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力感根源:虚弱的潜意识
我们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都是一个独立的智慧体,它是体内强大的能量提供平台,帮助我们在艰难的岁月中不断地树立信心,明确方向。但是,潜意识并不是无限强大的——当你用威力强大的意念创造了一种难以解决的局面,然后再奢望用行动去解决它的时候,潜意识会立刻做出反应:这是不可能办到的。
克拉克总是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在梦里有一些不可理解的事情。他说:“有时候,我发现自己被陌生人追赶。我拼命地想要逃,却迈不开步子,只好伸出手来乱抓一通,想抓住可以帮助我前行的东西,但基本上都无济于事,在梦里我虚弱无力。”
“有时候,我走到了不知道叫什么的地方,那是一片虚弱,充满迷乱的景象。我想出来的时候却找不到出路,只好绕来绕去,有时甚至分不清梦里的那个人是不是我,一会儿觉得是自己在参与其中;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
学员格拉瑟也有过这种梦境,他说最近经常出现的一个梦境是感觉自己的牙齿开始松动,于是他用舌头去顶它,等到越来越松快掉的时候,索性想要用手拔掉它,费九牛二虎之力,这颗牙终于拔掉了。当他从梦境中醒来时,牙齿从牙龈上拔出的那一点撕裂的感觉,还是那么清晰。
格拉瑟痛苦地说:“这是一场煎熬,在梦中,当一颗牙齿掉下来后,满嘴的牙接连开始松掉,最后全部脱落。我张嘴一吐,一地牙齿,它们带着血丝掉了出来,十分恐怖。”
在课程交流中,克拉克继续说:“昨天又梦到了一条米色的裤子破了一个洞,想要找针线去补,找到的全是硕大的针,像竹针那么粗。我终于找到了一根稍微细一点的,还有一段白色的棉线。我穿上针线,打个结,却发现线竟然变成了很粗的黑线,比毛线还粗,我顿时崩溃了。”这些梦境触目惊心,充分展示了两个争强好胜的人是怎样陷入虚弱的无力感。在梦境中,他们对变幻的场景(事态)无能为力,处于绝对弱势的地位。现实中的无力感能这么顽强地存在于潜意识之中,以梦的形式接连出现。
一切意念向外的作用力,都会从物质层面上反作用到自己身上。所以,根本的问题是,克拉克与格拉瑟在他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正如他们俩说的:“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苦恼,我发现十几年过去了,这些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
当你想要控制别人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想的时候,你也会开始感到沮丧和无力感,因为这是你不可能做到的。我们都有类似体验,在某个午后,我们暴躁地大叫,只因为丈夫(妻子)根本不听自己的,他(她)我行我素,像一个恶心的怪人——我们恨不得杀了他(她),然后就会虚弱无力地瘫倒在沙发上。
你会痛苦地呻吟:“我怎样才能改变现状?”在培训过程中,克拉克问我:“高,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的命运被他人牢牢地掌控呢?”这也是对命运无力感的慨叹,多数人的潜意识都是虚弱的、未加以开发的,他们都是潜意识的沉默者。你怎么样对他,他就怎么样想,所以他们只好被人牵着鼻子走。
“我太累了,无能为力!”
目前居住在杭州的孙先生给我发了一封邮件,他讲述了自己的疲惫和劳累,倾诉了在现实面前的无力感。他说:“我是一个在电子公司上班的工薪族,每个月大概能挣到三千块钱,工作不算是太累,可总觉得心很累。心累并不是说因为挣钱少,而是感觉自己面对周围的人总有很多的不满,却又不能顺畅地表达出来,都压在心里了。”
“上班的环境总钩心斗角,身边的人也都表里不一,面对一个个虚伪的人,我不得不戴着面具生活。只有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我才能拿下面具做真正的自己,也只有这个时候我能放松下来。”
“虽然我明白这个社会就是这个样子,生活也是如此,我行动上在配合,心里却在抗拒它。我想这应该是我的问题,每个人不都是这样生活的吗?”最后,孙先生问:“我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不用感觉这么压抑呢?”
