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5200000011

第11章 料敌篇(4)

晋武帝咸宁五年(公元279年),晋集六路大军展开灭吴之战。公元280年正月,各兵马朝向预定目标进击。三月,吴军主力在板桥遭王浑部属孙畴及周浚大军袭击,大败。王浑进临大江,等待顺流而下的王浚水军。扬州别驾何恽向扬州剌吏周浚建议:“吴军主力已灭,吴国朝野莫不震慑。如今王浚已克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正乘胜东下,所向辄克,吴国眼看就要灭亡,我们应当急速引兵渡江,直取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周浚认为很有道理,便要他亲去面见王浑。何恽说:“王浑谙于事机,只想谨慎从事以免过失,不会同意我们的主张。”但周浚坚持要他去向王浑建议。一见王浑,王浑果然说:“陛下只命我屯守江北以抗吴军,没让我随便冒进。你们扬州的兵马虽然善战,能够独自扫平江东吗?我若速命进军建业,即使获胜也没功劳;如若不胜,罪过就大了。况且陛下已明谕王浚之军归我节制,你们只管准备船只,等王浚来到一同过江。”何恽又说:“王浚克万里之寇,怎会以赫赫战功来受你节制呢?而且你身为上将军,应当见可而进,何必处处等待诏命呢?你这样做,大家都会不满的。”王浑仍未动心,坚持大军屯于江北。

王浚自武昌顺流而东,前往建业。王浚舟师过三山(今南京西南)时,吴主孙皓正山穷水尽。此时,孙皓采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之计,分送降书给王浑、王浚、司马等各一份,企图使3人争功,引起晋军内乱。此时晋军除王浚外,王浑、司马等均在江北岸。王浑在接到降书后,曾要王浚过来商议。王浚则借口“风利,不得泊舟”,催军直指建业。3月15日,吴主孙皓被迫到王浚军门请降,割据江东57年之久的孙吴政权灭亡。

“见可而进”的“可”,是建立在对全局分析的基础之上,而非局部的“可”与“不可”。有时,从局部看可以进击,但此时进击若不利于全局,就不可进。因此,指挥者要做到“见可而进”,必须对全局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吴起提出的“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还表明:在军事行动中,若继续前进有可能导致对自己不利的结局或使战局发生逆转时,就应停止进攻或迅速撤退。

曹操平定汉中后,没有被胜利冲昏头,他力排众议,拒绝率军急进西川,这充分显示曹操适可而止的战略眼光。《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攻下了张鲁的老巢南郡以后,谋士们纷纷进言,劝曹操乘胜进兵,直取益州。主簿司马懿说:“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谋士刘晔也说:“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曹操拒绝了,他说:“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一直按兵不动。曹操及时控制取胜后的激情,适可而止,见好即收,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在发展变化中都有一个度量临界线,超过这个“度”,事物就要发生质变。军事斗争也不例外,在有利条件下进攻,本来是一个主控的行动,但进攻到何种程度,不仅会受到敌我双方力量的制约,同时也受到整个战略态势的影响。对此如果不能宏观地认识问题,却在超出自己力量的限度下继续进兵,主控权就会移转到敌方阵地,有利的情势也将反演为不利的局面。

《三国演义》记载: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仓促发起伐吴之战,确实是缺乏审时度势的错误之举。但从战役的发展过程来看,刘备在猇亭之战初期,凭借优势兵力和有利地势,以及在复仇雪耻思想指导下一时激起的士气,攻城夺地,连战皆捷,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争取到了不少主控权。此时东吴被迫再次提出议和,愿将范疆、张达二人“并张飞首级”一齐送还;另外“交与荆州,送归夫人,再会前情,共图灭魏”。当时刘备头脑如果清醒,应趁此机会停止进攻,坐下来与东吴谈判,同时以军事力量威慑东吴,配合“伐交”,就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恢复孙、刘联盟的战略态势。可惜刘备未能“适可而止”,被初战胜利冲昏了头,加上家恨私仇,使他不能正确地认识形势和自我控制,坚持率军长驱直入,企图一举灭吴。结果,他的大军攻到猇亭已成强弩之末,灭吴的目的不但没有达到,反而被东吴一把火烧了个精光,留下千古遗恨。

