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0800000005

第5章 赵孟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的“贰臣”(1)

他是一个贵家公子,却生不逢时,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了青春岁月。他的一生矛盾而曲折,荣耀而又尴尬,他历经宋元之变,仕隐两兼。元世祖死后,他称病回归故里。他在江南过了四年悠哉优哉、与世无争的平静而恬淡的生活。后来又几经升迁,最终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

一士两主,他的心灵也受着煎熬,他是出仕元朝的南宋遗民的典型代表。

出仕与否的矛盾心情

南宋王朝哗啦啦如大厦般倾覆,截断了众人飞黄腾达的云梯,跻身云端的,或一哄而散,各奔东西;或孤注一掷,螳臂当车。而处在塔底的如赵孟頫之流,又该何去何从?虽为贵胄,却生不逢时,空有大志,却报国无门。在进退两难中,他背弃故国,北上仕元,最终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对他来说,“名满天下”却是有两个极端:“誉之甚隆”或是“毁之甚烈”。以宋皇族后裔的身份出仕元朝,加之声名显赫,一方面与国人忠贞不二的信仰背道而驰;另一方面也难免有人打着愤青的幌子大吐酸水。

这就是“变节者”赵孟頫矛盾复杂却又富贵荣华的一生。

细推赵孟頫的身世,其实算是皇族近支,是赵匡胤第四子赵德芳的十世裔孙,也就是说假如对历史的偶然进行十一次方计算,他还是有可能继承大统的。然而到他这一代,正牌皇帝也早已自身难保,更何况这位十一世孙。于是十四岁成年之后,他便要四处求职,养家糊口了。幸得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朝廷总算没有让他们的亲戚喝西北风,安排他做了真州司户参军。这个管理户籍的芝麻官对一个刚刚成年、家境艰难的没落贵族来说是个尴尬而又很必要的补给。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赵孟頫未及弱冠而父亲已逝,母亲丘氏含辛茹苦拉扯他长大,寡母对弱子自然是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发愤力学、成就祖业。母亲经常在耳边苦口婆心的劝诫:“你自幼丧父,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不能成才,我这一辈子也就没有什么指望了。”本来庶出的孩子内心就极其敏感而多虑,再加上悲观主义的母亲晓之以义、动之以情的情感攻势,逐渐其遂造就了他多疑、警觉和过敏的个性。不过总算没有让母亲失望,赵孟頫聪敏过人,比方仲永毫不逊色,其至友戴表在《松雪斋全集·序》中夸赞说:“子昂未弱冠,语已惊其里中儒先,稍长而四方万里,购以求其文,车马所至,填门倾郭,得纸只字,人人心惬意满而去。”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南宋灭亡,赵孟頫也不得不失业在家。那年,他二十三岁,正值满腹凌云壮志之年,却整日闲居在家,无所事事。

不得不说,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家,不论赵母是有心或者无意,他确实为儿子日后的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母亲的激励下,赵孟頫向当地名儒敖继学习经史,向钱选学习画法,经过十年的发奋努力,学问大进,成为“吴兴八俊”之一,从声名鹊起。

从赵孟頫的内心深处来看,他对南宋灭亡的心情是既痛苦又无奈的——一方面,身为宗室子孙,却目睹了宗庙倾覆的浩劫;另一方面,他对南宋朝廷奸臣当道、迫害忠良的昏庸无为痛心疾首。正是这种复杂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在起初拒绝去元廷讨生活。

当年旧相识夹谷之奇后来升任吏部郎中,曾经极力推荐赵孟頫出任元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一方面由于元初社会动荡不安,加之汉族士子地位卑下,不受重视;更重要的是他要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因此他半违心地拒绝了好友的好意。

心口不一的岁月痛苦难熬,更加上财政危机频繁,赵孟頫开始有意无意向人们透露想要出仕的愿望。“青青蕙兰花,含英在中林”,以自己的盖世才情,却必须隐居山林,这比外界的羞辱责骂更难以忍受。因此,他总是念叨着“思美人”、“美人思君”,这本是屈原的典故,但是赵孟頫对此讳莫如深,因为同为皇室宗族,屈原宁折不弯,他却总想投奔元朝,其中的尴尬自不必多说。