人生中充满了问题和挑战,我们心里都明白,却总会在某个“节点”卡住,感到无力应对。然而事实呢?我们不必独自面对这些困难,你将这种压力放下,将无力感驱逐出身体,降低对于环境的要求——虽然这总是很难做到,但你必须这样做。能坚持生活的人,是因为他找到了愿意经营的人生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很低:“我只要感到幸福就可以了,至于存款和房子,我没有太大的奢求。”当你抱着易于满足的心态生活时,你就找到了心灵的支撑点。
“我什么都不想做!”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受了太多挫折,就会对生活产生恐惧。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症状出现在他的身上,这包括社交恐怖、场所恐怖和其他特定的恐怖,与焦虑症一样,根源都是因为惊恐。不同的是,对生活的恐惧是由某些特定的场所或者情境引起的(过去的失败经验),当他不处在这些特定场所或情境时是不会引起焦虑的。比如害怕社交场合或者人际交往(因为有过失败经历),再比如创业(有过创业失败的经历)、婚姻登记处(有过离婚的噩梦)等。
在培训中心,有一位叫蒙娜的学员,她害怕乘坐地铁或者公交车,只要乘坐上述交通工具,她就会焦虑发作,极其痛苦。为了避免焦虑发作,她不敢出门,什么都不想做。她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变得不能自制。
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想而不做”,缺乏面对的勇气。来自北京的陈先生向我讲述了他的经历,他说:“我从学校出来快一年了,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可是,我始终都是一种茫然状态。我换了3个工作了,都做到试用期满了就离职,我总觉得这些工作不是自己想要做的,我无法从工作中得到快乐,也无法体会到幸福感,我总能感觉一种无形的压力。最近我想了很多,我一直在想:我的明天、我的理想,我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我试着问了自己很多次,可是我总是找不到答案,我觉得自己生病了,情绪经常不稳定,高低起伏不定,我知道自己存在很严重的抑郁症,这些我自己都能够察觉到。”
“我曾经试着去看心理医生,可是考虑到现实问题我放弃了,同时我也认为自己能够克服那些问题,不管怎样我还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心态,自己的行为、思想,我是如此讨厌自己,痛恨自己为什么不行!我胆小、懦弱、意志力不够坚强,这些我自己都知道,我真的感觉力不从心,无法去改变自己的弱点,无力去改变现实!我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感觉十分痛苦,找不到人生的目标,并且觉得自己糟糕透了。”
经过在培训中心两个月的课程练习,我们从三个方面治好了他的“病”:
1.我让他为自己的大脑更换大量新鲜的东西,让他去发现和观察比他境遇更差的生活。比如一个十几岁的失学儿童在菜市场打工。
2.让他先抽出一定的时间实现一个自己多年的愿望,陈先生的目标是买一辆代步车,而他也有这个财力,我让他不要顾及以后的金钱需求,先买了再说。结果,陈先生的状态立刻改善了。因为每一个愿望的实现都是对于我们心理能量的巨大填充,会起到积极的治疗效果。
3.放下他目前不能放下的东西,开除公职也不在乎。在我的鼓励下,陈先生放弃了一单在竞争中不占优势的业务,把项目让给了自己的同事,然后取得了同事的友情,这让他十分欣慰,他明显感受到了人际关系的改善,也体验到了“勇气”的存在。
总是差一步
“习得性无力感”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的,它表现的是人的内部动机问题,是指一种通过某种经验而形成的,会给以后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的特殊心理状态。也就是说,有了对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经验,就可能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力感(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面临问题时产生无能为力感),它使得人的动机水平下降。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研究动物时提出了“习得性无助”这个概念。他用狗作了一次经典实验:起初,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予难受的电击。在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没有逃跑,反而在电击出现前就倒在地上,开始了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地逃跑,现在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如果用来解决人类的行为,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了无助感(像那只实验的狗一样),在以后的情境中仍然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了自己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成为一种本能反应)。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导致了他的抑郁,并且让他对生活不抱任何希望。
