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100000027

第27章 安娜胜利了 (3)

第六章安娜胜利了 (3)

用不着明白,只有心照不宣,相互服从和美好的颤栗。第二天早晨醒来时,外面下雪了。他惊奇地看着那灰白的天空,呼吸着那雪天特有的气息。雪覆盖着草地,落满了窗棱,压弯了黑色杉树上参差不齐的枝桠。雪使得教区墓地里的坟堆看上去光滑了许多。不一会儿,雪又下起来了,他们出不了门了。他很高兴,因为他们处在不受任何干扰的静谧之中了,世界和时间都不存在了。雪一下就是好几天。礼拜天,他们去教堂做礼拜,花园里的雪地上留下了一长串脚印,在翻墙时他又在墙上留下了一个宽大的巴掌印。然后,他们穿过了教堂院子里的雪地。三天了,他们俩恩恩爱爱,没人打搅他们。

教堂里人不多,这让她高兴。她对教堂是不怎么感兴趣的,她从来不过问什么信仰,她不过是按习俗常做早祷,但对祈祷并不抱什么希望。今天,享受了完美的爱情之后又下了一场瑞雪,这让她感到有盼头儿了,精神劲儿也就上来了。她还留恋那个永恒的世界呢。进了中学以后,她总想成为一位贵族小姐,以此实现一个神秘的理想。她听布道并总想弄懂它。有一段时间,这样挺不错。牧师教她这样那样行善,于是她感到她的最高目标就是去完成这些使命。可这东西很快就对她失去了吸引力。不久,她就对行善不感兴趣了,她的灵魂在寻求什么,这不仅是行善或尽力行善的问题,不,她需要别的什么——一种不是现成的义务的东西。任何东西似乎都是一种社会义务,而不是她的自我。

大家谈论她的灵魂,却不知道这为什么从来没有唤醒或从来没有牵动过她的灵魂,根本就得不到她的灵魂。所以,尽管她喜欢牧师拉沃西德先生,并且她还有一种捍卫考塞西教堂的感情,想为它做点什么,可这在她的生活中算不了什么。她岂止是对教堂不满,在丈夫被教堂的思想唤起热情来时,她简直要敌视起教堂来了。她讨厌这虚伪的教堂,恨它不能满足自己的任何愿望。教会嘱她去行善,不错,她并不反对这样做。教会谈论她的灵魂,论及人类的幸福,好像能否拯救她的灵魂是取决于她做不做对人类幸福有益的事。没错,是这样。可是,她坐在教堂里,脸上的表情却是哀苦和悲伤的。难道她就是来听这些的吗?干这或不干那她就能拯救自己的灵魂吗?她虽然对此没有表示异议,可她脸上的哀苦相却露了馅。她要听些别的什么,她要从教会这里得到的是别的什么。话又说回来了,她算老几能够决定这些?她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可她都做了些什么呢?她感到羞愧。

她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求置之不顾,能不理会就不去理会。这些渴求让她感到恼怒,她想象其它人一样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今天,他比以往更让她生气,教堂对他有一股不可遏制的吸引力。他对她心目中的教会并不怎么关心,他倒是关心自己是否是一个坐在那儿的天使,是否是一头传说中的动物,他其实对布道和礼拜的含义根本就不重视。他显出聚精会神的样子,这股劲头把她气得一句话都说不上来。其实教堂的教义本身对他来说等于个零。“饶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饶恕那些对我们犯了罪的人”(《忏悔录》引文。)——这句话根本就不能触动他,可能就是耳旁风吧。他不愿意什么都能让人懂。他对自己的罪过不在乎了,对邻人的罪过也不在乎,操那份心是平时的事,到了教堂里就不再注意自己的日常生活了。才不管天天如此的那一套呢,至于人类的幸福嘛,他根本就没意识到还有那样的事,只有在平常日子他感到气儿顺的时候才会想到那东西。进了教堂,他想的是一种冥冥的、难以名状的情绪和了不起的激情的神话。