后来,元政府改用推荐与征召的方式选拔人才,在挣脱气节、情操之类的精神桎梏之后,赵孟頫终于频频走出自己的松雪斋,对自己的知名度进行炒作和推销。他多次往来于杭州周边城市,结交名流,拜谒权贵,一时之间,赵子昂的名字在江南尽人皆知。占断机先,未雨绸缪,于是机会终于来到了身边。

至元23年(1286年),忽必烈派遣程钜夫下江南搜访遗逸,其实名单早已内定,赵孟頫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人气资本,加上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自然名列其中,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勇士。

说到这里,就要涉及到元朝对遗民的政策。元社会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其中“南人”便是指南宋遗民,处于社会最底层。底层知识分子想打破这种阶级压迫,一是进行革命——革特权阶层的命;二就是要努力跳出这个阶层,实现人生的升华。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革别人的命是只可远观不得亵玩的,出仕变成了惟一选择。然而,即使是做官,也是大有讲究的,“汉人初授官,不及职,再授,则降职授官”,因此汉族知识分子很多因不愿背上不忠不义之名的其敬而远之,即使将忠节置之度外的也因仕无门而无可奈何,一时间江湖林间多了众多踌躇满志者,其中以江南尤盛。元朝江山是在马背上得来的,但是治理国家可不像行军打仗那般,为了笼络人心,忽必烈接受御史程文海的建议,让他到江南搜访有名望的知识分子,委以官职,以缓和矛盾,稳定民心。

鲁迅说改朝换代不过是从做某个人的奴隶变成另外一人的奴隶。中国古代但凡农民起义导致的朝代更替,胜利果实大多为地主阶级攫取。这是因为,人民要求的不过是居则有房、衣则有裳、食则有粮,至于被什么人奴役,那就无所谓了。忽必烈打的也是这个算盘,满足了上层士族的要求,那么在舆论上已经实现了初步的稳定。

此时南宋灭亡毕竟已经近10年了,以身殉国、归隐田园也差不多尘埃落定。一大批曾经侈谈气节、精神、义理的隐士纷纷从山中林下走出来,争先恐后加入庞杂浩荡的候选队伍。其中不乏南宋名士。至此,阻碍赵孟頫出仕的道德桎梏也已经被扫清,枯木逢春、柳暗花明,赵孟頫的春天到来了!

不过,表面上的愁苦哀叹也是人之常情。

他在诗中向世人诉苦道:“昔在东吴望幽燕,长路北走如登天。捉来官府竟何补,还望故乡思惘然。宦游远客非所习,狐裘不具珶袍穿……凄凉朝士有何意?瘦童嬴马鸡鸣前……”说明自己去元做官是被迫的,是被“捉来”的夫子,背井离乡来到京都,是违背自己的意志的。无论赵孟頫多么身不由己,他后来的荣华富贵也足以弥补起初的委曲求全了。

尽管在应召之前,他自己描述“徘徊白露下,郁悒谁能知”,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处境,也不得不怀疑这其中的猫腻。

此时的他已闲居里中多年,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七,又系偏房丘氏所出,总是分不到多少遗产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是也总不能强求,一方面为生活所困,而另一方面,赵孟頫也有施展抱负之愿——他深受儒家出世思想的影响,并不推崇老子无为而治,将所学经邦济世之学“用之于国,使圣贤之泽沛然及于天下”这一理念在南宋时,无法得以施展。面对着眼前这个大好机会,赵孟頫在半推半就中告别妻小,登上北去的旅途。

尝尽冷暖的出仕岁月

初至京城,赵孟頫们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忽必烈对赵孟頫可以说是另眼相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史书记载赵子昂“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忽必烈以貌取人也是可以理解的。最重要的是赵还有其特殊地位,一个前宋皇宗,如今却投奔我朝,这是多么大的头条新闻啊,说出去,我忽必烈自然更有面子,天朝的神威让四方来朝,更是顺应天意。

