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4600000026

第26章 谋智双修,靠精锐之师锻造压不垮的脊梁(5)

纵观左宗棠的一生,我们就可以知道,作为领导的日子是不好过的,要承担各方各面施加的压力。

这时候,你能依靠的人不是你的上司,更不是你的同级,而是你的部下!只有让你的部下对你心悦诚服,你才不至于被压力压垮!左宗棠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始终都在用心经营他的队伍,努力征服他的部下们!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领导者是不是内行,部下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想要收服你的部下,得到部下的认同,让你的部下成为你坚强的后盾,帮你顶住压力,铸就辉煌,你就应该学习一下左宗棠,不时显示一下你的才华,用事实威慑住心怀质疑的部下!这样,无论面对何种压力,你都能稳坐钓鱼台!

9.注重实践,才能成为“常胜将军”

孔老夫子曾曰:“我战则克。”又曰:“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其潜台词就是:任何事情都必须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确知,没有亲身实践过,就不能深信不疑,更难以找到最佳对策。对这一观点,左宗棠十分赞同。他曾经在家书中这样描述初到江西督战的情况:

吾昔尝以未临前敌为恨。自到江西,往往策马督战。初犹皇戚,久则胆气愈壮,心志愈定,虽杀声震耳,矢石当前,而毫无怯惧之色。以是知凡事之不可不历练也,今而后可免纸上谈兵之诮矣。

就连左宗棠这样的人物,在刚刚上战场时,都会感到害怕,时间久了,才逐渐觉得胆气越来越壮。可见,实践对于任何人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

同治元年(1862),左宗棠调任浙江巡抚,督办浙江军务,并在浙西战场上打开了局面。此后近两年的时间里,他摧毁了太平军在浙江的防线,连克数城,扫除了东进的障碍,将矛头指向浙江巡抚衙门杭州。当时的杭州已经处于清军的包围之中,杭州东南的绍山、萧山已被清军占领,东北的嘉兴也正在清军的猛烈进攻下。

不仅如此,在清军浩大攻势的压迫下,太平军军心已经开始动摇,不时发生开城投降事件。形势已经开始一边倒。

但要攻下杭州仍非易事。左宗棠没有躲在大后方的军营中,对着地图指挥军队,而是亲自率轻骑来到杭州西边的余杭城察看地势。左宗棠发现余杭城依山傍水,地势辽阔,交通发达,即便清军此时控制了两面,杭州、湖州等地的太平军仍可往来自如。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左宗棠意识到余杭是杭州的重要枢纽,于是果断调派重兵围攻余杭城,同时派兵切断杭州与余杭的联系,随时准备进攻杭州。太平军果然中计,立即派兵支援余杭,把重点放在了余杭防御上。于是,左宗棠趁机派兵拿下杭州,进而夺取余杭。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纸上谈兵虽然听起来头头是道,但很容易脱离实际。左宗棠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干脆亲自来到前线考察地势和督战。这一实践活动看起来简单至极,对于行军作战来说却意义非凡。

战争往往讲求“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地图再精确,也没有实地考察来得直接。所以,虽然看起来左宗棠只是象征性地实践一下,却对整个战争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实践出真知,说的就是左宗棠这种利用实践寻找抗压方法的行为!

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奉命西征,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平捻。

在前往前线的途中,左宗棠的心情很不平静,那时捻军声势浩大,湖北也为之震动,形势十分危急,必须得好好策划一番才行,然而他在福州时就已经心力交瘁,所以,这对他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压上加压。

左宗棠冥思苦想,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对策。为此,他特地写信邀请老朋友王柏心在汉口会面,共商对敌之策。

王柏心曾与左宗棠一同在张亮基幕府做事,此人工于心计,足智多谋。不仅如此,他还曾在林则徐和罗文俊手下做过幕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又悉心研究过陕甘的局势,了解捻军、回军以及流窜到西北的太平军余部的情况。