他对他或她的思想从来就不感兴趣。天啊,这可把她气坏了!他不理会牧师的布道,他忽视人类的伟大,他不承认人类对他的直接重要性,不理会作为一个人的自己。他不把自己在设计室里的生活看得很重,也不把生活在别人中间看得多重,这些不过是一篇经文上的空白处,实在的东西是活生生的所在,是他和安娜及他跟教堂的联系。他存在于对于“上帝”的冥冥的情绪感知中。这篇经文神秘而昭著的重要内容就是他对教堂的感情。他这样都快把她气疯了,她不能夺走他从教堂里得到的满足。对她来说,对灵魂的思考和对自我的思考是紧密相关的。真的,她的灵魂和她的自我在她的躯壳里是同一个东西。可他简直是忽视了他的自我,对自我置之不顾。他有一个灵魂,一个冥冥的非人的灵魂,这个灵魂对人类根本不屑一顾。

在她眼里他就是这种人。他的灵魂活着,在教堂那幽暗和神秘中,自由自在,就像一个陌生、深奥的地下的东西一样。他对她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他有这种教会精神,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精灵,似乎不受她的约束。而她有些妒忌他这种冥冥的、自由自在和灵魂上和欢乐,妒忌他身上这种奇怪的东西,这东西让她好奇,让她恨之入骨。说到底,她是看不起他,想消灭他身上这个毛病。在这个雪花飞舞的早晨,他坐在她身边。阴沉的脸上透着些生气。他没有感觉到她的存在,可她似乎感到他正向奇怪的神秘处倾吐着内心激荡着的对她的爱。他一脸的忧郁,看着一扇有彩色玻璃的窗子。她看到红宝石色的玻璃,玻璃外面的柜上堆起些雪来,玻璃上画着一幅熟悉的黄羊抱旗杆的图案,虽然现在图案有点暗淡,可那朦胧图案的内部却是出奇地亮堂,亮得意味深长。

她一直喜欢这扇半红半黄的小窗子。窗子上那只羊画得呆头呆脑的,羞涩地抬起一只前蹄,蹄缝里歪歪扭扭地插着一杆带有红十字的旗子,而这只浅黄的羊儿的影子却是浅绿色的。她一直喜欢这个小动物,对它可有感情了,喜欢它就像从喜欢集市上带回家的那种毛绒绒嫩弱的小羊一样。她一直喜欢那些玩具,对教堂窗子上的这只羊她同样怀着儿时的乐趣。可她为这小羊感到不安,她从来就说不准这只擎着旗子的耶稣(在这里大写的羊(Lamb)指的是耶稣。在基督教的教义中,基督是一只为人类幸福献身的羔羊。)会不会比它的表面的含义更多一些。她不相信它,不怎么喜欢它。

他奇怪地眯起眼睛时,脸上显出一丝淡淡的喜悦,这让她感到不舒服——他在跟窗上这只羔羊交流思想呢。她浑身感到一阵寒冷——她的灵魂都变得困惑了。他坐在那儿,纹丝不动,一坐下去就忘记了时间,神采奕奕的脸上透着点紧张。他这是在干什么?他和窗上这只小羊有什么关系?蓦地,这头擎着旗子的羔羊在她的主神经上放射起光芒来,她猛地感受到了一股强有力的神秘体验,传统的力量钳住了她,把她送入了另一个世界。她恨这股力量和它对抗着。不一会儿,它又只不过是玻璃窗上一只傻呆呆的羔羊了。对丈夫的一股强烈的、难以名状的恨在她心头升起。他这是干什么,精神抖擞地坐在那儿,魂儿都被牵走了。她剧烈地摇晃着身子,装作去拾自己的手套,在他脚下摸着,借此机会碰了碰他。他醒过劲儿来了,露出一脸的迷惑神情。除了她,谁都会同情他的。她想让他难堪。他不知道出了什么差错,也不知道自己曾做了什么。