面试合格之后,赵孟頫在实习阶段成绩优异,他甚能体察圣意,例如,皇帝要起草诏书,他不假思索,挥笔而成,一蹴而就,皇帝看了之后大为赞赏——“皆朕心所欲言者”,尽管他看不懂汉字。

面试过程中还有一些小插曲。当时耶律中丞跳出来痛骂,说他是南宋宗室子弟,没资格在皇帝身边侍奉,要求把他逐出朝廷。这位耶律中丞就是一个心直口快却没有政治头脑的人物,皇帝正在做出礼贤下士的圣举,你在一旁泼冷水,真是自取灭亡。于是程钜夫向皇帝诉说委屈,说:“我找到赵孟頫是按照陛下的旨意,如今却被人弹劾,臣以后没脸见人了。”于是,皇帝大手一挥,怒斥“那小子!”,让手下人给撵了出去,一分钟都不想耽搁。

虽然得到皇帝宠爱,赵孟頫得授的官并不大。兵部郎中,从五品而已。但相对其余二十多人来讲,能留在中央做官,天子门生,这种待遇已经不低了。别的江南“遗贤”,大都是被外派到偏远山区担任按察官员,做“纪检”工作。

昔日龌龊,今朝得志,赵孟頫立马作了一首拍马屁之作——

阊阖曙光生,角瓜棱瑞霭横。治朝春有象,严跸物无声。簪笏千官列,箫韶九奏成。彤墀簇仙仗,翠树拂霓旌。绝域梯航至,来庭玉帛盈。皇图天远大,圣德日高明。兵息知仁布,民熙见化行。耄倪齐鼓舞,率土其升平。(《元日朝贺》)

赵孟頫把皇帝说得如此圣明,但是他本人的生活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富丽堂皇,“太仓粟陈未易籴,中都俸薄难裹缠。迩来方士颇向用,读书不若烧丹铅。故人闻之应见笑,如此不归殊可怜。”居然连炼丹的道士都不如,这样的官不做也罢。然而自由不是那么好取得的,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还不是一个对生命如此豁达的人。何况他对未来还是抱有幻想的。

为了报答忽必烈的知遇之恩,赵孟頫很想有一番作为的。但是在登记制度森严的元朝,蒙古贵族是不可能眼看一个出身不好的“南人”得势的。赵孟頫刚想涉及政治,便遭到了下马威。忽必烈在刑部讨论贪污腐败问题,想进行整风运动,赵孟頫也列席。作为一个外人他本应该保留意见就好,但是初出茅庐的他为了上位,轻率地树立了不少敌人。权臣桑哥认为,贪污满两百贯就应该处死。赵孟頫利用经济学知识,在朝廷上开了一场讲座。

他认为当时通货膨胀得利害,两百贯钞的票面价值早就大大低于原先,因此,按照钞额定罪过重,应该用米、绢等实物定罪。这个是经济学上的基础知识,赵孟頫也难免有卖弄学识的嫌疑。蒙古大臣一看,一个小小的五品官员,又是南宋遗民,居然在他们面前大放厥词,胆敢议论时政,都气不打一处来。立刻有人出来刁难,一个杨郎中冲出来指着他的鼻子说道:“我们大元朝正要发行元钞,你在这里指手画脚,是要反对皇上吗?以前金国立法的时候,也有咨询搞儒学研究的人,怎么没有见你这种所谓的大师呢?”这话说的非常不客气,赵孟頫也觉得来者不善,只得抬出皇帝的招牌来反驳,他说:“是吾皇让我来议政的,我有不同意见却不说,是不忠的表现。你敢说通货膨胀是不存在的吗?不讲道理反而一味欺负我,为什么?”杨郎中涨得满面通红,无言以对,只得在皇帝面前向赵孟頫道歉。

