一点都不懂。他后来回忆说:“朕幼时,钦天监汉官与西洋人不睦,互相参劾,几至大辟。杨光先、汤若望于午门外九卿前当面赌测日影,奈九卿中无一知其法者。朕思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

由此可知,康熙当初下苦功学科学,只是为了“断人之是非”。后来的许多事情也的确证实了他的这一初衷。他常常亲自动手进行科学观测,向大臣们炫耀自己的科学知识,出面挑选专家,自己充当“科学裁判”。

2、轰轰烈烈的宫廷西学风

康熙对数学特别感兴趣,他除了处理日常的朝政外,几乎连续用三年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研究数学方面。他聘请擅长欧几里得几何学的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为他讲解天文仪器和数学仪器的用法,又学习刚传入中国的西方几何学、静力学和天文学中有关数学的应用知识。为了听讲和阅读的方便,他命令南怀仁专门为他编写了一套教材。

那时,第一批传教士由法国出发来到中国。至于这批传教士为什么会知道东方还有个中国,还要归功于南怀仁。这位聪明的比利时人看到汤若望含冤而死,很怕自己在中国也呆不了几天,就天天写信四处邀请人来中国。人多了,好办事。这些传教士里有许多人行前便被授予“国王数学家”的称号,其中的洪若翰、白晋、刘应和张诚还被任命为法国皇家科学院的通讯院士。

南怀仁为使康熙皇帝能更准确地掌握科技知识,也为了“外人”多一点靠近这位大树,特请传教士白晋和张诚两人先学习满话,等他们达到可以和别人交流时,便教授康熙“欧几里德原理”。

每天上午,康熙派车马接送他们进宫口授文稿内容,在皇帝的畅春园里,康熙不耻下问,认真听讲,反复练习,亲手绘图。白晋和张诚在讲授的草稿中补充了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著作中的很有价值的定律和图形。

洪若翰、白晋来到中原的时候,带了浑天器等共计大中小30箱科学仪器作为见面礼献给康熙。康熙在学习中很善于使用这些仪器,也很重视。在边学习边实践中,他掌握了比例规的全部操作法、数学主要仪器的用法、几何学和算术的应用法。

1713年,在张诚和白晋的建议下,康熙在畅春园蒙养斋创建了算学馆。蒙养斋的任务是专门从事天文观测,以及编纂《历象考成》、《数理精蕴》等大型历算著作。

《清史稿》记载:“圣祖天纵神明,多能艺事,贯通中、西历算之学,一时鸿硕,蔚成专家,国史跻之儒林之列(康熙在国史儒林列传有一席之地)。测绘地图,铸造枪炮,始仿西法。凡有一技之能者,往往召直蒙养斋。”

由于用洪若翰献上的奎宁(金鸡纳霜)治愈了他的痢疾,所以他又对西方医学颇为欣赏,命人翻泽了《人体解剖学》。自从学习了算术后,他还能计算“河道闸口流水,昼夜多寡”,六次南巡,视察黄河及运河工程,并亲临治河现场调查实例;时值暮年,还主持纂修集自然科学之大成的巨著《律历渊源》。

康熙对来自西方的科技特别重视和珍惜,他常常怀着浓厚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来华的传教士先后献给康熙和他父皇顺治的观测仪器和测量仪器,康熙不是把它摆在皇宫里当作装饰品,而是经常把那些仪器找来,弄清它们的用法。白晋为了讨好康熙,甚至把法国梅恩公爵赐给他天文观测仪————大半圆仪的珍贵礼物进献给康熙皇帝。

这位善于讨好康熙的人在撰写的《康熙帝传》中更是大大地拍了康熙一个大马屁:“康熙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西方科学,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同我们在一起,白天和晚上还要用更多的时间自学……尽管我们谨慎地早早就来到宫中,但他还是经常在我们到达之前就准备好了,他急于向我们请教一些他已经做过的一些习题,或者是向我们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不过,对于这个天文观测仪,康熙倒是很喜欢玩他。他经常在御花园使用它,有时他外出狩猎巡幸时,就命令侍从们背着他到处奔跑,用它来测量某个山头的高度和其地方的距离。

3、《皇舆全图》的悲哀

康熙早就想酝酿绘制一幅既全面又详尽的全国地图,特别是跟俄国谈判,深感如果没有一份精确的地图,会给沙俄可乘之机。于是,在参与中俄边境谈判的张诚等人建议下,他经过多年筹备,1708年,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参加这项重大科学工程的有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法国传教士,以及多位满汉官员。十年后,具有相当水平的《皇舆全图》终于绘制完成。

