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1400000002

第2章 歪曲的艺术(1)

诬告者往往都是通过歪曲事实来达到目的的,就是把一件事实变成另一种事实。由于这种诬陷手法有一定的事实的影子,所以每每被诬陷者当作一种诬告他人的常用手段。但歪曲事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有时候,歪曲事实的确可以称为一种艺术,历史上掌握这种艺术的人还真是不少。

1、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一生做过很多让人值得赞叹的事。他本是楚国人,因为自己的父亲和哥哥被楚国杀掉,他跑到吴国为当时的公子光推荐杀手而杀掉了吴王僚;又辅佐成为王的公子光使得吴国强大,而杀回楚国,灭掉了自己的祖国;把曾经杀掉他父亲的楚成王的尸体从坟墓里挖出来,用鞭子大抽特抽;又辅佐公子光的儿子吴王夫差灭掉了越国。由此可以看出,伍子胥不但是个传奇人物,对吴国而言,还是个功勋卓著的人。但是,他后来居然被吴王夫差赐剑令其自杀。这位一生都把事情做得很有噱头的伍子胥即使是死,也要死得另类一些,他对人说,把我的脑袋挂在城墙(今天的苏州城)上,我要眼睁睁地看着越国来灭掉我们。

几年后,那位吃过夫差大便的越王勾践真的杀进了苏州城,吴国真的被灭掉。而伍子胥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事情发生,无能为力。

众所周知,大多数功臣往往不得善终。作为功臣伍子胥是不是也中了这种魔咒呢?事实上,不是。大凡功臣都是被他的主子直接杀掉的,而夫差虽然智慧不足,却根本没有杀伍子胥的心,伍子胥死于同僚伯嚭的诬陷。

伯嚭和伍子胥都是楚国人,他的父亲因为在楚国犯了事,为了避难,伯嚭跑到了吴国。他听说自己的同胞伍子胥在吴国担任要职,就投奔了伍子胥。伍子胥念在大家都是同胞的情分上,就收留了他,后来还对其才能很是认可,又推荐他担任了的吴国的太宰(大夫)。二人在一起合作很是愉快。后来,夫差灭掉了越国。在对待勾践的问题上,二人产生了一些矛盾。

当然,这还要归于勾践的阴谋。越国将要被灭时,勾践派人到吴国秘见伯嚭,对他说,现在您与伍子胥是功成名就了。可是外面只知吴国的大功臣是伍子胥,却不知道你伯嚭。现在,可能还看不出什么来。但长久下去,你很有可能被伍子胥搞掉,因为一山不能容二虎。伯嚭很惊慌,问计。越人就说,我们大王现在已经投降,正准备来你国接受你国王的惩罚。做牛做马倒无所谓,就怕你们国王激动之下把我们国王杀了。只要你能保住我们国王,我们国王将来必能让你代替伍子胥,成为吴国首屈一指的人物。伯嚭不置可否,来人立即献上无数的财宝与美人,伯嚭思虑再三,最终答应了下来。

当勾践与他的老婆按照停战协定来到吴国后,被捆绑着见夫差请罪:“勾践我上愧皇天,下愧后土,自不量力,污辱大王的军士,到鄙国问罪。大王宽赦于我,使我保住须臾之性命,拿着簸箕和扫帚,给您干活,不胜感愧。”

夫差以胜利者的姿态得意地说道:“寡人也有过错,可是,如果我这样饶了你,就是对我先君的背叛啊。”这位国王当初向父亲公子光郑重承诺:“必勿忘越!”如果现在他不杀勾践,就是失信于父亲。

勾践跪在那里直发抖,磕头:“惟大王怜之!”

伯嚭对夫差说:“越王真是有诚意啊。”

一旁的伍子胥立即站出来,瞪着眼睛,看着越王,对吴王说:“大王,当飞鸟在青云之上,我们尚且还要弯弓射之,现在它就停栖在庭堂之下,怎么反倒可以放过。对于现在的勾践,一个厨子就可以解决他,岂可失去良机?”