在饭桌旁坐下后,他被她那股阴森森的敌意惊得瞠目结舌。她也说不清她干吗动了这么大的气,反正她是生气了。“你为什么总是不听牧师的布道?”她火冒三丈,气呼呼地质问他。

“我听了。”他说。“你才没听呢——你一个字也没听进去。”他沉默了,又自我陶醉去了。他有点深沉,似乎他心里藏有一个地下避难所。他一显出这副样子来时,就不愿意跟她待在一间屋子里。晚饭后,他躲到前厅去了,还是那副神不守舍的样子,这让她心头感到压抑。然后,他走到书架前取下几本书来浏览,她是极少光顾这些书的。他坐下来入迷地读着一本关于旧弥撒中启示录的书,然后又迷上了一本有关教堂绘画的书,那些书有意大利的、英国的、法国的和德国的。十六岁那年他就发现一家罗马天主教的书店里藏有这类书。他着迷地翻着书,只是看得入迷,并不去思考。他呀,就像一个眼睛长在肚子里的人一样,她后来这样说他。她走过来跟他一起看起书来,这些东西也挺让她着迷的。不过她感到迷惑不解,对这些书时而兴致勃勃,时而又有些生厌。当她看到那副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死尸的画像时,她脱口大叫:“难看透了。”“什么?”他惊奇不解地问。

“不就那一身的伤口吗,却要我们去崇拜他们。”“你知道,这意味着圣餐的饼,”(耶稣殉难前曾给他的门徒们吃饼和酒,声称饼和酒象征着他的肉体和血液。)他慢吞吞地说。

“得了吧!”她大吼道,“那更要不得。我才不想看到你的胸脯上裂口子,也不愿意吃你的死尸。你白送我吃我都不吃。你不觉得这怪吓人的吗?”“这又不是我,这是基督。”“是你又怎么样?太可怕了,你吞下你自己的死尸,还觉得是在吃圣餐呢。”“你应该理解这画到底是说什么的。”“它是说,人的身体被割裂,杀死了让人们来祭拜。还能是别的什么吗?”他们都沉默了,他愤怒了,对她很冷淡。“我又想起教堂的那只羔羊来了,”她说,“那是教区里最大的一个笑料。”说着她“扑哧”一声笑了。“那很可能——对那些看不出门道的人来说是这样。”他说,“你知道吗,那象征着基督,象征着他的纯洁和牺牲精神。”“不管这是什么意思,那只是一只羊吧!”她说,“我只是一个心眼儿地喜欢羊,却不觉得它们还意味着什么。至于说圣诞树上的旗子,没——”

她又嘲讽地笑了。“这是因为你什么都不懂,”他暴怒厉声地说,“你嘲笑就嘲笑你懂的东西,不懂就别嘲笑。”“我什么不懂!?”“你就不懂那些东西意味着什么。”“到底意味着什么?”他懒得去回答她,也不容易回答。她坚持要问:“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耶稣的胜利复活。”她迷惑不解。恐惧攫住了她。这都是些什么呀?某种冥冥的、强有力的东西似乎在她面前伸展开来,难道这真是了不起的事?不,她拒绝承认这是好事。“不管它假装说明什么,它毕竟只是一只可笑的玩具羊,蹄子上还夹着一株圣诞树的旗子。要是它想说明别的什么,就应该是另一副扮相。”他让她给气昏了头。他为自己喜欢这些东西而感到害臊,他只得把这股子喜欢劲儿全掩盖起来。他为自己竟对这些象征性的东西爆发出忘我的狂热感到羞耻,有一阵他竟恨起那只羔羊和那副神话般的圣餐图来(即圣母怀抱着耶稣尸体的那幅图。),那是强烈的恨。他心头的热情之火被熄灭了,这是她往上泼凉水的结果。一切都让他觉得恶心,他觉得嘴角上沾满了灰。他气坏了,冷漠地走了出去,把她一个人留在屋里。他恨她。他头顶铅云密布的天空,脚踩皑皑白雪,走着自己的路。她又哭了,还像以前那么伤心、忧愁,不过她的心平静了,真的,平静多了。

