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200000005

第5章 上篇 孩子不必太听话

该不该让孩子“听话”?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老师反复提醒,听话孩子是问题孩子,他曾在他的专著《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写到一个令人深思的例子:

维维现在终于是个父母和老师眼里的乖孩子了。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没有作业、没有严罚的气氛给了她三年的快乐生活,但刚上小学之后,她就感到了痛苦,因为她的行动无论如何也跟不上老师的节拍。当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喊“一二三,手背后”时,她怎么也难以坚持一直把手背在后面不拿出来;当老师上课提问题的时候,她总是不记得要举手回答问题,而是先把答案说了出来;当老师让同学们排队回家的时候,她总是一眼看见了来接她的爸爸,就忍不住从队伍里跑了出来……

老师非常恼火,她让维维抄作业100遍,让维维在课堂上罚站。在老师和父母的“紧密配合”下,维维终于变成了“听话”孩子。她不再淘气,不再玩耍,但她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想上学了”。

中国的孩子从小到大,听的最多的词儿,也许就是“听话”二字了。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对孩子的要求首先就是“听话”,批评孩子时最常用的语言是“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样一种教育标准究竟从何而来,又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不可否认,要孩子“听话”,这是与中国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分不开的。儒家传统文化强调“礼”,强调长幼尊卑秩序,强调伦常关系的稳定平衡。卑下者(臣民、子女、妻妾等)对为尊者应该完全服从、驯顺、屈己从人,抑制个性和情感,显示个体的谦卑和对为尊者的尊重。?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老师让孩子“听话”,这里其实包含着许多潜台词。

“大人的意见总是对的。”

“孩子应该服从大人的管教。”

“如果孩子不听从我的吩咐,就是不尊重我。”

“谦虚的、服从的、不张扬的孩子才会有出息。”

……

父母亲请想想,这样一种文化内涵和思维逻辑,是否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教授根据自己在美国工作多年的经验指出:“中国研究生胆子比较小,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没有冒险精神。其实拓荒工作或研究工作的内容,总是一半熟识,一半陌生的。”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孩子受到严格的管教,他们比较肯听父母和老师的话,而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非常谦恭,不敢想也不敢做“未知”的事。

“听话”孩子的问题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海查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对2岁~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个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个孩子,做了个长期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在反抗性强烈的儿童中,长大后有84%的人有果断的判断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而在反抗性不显著的孩子中,真正称得上有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只占24%。

如果孩子过于听话,父母应该感到的不是骄傲,而应该是警惕。听话的孩子可能今天是你心目中的“好孩子”,明天却会成为“问题成人”。

某些惟命是从的听话儿童,他们可能从小习惯得到父母老师的赞赏、表扬,他们的求学历程可能一帆风顺。但是,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自己做事的欲望、冲动和热情。这些孩子乐于讨父母老师的欢喜,为了赢得夸奖和欣赏,长辈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做一件事,不是因为自己喜欢,也不是因为自己需要,而只因为那是父母老师要求做的。

在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这种恶果很难表现出来。真正的危机发生在他们成人以后。当不再有人要求他们做什么的时候,当他们真正需要主宰自己的行动的时候,他们开始手足无措。他们已经养成依赖别人的思想和判断的习惯了。

这个时候,他们将面临一次严峻的“心理断乳期”,如果足够坚强,他或许能挺过去,成为真正独立成熟的个体。但如果这个关口迟迟过不了,他们或许会一下子松弛下来,变得空虚、消沉,无所事事。许多人感到惊奇,为什么一些非常优秀的中学生一考上大学就懒散起来,和他们以前判若两人。除了其他因素,对自己独立的不适应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或许会寻找新的依赖对象,比如依赖自己的朋友、恋人、领导等等。他们甚至可能因为心理上的压力造成人格上的扭曲。

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都很可能成为人生的失败者。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于不断地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被“听话”磨去了棱角的孩子,却缺乏了这种勇气、欲望和能力。根据多项调查,在中小学名列前茅的孩子有许多长大后碌碌无为,恐怕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通过沟通让孩子变得有主见

许多父母一边要求孩子“听话”,一边责备孩子“胆小”、“独立性差”、“没主见”,这的确是有点自相矛盾,就好像想在笼子里养出一只能飞上云霄的雄鹰一样。

如果真的是要孩子听话,那么就必须预备承担我们上面所说的那些后果,也不要为此责备孩子。如果真想让孩子有自信,有勇气,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那就别把“要听话”一天到晚挂在嘴边,倒不妨看看下面一些方法:

●改变评价孩子的价值标准

父母在家庭沟通语言体系中,最好把“听话”、“不听话”、“乖”一类语汇自觉剔除。父母不应该认为孩子的服从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更不应该用这样一种意识影响孩子:只要顺从父母的意志就值得表扬。

1.当你想用“听话”称赞孩子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别的语汇。

如:“你这么快就把作业做完了,真听话。”

可改为:“你这么快就把作业做完了,效率真高!”

