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800000013

第13章 武功的背后是什么 (2)

第一篇 第五章武功的背后是什么 (2)

前面说到汉武帝为了避免儿子受太后管制,逼死钩弋夫人,这自然有他初登基时,窦太后管制他的阴影存在,但是更重要的是这种影响,对一个朝代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窦太后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女政治家,但是窦太后之后还会有第二个窦太后吗?所以说汉武帝逼死钩弋夫人从人性上来说,残忍了点,但是从延续统治上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他这种思想对昭帝的保护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他这种清醒的政治意识,难道不是保证他一生武功赫赫的重要原因吗?

中央集权,在东汉中后期的皇帝手里,已经完全走向了反面,皇帝的权力被架空。这种情形虽然是后来的事,但是历史何其相似,类似这样的情形,在汉初不是一样存在吗?而这也恰恰是汉武帝当初决定实行中央集权的重要原因。所以面对东汉因外戚和宦官而没落的情况,唯有引用贾谊的话来感叹一下了:“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内无忧患,方有武功

《三国演义》开篇:“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罗贯中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当然如果纵观中国历史,这点规律确实很容易佐证。从战国到秦,再从秦到汉,从汉到三国,可以说都体现了这点。

战国纷争,秦始皇灭六国而称始皇帝,武功也颇盛,可是为什么转眼之间就被农民起义给推翻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内兴攻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阊左之戍”,从这句话中看出赋税税率竟然高达50%。不但赋税重,徭役也很重,据历史记载全国有一半的人要服劳役。这样人民当然不愿意,但是秦始皇并没有罢手,反而为了确保赋税收入及劳役到位,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史记?陈涉世家》里陈胜吴广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只是因为迟到几天,就要被处以极刑。所以总体而言,很高的赋税、繁重的徭役、严酷的刑罚,严重地破坏了生产;“贫者避赋役而逃逸,富者务兼并而自若”,“男子力耕,不足粮镶;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强大的秦王朝很快便陷入衰落的困境,土崩瓦解了。

秦之后是汉,西汉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休养生息,国力迅速恢复。经过文景,到了武帝达到最盛。武帝开疆僻壤,使汉朝疆域达到最大。然后就是昭宣中兴,之后是西汉灭亡、王莽新朝。这期间虽然打打闹闹,但都不算分合之事,只是由盛转衰的过程。

观察成帝之后的西汉,一言以蔽之,外戚权臣的胡作非为是西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成帝淫乐,朝政大权由外戚太后王氏一家掌握。当时王氏国舅五人同日封侯,老大王凤官居大司马大将军,王政君的侄子王莽也是从这时开始到朝廷并逐渐跻身统治阶级上层。成帝在位期间,不纳忠言,专听奸佞,结果导致朝政腐败,民怨载道,饿死于道者数以百万计。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

等哀帝即位时,王莽任大司马录尚书事,从此取得最高行政实权。至哀帝末年,王莽更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汉哀帝死后无子,皇位便由汉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刘衎继承,此即汉平帝。汉平帝刘衎继位时年仅9岁,只是个傀儡皇帝,一切朝政大权均由外戚大司马王莽控制。西汉王朝名存实亡。

王莽新朝的时候,由于其改革不得法,搞得举国慌乱,几尽全民皆兵,割据各地的诸侯几乎都拥兵好几万以上。这是由合到分的一个小阶段。

“昆阳之战”之后,刘秀称帝,这又是由分到合了。刘秀是个好皇帝,他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将东汉治理得很好,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执政之后,东汉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进攻南北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重建统一的刘汉封建政权。他集权于尚书台,简化机构,裁减冗员,提倡儒学,表彰气节,注意民生,与民休息。这些政策和措施,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东汉逐渐走向强盛。不过历史总是很残酷,光武帝之后,东汉渐渐没落,处于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的境地。

纵观历史,国家内务解决不好,要想达到武功强盛的局面几乎不可能。西汉武帝武功强盛,除了仰仗他个人的雄才大略和周围的人才云集,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文景之治的积累。如果没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雄厚的积累,汉武帝是没有办法去南征北战,开疆僻壤的。而这些积累中最最重要的又是经济基础。西汉在文景之治有多么有钱?据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国库中串钱的绳子都已经朽烂,因此根本无法清点铜钱数目。

这样一个繁荣的局面,也正好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准备了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汉武帝在文景二帝的基础上,才能走得更远。真正使西汉王朝由富国,向强国、大国转变,真正使得一个朝代,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绝响。所以说,经济才是一切的基础。

怎么搞好经济,如果只忙于内战,能搞经济吗?如果政策不好能搞经济吗?等等,要搞好经济,需要一个适合发展经济的良好氛围,即内政。“内政不修而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内政修明而有敌国外患者国必不亡”,这可以说是至理,内无忧患,方有武功。汉武帝是值得称道的,那些提供经济支持的人更让人赞叹。

