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6900000014

第14章 天堂地狱一念间(1)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经中科院党组讨论,决定摘去顾准的"右派"帽子,并为他举行了摘帽大会。顾准"洗心革面"地表示:感谢组织感谢党,自己一定再接再厉,拥护"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争取早日恢复党籍。

回到家里,门刚一关,他便严肃地说道:"谁说我不反对"三面红旗"?我就是要反对,反对到底!"人民的大会堂?

1960年,饥荒开始在全国蔓延。中科院担心下面的人被饿死,发通知让顾准等人返京,另觅新的改造基地。

临行前,顾准在日记中一语成谶地总结道:

"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自然灾害"),代价也够重大的。后一个历史时期,为了消除这些恶毒的影响,不知要付出多少精神物质的补偿!"沈万山最后一次大发淫威:回去后一律不准传播这里的见闻!欢送仪式非常隆重,县委领导齐齐送行,搞得跟拍戏似的。返京人员集体高喊口号,以示继续革命的决心。上车后还频频招手,都做出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其实心里都恨不得插上一对翅膀,赶紧逃离这处魔窟,一辈子都不要再提起。

"悲恻的情绪几乎把我浸透了。"顾准这样形容离开商城时的心情。

颠簸的汽车上,摇晃的人群挤碎了挎包里的豆馍--这是一个好心的老乡临走时塞给顾准的。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信阳俯拾皆是的炼钢炉。当汽车驶过名震全国的"超英""超美"公社时,顾准发现,所谓的赶英超美的"模版",不过是两个破集镇,连江南最普通的农村都比不上。

一月二十日,坐着被信阳百姓视为"诺亚方舟"的火车,顾准抵达北京。

换乘中科院派来的大巴,在动物园门口下车,往南走两公里就是顾准的新家--百万庄职工宿舍。

这一带在当时非常荒僻,几十栋一模一样的红砖楼鳞次栉比,宛若迷宫。

两年前,顾准被打成右派,一家人从中科院的专家楼搬来这里,生活条件一落千丈。

两年间,从赞皇到商城,顾准在新家待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月,以至于当他扛着行李回来时,摸黑找了一个多小时,才认出自己家的单元楼。

窗户里黑乎乎一片,家人均已安睡。

汪璧听到动静,起身开门。对顾准的蓬头垢面,她一点也不惊讶,能活着回家,已是不幸中之万幸。

顾准换了衣服,洗漱完毕,在台灯前枯坐。身处北京,心却留在了商城。日记中他写道:"谁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再过七天就是农历新年,顾准稍事休息,外出散心去了。在天安门广场,他看到《人民日报》上铺天盖地介绍过的"十大建筑"。这是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工程,以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为代表。

望着这些气势恢宏的冠以"人民"二字的苏式建筑,顾准脑海中浮现的却是信阳那些倒毙在路上的浮肿尸体。

他已无法融入这个时代,只能在家同妻子倾诉衷肠。而作为财政部的处级领导,汪璧不知该如何面对丈夫所说的那些"天方夜谭",更不要说被严重洗脑的孩子们了。

落寞的他只好对着日记本倾诉:"厉行上调后,城市供应一定比较顺利,可是这个农村哪!我禁不住一阵阵的心头绞痛!"顾准一天到晚表达不满,句句反动。比如说农村应鼓励单干,允许两极分化;群众去商店买钉子,只有大钉子,没有小钉子,因为国营工厂按吨计算产值,不讲实际效益。更恐怖的是,顾准还经常给子女普及一些诸如"马克思并不了解中国,对中国社会的论述不一定正确"的观点。有一次,一个亲戚来家里做客,顾准比画着跟他讲"大炼钢铁":

在泥地里挖个坑炼铁渣,泥土导热,你说怎么炼?亲戚吓得脸色苍白,落荒而逃,汪璧为此很不高兴。因立场不同,长女顾淑林经常和自己的右派父亲吵架,她凛然的神态深深地刺激了顾准。在同汪璧商量后,夫妻俩决定:今后就让孩子们把顾准当"反党右派"来看,不再争论,以使他们融入主流文化,正常成长。

谁知,这个痛苦的抉择竟草蛇灰线地为日后埋下一出更大的悲剧。

陈云的惊诧

春节刚过,中科院通知顾准,由于他改造有成绩,特派至院属的清河饲养场协助工作。

饲养场占地一千余亩,养猪养牛、种植粮食,专为中科院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提供食品。

给顾准安排的职务叫"参谋",工作比较清闲,伙食令人垂涎。静养了一段日子,顾准的病体逐渐好转。他开始抓紧时间读书--天知道这黑暗的时代,暴风雨何时又会落下来。从休谟到康德,从黑格尔到杜威,日复一日的苦读让顾准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飞跃。而对西方历史的研读,又使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有了深刻的认识。

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顾准为了让子女跟他划清界限,痛苦地选择了自我隔离,连节假日都不回家,只是当购得鸡鸭等紧俏食品时,才带回去给他们补补身子。

汪璧为了让顾准能尽情买书,让他自由支配饲养场发的50元补助,而以自己每月180元的工资承担全家老小的生活。她没有别的指望,只是默默地祈祷顾准逐步向组织靠拢,家庭早日恢复常态。

顾准则一副"我改造好了"的神情,几乎不开口说话,每天除了埋头干活就是闭门读书,连春节都不回家,留在饲养场加班,终于感动了组织。

1961年11月,经中科院党组讨论,决定摘去顾准的"右派"帽子,并为他举行了摘帽大会。

会上,顾准"洗心革面"地表示:感谢组织感谢党,自己一定再接再厉,拥护"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争取早日恢复党籍。