2.当你想用“不听话”训斥孩子的时候,也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他语汇。

如:“我让你放学回家先把作业做好的,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可改为:“如果你先把作业做好再去玩,我想你可能玩得更开心一点,而且你也不用晚上很晚睡觉,是不是?”

3.丰富对孩子的正面性评价的语汇。比如:“勇敢”、“有信心”、“想像力丰富”、“思考得很深入”等等。

4.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或者有某种反抗行为时,不要依靠父母的权威对孩子进行呵斥压服。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是先冷静下来,如果在孩子面前难以冷静,可以先走到另一间屋子或者干脆出去一会儿。

等到你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问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孩子是不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某些他难以应付的事,造成情绪的失控?第二,自己是不是做了某些令孩子反感的事情?第三,孩子的态度不对,但他的话是否有一定道理?

这几个问题不一定要有答案,只要你自己略微清理一下思路就可以了。然后,你可以找孩子谈话,就你所想的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与大人产生矛盾,多半也是一时之气,自己过后也觉后怕。这时,如果你能冷静平和地跟他一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能让孩子更信任你,同时也能让孩子从实际中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更好地进行交流。

在最后,跟孩子说一句:“我不喜欢你说话的态度,你对着我吼叫,太没有礼貌了,你喜欢我对你吼叫吗?以后不可以这样,不管是对我还是对任何人,你都不能用这种态度。什么话都可以好好说,只要你有道理,别人都会理解你的。但是,如果你用那样一种态度,只会让别人对你反感。还有,如果你在表达意见前先把自己要说的问题想得更清楚些,会增强你的话的说服力。”

5.最重要的是,在父母的心里应该时时警惕,如果发现孩子一味服从,而不是主动地去思考,就应该敲响警钟。

●变换家庭角色

父母不要永远充当“管教者”的角色,也不要把孩子限定在“被管教者”的角色里,在家庭沟通中,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角色游戏”。

1.平等交流。

经常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家里有什么事情,可以和孩子讲一讲,让孩子了解情况,并征求孩子的建议。也许孩子的意见很幼稚,但没有关系,孩子毕竟是经过自己的思考,选择了他认为最好的建议,父母们应对孩子的建议给予重视和鼓励。

有一种“家庭会议”非常适合家庭成员间的平等交流。所谓“家庭会议”其实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用开会的形式商量每个人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可以选择最适合你家庭情况的时间和地点、环境、方式召开家庭会议,最好定出固定的时间,比如两周一次,一周一次等。在家庭会议上,每个人都要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自己遇到的不高兴的事,也可以是有关其他家庭成员或全家的共同事务。然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并商量解决方案。

举办家庭会议,最关键的是要让孩子有独立说话的机会,同时要让孩子充分发表意见,无论孩子说了些什么,父母都应该对孩子的话表示足够的重视。

2.让孩子管家。

有些父母在寒暑假期间让孩子管家,比如让孩子负责管钱,处理简单的家庭事务等等。这是很好的做法。能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也能让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得到锻炼。

另外,你也可以让孩子承担一些短期的任务,比如,让孩子策划周末全家的出游,从计划去什么地方,到查找资料,确定路线,再到准备要带的东西,都由孩子个人完成,父母只提供必要的协助。

给孩子一定的决定权,让他决定自己的事情。父母不必什么事情都自己说了算,更不要总是决定孩子的事情,这样做,一方面剥夺了孩子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使孩子变得过分依赖。适当给孩子一些决定权,让他们决定自己穿什么衣服、背什么书包、参加什么样的活动小组、交什么样的朋友等等。

