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老城区永清门居陆家老道地,是至今依然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木结构古民居四合院。四四方方的大天井,镶嵌着大小匀称的鹅卵石,堂前与房间的木质精致雕花门窗,大气雅致,质朴秀美,古色古香,曾是天台古城闻名的“两个半”好道地之一。
老道地住着六、七户人家,邻居间十分融洽、相互关照,要是谁家妈妈走亲戚,小孩就寄托邻居家照顾;要是道地里晒着衣服、床单遇上雷雨,留守家庭的奶奶、婶婶便会主动将东西收起,有空时还把衣服折叠好放在堂前凳上让人们回家领取。大家过着邻帮邻的华夏传统美德的和合生活。
“大道地”最热闹的时刻是盛夏纳凉夜。二三十年前,电扇、电视、空调尚未普及。市民选择的乘凉方式是在道地里铺上“凉板”或竹床、竹躺椅。有的则在大街旁或溪滩桥头摆开“竹床阵”。
盛夏酷暑,每当夜幕降临,陆家大道地便热闹起来,大婶、阿婆忙忙碌碌在道地里洒上些清水降温,点上“蒿把”来熏杀蚊子、飞蛾、清除瘴气。左邻右舍纷纷搬出各家的凉板、小凳儿、竹椅、春凳、竹床、躺椅等,大致都排列在自家门前的道地边,有条有序。月光掩映,清风徐来,人们在道地里乘凉安全、舒适,享受着夏天的恩泽,于是大道地成了纳凉休息的“竹床摊”。
有的老人先摆上几局象棋,有从田里劳动刚回家的农户端着粥碗边吃边纳凉,有的摇着蒲扇拉开了家常。说东话西的,街头巷尾的、田头路边的各类新闻,第一时间在道地里传递。也有长者讲故事、说笑话,邻里间谈知心话儿,讲家务事、小巷轶闻、田头农事、孩子事,阿婆大娘则扯拉上女儿、媳妇的琐事。愉悦的、烦心的、开心的、罗唆的、发泄的统统在乘凉中一股脑儿倾吐。亲情、乡情、友情在道地里滋长,承载着古老质朴的和睦善邻,融洽爱心……
如今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随着空调进入各家,夏夜道地里很少有人再坐着竹椅乘凉啦!老道地便成了环保一角,人们种上菊花、月季、番茄、长生果……;有的盆栽丝瓜绿满道地,居室闻香。老道地留给我诸多的美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