《皇舆全图》一共测定了630个经纬点。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梯形投影法,以通过当时首都北京的经线作为中央经线,比以前绘制的地图具有更高的科学性。有人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地图学的一个大进步。当时欧洲各国的大地测量,有的尚未开始;有的虽已开始,也未完成;而中国却完成了全国性的三角测量,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

但这份被人称为“不仅是亚洲当时所有地图中最好的一种,而且比当时所有欧洲地图更好、更精确”的地图在后来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

从本质上来讲,康熙的所谓爱好科学和李煜的爱好诗、明熹宗朱由校的爱好木匠活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许多人对诗和木匠活没有兴趣了。所以,有人就将这两位皇帝看成是不务正业,而科学在今天正是大行其道的时候,康熙便成了某些人大书特书的人物。

直接一点说,他也是不务正业。和那两位皇帝相比,他是幸运的:他没有因为不务正业而把江山弄的一塌糊涂,反而把江山梳理得还很好。这是因为康熙头脑清醒,他虽然爱好西方科学,但其治国思想的武器仍然是程朱理学。在教育政策上,他仍以八股取士,并颁布《圣谕广训》,以程朱理学之道德规范天下。

可以这样来讲,康熙皇帝虽然对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并有所倡导,但并不像同时代的欧洲其他国家一样,改革旧教育制度,以近代科学代替传统的教学内容。康熙皇帝在“西学中源”的旗帜下接受一些西方科学知识,但基本的思想体系还是没有改变的。因而,在康熙时期,中国古代教育仍未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中国的科学技术仍然是以“落后”这个词出现在历史典籍中的。

和《皇舆全图》一样,康熙所学习的一切所谓科学知识都没有派上过真正的用场。个中原因错综复杂。比如他对科学的喜好更多是出于其个人兴趣,而不是为了促进发展和推广科学,“蒙养斋”只是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机构,历算书籍编纂完成后就被撤销;再如,在康熙时代实际组织科学活动的重要人物是皇三子胤祉,但雍正上台以后,胤祉受到打击,科学也就和他的主人一样被人扫地出门了。

同类推荐
  • 混在民国

    混在民国

    胆小。怕死,贪财。他,没有宏图大志,更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他,穿越百年,却不知历史,只想吃喝玩乐。他,遇到危险,第一个念头便是自己逃命,什么国家、民族,远远没有自己小命重要。在这个乱世,种种巧合之下,他竟然飞黄腾达,实现很多英雄志士没有实现的梦想。
  •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一次别具风味的历史穿越之旅。一部丰富有趣的历史知识通俗读物。作者仿佛一名“穿越时光旅行社”的“特约导游”,以轻松的笔调、有趣的知识带领读者“穿越”到古代中国的一个个朝代,在那些早已逝去的世界里,走访历史事件的发生现场,遇见心仪的历史名人,体验往昔的风土人情,甚至徜徉于古色古香的大城小街上,过一段虚拟的舌尖上的美食时光。全书以新鲜的形式,把历朝历代各别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文风俗、服饰时尚、休闲娱乐等等方面的知识,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 三国军神

    三国军神

    (新书《赵公子》已发布) 穿越东汉末年的陈旭,他的身份只是一介平民。在这个世家林立的时代,他本来只想让自己家人生活得更好。然而,天不遂人愿,被压迫的陈旭,最终愤然投奔注定失败的黄巾军,谱写出另外一段历史。在血与火的历练中,他由一个悲天悯人之辈,逐渐蜕变成为一代枭雄,以及战无不胜的军神。
  • 南宋军神

    南宋军神

    特种兵政委刘涚肉身穿越到1130年,被金兵当成细作扔进牢狱,越狱时不经意救了岳飞麾下大将高宠,本以为找到靠山,却不料高宠竟然是...面对破败的汉人江山,刘涚绝对秉承岳飞的遗志直捣黄龙,却坚决反对对南宋朝廷的愚忠。他组织起广大人民群众,用土地和粮食来号召大家:“此时此刻我们当万众一心,修建起‘心’的长城。吃了我们的吐出来,拿了我们的还回来,杀了我们的,那还说个屁,杀回去!”
  • 浪遏扁舟