从史例看,适可而止,是军事统帅在处于主控地位时,应十分注意的问题。

五观敌之外,以知其内

【原文】

武侯问曰:“吾欲观敌之外以知其内,察其进以知其止,以定胜负,可得闻乎?”

起对曰:“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旌旗烦乱,人马数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诸侯未会,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殆。”

【注释】

外:现象、征候。

内:指实际情况。

止:终止,引申为目的、意图。

诸侯未会:诸侯,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封疆内,世代掌握统治大权。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同时有出军赋与服役的义务,周天子可以征调诸侯的军队随他出征。诸侯未会,即各路军队尚未到齐的意思。

匈匈:同汹汹,扰攘不安之意。

【译文】

武侯问道:“我想从敌人的外部现象观察其内部情况,从敌人的行动来推断它的真实意图,从而判定胜负,有什么方式可以说来听听吗?”

吴起回答说:“敌人来时如果行动散漫而全无警惕,旗帜零乱,人马东张西望,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可以以一击十,必然使敌人惊惶失措。敌人各路军队尚未会师,君臣之间意见不合,防御的沟垒还没有筑成,禁令也未能实施,而三军喧哗不安,想进不能进,想退不敢退,这时,我军可以一半的兵力攻击成倍的敌人,必然百战不败。”

【心得】

这段论述中,讲的是料敌察机,即临战前要及时获取大量而准确的资讯,且认真仔细地侦察敌情,以了解敌军的情况,从而作出相应的谋略。

《管子·霸言》说得好:“故善攻者,料众以攻为,料食以攻食,料备以攻备。”《六韬·武韬·兵道》亦云:“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击其不意。”临战前必须料敌虚实,明察战机。要实施这一个谋略,就必须要求军事统帅善于透过表象看到本质,须具有高度的洞察思维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而根据战场上的瞬息变化,要具有善于选择和抓住战机的能力。

周平王东迁洛阳以后,王室统治地位日趋衰败,各诸侯势力日渐扩张。周桓王时,郑国国势强盛,郑庄公利用权臣之便,不断征伐诸侯。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亲率周军及陈、蔡、卫等诸侯军讨伐郑。郑庄公率军迎战于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周桓王以周军为中军,陈军为左军,蔡、卫军为右军,布成一个传统的“品”字形阵。郑庄公采纳大夫子元的建议,一反传统战法,以一个倒“品”字形的“鱼丽阵”应战。两军将战,子元首先观察周桓王所布的阵势,发现其左、右两军都很薄弱,尤其是左军,阵形混乱,士无斗志。于是向郑庄公出谋:先攻敌之左军,陈军必定败走,陈军败退,中军也会发生混乱,此时,我军再攻蔡、卫右军,右军就会因难于抵御而败走。然后,我方中军主力全力进攻敌方中军,如此就能取得全胜。郑庄公采纳子元建议,将步卒配置于战车两侧及车后,先后击溃周桓王左军和右军,然后一举击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而逃。此战,郑军原处于敌强我弱境地,但因郑庄公及郑子元善于料敌察机,变换作战阵法,所以由弱转强,取得最后胜利。

针对敌军的情况与所获取的资讯,吴起指出有两种因敌制胜的谋略:第一种是利用敌军的骄狂心态,趁其自恃强大,放松戒备时,以少量的精兵突击;第二种则是利用敌军内部不和,乘虚而入。总之,在吴起看来,战胜敌人的法宝就是要抓住其弱点,而给予致命一击。