●让孩子走向社会

孩子真正的独立性应该在社会中锻炼。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交朋友,鼓励孩于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要局限在家庭里,也不要局限在两方之间。带着孩子从事社会公益活动,这是一种现代、科学而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既能提高孩子的道德素养,又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还能让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形象更“光辉”。比如,带孩子去植树,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等。但要注意几点:第一,父母平时要表现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如果平时对此不关心,甚至喜欢说怪话,偶尔一次带孩子去参加公益活动,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你是在“作秀”;第二,最好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这样做。如果孩子较大,会对和父母一起参加这种活动感觉不适应,这时最好鼓励他和同学一起去;第三,千万不要把目的定为”教育孩子”,这样你一定达不到这个目的。

●思维训练

1.故意说错。

说一些孩子能认识到的错误(常识错误、逻辑错误、语言错误都可以),如果孩子发现了,则跟孩子进行讨论,并鼓励孩子。如果孩子发现不了,则把错误继续扩大,直到孩子发现谬误。

孩子如果对老师的话或者书本上的话提出不同意见或疑问,这个时候更应该大加鼓励,并且和孩子一起把这个问题搞明白。可以做实验,查找资料,询问别人等等,也可以让孩子直接与老师讨论这个问题。如果最后证实了是老师出错,那么要求孩子向老师提出来。父母一般会担心孩子指出老师的错误会让老师不高兴,其实,只要孩子是在私下里向老师单独指出(或用信件方式),老师不会感觉下不来台,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2.与孩子争辩。

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争辩。辩论的过程对孩子很有益,是一种头脑的训练。当孩子和同伴争辩的时候,父母尽量不要阻拦,要看看孩子是怎样争辩的;当孩子和父母争辩的时候,父母更不要用自己的权威压制孩子的言论,应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和老师发生了争辩,父母则要听听孩子怎么说,不要因为孩子和老师的意见不同,就先把孩子训斥一顿。

3.启发孩子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你可以在与孩子谈话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甚至看了影视文学作品,也可让孩子以主人公自居,让他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还可以用一些“一题多答”的问题或智力游戏启发孩子,比如:“什么东西是红色的,说得越多越好”,“尺子有什么用,说得越多越好”。

4.不要有问必答。

不要对孩子的问题有问必答。孩子询问一些问题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先想想,让孩子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和孩子一起讨论。如果对孩子的问题全部予以回答,则可能失去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的孩子很难学会自己思考问题。当然,有些问题可能太难,让孩子完全自己思考也不太现实,这时父母可以适当对孩子做一些提示。

请父母参与思考

要求孩子听话也许是父母的良好愿望,但我们没想到的是听多了话,人才也变了奴才。那么如体何避免孩子成为“听话”的问题孩子呢?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让孩子有主见!

同类推荐
  • 和宝宝的间隔年

    和宝宝的间隔年

    怀孕的职场女性加持,生命的延续,爱的蔓延,都应该是源源不断的力量!那么请看一个公关行业的“奔跑超人”如何权衡生活和事业,如何开展和宝宝的间隔年,又如何完成人生角色的完美转变?翻开下一页,是爱,是希望,是美。小五月是谁?是爱。
  • 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要想让孩子成为富有的人,并不需要给他留下一大笔财产,而是应把他培养成一个可以创造财富的人!本书汇聚了多位成功父母的经验,讲述了如何让孩子拥有比金钱更重要的学习能力,如何与命运抗争。用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世界,以诚实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对孩子的财商进行开发。有了这些,让孩子成为“富一代”将不再是梦想!
  • 青少年营养食谱

    青少年营养食谱

    《吃出聪明智慧丛书》针对不同年龄婴幼儿生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发育期婴幼儿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婴幼儿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
  • 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只要父母善于发掘,精心培养,善加引导,多多支持,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毕加索”,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爱因斯坦”,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莫扎特”。总之,只要有兴趣,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
  •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以通俗浅显的文字和一系列脍灸人口的故事编写而成。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及家教特点等,作了简明的介绍。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家庭教育不仅有历史的时代性,而且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当我们阅读《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时,对家教的历史遗产要注意剔除其封建糟粕,并有批判的精神和阶级分析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吸取其精华。
热门推荐
  • 腹黑三小姐:特工狂妃

    腹黑三小姐:特工狂妃

    她,黑道界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工之王,被炸成残肢断骸。——她,轻纱白鹭,轻纱帝国闻名遐迩的废物三小姐,轻纱家耻辱,死于非命。一朝穿越,惊华艳艳,艳绝天下。是凤,当破九霄,岂敢苟活于世?。巾帼不让须眉,须眉都给我趴着,看她如何威震天下!——爱盛盛,喝肾宝,生活无限好~
  • 妈妈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妈妈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妈妈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系枕边书“父母给孩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丛书”之一,所选睡前故事以突显人类优秀品质为主,帮助父母引导孩子养成勤奋踏实、诚实待人、积极乐观、宽容博爱等优良品格。
  •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中年级)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中年级)