农耕与游牧民族的较量

说起汉朝武功,其中重要的一节,就是汉匈的较量。这种较量是汉军队和匈奴军队的较量,是汉皇帝和匈奴单于的较量。不过本质上说,这种较量其实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较量。整个汉朝历史可以看做是,两种民族之间的较量与融合。

不管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其实一开始的时候都是从蛮荒中走出来的,他们进入文明社会时,开始分化。占据了有利地理条件的民族必然先进入农耕社会,而那些演进缓慢的民族则继续过着游牧生活。前者在优越的条件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而后者则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苦苦支撑。

正是因为这种生活资源的区别导致的生活水平差距,使得这两个民族为了保护和争夺资源时必然会发生冲突。比较而言,农耕民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占据了优势资源,人口增长快,而游牧民族的人口增长则较慢。

基于这种差别,游牧民族自然要想方设法抢夺地盘,掠夺资源。于是我们知道从秦开始到汉,匈奴都在骚扰秦汉边境,以期待占领地盘,分享劳动成果和文明。于是,矛盾冲突就有了。当然这种冲突也无可厚非,因为在那个时代,为了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哪一个民族不是通过战争掠夺别人的地盘来实现其族群发展壮大的需要的。唯一不同的是,方式的文明程度。这也是为什么,匈奴人要对汉族实行野蛮、残酷的屠杀,而汉族人却采取怀柔政策。

这两种文明的冲突,历史上一直存在。很多优秀的文明,被落后文明所淘汰。很多农耕民族最后被游牧民族消灭掉了。农耕民族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远胜于游牧民族,为什么却总是被游牧民族所征服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大部分人认为农耕民族的人不善战,比较喜欢安逸。

不过很显然,汉朝打破了这个规律。以汉对匈奴的战争为例,作为农耕文明的汉朝在经受了游牧民族匈奴的侵扰之后,奋起反抗,并将之一直驱逐到灭亡。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两个民族的发展态势最终决定哪个民族最终会获胜。

战国的时候,农耕民族实际上发展是走下坡路,连年征战,民不聊生,这个时候,匈奴对其侵扰。但是当秦灭六国之,秦始皇遣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之后,建立长城,匈奴就不敢再像之前那么嚣张了。从战国到秦一统六国,这实际上是农耕民族的一个发展上升期,尽管这个上升期很短暂。一般的,当游牧民族遇到处于上升期的农耕民族的时候,往往是俯首称臣的。只有当逐耕民族渐渐衰败,这个时候游牧民族觉得有利可图,才会入侵来获得自己所无法制造的生产物资和生活物资。

秦亡,汉立,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国家力量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农业文明势必会为此而呈现出衰落的状态。这个时候游牧民族就会对农业文明社会进行掠夺,夺去财富、人口和牲畜,企图乘虚而入,实行征服。所以汉初匈奴又开始甚嚣尘上,不得已汉朝以和亲来缓和这种矛盾。这算是处于衰败期的农耕文明遇到了上升期的游牧文明。

西汉经过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之后,“文景之治”时期是农耕文明的上升期。同时代的匈奴是冒顿单于,这个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中雄才大略的军事家、统帅。所以在他的带领下,匈奴实际上也处于上升期,而且处于顶峰。这样的两个同属文明上升期的不同民族之间的较量,可谓势均力敌。

汉武帝的时候,匈奴是伊稚邪单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个时候战争的规模和损失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细节决定成败,那么战略战术以及其他因素就成了决定战争胜利最后的条件。

《孙膑兵法》说“国不富不可以为战”,西汉的富庶是匈奴没有办法比的。这是汉匈较量,汉朝的优势一。庞大的人口基数,这是汉朝的优势二,顿则迁徙十万人,匈奴是不大可能做到的。仅仅这两条,就注定了,匈奴必然要败退。当然游牧民族对付农耕民族也有优势,那就是机动灵活,但这点优势,在汉朝雄厚的国力之下,渐渐也消失殆尽了。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因素,比如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和实际能力以及民族精神。汉朝的初始阶段,国力是非常弱的,在对匈奴的关系中完全是处于被动地位,正是由于君主的励精图治,后来由弱变强。在国力强盛时对匈奴实施连续不断的打击,最终迫使匈奴西迁,保证了汉民族的安全,使伟大的中华文明能够持续发展。民族精神也是一个方面,汉武帝的尚武,几乎影响了整个国家,所以汉朝军队在跟匈奴较量的时候获得胜利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一些。