赵孟頫这一仗赢得漂亮,在皇帝面前炫耀的目的也达到了,忽必烈倒是想提拔他在尚书省任职的,但是由于权臣阻挠,随后不得不作罢。锋芒太露自然会招来麻烦,这给他后来仕途不断埋下隐患。后来皇帝派他到江南行省检验当地官员的“慢令之罪”。“钦差”大权在握,可以任意笞打沿路官员,但是满怀仁义之心的他回来交差时,却没有一人受刑,丞相桑哥对此颇为不满。他与蒙古权贵矛盾进一步激化。

终于,机会到了,赵孟頫因故迟到,桑哥名正言顺地公报私仇,于是乎,士人差点挨了板子。这对一帆风顺的赵孟頫来说是奇耻大辱,虽然后来在叶李的力保之下免去了一顿打,但是给他的刺激却是不小。

挫折教人成长,在挨板子后,赵孟頫也学得乖巧了,自己终究是外人,朝中对他冷眼侧目的大有人在,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于是他不再直接顶撞桑哥等人。至元二十七年大都地震,人民死伤数十万。赵孟頫劝忽必烈降旨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以应天灾。尚书省是专管赋税的,此举当然让主管尚书省的桑哥大为不悦,他当面指摘赵孟頫挑拨皇上。赵只得委婉说道:“天灾人死,钱粮也无从征收。如果今日不免,日后有人把赋税不足之罪归于尚书省,丞相您必受牵累啊。”这漂亮话不但使得桑哥转怒为喜,而且把赵当成了自己人。后来听说赵一次上班时因道窄马失前蹄堕入河中,桑哥特意上报忽必烈,把宫墙往后移两丈多。看来赵孟頫的小心谨慎还是有了成效,这是以放弃权力为代价的,忽必烈曾经想选赵加入中书省,但是赵毫不犹豫拒绝了,这自然是不愿与蒙古权贵争夺权力。大丈夫能屈能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赵孟頫后来还是假人之手除掉了桑哥,这是后话。

当时,赵孟頫对忽必烈的忠心以及小心翼翼是寓于言表的,一次,忽必烈问赵对叶李、留梦炎两个大臣的看法,他回答说:“留梦炎乃我父执辈,其人厚重,笃于自信,好谋而能断,有大臣器体;至于叶李,其所读之书,臣皆读之。其所知所能,臣皆知之能之。”

没想到这次龙颜不悦,皇帝说自己对叶李更喜欢,因为留梦炎在宋朝为状元时,官至宰相。贾似道欺君惘上,留梦炎却诌附取容。而叶李虽为一介布衣,敢于伏阙上书,显然他要贤于留梦炎。赵孟頫不禁胆战心惊,果然是圣意难测,伴君如伴虎!更为难堪的是,忽必烈继而还让赵写首诗顺便讽刺留梦炎。

皇帝金口已开,赵不得不提笔躇踌,最后写下四句诗交差:“状元曾受宋家恩,国困臣强不尽言。往事已非哪堪说,且将忠直报皇元。”

好一个“往事已非哪堪说”,忽必烈看了只能叹赏,而赵孟頫衣衫也早已湿透。留梦炎看后,“衔之终身”,这个赵孟頫也无暇顾及了。

同类推荐
  •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本书包括生活用品、衣着服饰、美味佳肴、蔬菜水果、良辰佳节、民间风俗、官衔职务、俗语谚语、称谓沿袭九大部分内容。涉及两百多个发明、发现、发展故事与史实,涵盖生活方方面面。有妙趣横生的典故传说如“寿桃” “混帐” “万岁”等,也有丰富的娱乐生活。既可得知传统民俗的流传,又可知悉人间万事的变迁。作为生活中的细节和常识,本书将带你进入历史隧道,分享有趣的新鲜事,为你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
  • 明乱

    明乱

    江山代有神棍出,各自妖孽数百年!且看,泱泱大明,数路妖孽,为我独风骚!江山如画,美人倾城,一步两步三步敢笑红尘!
  • 秦朝那些事儿

    秦朝那些事儿

    蹒跚着潮流历史的脚步,挣扎着传统思想的禁锢。铿锵着真挚情感的倾诉,释放着疯狂燃烧的温度。
  •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一九四九年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 尽显繁荣(1990-1999)