如果你说伍子胥是个喜欢痛打落水狗的人,也未偿不可。在他看来,勾践这个人并非善类,他主动投降并不是他真的服了,而是口服心不服。伍子胥做事向来很绝,这从他的做事履历中就能看得出来。所以,他要杀勾践一方面是维护吴国的利益,另一方面就是他的性格与做事风格所决定。

夫差却不这样看,他说:“我听说,诛杀投降的俘虏会祸延三代的。我不敢私爱越国,但是怕皇天降罪于我们吴国。”

伯嚭立即见缝插针:“伍大夫说的是一时之计,大王说的才是安国之道。仁义是万世霸业之基啊!”

伯嚭这句话漏洞百出,首先,安国之道是扫清一切障碍和潜在的隐患。而至于仁义所成就的是王业,而不是霸业。夫差并非是王者,他不过是个霸者,霸者所做的事就该是伍子胥所说的痛打落水狗,而不是谈什么仁义道德。

伍子胥苦苦哀求吴王杀掉勾践,但吴王此时宅心仁厚,就是不杀。这可能就是后人所说的妇人之仁。勾践似乎是为了感谢吴王不杀之恩,在吴国充当奴隶的岁月中,勤勤恳恳,忠心不二。有一次夫差病了,深通医术的勾践还取出夫差的大便来尝,尝完,他很高兴地告诉夫差,大便味道很正常,已经恢复了大便的味道,您很快就康复了。一天后,夫差真就康复了。他的仁心再次复发,他想把勾践放回去。伯嚭立即参与进来,说了很多要放回勾践的大道理。伍子胥大怒:“大王您不知道历史吗?夏桀囚禁了商汤,商纣囚禁了文王,最后释放了他们,反倒被他们所灭。大王您俘虏了勾践却不加诛,臣认为大王迷惑很深啊,如果不能谨慎从事,很可能会落得夏商一样灭亡的结果。”

夫差没有听出这段话的意思,伯嚭却听出来了,他偷偷对夫差说,伍子胥把您比作桀纣。他就不这么看:“齐桓公当年,把‘燕留’五十里地割给燕庄公,从而获得扶弱济危的美名。宋襄公的仁义之师,不打渡河的敌人,一样被后人称赞,列名为霸主。大王诚能效法前人,赦越王回国,必也名冠千古,成就霸名。”

夫差先是恼火伍子胥的比喻,听了伯嚭的这段话后,立即转怒为喜,不久后,就真的把勾践放回越国去了。伍子胥愤恨不已,他对伯嚭说,你身为吴国臣子,不为吴国谋取安全之道,还放虎归山,将来看你怎么跟吴国的祖宗们交代。

伯嚭也大怒,他认为伍子胥在唱高调,大家都知道咱们是楚国人,却跑到吴国来当官。再说,难道就你知道为国家谋福利,不要这么看得起自己,我跟你一样。

他跟伍子胥不一样,他接受了勾践太多的好处,所以,他自然要为勾践说话。但伍子胥怨他的事,却让他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伍子胥。如果说以前还是为勾践而总逆着伍子胥的话,那么,现在,他就是直接针对伍子胥了。

但伯嚭诬陷伍子胥却不是因为勾践,而是因为夫差攻打齐国。勾践回国不久,夫差得到消息,说齐国正在闹内乱,国力衰弱,于是决定兴师伐齐。伍子胥站出来说,我们的敌人是近在咫尺的越国,而不是千里之外的齐国。这种劝阻当然不会起作用,因为在夫差看来,勾践已经彻底丧失斗志了。他很放心勾践。于是,他亲率大军北上,结果大胜而回。伯嚭立即恭贺,当然,在恭贺的同时也不忘记给伍子胥穿点小鞋。夫差听来听去,就真的有点不喜欢伍子胥了。

四年后,夫差又想讨伐齐国。伍子胥还是劝阻不要这样,夫差这个时候已经懒得理伍子胥了,根本听不进他的任何意见。伍子胥在这段时间得到了越国的很多消息,说勾践正在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他知道,吴国必将灭亡。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没有活着见到。伯嚭已经跳了出来,向他攻击。

