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6400000002

第2章 中国古代先贤的维权观念和传统

维权,首先是维护人权。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文明古国,为人类创造了不朽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对世界文明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维权思想,尊重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独树一帜。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孕育了自己独特的维权观念和传统。在中国儒家的人道主义传统中,以人道待人,以“仁爱”待人被视为做人的本质特征。“先人而后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被作为做人的基本信条。“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集体人道主义的社会理想,以及“民为贵,君为轻”的民主思想,激励着人民养成了“以天下为已任”,“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美德。虽然这种集体人道主义的社会理想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之下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但是,这种将个人与他人、国家、社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强暴,为扞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为争取和平、自由和人权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中国维权事业不断进步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柱之一,至今仍然是推动中国维权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文化基础。

(第一节)孔子的维权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而移居鲁国。至孔子时,家境已破落。他20岁以后当过鲁国权贵季氏的家臣,任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等杂役。后以通晓礼仪而闻名,为人“相礼”。34岁开始招收弟子讲学,并积极从事政治活动。50岁以后曾任中都宰,继升司空、司寇,摄行相职。后因与鲁定公政见不合,弃官离鲁,率弟子周游卫、陈、蔡、宋、楚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终无人任用。晚年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事业。相传他编次《书》,删定《诗》,修订《礼》、《乐》,为《易》作传,撰写《春秋》,并以此六经教授生徒。由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的《论语》以及《左传》中的有关片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可靠依据。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关于“仁”的学说。他曾对“仁”作过多种阐释,但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爱人”。“仁”是处理人们现实社会关系的最高标准。“礼”是实现“仁”的途径,“克己复礼为仁”。孔子的“仁”又可以表述为“忠恕之道”,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言之,就是把自己当作人也把他人当作人。在孔子看来,任何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有多大差别,在都作为人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在“仁”的旗帜下,似乎失去了种族、国籍、阶级等差别,成为“性相近也”的“人类”。孔子的“有教无类”说也正是基于这一见解而提出来的。而且,人是有尊严的,即使是“匹夫”,也有其信仰和志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正是基于对人的尊严的见解,孔子不仅反对“人殉”,而且反对以俑来殉葬。他曾愤慨地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的理想是建立一个人人互敬互爱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谐社会。

由于历史的局限,孔子的“仁”是和“亲亲”、“尊尊”相联系的。也就是说,爱人要由亲及疏,由近及远;同时,坚持“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反对“犯上作乱”。“亲亲“和“尊尊”又是统一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不过,孔子在强调“尊尊”的同时,也要求统治者特别是国君努力克制自己,做到“博施于民”,“使民以时”,“使民如承大祭”。尽管“仁”带有种种局限性,但却蕴含着合理的内核,那种把自己当作人也把他人当作人的观念,一旦脱离宗法家族的血缘纽带和尊卑贵贱的政治等级结构,并置于以个体为本位的社会政治经济框架,必然会以一种崭新的形态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节)孟子的维权思想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人,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先世为鲁国贵族,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孔极(字子思)的门人。他继承曾参(孔子弟子,相传是子思的老师)、子思之学,在儒学分化中形成“思孟学派”,一直被后世封建统治者看作孔门嫡传和儒学正统,被宋明理学家奉为“亚圣”。他曾聚徒讲学,游历齐、宋、滕、魏等国。曾任齐宣王客卿,因其主张不见用,退而讲学着述,所授门徒数百人。今存《孟子》7篇,是研究孟子思想的可靠材料。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把它发展成为系统的“仁政”学说。他反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掠夺性战争,批判“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的虐政,痛斥滥施淫威、以力服人的治国之道。他主张推行“仁政”,即“制民之产”,使百姓有田地,“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民施以教化:“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同时,还要“省刑罚,薄税敛”,使天下之民都来归顺,即可做到“无敌于天下”。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民心的向背最重要,国家次之,君主更次之。他认为,只有取得人民的拥护,才能作天子和国君。因此,天子和国君不能为所欲为,重大事情应征求人民的意见,“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天子、国君滥杀无辜,各级贵族官吏有权抵制,“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国君有过,经屡谏而不改,则“贵戚之卿”有权改立国君,“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他还大胆地提出,人民有权推翻暴君。他主张诛讨残民以逞的暴君,以为民复仇,为民除害;认为汤征伐横暴的葛伯是“为匹夫匹妇复仇”,武王伐纣是“救民于水火之中”。与此同时,他还把君臣之间说成是一种比较平等的关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孟子的“民贵君轻”、“暴君放伐”论是古代原始平等和民主思想的反映,带有反对集权专制主义的色彩,对后世起过一定积极作用。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和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从孟子的思想中受到启发。

