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4900000002

第2章 自序·导言(2)

笔者却以为,人性难题并不是太难解决,关键在于探寻的路子对头不对头。此前探究人性,大多仅仅试图从总结、归纳和提炼世人的繁杂多变的行为表现中去发现规律、获取真理。这样做,属于单纯地走归纳法的路子。把重点仅仅放在探究人的繁杂多变的外在表现上,是片面、烦冗、又困难的研究方法。如果我们同时注重走演绎法和归纳法相结合的路子,把人的表现和人性形成的原因结合起来研究,并且把重点放在人性形成的原因上,比如追问下去——人性是由什么决定的?也就是什么原因决定着人性发展变化的方向和形成的结果?决定人性的东西就更根本。自然规律已经表明,根本性的东西就简单、稳定、不容易“发生转换”。

本文就是要通过演绎和归纳相结合的逻辑方法,以翔实的解说和论证来揭示,幸福的问题、人性问题和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是一脉相承、三位一体的问题,并且着重阐明了幸福的问题和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两个问题。故此,从根本上结束了自古而今人们对这两个问题的无休争论。限于篇幅,笔者对于人性问题的观点,虽然在本书中已经能够初见端倪,但是人性问题同样是个老大难问题,深邃而难缠,所以只好另行阐明。

为什么说幸福的问题、人性问题和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是“三位一体”的问题,并且需要放在一起交叉地进行探索呢?

主要是因为第一,这三个问题本来就相互纠缠;其二,古今达人,尤其是西方人对这三个问题交叉地进行了几千年的不断探索,虽然积累了不少可贵成果。但从总体上来看,不但没有探索出世人共识的结论,而且积累下来很多带有“三位一体”性质的包袱,遗留下来太多的绊脚石。所以,不首先清除这些包袱和搬掉这些绊脚石,把几个关键的难点解释清楚,就别想能够孤立、又不失中肯地回答“人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尽管笔者一向忌讳烦琐哲学和兜圈子讲话,但是企图三言两语、直接轻易地说出明确、中肯、根本性的答案,那也只能是痴人说梦。

中国俗语有“饱暖生闲事”之说。近些年来,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急速提高,在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小康的社会环境里,社会大众思考和谈论人性问题、幸福的问题与人为什么活着等问题尤其“时髦”。但同时,了解这些问题也确实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譬如在《中国青年》2011年第23期中的一篇文章中,谈到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那样睿智又经历丰富的耄耋老人也曾经饶有兴趣地对采访他的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说:“我想探究人性,探寻人类的幸福之源”,由此可见一斑。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文化的大力发展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向逐渐从客观物质世界向主观精神世界转移,学术界专门注重研究人性、幸福和人为什么活着等问题的人也明显多起来。尤其是早已先行的现代欧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学者们,力求用生理学、心理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甚至高等数学等知识,从宏观,如人与其他动物的外在情绪表现;到微观,如人与其他动物在细胞以至分子层面的生理—心理的运转机制,凡涉及这些问题的诸方面都有详细的、很有成效的研究。

但是,由于研究人性、幸福和人为什么活着等问题必须涉及的学科过于庞杂,尤其要求研究者本身必须尝尽人间的苦、辣、酸、甜,并且在此基础上有过长期艰苦的理论探索历程。再者,这些问题既十分重要又万分难解;专门研究这些也是很不实惠的差事,只花钱而不进钱。所以虽然不能傻、但必得痴的人,才选择专注地研究这些费力不讨好的问题。当然,在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中,以研究这类问题作为公职的则另当别论。把研究活动作为取得薪酬的职业或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环节,那一般地说,钻研的劲头儿自然就不如“好之者”或“乐之者”;从上文所述可得知,对“好之者”或“乐之者”的要求又太苛刻,所以至今在广度和深度上,关于这类问题的知识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现在中国是全民谈论幸福和人为什么活着等问题。但是,社会上常见有人谈论到“什么是幸福”和“人究竟是为什么活着”等一系列问题时,答案往往是混乱的。致使很多人误认为关于幸福的问题和人究竟为什么活着等问题,是谁也说不清的问题。