同类推荐
  • 情人像野草一样生长

    情人像野草一样生长

    中学时代的一个吻改变了高丽丽一生的命运,一场被母亲主宰的婚姻终结了她的少女时代。看似平凡的丈夫大水却有着引来婚姻之外的女人的青睐的品质,她们像野草一样生长在高丽丽的周围,春风吹又生。
  • 巴比特(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巴比特(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主人公乔治·福兰斯比·巴比特是泽尼斯市一个生意兴旺的房地产经纪人。作者截取了巴比特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以生动简练的文笔、鲜明的色彩、机智风趣的格调描绘了一幅二十年代美国中西部城市生活的风俗画,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中层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泽尼斯虽然是一个虚构的名称,但有典型意义,可以被看成是美国任何一个城市,在那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事物,包括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都降为商品,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资产阶级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人与人之间没有别的联系,只有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 ”。
  • 爱玛

    爱玛

    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张为孤女哈丽埃特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当哈丽埃特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时,爱玛才惊觉原来自己也在爱着奈特利先生。
  • 少年侦探帮

    少年侦探帮

    一个星期六,少年侦探帮的成员马纪在街上遇到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居然称马纪是他的亲哥哥,并且一直跟着马纪回到了家,马纪没有办法,只有将这个男孩带回了家。为了帮助这个男孩找到自己的亲人,校园侦探队一方面将男孩带到班里上课,一方面四处打听男孩的情况,一个偶然的机会,男孩开始慢慢回复记忆,然而令校园侦探队意想不到的是,男孩的记忆竟然指向了一个犯罪事件,男孩看到了一个凶手犯罪的一幕,因此过度惊吓后失去了记忆,少年侦探帮帮助男孩逐渐恢复了记忆,并且找出了这个凶手。
  • 山风不说话

    山风不说话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热门推荐
  •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本书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为感悟对象,如蔡伦、文天祥、钱钟书等历史人物,通过提纯他们身上历史的美质,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诞令我们悲戚或惊忧。以增强现代人的人格情操;采撷历史精英人性之美,人们为何在回顾生命时总要陷入对历史的追问,为的是将生命扶成正果。历史的神情里常有一些深邃的忧伤把我们感动,净化现代人被污染的灵魂。,使我们对其中所有的细节充满敬仰
  • 父母应该说的10句话

    父母应该说的10句话

    父母一句精辟练达的话,就能启迪孩子,让他用智慧的力量扬起前进的风帆,为他打开一道独特的美景;父母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就能影响孩子,让他用自信的火花点燃快乐之灯,为他迎来多姿多彩的人生;父母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就能改变孩子,让他用生命的价值追求完美的人生,为他赢得人生比赛的胜利。
  • 下嫁公主不如妾:斗夫

    下嫁公主不如妾:斗夫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宫出品】如果不爱,那便倾尽一生,斗下去。冷宫公主下嫁状元,他说她不配,固执的将她拒之门外。是天定姻缘还是命中劫难。三天上青楼两天不归家,婆婆要纳妾,公公要休她,小妾要逼她,斗夫斗妾斗婆婆,铁腕乾坤,公主闹革命,绵羊急了也变狼,她从来不是善类!
  • 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有一个适应期,这个时期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衔接这段特殊的过渡时期?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新生家长应该怀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引导出一个健康、快乐、好学的孩子呢?家长怎样帮助自己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进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还要考虑如何在家庭中提高孩子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
  • 中小学校园安全常识教育

    中小学校园安全常识教育

    中小学校园安全关乎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关乎学校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目标;关乎学校的事业发展和稳定,关乎教育的形象和行业作风;关乎“三个代表”思想的落实,关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因此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与防范一直备受关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还有40万至50万左右的学生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而这些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学校有关的。编著此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安全预防知识,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面临危险时能够逃生。
  • 私藏的情书

    私藏的情书

    如果你暗恋一个人,你会暗恋多久?如果你给一个人写情书,你会写多少封?如果你回头看青春,你会记得什么?本文讲述一个女子从10岁到25岁之间的15年美好年华以及她的781封情书的故事。这是一个慢热低调温馨浪漫哀伤的成长故事。谨以这781封情书献给曾经的暗恋、初恋以及没有结果的爱情,并祝愿所有幸福都能成永远。
  • 亿万小老婆

    亿万小老婆

    她是电脑黑客,他是她的新目标。
  • 妃色难为

    妃色难为

    一个是皇家的六皇子,一个是无权将军的大女儿,他们的相识源于皇子一时的兴趣,他们的姻缘来自皇上的补偿心理。本以为姻缘很快会索然无趣,不成想两人都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他爱她,一直不甚明了,等到她离开后,才知心中痛。正印了那句话,真正失去才知珍贵。她爱他,清清楚楚,明白他的困难,一再纵容。心被困住,只求身的自由。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