(第三节)荀子的维权思想

荀子(约公元前325~前238),战国后期思想家、教育家。赵国邯郸(一说山西临猗)人。曾游学于齐,在齐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曾打破“儒者不入秦”的惯例,入秦国访问秦昭王及相国范睢,对秦自商鞅变法以来的政治给予极高评价。又回赵国,在赵孝成王面前与临武君议论兵法。后赴楚国,被春申君任为楚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令,并着书授徒。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杀,他罢居兰陵,不久去世。法家着名代表韩非、李斯均出自他的门下。荀子虽然以儒家自居,而且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但严格地说,他的思想已不同于孔孟,他是儒法合流的先行者。现存《荀子》一书,经汉代刘向校定为32篇。

荀子认为,人天生具有自私自利的“天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但是,这种“天性”带有恶的本质,如不加以限制,社会将引起纷争和暴乱,因此必须运用国家法律和道德规范来制止其恶性发作。他认为,人类为了战胜自然,就必须合群,即组成社会。为了组成社会,就必须分工合作,各守本分。国家法律和道德规范就是为着“明分使群”而设立的,它们的社会职能就是“化性起伪”,制约和改造人们的“恶性”,使人们成为明礼义、守法度的善民和君子。荀子所主张的“明分”,实质上就是要确立封建等级名分和统治秩序。在他看来,人类社会为了分工合作,不但要划分士农工商,而且还需要划分贵贱等级。他说:“分均则不偏(遍,一说辨,治也),势齐则不一,众齐则不使”,“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因此,要组成社会就必须划分等级,而且必须确立新的官僚等级制。在政治法律方面,他主张“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因此,他既反对“以世举贤”,又反对“以族论罪”。在司法上,他主张“刑当罪”、“爵当贤”,“刑不过罪,爵不踰德”,“无恤亲疏,无偏贵贱”,“内不可以阿子弟,外不可以隐远人”。他还主张制定和公布成文法,使“天下晓然皆知”,使官吏“进退有律”。在政体上,荀子反对世袭贵族制而主张封建官僚制。

荀子是先秦伟大的唯物论者,他的“天人相分”和“性恶”理论,对神权和皇权都有所冒犯。因此,荀子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远不如孟子。但是,整个封建时代所奉行的学术和政治,都没有摆脱荀子思想的影响。

(第四节)墨子的维权思想

墨子(约公元前476~前390),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原名墨翟,鲁国(一说宋国)人。小手工业者出身,精通手工技艺,与当时着名工匠公输般(鲁班)齐名。他创立的墨家学派是先秦最早起来批判儒家的学派。当时,“墨翟之言盈天下”,故与儒家并列为“显学”。墨家学派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纪律的团体,其成员大多数出身于小生产者,其领袖称为“矩子”。墨翟就是墨家的第一代“矩子”。墨家的着述现存《墨子》53篇,是一部以阐述墨翟思想为主的墨家丛书。其中有些篇章虽属墨家,但成书时代较晚。

在社会思想方面,墨子提出十大主张,即: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非攻、兼爱,其整个思想的核心是“兼爱”,或曰“兼相爱,交相利”。这不但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家理想社会的基石。墨子的“兼爱”主张,首先是作为与儒家“仁者爱人”的对立物而提出的。他认为,儒家的“爱人”是“爱有差等”,区分亲疏远近,不是真正的“爱人”。而墨子的“兼爱”是普遍的、对等的“爱人”,不分远近亲疏贵贱富贫,“爱无差等”,“爱人若爱其身”,达到“天下之人皆相爱”的境界。墨子的“兼爱”又与“交利”相联系,即“爱人”的动机与“利人”的效果相一致。墨子的“交相利”主要指互相尊重财产所有权和等价交换。从“兼爱”的原则出发,墨子反对贵族世袭制,批评它是“亏人自利”,“不与其劳而获其实”,“暴夺民衣食之财”,“无故富贵”,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他要求从平民当中选拔官吏:“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正是从维护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墨家主张“罪不在禁,虽害无罪”的原则,即只要不违犯禁令,即使有害,也不构成犯罪。