不只是中国人,我们看看西方的学者们是怎么判断这类问题的:

荷兰现代著名学者弗里斯:“尽管几乎所有人都推崇幸福,但它还是一个神秘的概念?为什么我们如此热衷于描写幸福却又发现无从描写?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答案还是因为没有答案?有些写过幸福的人甚至认为这是个不该探索的主题。例如,英国作家吉尔伯特·切斯特顿写道:‘幸福犹如宗教,是一种神秘的东西,永远不要对它加以理性的阐释。’他宁愿不再深入探索,因为他觉得没有答案。”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我们在地球上的情况是不可思议的……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和为何到这里来。”

《叔本华》一书的作者,英国人克里斯托弗·贾纳韦却说:“人生是无目的的。”

之所以现在的中国人对这类问题仍然摸不着头脑,一方面是这类问题确实难缠;另一方面与西方人错误观点的长期影响,和有着上下五千年文化遗产之富足的中国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术界的专家们,对西方人的错误观点却屡屡亦步亦趋,有着必然的联系。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近些年,翻译出版了很多外国的、有关此类问题的专著;我国学术界专门谈论这种问题的书籍也不少;国内不只一家很有影响的电视台和其他媒体所组织的,由西方名校回来的心理学博士或博士后们和国内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以至文艺界的学者们主讲的,以幸福或人为什么活着等为题材的《讲坛》、《讲座》、《公开课》之类常有;尤其是一些综合大学里的人文学科或研究机构,针对这些问题的教学与研究投入了宝贵的人力和财力。可是大众们仍然在不断地探求“什么是幸福”、“人为什么活着”等问题。也就是说,媒体和研究此类问题的专业人士们忙活了许多年,但是,并没有出现得到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结论。可见,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结果和探讨途径,都是很应该认真地检讨了。

这些问题被前人钻研和探究了几千年,其结果却是一个深浅难摸、正误不辨的现状。这种结果,与以往物质条件差、科学技术水平低,尤其是信息交流手段等方面的限制也是有关系的。现时,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应对爆炸式的无限增长的知识信息,其情势几陷窘境。所以,在如今浮躁的社会风气中,人们虽然已经越来越觉察到,这类问题是牵涉每一个人生存的深层次的重要问题,有着理解和指导人生的重大意义,但是大多数民众缺乏沉寂下来的心绪,也难有足够的时间,更可能对有关的专门知识了解不足,再加上一些专业人士无意中的误导,最后只落得吵吵嚷嚷、“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文人们谁情愿傻傻呼呼、踏踏实实地去做研究这类问题的赔本儿的买卖,而不去走“经济捷径”?因此,当今中国图书市场上流行的关于谈论此类问题的书籍,常见的只有两个面目:其一是对西方人玉石杂糅的结论直接地翻译传达,或“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式的讲解;其二是老生常谈,无休止地翻弄着前人的陈词滥调。

我们的社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就这样,在反复咀嚼前人的陈货,和追随或附庸西方人的难堪的过程中低效益地反复、长久地流逝着。

笔者经过长期理论和实践探索,尽力全面地吸纳、综合、梳理历来有关幸福论和人生哲学方面的其他各主要观点,融通相关学科的精粹成果,再添加上新的体验和思考,然后尽量用通俗、简明的方式,紧密结合社会实际直接揭示问题老底,挖掘出已经隐藏了几千年的问题的最终核心,以之呈献对此类问题有兴趣的后来朋友。既节约他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结束为探讨这些问题再继续不断低效率地投入大量社会资源。

亦期盼能够以之实现,笔者为人类探索此类问题的思维成果得到提升而尽一己之力的夙愿。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愿与有共同爱好者切磋共进。

敬祈不耻下顾者垂教。

同类推荐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间的精妙故事,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热门推荐
  • 人生三经

    人生三经

    本书揉儒、佛、道思想于一处,熔深邃的人生哲理与老道的处世经验于一炉,在总结别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辟出一条自己的人生道路。被奉为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法宝,聚财的妙术。治家的秘诀,堪称修养身心之典籍。
  • 记忆中的妹妹