左宗棠向他询问的确是找对了人。俩人会面以后,王柏心细数捻军和回军的情况,让左宗棠对西北局势有了进一步认识。此时,左宗棠虽然没有到达前线,可是王柏心的介绍给了他“战前预热”,他开始修订自己在西北的战略方针,提出“先捻后回”的进军政策。

与王柏心的会面给了左宗棠很大帮助,但不得不说,这次会面仍是“纸上谈兵”,左宗棠还没有到达前线,就定下了完整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前者通筹全局,的确行之有效,但后者,由于前线局势风云变幻,没有亲身实践就妄下断言,实在非常不妥。这也为左宗棠初期平捻失利埋下了伏笔。

当时,左宗棠奉命剿杀西捻,捻军虽然武器落后,但人多势众,转移迅速,很难轻易消灭,对此,左宗棠早就想好了策略。到达潼关以后,左宗棠开始实施已经酝酿好的剿捻计划,即专门对付西捻军流动作战的“兜剿”。

那时捻军正在西安以北的富平一带活动。富平是个绝对的剿杀良地,北靠北山,南临渭河,东据洛水、黄河,西有泾水,简直就是一个天然封闭圈。

左宗棠决定利用富平的有利地形,来个“瓮中捉鳖”。他命一军封锁渭河的各处偷渡之路,同时命刘松山等人控制去往北山的道路,继而卡住渡口,封锁渭河,将西捻军围困在渭水以北、泾洛两河以东、北山以南、黄河以西的狭长地带中,加以歼灭。

部署兵力时,左宗棠认为北山以北多是山地,又缺少粮草,捻军骑兵不会北进,而泾河水涨,难以西渡,捻军只能向东或向南突击,所以他将设防重点放在了黄、洛东线和渭水南线。

这种兵力部署充分证明了左宗棠缺少对西捻军实际作战能力和作战风格的了解,注定了“兜剿”计划的失败!“兜剿”计划展开以后,西捻军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北进,渡过白水,轻松突破了左宗棠的包围圈,进入北山。

且说西捻军成功突围以后,转而联合附近回军,对清军展开猛烈攻击。虽然左宗棠立即调整方案,重新部署攻防,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实战经验做支撑,一时间,难以招架西捻军与回军的纵横攻战,几乎疲于奔命。他在写给陈湜的信中,充分表达了自己当时的颓丧情绪:“弟昼夜筹调军食,须发为白,究于大局无能为力,仇恨何言!”

这是左宗棠自出山领兵以来受到的一次大挫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缺乏实战经验,对自己的“纸上谈兵”过于自信。再看跟他合作、负责剿杀东捻的李鸿章,由于实战经验较为丰富,逐渐掌握了捻军的作战风格,开始扭转乾坤,不断重创捻军。

经此一战,左宗棠更加重视亲身实践。此后,征剿陕甘回军、收复新疆,他无时无刻不亲临战场,从实际战斗中总结经验,寻找应敌策略,成了战场的常胜将军。

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实践才能出真知!左宗棠收复浙江、攻克杭州,是因为他与太平军作战时久,了解太平军的作战风格,所以虽然初入战场,压力巨大,他仍能轻易化解之。而奉命剿杀捻军,他虽然事先做了“预习”,但毕竟缺乏实战经验,只凭着“纸上谈兵”,自然难以应对,这就注定了“兜剿”计划的失败!可见,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找到最佳对策!