19世纪的俄法之战就是利用敌军自恃强大的心态而出奇制胜的战例。

1812年6月,拿破仑率60万法军,偷渡尼门河侵入俄国。当时俄国由巴尔克莱指挥的军队仅13万余,难于抵御,遂向后撤退。8月,俄皇亚历山大一世任命英勇善战的军事家库图佐夫为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鉴于法军兵力占绝对优势,锐气正盛,决定指挥俄军继续向内地撤退。9月初,俄军退驻博罗季诺(莫斯科以西124公里)并得到一部分援军后,便择地构筑防御工事,与敌交战一次,以消耗敌人,改变力量对比。9月7日,双方交战,法军屡次进攻均未能得手,俄军杀伤法军5万余人。此役后,库图佐夫为保存实力,便将俄军从博罗季诺、莫斯科撤出。9月15日,法军占领莫斯科,一无所获。此时,因远离本土、战线太长、给养困难的法军士气低落,迫使拿破仑不得不在10月7日从莫斯科撤退。俄军在库图佐夫的指挥下,由撤退转入反攻,法军溃败,退至尼门河时,法军仅存5万疲惫之师。12月18日,拿破仑逃回巴黎。

吴起指出的第三种谋略可以概括为“敌疑则慑之”。其主要思想是:在敌人疑心重重或犹豫不决时,就可以威慑恫吓它。恐吓战术是心理较量中重要的一环,在敌人心疑踌躇时,以奇形恐吓,可以加速敌人心理防线的崩溃,削弱敌人斗志,使敌人军心涣散,达到瓦解敌人的目的。

公元前555年,晋平公会合宋、鲁、卫、郑、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共12路大小诸侯兵马进攻齐国。双方在齐国的平阴城下(今山东平邑)拉开战幕。齐国见12国兵马来势汹汹,非常恐慌。晋军主帅中行偃决心以心理战来威慑恫吓齐国,他派司马张君布置疑兵,凡是山泽险要之处,都虚张旌旗。又做了许多草人,披上衣甲,立在空车之上,将断木、树枝捆在车后,使人驱车来往于山谷之间,车行木动,扬尘蔽天。中行偃则亲督三路大军,从左、中、右3个方向进攻平阴城。各战车上载有木石,步卒携带土袋,填壕而进,突击齐军阵地。齐军大将析归父逃回平阴城,把联军填壕而进的危急情况报告齐灵公。齐灵公立即跑到巫山上了望敌军态势,但见山泽险要之地,都有旗帜飘扬,车马奔驰,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于是心生胆怯,认为诸侯们的部队太多了,便下令撤退,不战而逃。

383年,前秦王苻坚决心灭掉东晋,于是率军90万南下,自称“投鞭可以断流”。东晋大将谢安、谢玄,率8万军队直趋淝水进行抗击。苻坚登寿阳城观察敌情,见东晋军布阵严密,遂心生惧意。原来,他看到八公山上草木滚动,以为伏有重兵,心理上就先输了一着。接着谢玄请苻坚于淝水后撤一步,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企图在晋军人马渡河之际用骑兵夹击砍杀,于是命令秦军后撤。晋军这时乘势抢渡淝水,展开猛烈攻击,秦军大败,自相践踏,向后拼命逃跑,甚至听到风声鹤鸣也以为是东晋的追兵。晋军乘胜追击,收复了寿阳,俘虏淮南太守郭褒,苻坚负伤,单枪匹马逃回洛阳。

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唐宪宗派大将李愬征讨盘踞于蔡州(今河南汝县)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当时,吴元济部将李皊降唐,向李愬密报蔡州城防空虚,建议李愬乘虚而入。李愬从计,于10月15日,趁风雪之夜急行军,秘密进入蔡州城,直抵吴元济外宅,迫使吴元济投降,蔡州城遂得手。