    浪遏扁舟

    人生如浪里扁舟,坎坷似遏浪而来;没有爱情的支撑,生活就难以前进。本文写主人翁从小立志要富起来,可在他求索中才知道生存是那么的难,他受尽了人间苍伤。他与几个女子都有爱情,可是都被现实击破了踏入伊甸园美好梦想,以致他的爱情多次受挫而痛苦的经历。
热门推荐
  • 萌宝示好:爱上顽皮妻

    萌宝示好:爱上顽皮妻

    面瘫宝,情敌来一个削一个!“宝宝啊,“跑……”“跑……”某女呃一声后抄起鸡毛掸子,小姑子围着转,“你就知道跑跑跑!妈咪要打打打……你!”宝宝抖擞!“跑去找警察叔叔!”,竟然还想娶她!小白兔婚后摇身变成小野猫。如果妈咪和你爹一起掉河里,她不过是幽默了点,结果被他捉进豪门!被欺负了不说,你会怎么做?”某女挑眉问“如果你爸要打你妈咪,公婆是浮云,你会帮妈咪的吧?”某女等着宝宝将功赎过。
  • 孔织

    孔织

    佛曰:“一切世间微妙善语都是佛法。”孔织笑道:“仁山智水,佛法无边,怎能四大皆空?”九世信徒,净心蒙尘,佛祖慈悲生垂怜,鬼使取巧少借问。异世难安,冷眼豪门,世间处处显妄事,谁看假来谁看真。女尊世界的故事,有风有雨,更多是一种人生感悟!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末世之非常类组员

    末世之非常类组员

    这是一个关于一只呆萌暴力妹纸,一只囧萌二货佣兵,一只吃货闷骚穿越杀手的囧囧有神的故事——这三个非正常人类组成的非正常小组居然在末世如鱼得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凤倾天下唯凰独尊

    凤倾天下唯凰独尊

    穿了,据说穿到猫妖附体的身上,那岂不是有九条命?爽哉。就算混的不好得一死也不怕,好歹有九命。结果又发现这说法很离谱,周围都是正常的普通人,哪来妖这东西,长得妖孽的倒还真不是少。可怜自己又不敢死一次试试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九命。不敢死还得面对重重危机。上天,就赐九条命吧。穿到乱世,人人争权,居心叵测,只怕九命也不够。【小剧场1】“闻人芒棘,此生你若要嫁只能嫁给我。”“告诉我,离王殿下要娶我的缘由?”“……”“颜晋楚,我等有一日,你放下权势,心无其他,别无顾忌,纯粹真心的来求娶我。到时,君,游四方,妾,随浮沉。”【小剧场2】“你可愿为了心爱的女子放弃争权夺利,放弃这天下?”“……我不想回答。”“这世间总有些人或事无法两全。我非要你的回答。”“当我站在权利巅峰睥睨一切,这天下都尽归我所有,我心爱的女子自然会站在我的身边,与我并肩。”“你的天下中有她的国她的家,她该如何面对。你们身后的鲜血就够染红这天下。”“我会摧毁一切阻碍,那些殷红的鲜血就用来染就我们的新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初情似情

    初情似情

    我们都在怀念年轻时的爱恋尊贵骄傲、最为得意时的少女一无所有、最不得意时的少男大人却在说那并不是爱情连我们自己似乎都无法改变可是万水千山蓦然发现铭心刻骨留下的依然是当年也许是一厢情愿纵然隔着世界上最宽阔的海洋一定还能遇见于是等待成了潜意识里的习惯有些东西,当时不知道,等很久很久以后才蓦然明了,曾经是最美丽的。只是再想重温,早已不复重来。用此文祭奠你我都曾有过的青葱岁月。——李李翔
  • 危楼记事

    危楼记事

    在S市Y大街J巷,有过一幢危险房屋。市政当局好像计划拆除,但也只是计划而已。亏得大家能够将就凑合,楼房里的二十家住户(自然也包括我),竟然在危楼里生活了许多年。谢天谢地,现在,谁也找不到这幢整天让人提心吊胆的楼房,它那破陋衰败的形象,已经从地平线上消失了。危楼原址正在破土动工,大兴土木。据说不会很久,S市的最高层建筑物将在这里拔地而起。危楼不存在了,但危楼的居民还在。下面所讲的,也许正生活在你周围的,而原来却是我邻居的一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