伯嚭对吴王进谗言,说:“伍子胥这个人刚愎残暴,不讲人情,他要是心怀怨恨,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上一回大王您要讨伐齐国,他认为不能去,结果大王获胜而回。伍子胥因为自己的计谋没有被采用而心怀不满。如今大王又要讨伐齐国,伍子胥看他的阻拦又没有结果,索性装病躺下了,企图逃避战斗。大王您不得不提防他。”这些话表面上看是事实,伍子胥这个人的确是个喜欢记恨并善于将仇恨得报的人,而且,此时,他的确装病在家躺着。但是,善于记仇的人更善于记恩,吴国对他的恩情不可谓不大,他在家装病也并非是躲避战争,而是他的确不想让吴王讨伐齐国。由此可见,伯嚭是在歪曲事实。歪曲事实的人往往把事实穿插在自己的理解与想象之中,经过整合与重新排列,事实和想象融在一起,使人听不出来到底哪里是真哪里是假。并且,这种被歪曲了的事实往往具有语言的感染力,使得接收者听起来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如同我们听一篇优美的文章一样,往往情绪会被调动起来。

一旦接收者不经调查,那么,被歪曲了的事实就成为了事实。

夫差立即相信,派人带了柄剑,去伍子胥处,让他自杀。伍子胥这才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段话。他死后不久,勾践果然发动越国军队,攻进了苏州城,夫差也想学当初勾践投降做奴隶,但勾践没有他那么笨,不许。夫差只好自杀。伯嚭本以为当年帮过勾践的忙,去找勾践,却被勾践杀掉。理由是:进谗言陷害忠良。

伍子胥的脑袋后来不知去哪里了,大概是风干了。如果他真的泉下有知,对伯嚭的死不知该做何感想。伯嚭的被杀可能为诬陷者开了个并不完美的头,继他之后,所有的诬陷者大都不得善终。

那么,就剽窃伍子胥的话来结束这段故事:我要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诬陷者们到底都有什么下场!

2、地下造反

诬陷者在历史上的名声大都不好,但汉景帝却是一个例外。这并非是因为他诬陷周亚夫谋反这一件事顺应民意,而是因为文景之治使他在历史上大有名气。这一名气自然就把他诬陷周亚夫谋反这一卑劣的事情给掩盖过去了。

周亚夫是汉初开国功臣将军周勃之子,周勃在吕后死后,用计谋抢夺了诸吕的军权恢复了刘姓江山,可谓功高盖世。周亚夫深受家庭熏陶,自幼习读兵书,谙熟韬略。长大后,即效命于朝廷。后来,大臣晁错鼓动景帝削藩,导致了七国之乱。周亚夫临危受命,挂帅出征,仅用了三个月就平定七国之乱,对于景帝而言,这无疑是再造之功。

但是,几年后,景帝居然没有好好对待这位帝国的功臣,反而想找个理由把他解决掉。有一次,景帝在皇宫中召见了周亚夫,和他一起进餐。但他很阴损,故意在周亚夫面前放了一大块肉,既没有切开,又不放刀子和筷子。周亚夫一时无措,回头向管理宴席的官员请求给他一双筷子。还没等那位官员开口,景帝就阴阴地看着他,冷笑:“有肉吃,你居然还不满意?”

周亚夫听出来皇上的口气有些不对,连忙向上一瞧,景帝的脸色十分阴沉,他感觉到了危险,立即摘下官帽,叩头请罪。景帝看了他半天,才又冷冷地说道:“起来吧。”周亚夫在地上又跪了半天,才起来,坐到位上只片刻,就要求告辞。景帝准他走。周亚夫几乎是一路小跑地跑出了御殿,景帝在他背后看着他消失后,慢慢地说道:“你看他口服心不服的,可不是幼主(指武帝刘彻)所能控制得了的。”

这纯粹是景帝的一面之辞,因为他已经想搞周亚夫,而这一次周亚夫却非常老实,没有给他理由。所以,他心上很不服气。不过,皇帝想要找到大臣不老实的理由,那是易如反掌的事。不久之后,周亚夫的儿子为了准备父亲死后陪葬的东西,就向营造署购买了作废的盔甲、盾牌500件,然后找了一批工人来搬运。

这些工人的人数不多,工作量又大,本来对事前讲好的工钱就抱怨,可当他们完工后,周亚夫的儿子居然耍无赖,不给他们工钱。这些人如何能忍气吞声。一些聪明的工人知道这些武器并没有经当局批准,等于是私自买来的,所以,就向政府告发了。

景帝听到这件事后大喜过望,几乎没有等周亚夫的儿子招供,就把周亚夫捉了起来。并且派出干练之才审问。审问的题目就是:“你为什么要造反?”