    小朋友们,你们爱听故事吗?喜欢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吗?喜欢那些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吗?喜欢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吗?喜欢探究答案的快乐吗?这里有你喜爱的故事,这里有你喜欢的故事结局,这里有你想要的快乐,孩子们,还等什么,来吧……
  • 财务部管理制度范本大全

    财务部管理制度范本大全

    《财务部管理制度范本大全》是“企业规范化管理制度范本大全”丛书之一,由“时代光华管理培训研究中心”整体策划完成。由注册会计师,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鲍新中编著。本书立足中国企业实际,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将枯燥的理论简单化、流程化、制度化,对财务部门管理的相关制度、流程、管理表格、文案等进行了介绍。本书囊括了几乎所有与企业财务部门相关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以及相关管理表格。
  • 庶女策:盛世毒妻

    庶女策:盛世毒妻

    前世使尽计谋,只为了他一生回眸、坐拥江山。一朝梦醒,她与爱子双赴黄泉,他却与嫡姐长相厮守。意外重生,却发现回到了十三岁。此时的她面临着回府的局面,这一次,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把他们欠自己的,一样一样拿回来!“女人,你用毒?”某男眯起眸子,大手不安分地游走在眼前人细长脖颈上。某女冷眼一瞥,“申公子,自重。”
  • 独立

    独立

    伙伴们背对着夕阳,在厂外的铁轨旁一边走一边聊着各自的作业有没有写完。
  • 宝宝很妖孽

    宝宝很妖孽

    她曾是A市的天才学生、泰拳界的骄傲,却意外死亡。当她再度睁眼,居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成为被家族抛弃,顶着废物名头被殴打致死的杨家“公子”时,昔日的废材便成了万世不出的天才,令整个异界为之颠覆。父母为隐藏她身上邪魔的秘密不惜和家族决裂,自此,她不要再做拖累他们的废物,定要成为他们的骄傲!不被家族承认?那便成为被各大家族争夺的习武天才,让杨家挫胸顿足,后悔不跌!尊严遭受践踏?那便狠狠还上一拳,再跺上三脚,让世人知道何谓犯我者,必诛之!后悔了?求饶了?对不住,小爷便生了这么个贱性,敬我者十倍还之,恶我者吾恒恶之!内力修炼,精神控制、召唤、炼药,这一切对她来说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在这个充满阴谋和压迫,诡计与争斗的大陆,她努力活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她相信终有一天自己会把世界踩在脚下,君临天下,舍我其谁。当武者为了修炼内力散尽家财购买灵丹仙药却依然修为难进,而她却凭借着变异的元丹肆无忌惮的猛窜越级。更变态的是,她还是一个出色的炼药师。当召唤师为了契约一头魔兽费尽千万苦时,却有无数圣兽跑来向她大献殷勤:我是最强壮的圣兽,真正的战士,若你喜欢我还可以幻变成人形满足女主人的特殊要求。“滚!我已有上古神兽为坐骑。”而这该死的“小子”却不领情。当精神师拼着老命才能控制一头神兽为己所用时,而她却能翻云覆雨、搬山造物。管你什么神兽,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你还是死路一条。面对各方势力的拉拢,“臭小子”却死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死不挪窝,并给出超级言论:“不喜争斗、只喜美男”。人们在恶寒这个男人的怪趣味时,谁看清了她才是倾城容颜、绝色天下。
  • 九道真仙

    九道真仙

    武学宗师为追求武道巅峰身死,却穿越到一个仙侠世界,得到大巫后裔的血脉。修仙资质差?我便以大巫强横的肉身和前世的武技结合,一样可以横扫天下……大巫会武术,神仙都挡不住!热血、激情、爽快……我只相信自己手中的剑!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二嫁美人:财迷皇妃腹黑帝

    二嫁美人:财迷皇妃腹黑帝

    喜欢金子有错吗?长得好看是她的错吗?金子还没捞满意,美男后宫也没开成就嫁人了,这她也就认了,谁叫对方英俊温柔又有钱呢!!可是床还没上将军老公就被弄去打仗了这也贼倒霉了一点。为了他吃尽了苦担尽了心,可到头来却是稀里糊涂地被献给了皇帝,咦,这人为何如此眼熟?左右为难的三人世界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