他一回来她就主动要跟他和好。他满脸阴沉相,不过不那么可怕了,她打碎了他心中的一点什么。最后他心甘情愿地甩掉他灵魂里的那些象征符号,去接受她的爱抚。他喜欢在他没有要求或不想的时候,她把她的头放在他的膝盖上;喜欢她张开双臂抱住他对他大胆地如此这般一番,他再一次感到自己的四肢里的血液是多么旺盛。她爱他那双眼睛,这双眼睛望着她时,既聚精会神,又显得幽远,并没有跟她的目光碰在一起。她想使这双眼睛靠近些,她想让这双眼睛了解自己。可是他并不这样,他的眼睛远的凝眸,像鹰眼那么高傲,又像鹰眼那么纯真、无情。她爱他,她抚摸他,把他挑逗得像鹰一样急迫地渴求她。不过他一点也不温存,他对她狂暴、粗野,就像一只鹰那样袭击她、占有她。他不再神秘了,她是他的最终目标,他的猎物,她被他抓走了,他满足了,到最后甚至厌腻她了。

同类推荐
  • 司马懿吃三国3

    司马懿吃三国3

    热闹的三国,为何最终属于沉默的司马懿?论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关羽、赵云、吕布随便一个都能灭掉他;翻开本书,看司马懿如何靠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 威尼斯商人 吝啬鬼 死魂灵 欧也妮·葛朗台

    威尼斯商人 吝啬鬼 死魂灵 欧也妮·葛朗台

    纵观世界文学领域,汇集品目繁多的吝啬鬼形象,其中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又译《悭吝人》)里的阿巴贡,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里的普柳什金,以及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最具代表性。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存,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
  • 蟹之谣

    蟹之谣

    小说贴近生活,小说通过老实巴交的农民于旺田养螃蟹的遭遇,真实地表 现弱势群体在现实生活重压之下生活的沧桑、奋争与无奈。揭示了底层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生存的艰辛和苦难,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农民调查”。小说情节曲折、深沉厚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高水平作品
  • 江河秘闻录:长江诡话

    江河秘闻录:长江诡话

    长江,比黄河更神秘的母亲河。蛊术,赶尸,过阴……无不诞生流传于长江流域。祝融官,长江秘密的守护者,一个传承千年的隐秘组织,和一个从不公开的惊天秘闻,中国最神秘的“有关部门”。一场诡异的中毒事件,将江淼牵扯进迷离的漩涡。无数江湖奇人,匪夷所思的事件背后,都隐藏着难以置信的真相!数不清的暗地交锋,道不尽的上古秘辛,都围绕着神秘的长江展开……
  • 夜色温柔

    夜色温柔

    描写的是一个出身寒微但才华出众的青年对富有梦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终如何遭到失败、变得颓废消沉的故事。
热门推荐
  • 白痴(超值金版)

    白痴(超值金版)

    许多左翼的“进步”文学家、评论家纷纷指责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社会主义的反对,指责他以宗教的精神鸦片毒害人民,更是从社会主义革命的意识形态立场上清算了作家。宣扬忍耐和顺从。他们尤其不能容忍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虚无主义、自我矛盾的世界观,和他对于人的毫无信心的悲观立场。,《白痴》问世之后在引起轰动和赞誉的同时,宣扬放弃反抗、放弃革命。革命领袖列宁的激烈批评:“对最拙劣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拙劣的模仿”,也引起了广泛的批评。他们需要和欣赏的是拉赫美托夫那样的“坚贞不屈和充满毅力的职业革命家”
  • 两世之约:王爷的鬼妃