周亚夫一开始还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当审案官员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他听后,他大骂儿子,但对自己谋反一事,却不知该从何说起,他的解释是:“我儿子买的东西都是坟墓里用的葬器,这跟造反有什么关系?”

审案官员立即动刑,周亚夫拒不认罪。审案官员只好把情况报告给景帝。景帝大怒,让审案官员必须要让周亚夫招供,也就是说,周亚夫必须要造反!

皇帝既然说你谋反,你想不谋反也不能。审案官员就对周亚夫说:“你即使活着不在地上叛乱,死后也会在地下谋反!”周亚夫无话可说,在受到这一诬陷后的五天内,他一口食物也不吃,最终大口吐血,死在了监狱中。从此后,“你生不在地上叛乱,死后也会在地下谋反”这句话就成为诬告的定律,并且屡试不爽。

大多数诬告案都是冤案,但周亚夫冤案却不同于其他冤案,它是由最高领导者——皇帝——直接充当了卑鄙的诬陷者,在帝制时代,周亚夫即使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也难以逃脱。想当初,他的老父亲周勃也被别人诬陷过谋反,但文帝比景帝要厚道一些,在彻底调查过后,就把周勃放掉了。景帝之所以不放掉周亚夫,是因为周亚夫把皇室成员全都得罪了。

他最先得罪的就是皇帝,因为他反对景帝废掉太子刘荣。刘荣本是景帝的长子,在景帝四年被立为太子。可是刘荣的生母却没有“母以子贵”,刘荣当上太子很长时间后,这位母亲仍旧是一个普通妃子。但这位母亲自然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在景帝的皇后薄皇后死后,她用尽心力,想要当上皇后。如你所知,景帝本来对她就不是很喜欢,加上她处心积虑地在后宫不停地有所动作,几乎已经使景帝厌恶她起来。而这个时候,长公主刘嫖与后来武帝的母亲王夫人又联合起来,她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刘彻成为太子,为此,她们也费尽心力,在景帝面前尽尽挑拨诬陷之能事,最后使景帝大怒,他废掉了刘荣的母亲和刘荣,改立王夫人为皇后,改立王夫人的儿子刘彻为太子。

周亚夫这个时候刚被提为丞相,对于废太子一事,他是坚决反对的。而且,在景帝面前说的话还非常激烈,使得景帝从开始还耐心解释到后来一见到他变得特别烦恼。但周亚夫自然不知道景帝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他仍旧不厌其烦,最后,景帝大怒,狠狠地训斥了他一番,这件事才作罢。可周亚夫在这件事后于景帝心目中地位就一落千丈了。

这件事不久后,又一件事让景帝恼火不已。一次,有五个匈奴贵族叛变匈奴投降了汉朝。景帝当时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爵,按他的说法,这种策略可以鼓励其他的匈奴人来投降,周亚夫又站了出来,他不同意。他说:“如果把这些背叛本国而前来投降我们的人封为侯爵,那以后我们将如何教育我们的子民,将如何处置那些背叛我们的国家而叛逃到匈奴去的人呢?”他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但景帝并没有听进去,大怒道:“你能否有点灵活性?你的脑袋……”后面的话自然很难听。不但骂了周亚夫,景帝在第二天就当着满朝官员的面封了那五个匈奴人为侯。这等于是给了周亚夫一个大耳光。

