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800000020

第20章 贞观恢弘,遗风铁血,帝国如日中天 (3)

第二篇 第二章贞观恢弘,遗风铁血,帝国如日中天 (3)

武则天执政前期,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曾任用一些佞臣、酷吏,但在其政权基本稳固之后,她的酷吏政策便适可而止了。后来,武则天虽然未能完全抛弃前期的流弊,但从整体上看,基本上是任人唯贤、尊才重能的。故而,毛泽东评价武则天:“武则天不仅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我看过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榷。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人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正是唐朝初期帝王们对人才的重视和开阔胸襟,保证了唐朝政治的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有效推行;正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为大唐的顶峰与盛世,奠定了基础。

生而即为皇室贵胄的韩非子,长久不得重用,郁闷之时只得发奋著书立说,以求闻达;才华横溢的商鞅、尉缭却要跋山涉水才能在异国他乡实现自己的抱负。与他们比起来,身在唐朝的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是无比幸运的,他们生活的环境是乱世中有识之士的愿望与期盼。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房谋杜断”无疑是幸运的,但在这个繁荣的盛世中,幸运的又何止是这些身居庙堂之人,那些出身贫寒之人,也找到了鱼跃龙门的途径——科举制。

中国有句古话“学而优则仕”,将学习与做官这两个本无必然联系的事物联系到一起的桥梁,便是科举制度。自从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以来,科学制为无数的士子文人走向仕途铺设了一条金灿灿的道路,甚至也有贫寒子弟,历经十年寒窗之苦,获得光宗耀祖、一步登天的锦绣前程。再加上,很多著名的大臣写劝学文章,用高官厚禄吸引读书人,“富贵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屋,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事,六经勤向窗前读。”更是让无数的士子将科举考试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难怪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站在君王的立场来说,选贤任能是官僚制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健康的官僚制度,是聚集人才为国家效力的有效措施,是一个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孔子曾说,“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人亡而政息”,为政者唯有获得尽可能多的人才,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的繁荣与昌盛。科举制的出现与发展,给为政者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切实可行的选贤方法。

魏晋时期,创立的九品中正制,本是想制定出一套用人的客观标准,但后来逐渐将这个标准限定在了门第之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局面。隋朝建立后,废除了该制度,创立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到了唐代,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无须地方长官察举,更不必中央九品中正评定,将进仕之门扩大打开,各人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的考试。

唐代的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六科。秀才为最高科等,考试方要求应试者熟悉经史,精通经世治国之方略。明法、明书、明算考专门学问,及第后从事专门工作,一般不能担任高级官吏。

参与考试者最多的为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主要考两部儒家经典。唐制正经有九,《礼记》、《左传》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公羊》、《谷梁》为小经。通两经者一大一小,或两中经。同时还要兼习《孝经》、《论语》。进士在唐初考试时务策五道。后来,由于社会风气重文学,进士科便沿着文学取士的道路前进,发展到以诗赋的好坏作为进士及第的主要标准。

常科的应举者有生徒和乡贡。生徒,是国子监所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的学生,以及在弘文馆、崇文馆学习的皇亲、亲贵子孙。他们学习两部儒家经典,期满考试合格后,由馆监举送到尚书省参加各科考试。乡贡,是经县、州逐级考试合格,由州府举送到尚书省参加常科考试的学生。

制科是由皇帝临时确定科目举行的,名目很多。科目的变化,反映了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统治者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制举一般考试对策,试策时由皇帝任命考官或考策官,负责评阅试卷,定出等第。

应制举者可以有出身、有官职,也可以是既无出身,也无官职,并且可以连续应举。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应举者必须经过有关官员推荐,才能参加制举考试。直到玄宗时,一般士子才能自由地报考制举。

武则天执政时期,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同时期,还设立了武举,考试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骑兵技巧和步兵技巧。“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但远不如文官科举受重视。

唐朝向士族与平民敞开了政府的大门,只要有足够的能力便能加入到“公务员”的行列中。但此时科举的通过率大约是百分之五,竞争十分激烈,能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般考中者毕竟为少数,更多的则是“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不第人”般考到头发都白了也没有考中者。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千千万万的士子为了能挤上科举这座独木桥,不惜以身犯险,因此营私舞弊事件层出不穷。

