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高于人,在让人侧目的同时,也让人难懂。
李鸿章就是一个很难懂的人。很多人对他的了解,仅仅是因为看到清末不平等条约上“李鸿章”这三个字,就把他定义为“卖国贼”。然后根据李鸿章在镇压清末农民起义中的表现,就把他和他的老师——曾国藩一起定义为“刽子手”。
历史往往会用简单的表象掩盖真实,李鸿章就这样中了枪。
中枪,对李鸿章来讲已经不是一件稀罕事:在朝廷中,他不断地中政敌的枪;在与外国人的谈判中,他中了日本人的枪……
从政四十年,李鸿章遭遇创纪录的八百多次弹劾,或是小人告密,或是上司打压。一次次的背叛与陷害,一次次的政治风暴,身处政治旋涡中的李鸿章,却总能独立中流,屹立不倒。
“枪打出头鸟”,李鸿章是一个要做事的人,所以,中枪也就在所难免。
李鸿章虽然历经千难万险,但依然屹立清末政坛四十载而不倒,成就了一段政坛不倒翁的传奇。
李鸿章出身于官宦之家,有“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之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之宏愿。
但时运不济,年轻的李鸿章一直抑郁不得志。后得其师曾国藩之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青云直上,开始了其四十年政坛不倒的传奇经历。
1870年,李鸿章继曾国藩之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二十五年之久,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等,成为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代名臣。
李鸿章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办洋务,因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
李鸿章又着手筹办北洋海防,以外购为主,自造为辅,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军。
李鸿章还排除重重阻力修铁路、办电报局……
梁启超评价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每个人都有局限,李鸿章也是如此。由于局限,他不能对清王朝进行彻底的改变,对此,李鸿章很无奈:“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山河残破,强敌窥伺,李鸿章独力难撑大清的危局。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这是梁启超对李鸿章的真实感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无奈地倒下了,他是被岁月击倒的,而不是被政敌打倒的,他没有被列强吓倒,更没有被困难压倒。他,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