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婴幼儿体育日益浮现
婴幼儿体育,是终身体育的起点。人们的体育应该贯穿于从0岁到100岁的日日夜夜,然而我们往往把终身体育的起点设在6~7岁,甚至设在离开学校已经成人的时刻,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这样做耽误了最佳的起始时机。在婴幼儿时期,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体育活动特别有助于他们大脑细胞的增加,在一些医学科学和体育教育发达的国家,婴儿出生的第二天就已经开始做被动体操、游泳等活动。婴儿在一周岁后免疫能力开始下降,体育活动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耐寒、耐热的能力和抗御疾病的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食欲,又避免过度肥胖的发生。而且,在婴幼儿时期逐渐形成的体育兴趣与习惯可能影响他一辈子的体育生涯。
婴幼儿体育,是民族体质改善的根本。一个民族体质的增强,不能寄希望于中老年体育,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生命延续的遗传任务:少年体育固然重要,但毕竟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婴幼儿体育,亦称之为“学前体育”,是指整个学龄前时期(0~6岁)的体育教育和身体活动。它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终身体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生奠基初期的启蒙体育。它包括零岁体育(受孕前)、胎儿体育、新生儿体育、婴儿体育、幼儿体育和学龄前儿童体育。目的是促进婴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机能协调发展、身心和谐,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基本活动能力。
开展和研究婴幼儿体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婴幼儿体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代体育、终身体育和家庭体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在全社会中广泛地开展婴幼儿体育活动,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未来的成长,对中华民族体质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对早期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特别是竞技运动人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婴幼儿体育要遵循科学规律,选择适合婴幼儿生理条件的各种活动,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等各种自然因素。对活动场地、服装、设备、器材和项目等的安排要以安全、卫生为原则,合理掌握活动的生理负荷,一般以中等强度的有氧代谢为主,教法手段要生动活泼、有趣、多样化,活动组织游戏化。
一、婴儿的体育活动特点:在欢乐中进行运动
(1)2、3个月的婴儿,父母要在孩子不着凉的情况下,给他以充分的“自由”。也不要怕累,累了的时候,他自然会停止。
(2)5、6个月的婴儿,看见东西便会抓,所以不要在孩子周围放危险品。
(3)再稍大些,孩子四肢总要推推拉拉,不停地运动。这些动作都是肌肉群和内脏器官发育的需要,这时切忌不要限制其活动。
(4)孩子到了会走的时候,运动项目就会复杂起来:忽而立,忽而坐,只要不睡着就没有安静的时候。这时做父母的要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有意识地帮他做些简单的体操如握住他的前臂,分别做上举、下放、侧手举、肩绕等发展肩胛肌和胸部肌肉的运动。也可以双手握住孩子的两脚,做举腿、屈腿及伸腿的运动,以增强下肢和腹部的肌肉。
(5)孩子2岁以后,可以以床上的被褥做障碍,练习爬行;结合各种游戏和运动锻炼孩子的肌肉,如引导孩子用彩色笔画简单的线条、用手翻书页等。
二、幼儿的体育活动特点:以提高巩固婴儿时期的运动技能为主
以走为例,对于3、4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按指定的方向或目标走;跑,可以训练孩子定向跑;跳,可以让孩子每天跳一个新高,并且会很有竞争性;让孩子在两条平行杆中间走或跑,练习孩子的平衡能力,其他如投掷、钻、爬等运动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但切记安全为主。
(第二节)儿童少年体育逐渐壮大
一、儿童少年的界定
在我国,儿童少年是指处于儿童期、少年期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群体。根据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身体形态变化、生理和心理特点,两个时期的年龄阶段大致为:儿童期6~11岁(相当于小学时期);少年期12~15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儿童少年阶段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一生各种素质的奠基阶段。提高儿童少年身心素质就能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是每个个体在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包括身高、体重、神经系统、生理机能)、个性心理品质、社会化人格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过程。
儿童少年在我国总人口中是一个庞大的人口群体,在体育运动和社会体育活动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为了更好地开展和推动儿童少年体育运动,促进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健康发展,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的人才,必须根据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开展儿童少年的体育活动,以便获得全面的体育效果。
二、儿童少年体育
(一)儿童少年体育的作用
儿童少年体育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儿童少年进行的以健康、娱乐、休闲为目的的教育、身体锻炼和社会活动,旨在培养儿童少年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提高儿童少年的文化素养。
体育对儿童少年的成长及社会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1.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能促使儿童少年身体各器官、各系统正常生长和发育,从形态和机能上完善人体,是促进人体形态发育的重要手段。
这里的“生长”和“发育”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生长”主要指人体各方面的量的变化,如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的数量的变化。对此,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人们可把个体实际生长情况与相应年龄阶段的标准值相比,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生长状态。“发育”主要是指人体的结构变化和功能状态的变化。人体的生长发育涉及机能与形态两方面。儿童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各子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因此,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就能更好地促进其生长发育。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遗传、营养、疾病、社会因素和体育活动等。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良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营养条件改善,传染病等疾病被控制的条件下,体育锻炼活动就起着更为积极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为:
(1)体育锻炼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
19世纪法国科学家拉马克在他的《动物哲学》一书中提出了“用进废退”学说。其基本思想是:假若某种动物从幼小的时候就经常使用某种器官,则这一器官必将越来越发达,其功能的大小和强弱也因这一器官使用时间的长短而有差别。体育运动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肌肉收缩为动力的生物——机械运动。经常从事体育运动锻炼了骨骼、关节和肌肉,使它们在结构、形态和机能上都发生变化,这是因为,体育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骨细胞的营养供应。研究已证明,骺软骨细胞的分裂和增殖需要适当的外部机械刺激,运动时所受的挤压和振动均是良好的机械刺激。因此,儿童少年在骨生长发育(骨化)停止以前,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促进骨的生长发育,使骨的长度增加,横径增粗,骨密度增厚,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所以,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使骨承受更大的拉力和压力。
(2)体育锻炼有增强人体肌肉的作用
儿童少年的肌肉都不太发达,只占体重的25%~33%。儿童少年时期如果能经常从事适当的体育锻炼,就能使肌肉体积变大,肌肉更加粗壮、发达,而且从事锻炼的时间越长,变化越明显,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将其称为“功能性肥大”。
(3)体育锻炼能促进内脏器官的发育,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