    两世之约:王爷的鬼妃

    苏灵,一个现代鬼魂,最爱的人是秦阳,最好的朋友是黑白无常。黑白无常,将苏灵当宝,肯为她上刀山下火海,所以阻止了正赶去投胎的苏灵,然后送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给她,她就可以不用投胎也可以重新做人了。他,秦阳,浣国的王爷,陪伴在边的却是一个鬼妃,但他不介意,反而一如既往的爱她。人不与妖配,更何况是鬼呢?苏灵与秦阳的爱情能否有个幸福的结局?请大家支持本文,本文绝对精彩,绝不会浪费大家的时间。【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天贵逃妃之腹黑两宝

    天贵逃妃之腹黑两宝

    前世白领精英,官至CEO,号称铁娘子,穿越成了孩子的娘。据说穿成娘的都能有个天才宝贝,可她这一穿,养出的却是个小吃货,差等生。儿子属于大牛胃,一天能吃光一家家当,光是养家糊口,够人折腾。为生计烂头焦额,母子俩被抛弃在乡间野田的破陋小院,过的世外桃源,清苦又清闲,快活似神仙。未想某日带儿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劫错车劫到他万岁爷微服出巡的御驾。马车内,她脑袋如草的花瓶儿子为了她喊:“我娘要劫人!”泪,儿子,你这是打算把娘送人吗?那时,他只以为她是个女劫匪,她儿子只以为他是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登徒子。放了她,只因为他也有个儿子。只是没有想到,他的儿子和她的儿子,长得几乎一个模子。某男眯起危险的墨瞳:你的儿子怎么长得和我儿子一样?本君儿子是小太子,你怀的莫非也是龙种?难道这是攀结富贵的新招数?克隆太子爷!某女一把火儿被点燃:少往你脸上贴金,我儿子都说你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钱财虽可贵,自由价更高。她错了,错的离谱。民间皆赞他是个宅心仁厚的一代明君,在她眼里,分明却是狡兔三窟,最擅长坑蒙拐骗的霸君。先有他儿子坑蒙她儿子,某天他儿子说:“我家里天上飞的,水里游的,王母娘娘吃的仙桃,都可以任你吃个够。”她儿子:(ˉ﹃ˉ)后有他这个大的坑蒙她和她儿子:“你儿子吃了我家仙桃,一颗仙桃价值万万千,你们两个先在这宫中打工抵债吧。”打工打到什么时候?某男笑若春风:那还用说,抓到了还能让你逃!
  • 青春伤不起

    青春伤不起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或悲或喜,普通点的,谈谈人生,聊聊理想,找个女朋友,浑浑噩噩的过下去。而我的青春,真的是伤不起啊!拜托,我只想普通一点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历史常识悦读

    历史常识悦读

    收录了从“创世之初”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中国历史常识,并配有大量插图,引领你走进历史的天空。从中窥视历史前进的脚步。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作为一面镜子,为人类记录着时代的交替与更新。从历史中可以获知我们的先人祖辈们的丰功伟绩和过锚褥失,我们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同样深记他们失败的教训。
  • Boss危险:贴身首席求包邮

    Boss危险:贴身首席求包邮

    逃出狼窝,她投奔传闻中富可敌国的绵羊先生麾下。岂知,上班一月,衣冠楚楚的总裁大人就把她推到墙边。他扯开领带、解了扣子。嘴角邪魅的勾起:“景秘书,你盯我看一天了,都不准备劫个色再走?”
  • 下堂妻遭遇钻石男:迫嫁豪门

    下堂妻遭遇钻石男:迫嫁豪门

    在现场直播的婚礼上,爆出她与陌生男子的录像,她被新郎母亲打一耳光骂做破鞋,成了弃妇,更被扫地出门。离婚之后,冷得像冰的全球第一富豪,腹黑冷清的大总裁居然会娶名声已经烂大街的她,并给她一场真正的世纪婚礼……这一切的一切,只缘于……
  •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