战场上如此,生活中亦是如此。

就拿拍照来说,课本上详细介绍了构图、用光、选景等理论知识,但即便你把这些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没有亲身实践,仍然无法提高拍摄技能,只有当你将这些理论知识落实到拍摄实践中,才能够使自己的摄影水平有所提高。

这跟左宗棠所说的“军旅之事,必亲历而后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左宗棠深知,作为一个管理者,在与团队一同前进的道路上,总是难免遭遇各种各样的压力袭击,这时候绝对不能害怕失败,更不能因为一点点小困难就退缩,只有多去实践,才能摸清其中道理,找到最佳对策。如此一来,成功不就在握了吗?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精选了曾国藩家书一改过去各版本形式,将曾国藩生平分为京宦生涯、窘困的团练大臣、人生巅峰、余晖残照四部分。在讲解曾国藩家书的同时,以这种简介的形式方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其思想。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描写了北洋时期直系大军阀吴佩孚传奇的一生,讲述了他主张南北议和,发动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与各种势力角逐,与日本人斗智斗勇,并最终因不肯媚日卖国而被日本人杀害的故事。是一部情节紧凑,故事性极强的长篇小说。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三)》是《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系列之一,包括: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等。
  • 尼采大传

    尼采大传

    法国作家丹尼尔·哈列维,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亲友们对尼采的回忆进行整理,于1909年创作出了《尼采大传》一书,全书以时间为线索,对尼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致而又精准的描述。本书所依据的大多为第一手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是一本较为权威的尼采传记,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
热门推荐
  • 新增才子九云记

    新增才子九云记

    《新增才子九云记》在我国久已失传,今年才得以发现。书叙湖广省武昌府咸宁县少年学子杨少游登科及第,官至丞相,其六子不辱门楣,皆登金榜,可谓光宗耀祖。本书在叙事、艺术手法上既承古小说之一统,又独辟世情描写之蹊径,算得上是一部较成熟的白话小说作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安徒生童话精选大全

    安徒生童话精选大全

    本书共有一百六十多篇,本书精选了部分作品。其中,“丑小鸭”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尚心灵的理想形象;“卖火柴的小女孩”描绘了一幅震撼心灵的悲惨画面,却又是这般美丽;“皇帝的新装”、“五颗豌豆”在揭露假恶丑的同时,又充满了喜剧性的幽默感;“野天鹅”那出神入化的奇妙意境,洋溢着诗一般的抒情色彩。这些童话故事闪烁着智慧和情感的光芒,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 转角遇到爱

    转角遇到爱

    一次迷路,竟然引来了大半生的纠缠!从此以后,苏凉景的眼中,再也盛不下别的光景。两年后的再次相聚,一个成了光芒万丈的大明星,一个是背后默默无言的小助理,绯闻,伤害接踵而来,暧昧丛生的娱乐圈里,他们能否坚持心里最初的欢喜?
  • 凤阙倾城:盛宠王妃

    凤阙倾城:盛宠王妃

    一入宫门深四海。从此某郎是路人,深宫之中,暗涌无限,她一步步走来身心俱疲。皇室家族,地位显赫,可她的夫君却偏偏是个四处闯祸的傻子!她生性顽劣,固执,能将她束缚在那黄金牢笼里的,只有那个高傲冷峻的四王爷。他在她情窦初开的孤寂岁月里强势闯入她的世界,却又在她决意舍弃一切荣华随他而去时,将她残忍出卖!心动,心痛,心死,世事却已在弹指间斗转星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笑话中的管理学

    笑话中的管理学

    作为一门学科,管理学是与个人最贴近的学问。它指明了现代企业运行的规律和秘密,解析商业帝国的波谲云诡,找出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内在逻辑,这对于躬耕于写字楼里的上班族而言,它使个人看清了自己所栖身的公司的真实图景。本书从智趣的角度审视管理学,从笑话中透析管理的本质。内容除了包含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外,还将很多的管理定律穿插其中,这些管理定律浓缩了众多管理学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思想精髓,使管理学大厦在历史的云烟中历久弥新。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冷情少女:我不会爱你

    冷情少女:我不会爱你

    她冷漠,她冷淡,她做事不留情面,进入夏英的第一次,被冷酷帅气的景爷牵走,引起全校女生的惊呼。扬言说要保护她。却让她成为全校女生的公敌。她不需要任何的的保护,她冷漠的回绝他,无视他。她与他家族联手合作,她却慢慢地习惯他的存在,但她,不会爱他。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