总之,自古没有不犯错误的将军。敌军有隙可寻,我军亦如此。吴起此谋略的精要是利用对方的漏洞或故意造成敌方错觉,出其不意地战胜敌人。

公元989年7月,宋太祖诏令大将李继隆率部护送粮车数千乘支援前线抗辽作战。辽将军耶律休格获悉,遂率数万精锐骑兵往击。宋北面缘边巡检尹继伦率所部步骑千余人按行塞上,突遇辽军。耶律休格置之不理,却迳向李继隆大军开进。尹继伦对部下说:“辽人视我如鱼肉,骄狂懈怠。如果他们获胜而归,就会乘机驱我北去;不胜,他们也会泄怒于我。为今之计,应当卷甲衔枚袭其后,乘他们只顾前进,忽略后备之隙,战而胜之,足以自保。即使我们打了败仗,犹不失忠义,岂能坐以待毙。”部下忿然从命。于是,尹继伦率部持短兵器尾随辽军之后。走了数十里,进至徐河地区。辽军此时正在吃饭。尹继伦当机立断,率部从辽兵背后杀去。辽军顿时大乱,争相逃遁,人马自相践踏,死伤无计,李继隆也率部合击,大败辽军。自此数年,辽军不敢大举南下。

1976年6月27日,几名巴勒斯坦人劫持了一架法国航班机,迫使其降落在乌干达恩德培机场。他们向以色列提出用机上的百余名以色列人换取扣押在以色列的53名巴勒斯坦人。为了营救人质,以色列决定铤而走险,组织突击队乘虚而入,抢回人质。以色列派出由166人组成的突击机群,采用超低空飞行战略,以躲过中途各国的雷达,骗过机场航空管理的工作人员,而能安全降落。这时,地面潜伏的以色列间谍已经破坏了机场的对外联络系统,乌干达总统也正在与以色列总参谋长讨论人质问题。以色列间谍趁机冒充乌干达总统,击毙机场警卫。停在机场的突击队员立即冲出飞机,扫射劫机者,捣毁航空管理塔台的所有设备,并用反坦克导弹摧毁机场上10余架乌干达飞机,不到一个小时战斗便顺利结束了。待乌干达装甲部队赶来时,以色列的突击机群早已带着人质在千里之外了。

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也利用魏国守将王朗的疏忽,成功地袭取了固陵。

公元196年,孙策为解除江南的后顾之忧,集中力量与曹操争雄,在固陵发起偷袭王郎的战争。太守王郎顽强抗击,孙策从水上连续数次进攻都未能奏效。这时,孙策的叔父孙静建议说:王郎凭借坚固工事进行防御,不容易很快攻克。查渎以南数十里处有一条重要的道路,最好从那里进攻,这就是所说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呀!我愿率部队充当先锋,打垮他是毫无疑问的。孙策采纳这一建议,首先制造假象,佯示部队主力仍然集中在原处,然后利用夜暗从查渎迂回到王郎的侧后,突然发起进攻。王郎惊慌失措,兵败逃窜,会稽一带尽归孙策所有。

《三国演义》第15回详细地描写了这次战斗。“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孙武“权诈之兵”的精髓,是战术选择的总则。在进攻作战发起阶段,它可以在对手失去戒备的情况下,或者以对手料想不到的时间、地点、方式,实施突然打击,在短时间里取得军事上的巨大效果,并使对方在心理慌乱中做出错误判断,采取错误行动,招致连连失败。在战争开始或进行中,它又是一种避实就虚的制胜谋略,尤其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可以指导人们攻击对手意想不到的薄弱环节,从而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因此,自孙武提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原则之后,历代兵家都把它视为珍宝,推崇备至。

六审敌虚实,而趋其危

【原文】

武侯问敌必可击之道。

起对曰:“用兵必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敌人远来新至,行列未定,可击。既食未设备,可击。奔走,可击。勤劳,可击。未得地利,可击,失时不从,可击。旌旗乱动,可击。涉长道,后行未息,可击。涉水半渡,可击。险道狭路,可击。陈数移动,可击。将离士卒,可击。心怖,可击。若凡此者,选锐冲之,分兵继之,急击勿疑。”