运动时人体需要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又要及时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就要求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加倍地工作才能完成任务。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促使这两个系统得到更好的发展,特别在儿童少年时期,这种作用就更加明显。研究证明,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儿童少年,不论安静或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机能都比一般儿童少年好。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作用表现在呼吸肌发达,胸围和肺活量增加等方面。
(4)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和本体感觉等接收的外来信息,与非条件反射相结合可以形成简单的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和简单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又可形成复杂的条件反射。从生理学角度看,运动技能就是在非条件反射和简单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复杂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任何条件反射形成的本质都是大脑皮层中相应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和拓通。因此,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也就是大脑皮层相应中枢之间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大脑皮层中相应中枢之间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如果皮层兴奋性较高,那么,暂时神经联系容易拓通,运动技能也就容易形成,儿童少年,尤其11~13岁的儿童少年的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优势,掌握运动技能较快。运动技能掌握得越多,大脑皮层中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越广泛,神经系统对机体的调节机能越强。
2.体育运动能够全面发展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包括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等;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人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基础,它对提高人体活动能力与身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抵御疾病有重要作用,也直接有益于人的健康。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
3.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儿童少年良好的个性和社会品格
个性和社会性品格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体育活动中少年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在一个较为广阔的活动范围里尽情游戏、奔跑、竞赛,他们的个性既可充分地展示,又可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在体育活动中,儿童少年有较广泛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可以培养和发展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竞争与合作、沟通与交流等素质和能力,学会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和人际关系。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特征,加速儿童少年的社会化。此外,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少年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以及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少年的自我保健意识
体育运动能提高少年自我保健和自觉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活动能够把儿童少年从书山题海或具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使身心获得积极的休息和放松,通过休闲体育活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校内课外体育活动使儿童少年在与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的同学那里学会更多的体育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校外课外体育活动使儿童少年与成人一起开展体育活动,广泛地体验生活,在成人那里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儿童少年体育的任务
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少年在生理、心理特点和社会性特征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必须了解、掌握少年各年龄阶段体育运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方法,培养少年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儿童少年体育活动的任务
(1)儿童体育活动的主要任务
体育锻炼和身体养护相结合,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正确的身体姿势的养成,发展基本活动能力,重视体态教育;使儿童初步掌握自身周围生活中的体育、卫生保健常识和运动的基础动作,使儿童感受运动的乐趣,培养儿童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朝气蓬勃、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奋发向上等品德,打好运动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
(2)少年体育活动的主要任务
注重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体力基础;使少年懂得体育的意义、运动卫生和各项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培养独立锻炼身体的积极态度和能力;培养正确的体育观念,发展运动特长。
2.儿童少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1)儿童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儿童的骨骼、肌肉发育不成熟,内脏器官系统功能不完善,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兴奋过程占优势,因此,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喜欢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为游戏、基本运动、基本体操、韵律活动、小球类、武术和柔韧与灵敏素质练习等。教学方法和活动方法宜灵活、多样,教学方法主要以采用直观教学和变换手段相结合为主,辅以适当的语言;活动形式以集体和小组相结合,活动方法以游戏、竞赛为主。
(2)少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快速期,骨骼、肌肉迅速发展,内脏器官系统功能日趋完善,大脑皮层抑制调节能力不断加强,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少年男女在生理、心理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为田径、球类、体操、武术、韵律体操和舞蹈、各种身体素质练习(力量、速度、柔韧素质的练习等)。活动方法以比赛法、各种身体练习方法为主,包括自我锻炼方法,个人、小组或集体均可进行。
(三)儿童少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体育活动可以加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拓宽人们交流、交往的渠道,促使人们建立和睦友好的关系,促进人的和谐和全面发展;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培养人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儿童少年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过程的实现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儿童少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就会变得孤单、寂寞,长大以后也会在与人交际中发生障碍,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儿童少年的体育生活是受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大众体育三者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在现代社会,儿童少年的体育活动已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和娱乐活动,提高儿童少年的健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道德品质,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儿童少年体育的组织和开展:
(1)按实施机构分类,主要有社会团体教育文化机构、家庭、学校、社区、政府职能部门等;
(2)按活动方式分类,主要有自我锻炼、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
(3)按体育活动区域分类,主要有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等;
(4)按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分类,主要有早操、课间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同伴群体活动。
(四)儿童少年体育的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