初唐时期,科举初创,防弊措施不严密,试卷并不糊名,考官可看到考生的姓名。因此,唐时科场,盛行请托,“贵者托以势,富者托以财,亲故者托以情”。应试者往往借助达官显贵,事先把姓名通报给主试官员,然后手持平素所作诗文,带上金银财宝,贿赂考官,求得场上照应,当时把这一套叫做“求知已”。

唐宪宗元和年间,科场请托之风尤盛,以至于出身寒微的考生纷纷被挤下榜。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欲入举场,先问苏张,苏张尤可,三杨杀我。”“苏张”即苏景文、张元夫,“三杨”是指杨汝士、杨虞卿、杨汉公,经这些权倾朝野,不可一世的高官显贵打招呼的考生,百荐百中。史家就此评说:还没有考试,录取与否、名次先后,考官“已定于胸中”,以公平竞争选拔真实人才为宗旨的科举制度,开始走样了。

隋朝大业年间开设进士科,唐代趋于完善到清末光绪年间废除,科举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吴宗国在《唐代科举制度》一书中说:“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开科考试在隋炀帝时就形成了一个层次不同、要求各异,由法令所规定的完整的体系,成为国家纯粹按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就连著名传教士利玛窦也赞扬中国的科举制:“他们(指中国)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称为儒生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着整个国家。”法国重农学派奎纳,甚至主张在西方仿行中国的文官考试制度。

对中国的知识分子而言,科举制度仿佛有一种魔力,它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投身其中。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拥挤在狭窄的科举考试小道上,做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着。

以资产为宗,税制史上的璀璨明珠

杨贵妃的笑声还荡漾在华清池中,那个比她大了近二十岁的养子安禄山,以最突兀的方式,打破了这种宁静与美好。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近八年时间里,上至大唐君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一不处于战乱之中。大唐的黄金盛世,也在此时被拦腰斩断了,大唐从此一蹶不振。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用短短的几句,将中唐的政治混乱与民不聊生的景况展露无疑。

“安史之乱”彻底摧毁了唐朝的经济。在那个以人口为社会发展根基的时代,战乱使得唐朝的人口锐减。唐玄宗天元、天宝年间,人口一度达到了顶峰。据史料载,战乱发生的前一年,全国一共有九百零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户,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口。这也只是当时登记在册的户口数,实际的户口数要远远超过这个数,故而《资治通鉴》中有云“户口之盛,极于此”。但到了战乱结束后的代宗大历年间,政府掌握的著籍户数只有一百二十万,虽然还是有不申报者,但减耗是必然存在的,而且是全国性的。

大唐发展的根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长久以来的土地兼并、农民逃亡问题更加严重,原本“以丁为本,不问资产”的租庸调制已经很难维持,失去了土地与赋税的经济基础,大唐只能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地前行。但仿佛是有老天眷顾,就在这百废待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破解时代困局的杰出理财家——杨炎,他提出用“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并将其切实地落到实处,为唐朝的经济在战乱后的复兴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

唐德宗在建中元年正月五日的赦文中说:“计百姓及客户,约丁产,定等第,均率作年支两税。如当处土风不便,更立一限。”“两税法”的原则有二:一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这是说一个人从山东搬到山西,就如山西人一样,不分是主是客,只要今天住在这地方,就加入这地方的户口册,这样人口的迁移就更加自由了;二是“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是说一个人有多少田,政府便收多少租。

这是中国土地制度史和赋税制度史上的一大变化,反映出由封建时期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土地占有的原则变为不干预或少干预的原则。从此以后,再没有一个由国家规定的土地兼并限额,同时征税对象不再以人丁为主,而以财产、土地为主,而且愈来愈以土地为主。

“两税法”的具体实施办法为:政府量出制入,确定全国税额,摊派各地征收;不分原住民和移民,一律按现在居住地立户籍,根据每家资产多少定出不同等级的户,确定应该缴纳的“户税”,再根据拥有多少土地,征收“地税”;租庸调和所有其他税费全部废除,流动商人按其经营所在地,收三十分之一的税;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在六月前缴纳,秋税在十一月前缴纳(故名为“两税法”);两税一律用钱缴纳,个别情况也可以折收实物;除两税之外,严禁另立名目征收其他税费。