在爱情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案例,人们在即将分手的伴侣面前充满了无力挽回的感觉。“我做什么都是没用的,她铁心离开我了。”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有些人会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和尝试:“我不可能成功,所以还是不努力了。”“我逃不掉的,所以干脆不逃了。”在战场上,许多俘虏即便有了机会(哪怕机会很大)也不会逃跑,而是乖乖地被带到刑场上执行枪决——他们即便被杀死,也不会冒险一搏争取生机。这些行为和反应,都是人的沮丧表现。导致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于现实的压力。比如,有些学生根本无法教育,他们天生就是“坏学生”,只知道调皮捣蛋,这会让老师产生一种无力感。这时,教师承受的压力是各方面的,经常处在焦虑之中。这些负面情绪会引起人内心的挣扎,“超我”与“自我”打了起来,于是,人变得非理性的只求自保:“我不管这些学生了,让他们自生自灭吧,我只管好自己就可以了,去把那些愿意学习的学生教好。”
对习得性无助的人来说,他们渴望外界的灵丹妙药,这就是为什么此类人极易上当受骗。那些在赚钱方面无能为力的人,最容易被传销组织洗脑,他们往往会把传销理论奉为圣经,相信它一定能够药到病除。等到再一次的失败到来,现实无情地给予他新的打击。他不想面对现实,于是又会产生新的自我欺骗,告诉自己和别人:“我总是差一步,只要再努力一次就行了;我还需要时间,你要相信我!”这是因为,我们经常将目标设置过高,要求太完美,总是差一步就达到要求,如果每次都是这样,时间一久,就会产生强烈的无力感,认为自己对事情失去了控制。
为什么你无力改变现实
“为什么你对于现实无能为力?”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所有的课程参与者都若有所思。每个人均有对自己的生活虚弱无力的感觉。那些不甘于平庸和不满于现状的人,他们总会想着改变一些东西,每天都在寻找办法、制定计划,努力了却觉得事倍功半,生活还是老样子,自己的生活仍旧没有改观。
于是,他立刻大发感慨:“现实令人无奈,看来我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的!那我何必继续努力呢?就沉沦下去吧!”他渐渐地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久而久之,他开始习惯保持现状,不再做出尝试,因为“经验”告诉他,维持现状、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安全和最稳妥的途径。
当我们的人生跌入低谷,总会走两条路,要么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要么想办法改变现状。前者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命运的捉弄,终日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身心疲惫,认为现实无法改变,然后一蹶不振。后者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改变世界,最终改变自己的境遇。一些人成功了,一些人失败了,如果你不去尝试,永远都不会有成功的机会。
来自北京的周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她在到洛杉矶出差期间,与我们的课程顾问见了一面,并且应邀向学员们讲述了她的故事。她在大学学的是经济专业,毕业后,她在一家报社当了一名经济记者,一做就是6年。
突然有一天,领导通知她“自谋生路”。周妍所在的报社不景气,濒临倒闭的绝境。听到这个消息,她既伤心又难过。一下子要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起初她有点茫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不多久,她从沮丧的情绪中走了出来,选择到一家广播学院进修。后来,她进入了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实习。刚开始时,她压力很大,总觉得别人都那么优秀,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但她并不灰心,相反,她更加努力地学习。她在央视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改变了自己的处境,半年后她就在一家知名媒体应聘成功,当上了该媒体的记者部主管,成为炙手可热的职场红人。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活中,想实现自身的价值有太多的困难。我们无力推翻这个世界已经形成的准则,却有足够的能力改变自己对于现实的认识。当你有勇气改变自己时,你一定可以从中吸取到新鲜的力量——它源于我们体内改善的思维活力,以及我们在自我管理方面的良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