【注释】

旌旗乱动:

表示部队混乱。

【译文】

同类推荐
  • 乞尾赖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乞尾赖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中外战争的导火索(世界军事之旅)

    中外战争的导火索(世界军事之旅)

    战争的根源是利益之纷争,战争的正式爆发都有一根导火索。本书主要介绍了莱克星顿的枪声、越南骚扰杀戮中国边民、萨拉热窝的枪声、卢沟桥畔的枪炮声、飞机撞向世贸中心、苏格兰女王被处决等战事。阅读完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更深刻地认知这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外战争。
  • 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

    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

    在整个20世纪,能用“命运决战”来形容的,非“二战”莫属。正是这场战争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战役,让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不列颠上空,战鹰搏击;大西洋海上,狼群猖狂……无尽的灾难让人们看不见曙光,暗无天日。莫斯科红场、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火炮齐鸣,殊死抵抗。世界格局在战争中逐渐改变。从西西里到诺曼底,盟军敲开了纳粹的大门;从库尔斯克到易北河畔,苏联红军战战告捷。第三帝国在硝烟中轰然倒塌。从中途岛到硫磺岛,从菲律宾到冲绳……在海陆空各个空间都留下了双方厮杀的身影。
  • 神箭传说

    神箭传说

    一场延续了十年的战争随着匈奴王庭的覆灭终告结束,天下却并没有恢复人们意想中的太平盛世,一场更大的战乱悄然降临到了立国百余年的大陈帝国。揭杆而起的贫苦百姓、据险而守的亡命大盗、不甘覆灭的匈奴残余、力图复国的前朝遗族、大权在握的权臣大将、觊觎中原的四方夷族、忠于帝国的贤臣良将……一时间群豪并起,纷纷为自己的理想而舍命相搏。乱世英雄出,卧虎藏龙的神州大地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没有人再可以置身事外.----------------
  •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空战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空战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纯情王爷腹黑妃

    纯情王爷腹黑妃

    她是有恩于皇家的护国公府嫡出小姐——高门闺秀。他是一出生便备受父皇疼爱的八王爷——天之骄子。她和他,一朝相遇,便是天雷勾动了地火——冤家!天之骄子便迎娶了高门闺秀,从此日日有精彩,处处是惊吓。他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不放过任何机会——找茬!她对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游刃有余!他抗旨拒婚,她就夫唱妇随,结果弄巧成拙,一个人的生活变成了两个人的世界,失策;他流连花丛,她就替他纳妾,让那些个如花的美人儿,将他缠的不得安宁,眼不见为净;他一往情深,她仍云淡风轻,气得他抱醋狂饮,三十六计轮番出动,只为虏获佳人芳心;他有红颜知己,她有妖孽师兄;若说他道高一尺,她便是魔高一丈;究竟是纯情王爷虏获了自由的她,还是腹黑王妃驯服了高傲的他?【片段一】洞房花烛夜:“你给本王听着,娶你不过是因着父皇一道圣旨,就你这病怏怏的模样,别妄想爬上本王的床!”男人说的义愤填膺,语气激昂。女子大红嫁衣内粉拳紧握,喜帕下绝色的小脸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王爷,先掀了喜帕再说可好?”轻轻柔柔的声音,就像是一鸿轻柔的羽毛轻轻飘落,搔的心头痒痒的。男子猛地回神,不行!怎么能够未战先降?!一鼓作气掀开了盖头,喜帕落地,女子清雅如莲。男子一时间愣在当场,然后…跑了!【片段二】女子睁着水汪汪的杏眼,一脸无辜的看着眼前气得发抖的男子。“王爷这是怎么了?妾身听闻王爷这些时日一直宿在如嫣姑娘这里,想必是非常喜欢的,所以特地来向老鸨赎身,接回家给夫君暖床啊。”女子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眼底闪着看慧黠的光芒。看她多大度多贤惠,一听说夫君有了心头爱立刻冲了过来,抢也要给他抢回家养着,方便天天看!男子气得嘴唇抖了抖,面色黑如锅底。“你…你…好样的!”重重一甩衣袖,他夺门而出,全然不顾身后满脸伤心泪的梦如嫣和那个笑得如偷腥狐狸一般的小妻子。这一局,他居然又输了!【片段三】女子慵懒的躺在贵妃榻之上,半阖的星眸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风情。男子坐在她的身边,修长的十指熟练的剥着葡萄皮,一边小心翼翼的送入女子红润的檀口中。一旁的太子看得一脸抽搐,忍不住出声道:“八弟,这种小事,交给下人们去做不就好了。”男子鄙视的瞅了一脸太子,认真地说道:“我家娘子说了,夫君就是应该服侍好妻子。”“…”太子一脸呆然,被这番惊世骇俗的论调震惊得不知该如何反驳。
  • 自制力2(实践版):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与命运?