为了宣传和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墨子提出“天志”的主张,即“天”是有意志的至上神,“天”的意志就是“兼爱”,“天”能够赏贤罚暴:“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甚至“天子为善,天必赏之;天子为恶,天必罚之”,试图利用传统神学宗教的力量来实现其社会理想。他提出,人不分高低贵贱都是“天之民”,国无分大小强弱都是“天之邑”。因此,天下人都应当“以天为法”,即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法。这种宗教色彩极浓的政治主张,不仅是对传统宗法贵族思想的反叛,而且也难于同后世的封建主义思想合拍,这正是墨学成为“绝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墨子从维护小生产者私有财产制和商品交换关系的立场出发,反对“不劳而获”的贵族世袭制,主张人人平均、相互爱护、平等交易原则,无疑具有时代的进步性。

同类推荐
  • 听律师讲故事

    听律师讲故事

    本书与一般的法律知识读物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本书内容涵盖婚姻家庭、继承、劳动纠纷、合同、房屋买卖、侵权以及行政诉讼等等方面,可以说基本上覆盖了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为的方方面面,一些日常遇到的法律疑问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以典型案例的形式,以案说法,举一反三,通俗易懂,即便是没有任保法律基础的普通百姓,也能很容易的读懂。故事性强,趣味性强,有很强的可读性:为了避免枯燥的法律说理,本书选择的都是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既注重全面涵盖法律知识,更注重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使读者在读故事的同时也受到了法律的熏陶,真是一举两得,以逸待劳。
  • 法学思与辩

    法学思与辩

    法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特殊的科学,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法学肯定法律对于社会的制约和调整。从而,法学成为教育全体人民遵纪守法,具有特殊的价值。现代的法学,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学。但是关于法学与科学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涉及价值论的研究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法学思辨文集。
  • 聪明女人一定要知道的66个法律常识

    聪明女人一定要知道的66个法律常识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最新法律法规为您解答生活中应该了解的法律知识。恋爱中的花销属于债务吗?感情不和分居两年可判离婚吗?离婚时两周岁以下的孩子一般可随母亲吗?怀孕或刚分娩后男方可以提出离婚吗?为公婆欠的钱,离婚时也要偿还吗?为什么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超过6个月违法吗?企业不签合同可获双倍赔偿吗?业主被盗物业要赔偿损失吗?景点逛少了,旅行社要赔钱吗?产品质量诉讼时效是多久?不给发票可以不埋单吗?网上证据公证保全才有效吗?婚纱照丢失,可获精神损失赔偿吗?实物与说明书不符可获赔双倍吗?赠品有问题也能获赔吗?
  • 法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法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随着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法律这个非常严肃的词语渐渐被所有人所重视。在一个法制社会中我们应该运用法律来保障我们合法权益不受到伤害。如果不了解法律,在我们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全然不知,在遇到有争议的事情中不知所措,那我们真是有点悲哀。法制社会是运用法律来调整整个社会的发展,用法律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了解了法律,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挺起腰板,因为法律会为我们主持公道。
  • 民事错诉规制研究

    民事错诉规制研究

    从国内外总体情况来看,研究民事错诉的范围比较狭窄,研究的深度还严重不足,我国司法实务界对民事错诉认识的态度还相当保守。这表明了民事错诉的理论还不够成熟,尚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我国民法典的起草过程中,由王利明教授和梁慧星教授分别主持起草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编草案建议稿”中,都曾将民事错诉行为列为侵权行为之一。遗憾的是,有关民事错诉的相关规定没有出现在正式公布的民法典中。这恐怕与民事错诉的研究不够彻底有一定关系。
热门推荐
  • 狂野皇妃粉有爱Ⅰ:魅君倾心