同类推荐
  •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华夏历史悠久,文物世代传承,鸿殖丰厚,仓促之笔不能尽显中华数千年瑰宝之美。所选文物挂一漏万,每篇文章寥寥千字难以绘出她们的容姿丽质。传世之国宝重器,包含了众多轶闻野史,甄别缕析,稽古钩沉,实非易事。在《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撰写过程中,首先由衷地感激我的同事杜卫民兄长的无私帮助,杜兄博学多识、殚见洽闻,有深厚的文物知识,他为《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文物进行了遴选,并奉献出数篇自己的佳作。
  • 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这个朝代给了我们太多的骄傲,太多可以炫耀的资本,太多可以旧事重提的履历大事。这不是正儿八经的所谓真相史,更不是天马行空的无厘头。作为一本试图解读唐朝历史真相的书,作者只能尝试着去反映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境遇和心路历程。
  • 大秦王朝4

    大秦王朝4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 穿越三国之天下归心

    穿越三国之天下归心

    曹操说:汝的谋略修为远胜于吾,他日必当有一番大作为。孔明说:汝真乃天神下凡,吾佩服之。孙权说:遇到汝,吾才败得心服口服。刘备说:本以为最棘手的大敌是曹操,没想到还有汝!仲达说:汝乃妖孽也,吾不与汝相争便是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且看他如何颠覆乱世,成就霸业!名扬天下!
  •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不但是一部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巨著,是史传文学的承前启后的丰碑,也是国民必须了解的经典之一。本书用选本的方式将《史记》精华部分呈献给大众,对于普及国学,宏扬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书对原著文选的导读阐释,实用而便览,包含有三种内容:提示,即在篇首介绍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文学特色;段意,即对原文加以分段,逐段概述段意;注解,紧接段意,对该段的疑难字词进行注解,并对疑难句子进行疏通。读者循此体例,即可窥《史记》之壶奥。
热门推荐
  • 枕上欢:仙君,我们和离吧

    枕上欢:仙君,我们和离吧

    再回首,为天下,我就以天下为祭,一眼看错,颠覆苍生。了悟前情,锦惜心如铁!别说什么深情不悔,惨遭渣男挖心,后悔难当,你毁我,情敌迫害
  • 不打不骂穷养男孩

    不打不骂穷养男孩

    “穷养”的男孩,从小就能养成吃苦耐劳的作风,从容面对各种困境。“穷养”的男孩,不会轻易被生活中的挫折打倒,始终斗志昂扬。“穷养”的男孩,懂得自我约束,不易被外界的诱惑所引诱。“穷养”的男孩,更懂得责任的内涵,敢于担当。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针对穷养男孩问题,提出了更具实用性、科学性的教育方法,如个性、能力、习惯等多方面。
  • 史说新语:历史背后的经济学

    史说新语:历史背后的经济学

    那些枯燥的、呆板的经济学术语在这些美妙的、离奇的故事里摇身一变,立刻鲜活了起来,杯酒释兵权是一个典型的帕累托改进;愚公移山是一种成本最高的选择;司马相如有钱就学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 郑板桥为什么“难得糊涂”? 在这本书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经济学不仅不再枯燥呆板,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之中,而且变得像小说一样有趣、精彩、耐人寻味。用轻松、幽默的笔触讲述了很多著名的、精彩的、有趣的历史故事,并将这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与枯燥乏味的经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作者避开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现实生活,用历史故事诠释经济学,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用经济学解析历史故事
  • 薛仁贵征东

    薛仁贵征东

    很久以前,民间就流传着唐二主征东或薛仁贵征东的故事。唐二主即唐太宗,薛仁贵则是唐初有名的军事将领。唐太宗为了收复辽东,统一天下,征讨盖苏文弑逆,援救新罗,曾三次出兵征讨高句丽。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农女袭来

    农女袭来

    【正文完结】现代作家零点穿越,感受她在现代没有的温暖;种田?没问题,姐刚好是农科出生,这点问题不算问题。没吃的?没问题,不就是吃的吗?小问题。没银子?小问题,姐刚好培育出新的育苗,明天拿去卖了吧!小妹,有人来偷咱家的菜啦!神马?老虎不发威,你真当姐是吃素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幸福背后的心理秘密

    幸福背后的心理秘密

    你不可不知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他认为,不丹这样的小国不应该跟着别人走,不应只是单纯注重GDP的发展,而应该更全面地重视人们的幸福感。幸福比GDP更重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多年来,人均GDP仅700多美元的小国不丹,人民的生活总体来看算得上比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