“两税法”把中唐极端紊乱的税制统一起来,“初行两税法,百姓也有些好处……两税法虽然对民众的负担丝毫不曾减轻,而且还加重些,但比起乱收税来,总算是有个统一的税制。”(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册)它的收税对象是资产,把征税原则由按人丁转为按贫富,扩大了纳税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简化了税制,集中了纳税时间,方便了民众,增加了政府税收,因此有利于促进生产和发展。

钱穆认为:“两税制开浚了此后自由经济之先河。这一制度之变更,是中国田赋制度上的最大变更,这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制度土地制度古今之变的一个至大项目。两税制结束了历史上田赋制度之上半段,而以后也就只能沿着这个制度稍事修改,继续运用下去。”

经济是国家的命脉,税收则是国家发展的助推器,是政府存在的物质基础。如果国家是一首歌,那么税收就是其中最美的音符。唐朝税制由“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改革,为“安史之乱”后低迷的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也为唐朝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以“资产”为征收之宗的“两税法”,不仅是唐朝经济急速衰退时期出现的“灵丹妙药”,还是整个中国税制史上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它一度让那个从孔子时代便一直困扰着百姓的问题——“苛政猛于虎也”,暂时得到了缓解。虽然它的实施并未贯彻始终,甚至后来更甚于前,但能获得一个短暂的喘息时间,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而言,都是难得的春天。

同类推荐
  • 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

    "曾经在陈丹青先生《鲁迅是谁?》的演讲中听到一个别致的观点,他说“鲁迅的被扭曲,是现代中国一桩超级公案”,对鲁迅以“政治上的正确”给予他的作品褒扬、抬高,不可怀疑、不可反对,致使鲁迅作品的层次和人格魅力被过度简化,他本身丰富优美的用字,以及风趣幽默的行文,后人常常视而不见,也许我们真的不小心错过了一个可爱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狡黠的那一面,他也对人、对动物、对乡土、对自然有着特别的情怀。若是仅仅从某一些方面去解读鲁迅作品内涵的全部,这对他是非常不公平的。
  • 古龙文集:碧玉刀·多情环

    古龙文集:碧玉刀·多情环

    春天。江南。段玉正少年。十九岁的段玉身携家传碧玉宝刀和父亲的七大戒条赴宝珠山庄向朱二太爷祝寿,也顺便向朱二太爷的掌上明珠朱珠求亲。一路上他都在一遍遍地默念着父亲的七大戒条,却不料莫名其妙地卷入了一场场麻烦事儿,被偷、被诬陷、被通缉,又爱上了一个莫名其妙出现的泼辣女孩华华凤……夜,夜已深,天香堂堂主葛停香手里把玩着双门环的多情环。曾经称霸一时的双环门被他一举摧毁,为了斩草除根,他向双门环幸存的弟子下了追杀令。然而名单上的双环门逆徒萧少英却凭借着对葛停香的迎合而活了下来,并受到其重用……
  • 自由

    自由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泰晤士报》《卫报》公推为“世纪之书”,十年来唯一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作家,被加冕为“伟大的美国作家”。多年来,我们以为再也不会读到这样的作品,那种濒临灭绝的真正好看而又伟大的小说。正如人们借由狄更斯来了解十九世纪的英国,后人也可以通过《自由》来了解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美国。《自由》出版前,奥巴马总统急不可待抢先阅读,赞叹“太惊人了”。美国传媒女王奥普拉:“一部惊人的大师级杰作。”《自由》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二十一世纪的一个十年经历的梦想与失败。乔纳森·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原来自由带给我们的,是幸福之外的一切……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
  • 冰淇淋的眼泪(闪小说感恩篇)

    冰淇淋的眼泪(闪小说感恩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赝城(谭元亨文集卷8)

    赝城(谭元亨文集卷8)