    自制力2(实践版):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与命运?

    在本书中,作者将继续用翔实的案例、专业的心理测试、心理分析、实用有效的方法全面提升你的自制力!帮你战胜拖延症、驱除无力感、告别焦虑、学会时间管理、情绪掌控等。学会本书,让你的自律能力、意志力、效率都将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所有的极端情绪都是假象,“搞破坏”的是你失衡的心理状态。在书中,作者向读者分析非理性的坏情绪是如何发挥积极作用的。我们一定要懂得利用这种积极的力量,而且要避免对自己身上的各种情绪进行一刀切的管理。但前提是,你必须学会如何区分它们。7天改掉坏脾气,7天养成好习惯!本书将重点向你介绍将坏情绪转化为正面能量的具体方法!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剑译天下

    剑译天下

    他凭借一柄天外神剑一路斩荆披棘,成为一代剑神,天生资质不凡,苦心修炼,雄霸天下。,弃婴杨炎得剑王真传。只为复仇
  • 骚动之秋

    骚动之秋

    的确使乡镇企业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又的确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从李龙山的古老传说到李王庙后殿的碑碣上刻下岳鹏程和大桑园的名字……但同时,也着重写了岳鹏程内心的种种骚动,受到不正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本书既是描写一个“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革家乡面貌中激起的种种骚动:从省市县委领导的关注到全国和省级报婚的社会舆论的宣传,采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进行了倒卖紧缺物资的活动……,他和儿子羸官在改革中不同的见解的矛盾引起的父子冲突;他和秋玲的感情导致与妻子的冲突和家庭矛盾的尖锐化;他在改革中处理问题的大胆、果断、魄力、远见等等
  • 花妃漫天:邪魔大人请宠我

    花妃漫天:邪魔大人请宠我

    有她这么倒霉的人么。躺在云上看个视频,结果被打下了云层。在众神魔面前丢了脸不说,结果连随身法宝也丢了......什么?她的法宝掉进了鬼域界,什么?鬼域界有个超级无敌大邪魔。不仅法力无边而且还嗜血残忍.....某女顿时内流满面,这不是让她去找法宝,是让她去送死啊.....呜呜呜~~天杀的,她能再倒霉一点么......
  •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内而外的。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成功的社会,都离不开心理的成功。世界巨富沃沦·巴菲特在有人问他为什么比上帝还富有时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像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工效的事情,原因不在智商,而在于心理素质。”当时在场的比尔· 盖茨深表赞同。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必有良好的品性,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必有伟大的心性。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更是使一个人富有一生的资本。一种健全的人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战胜别人从战胜自己开始。在个人整体素质中,处于基础、核心与归宿地位的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人们身心健康、事业成败、生活幸福的决定因素,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和社会大众的热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