    尽显繁荣(1990-1999)

    本书主要介绍了1990年到1999年这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涉及我国的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党的政策,经济发展,港澳回归等等。
热门推荐
  • 考古发现(走进科学)

    考古发现(走进科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失落在沼泽地里的遗宝在哪里、“黄金城”的宝物在哪里、“圣殿骑士团”的珍宝藏在何处、法兰西迷宫的宝藏在何处等。
  • 枕边姻谋

    枕边姻谋

    二十五岁的何蔷薇,离开拉萨,去向魔都。那里有人在召唤她。这是一场蓄意的偶遇,他为什么要这样,是因为一见钟情吗?还是……
  • 赢在方法

    赢在方法

    好的方法是通向职业成功的敲门砖,凡是优秀卓越的人必是善于找出方法、善于变化视角、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本书介绍了“方法为王”的先进理念,对增强团队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打造高效能组织、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重大价值。
  • 斗魄星辰

    斗魄星辰

    少年英雄万紫红,穿越至斗魄大陆,闯狼界,抷救吸血鬼,一步步地强大起来,他统御界力,成为斗魄大陆最巅峰的斗魄帝神,挥军扫荡三界,统一大宇宙志在可得,一切精彩尽在“斗魄星辰”求推荐,求订阅,求一切.......“—将军开印:“书质量好坏,是我的能力问题!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写作实力会真正进步起来的,一定能够写出让“你们”看着感觉有意思起来的小说。本人向读者承兑,无论从前、现在、以后,不管写任何小说,只要不是本人身体条件不充许写作的原因,出现非人力所抗的因素,一定会做到一日不断更!亘古不变!”(感谢所有支持过俺的书友,会不断努力地,谢谢!)
  • 工作无小事

    工作无小事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势,必作于细。”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都是重复地做着一些小事。可是,在工作中,却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也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近年来,灾难事故时常见诸报端。虽然这其中不排除有一些是“天灾”,但更多的却是“人祸”所致。频繁发生的矿难、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等,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一切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人们在工作中忽略了细节,不重视小事,以至于最终使这些小事情变成了影响人们生存发展的大事件。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锦年如川

    锦年如川

    她干净内敛,如水的眸子清澈见底;他明亮耀眼,显赫的家世让他避之不及。在那个青涩年华里,倔强的他们一次次错过,当她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带上一个叫她妈妈的孩子,当他在异国他乡,经历了不为人知的痛苦,当他再次想要拥有她,却见她来一句:我们已经分手。
  • 英雄传奇

    英雄传奇

    作为一个魔法天才的哥哥,张雄知道自己必须要更努力才行。既然弟弟学了魔法,那作为哥哥的自己自然是以武学为重。他能打出世上最好的剑,磨出世上最锋锐的刀,他只是一个铁匠的儿子,却以武踏世界!
  • 重生大玩家

    重生大玩家

    少年侠义,英雄史诗。让世界沉迷于中国风的电子游戏。王不负的穿越,带来的是所有玩家的重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本玩家的狂想之作。如果你曾玩着《上古卷轴》,却感叹要是用《九州缥缈录》做背景该有多好……如果你曾玩着《刺客信条》,却憧憬想体验荆轲和专诸的事迹……如果你曾玩着《使命召唤》,却在脑中浮现《全频道阻塞干扰》的剧情……如果你曾玩着《全面战争》,却期望感受盛唐和大汉的荣光……那么,你应该能看得进这本书的吧。
  • 救赎

    救赎

    ,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救赎之路。深层次剖析了受难后人们的心灵创伤,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何国典跟随妻子杜茉莉来到了上海,在这个大都市里他经历了种种来自灵魂深处和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折磨,为幸存者的心理重建作了深刻的探索。《救赎》不仅仅给受地震灾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理救助的文本,作家李西闽用他细腻的笔触和悲悯的情怀,真实描绘了灾难给人带来的残害,而且给所有经历过灾劫的人的心灵安抚提供了一种可能。同样是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在黑暗的心灵中寻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