    狂野皇妃粉有爱Ⅰ:魅君倾心

    一个来自2011年的彪悍美女,因为一次劫杀任务莫名囧穿。一个邪魅无比的风流王爷,一个温柔腹黑的当朝右相,一个情深意重君临天下的帝王。他们曾经用自己的温柔欺骗她,为了保护心爱的女子将她推向风浪尖伤她至深。当她心神据崔想要抽身离开时,他们又残忍的将她留在身边。当心已经死去的时候,当爱已经淡薄的时候,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牵绊住她。且看我倾墨然如何玩转古代。。
  • 致无尽关系

    致无尽关系

    这是一部散发着浓浓中国味道的小说。小说从过年临近,一家三口回老家过年写起,不避俗、不避土,贴近了纠缠如乱麻的世情、人情,在夫妻、父子、母女、兄弟、公媳、婆媳、妯娌、姑嫂、姑侄诸种关系中,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所决定的人的真实情感、真实境遇由此得以凸显……
  • 盛世萌婚:老婆,乖一点

    盛世萌婚:老婆,乖一点

    “先生,结婚便宜,我请你可好?”第N次求婚被拒,她一怒之下,以非常手段把他搞定。殊不知,对方完全的腹黑、阴险、狡诈……从她此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斗不过,她逃总可以吧?收拾行李打包走人,却被抓个现成!“不是结婚便宜吗?走,登记、度蜜月去!”
  • 霸天邪尊

    霸天邪尊

    大道无情,苦修三年,大浪淘沙!是偶然?是必然?韬光养晦却卷入莫名争端,从此自暴自弃;颓废、纨绔,深埋的自尊却不容践踏,他,他,找回自我!快意恩仇,无赖表象下心思慎密,由此开启了化茧成蝶的浴血传奇......,十年重修,枯等一个微笑而未果。低调地踏入修真之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欠K老公:只要宝宝不要妻

    欠K老公:只要宝宝不要妻

    江南西县县医院三楼产房内,两个护士一个接生的医生正在劝躺在产床上疼的满头是汗的女子。带着眼镜的妇产科医生非常严肃的说道:“苏小姐,你还是选择剖腹产吧,再这样下去,大人孩子非常的危险。”苏蔓疼的咬了咬牙:“医生,再等等吧,我想顺产。”说完后再次使了一下大力气,心里轻轻的对着那个也正努力往外拱的小婴儿说道:“宝宝,妈妈真疼啊,你别折腾妈妈了,快点出来吧!好不好?”她……
  • 认同的力量

    认同的力量

    高度认同,绝对跟从。认同,才能不断得到认可、赞同、肯定。本书力图通过认同唤醒职场人的“家意识”,从而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心随企业而动,行则自觉自律、自动自发、高标准严要求,从而达到与企业合二为一的高境界。
  • 毒妻谱太大:夫人乖乖快开门

    毒妻谱太大:夫人乖乖快开门

    【女强+宠文+腹黑+凤行九洲】一直以来,亲人都待她如掌中至宝,从未责怪过她天生便是废品灵根;更没有斥责她为宗族蒙羞!可是这一切,却在母亲死后变成泡沫!母亲祭日,妹妹以尖刀刺进她的心脏,而她的父亲却在一旁冷眼旁观!再睁眼,她不仅有绝世之姿,更成为炙手可热的天才斗战师,外带极品炼丹师。她外表纯洁如小白兔,内心腹黑如大老虎;她看似张狂无度,高傲莫比;却实则沉稳内敛。多少人说起她便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她撕成碎片;多少人说起她便深情款款,宁弃多年修为只为与她长相守!走自己的路,端自己的碗……其他的嘛,统统收到碗里来!反正,碗够大!
  •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做人与做事都离不开方圆之道,所谓“方”,即表现于外在的性格和方法:所谓“内”,即深积于心中的气度和态度,古人常说“内方外圆”,正是说出了此中道理。显然,这种内外结合之道,是做人与做理的大智慧、大学问,非一般小打小闹之人生游戏。 人生的巧妙正在于合“内方”与“外圆”为一,即内心刚直.外表柔和.不张扬自己.夸大自己,而是求心中“咬定”目标。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的核心就是分析“内方外圆”之道对于做人做事的重要性,新见不少,又非常实用。相信,一定能够点活你的做人与做事之道。
  • 动荤

    动荤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