    古都修复与拓展,也同样体现了这样的时间观,不是整旧如旧,认为古迹是不可以再造的,而是整旧如新,以此标榜新的朝代重新开始。由此,众多的古老的建筑技艺传统大都成了绝响,连彩绘、胶漆、颜料、木刻等均已失传。后人以不断的更新为自豪,以随时可以替换的非恒久性材料取代本可以永久存留的古迹。几番“修复”,真品也就成了赝品,古都也同样成为了赝城——到时候,你就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古物,连每一片砖瓦都是不久前修复时才烧炼的。当人们高奏“现代化进行曲”之际,作为一位建筑学者,我却在古都感到一种植根于历史深土中的恐惧,有那么一天,我们...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通知书

    通知书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妾心如宅1: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妾心如宅1: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曾经名动天下的花魁,如今豪门深宅的贱妾,传奇浮生所给予她的,是冰火两重天。乱世倾覆,帝心难测,时局诡谲,世家变迁……她洗尽铅华独守承诺,铁腕缔造家族荣耀。四个痴人,三段感情,两次婚姻,一生缱绻。逆来顺受的伎者贱妾,终成覆雨翻云的不世红颜。妾心如宅,繁华无声,门庭深冷,来者须诚。
  • 神奇植物大揭秘

    神奇植物大揭秘

    植物世界奇花异草,多有神秘面纱,有许许多多的奇异植物,是很多人闻所未闻的。它们的神秘,让青少年朋友感到兴趣盎然,又迷惑不解。为了满足青少年朋友的需要,本书特此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青少年朋友深入理解,使青少年朋友在阅读过程中犹如身临其境,轻松、愉快地探索植物的奥秘。
  • 御兽女少主:逆世小王妃

    御兽女少主:逆世小王妃

    一道诡异的旋风,扒开了尘封万年的史卷。当天空再次裂开,救补苍天的已不再是女娲。飞尘堡走出一位俏丽的女少主,有上古神兽护体,斩妖除魔,历经重重险阻。冷酷无情的魔君,唯独对她温柔备至。爱上她自信的笑容。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的不羁俊美男子,可曾是她的良人?“如果有一天,世界毁灭了,你只能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如果真的有这一天,我希望,你还在我记忆里。来世,让我还能找到你。”
  • 凤女惊华之邪仆

    凤女惊华之邪仆

    她是从死人肚子里爬出来的四柱纯阴之人。三岁时,她偶然召唤出了被封禁在戒指里数千年的他,从此她的生命变得不一样。他是叱咤风云的地狱魔鬼,拥有能轻易将一切化为灰烬的能力,但他唯独听从她的命令,对她唯命是从。她是高贵的皇族人士,他是跟随在旁的恶魔随从。十三岁那年,他只因她的一个命令,为她杀入皇宫。十三岁那年,她女扮男装,在他的护佑下,在登基大典上当天,闯入皇宫,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皇位,还有江山。她为了十三年前的秘密而来。她说,她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伤害过她的人,她要毁掉所有伤害过她的人。十三是个不可触及的数字,无数人为了守护这个秘密而死。即使如此,她也绝不放弃查出当年害死她全家的凶手。
  •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 上册(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 上册(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倾城女子的传奇:魅世红颜

    倾城女子的传奇:魅世红颜

    宛洲大国,四家纷争,风起云涌,群雄争霸。她,是南宫独女,身世显赫,颜倾天下。他,是受宠皇子,足智多谋,包揽大权。从小,他教她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长大,他对她说,几生几世,唯爱一人。可是竟……!当爱情与权利相冲撞之时,江山美人孰轻孰重?为了爱情,面对无情,她是继续隐忍还是唯有逃离?……敬请关注《魅世红颜》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酒神

    酒神

    国际巅峰调酒大师、品酒大师,有酒神之称的李解冻,为了品尝出土的汉代美酒而醉死于而立之年。当他一觉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名叫五行大陆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叫做姬动的小乞丐。在这里,有一种极其特殊的职业,名叫阴阳魔师,奇异的十系魔技令人叹为观止。每一名阴阳魔师都有一顶属于自己的由本属性凝聚而成的阴阳冕。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认识了地底世界的火焰女王——烈焰,作为阴阳平衡体质的他,接受了阴阳极焰的传承,他的命运也从此走向了强者的道路。他的未来,只有他一个人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