    记忆中的妹妹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总裁的小甜心

    总裁的小甜心

    上官娃娃,人如其名,身材娇小玲珑,长相甜美可爱,酷爱甜食,更是一位出色的甜点师。皇甫瑾,皇甫集团唯一合法继承人,他聪明睿智,冷酷俊美,是一个将真心深深掩埋的“无情王子”。而他,温文儒雅,阳光率性,是一名世界级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从小爱慕娃娃的他能否与娃娃最终开花结果呢?东方复航,性情冰冷,视女人为玩物,结果却深陷在一个女人手里,他爱上她的甜,恋上她的美,可她属于他么?当甜美可爱的她将一盘美味可口的蛋糕砸向冷酷俊美的他时,两个本无交集的人又会发生些什么样的故事呢?文中片段:某男皱着好看的眉头叫道:“你给我站着别动,听到没有。”某女无辜的眨巴着大眼,不屑的说道:“你让我站着我就站着,岂不是很没面子吗?”“该死的,你听不懂人话么?”某男火大的看着某个小女人流血的莹白小脚。“你是人么"某女再次粉无辜的问道。“你、、、、”某男不知该说什么,心里直道这小东西不气他心里不爽是么?几个大步走到她的身边,抱起她,大掌啪啪啪的打在她的小屁股上。片段二:某天,两人在床上吵架之后,某小女人气愤的瞪着站在床前的某个男人,小嘴快挂起油壶了。“这是我的,这也是我的。”某女将床上的被子枕头,全部拥到自己怀里,不满的看着眼前的男人。某男人很是无奈的望着床上幼稚的小女人。“这些都是我的,全部都是。”见他没啥表情,某女更是将视线所及之处的物品全都纳入怀里,眼里的泪珠即将决堤。“都是你的,我也是你的。”某男跳上柔软的大床,扑进某个生气小女人的怀里,撒娇似的说道。
  • 异能修魔

    异能修魔

    得遇魔尊蚩尤传授九转魔经,不堪忍受被人摆布的命运,选择了逃脱,巧遇外星生物,离开太阳系。外界与太阳系有着天壤之别,如何才能在这里生存,只有实力。一个又一个奇遇,主角慢慢的成长。靠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异能瞬间移动,一次次的躲过了杀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让你感动的268篇抒情故事

    最让你感动的268篇抒情故事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帝凰:名门弃妃

    帝凰:名门弃妃

    大婚当日,未娶先休,一张休书让洛家大小姐成了整个京城的笑话,亦断送了她的命。再睁开眼时,却没有人知道,这具身体已经换成了另一个主人。当来自于21世纪的无情毒医,魂穿异世懦弱无能的嫡出小姐。自此——涅槃重生,风华绝代!男主:我欲取江山万里,只为你将来无论去之何处,都等同于在我怀中。读者群:432992243(群名:琉璃天台)敲门砖:文中随意一名字。
  • 做人做事好心态

    做人做事好心态

    《做人做事好心态》是写关于心态的哲理故事。做人做事的好心态体现在为人处事的一件件小事上,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需要指出的是,好心态需要去学习,更需要去实践,只有学练结合,才能铸就好心态。
  • 情圣江山

    情圣江山

    拥有仙级法宝紫金雷电双锤、能自动吸收天地灵气进级的自然圣树和奔雷圣鞭两大分身;高人指导兵法政治之道;可以互相容合、转换的绝世神功。看主角是怎样失去江后,自强自立,一步一步打下自已的一片江山;这是一部道、佛的对决,看主角怎样齐集转世三十六天罡星君,七十二地煞星君,再战漫天大佛、菩萨!
  • 观潮手记

    观潮手记

    丛书展示了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的论作。选本中既选有见于以往评论集但颇具学术价值、代表评论家本人一定时期学术成就的篇什,特别是近期我国评论界的成就,主要是新时期以来,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概貌和对许多著名的和新起作家的创作成就及有关见解。也选有尚未编集出版的近期评论新作,本书选取了国内十七位著名文艺评论家的评论作品,涵盖作家、作品评论和专题理论研究与探讨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