大会圆满结束,顾准带着一大摞书稿回到家里。门刚一关,他便跟换了个人似的,严肃道:"谁说我不反对"三面红旗"?我就是要反对,反对到底!"把迎接他的家人彻底吓傻了。

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犀利地指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你不承认,人家农民就不服。"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也说:"如果主席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错误也不检讨,将给我们党造成恶劣的影响。"压力之下,毛泽东当着全国七千名代表做了检查。六月,陈云下基层,回家乡青浦县的小蒸公社做调研。上海城郊的青浦县自古便是富足的鱼米之乡,可"大跃进"后,这里的农民只能顿顿喝稀粥。吃不饱饭时,竟把原本用作绿肥的红花草吃光了。

陈云等人走在小镇上,见许多农家门口晾着麦秆。据当地人说,这是生产队碾麦后分给农民的。家家户户都把麦秆重新晾晒后放在簸箕里搓,能搓下不少麦子。

陈云问一个农妇,到底能搓下多少麦子。农妇说,攒起来有一斗哩。

陈云大惊,并很快猜出了答案:农民故意在打麦场上不碾干净,等把麦秆分回家后再仔细弄,如此便能多得些口粮。

陈云感慨道:"我们不能多拿农民的东西,你要拿,他们总有办法应付的。"接着去参观公社的养猪场。干部们告诉陈云,去年一年公社养猪没赚到钱,反而亏了3.8万元,平均每个农户要负担16元。陈云算了笔账:允许私人养猪时,平均一头母猪一年生十四五头苗猪,苗猪死亡率6%;实行公养后,一头母猪全年平均只生四五头苗猪,死亡率竟高达89%。强烈的对比,又让他大吃一惊。

更让陈云惊讶的事还在后面。傍晚,他听到小镇上合作商店的店员吆喝:"棒冰,棒冰,两分一碗!"陈云很好奇:棒冰应该论根卖,怎么会用碗卖呢?出去一看才知道,原来棒冰是上海做的,通过国营商业渠道运到县里,再从县里用汽车、小船运到各公社,再往大队、小队分,到了基层的商店,早就化成了棒冰水,店员舍不得倒掉,只好用碗来卖。

陈云听后摇头叹息:现在商品流通是按行政区划来管理的,不合理,可又改不过来。

小蒸公社靠近黄浦江,过去有许多渔民下午开船到江上捕鱼,清晨运到上海城里去卖。但实行统购统销后,青浦县禁止渔民私自贩售,捕来的鱼必须运回青浦,卖给国营的县水产公司及其下属的收购点,再由其统一运到上海,以保障供应任务。

如此来回运输,耽误了时间,把活鱼生生运成了死鱼。无奈之下,渔民只好把鲜鱼做成咸鱼上交,从此,上海城里的鲜鱼越来越少,甚至连咸鱼也因运输费和手续费,价格比以往高出不少。

陈云听说后,找来青浦县委和水产局的负责人谈话,劝他们准许渔民直接去上海卖鱼。对方很为难,说如果这样做,必须改变现在的供销社制度。陈云听罢,沉默良久,深深地叹了口气,对秘书说:"我一个党中央的副主席,连这样一个小问题都解决不了,实在对不起人民。"此后近二十年里,上海市民只能吃到黄浦江里的死鱼。在同老乡交谈时,陈云问:"我是好人,还是坏人?"众人答:"好人。"陈云意味深长道:"我虽然是好人,却办了错事。"回京后,陈好人给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小平写了封信,并附上《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豆》《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三个调研报告。以此为契机,中国走上了一条务实建设的道路。刘少奇等人抓紧来之不易的机遇,主持恢复经济。

春花烂漫,冰雪消融,顾准欢欣鼓舞,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微笑。他又一次对党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正如三十年前那样……

市场经济第一人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1962年,中国的政治形势略有好转,经济也逐渐复苏。

三月,刚从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调任中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的孙冶方敲开了老友顾准的家门。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罗纳德·科斯。乔治施蒂格勒、莫里斯·阿莱、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康托洛维奇·利奥尼德、米尔顿·弗里德曼。理查德·斯通、奥尔本·菲利普斯、威廉·维克里。
  •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今生今世。雪域高原最纯美、忧伤的爱情。他是世间上最美的情郎,所遇女子都甘心为他倾覆一生。他是雪域上最哀伤的王,苦苦在尘世中挣扎求索,穿越世间三百年的历史,他不爱他的江山,只爱他的美人,一生情意绵绵。他未死也未生,在历史中生与死从来都只是一个谜。他只是带着他最美好的年华,最动人的诗篇……
  •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对一些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故事,来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
  • 科学家论语

    科学家论语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文献与研究》编辑部自2007年以来,以“世事评忆”为题,陆续编发了我国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有关论语,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这些科学家人都亲历了中国近现代目前许多重大事件,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旧与新、落后与进步、曲折与胜利等有切实的感受和对比。因此,他们在评忆、论语中对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科学家的责任的看法,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思考等,有其独到和深刻之处。为此,我们将李四光、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钱伟长、袁隆平等人的评忆内容,以《科学家论语》为名,结集出版。
热门推荐
  • 爸爸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内容丰富,系枕边书“父母给孩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丛书”之一。全世界的孩子都在用不同的文字,阅读着书里这些流传百年的经典故事。
  • 机甲之死神星空

    机甲之死神星空

    以高达为蓝本的机战类科幻军事小说。人类的战线上,巨大的机甲将主宰战场的主旋律,成为交战双方攻城略地的利器。这些人造的巨型武器将把战争拖入到一个新的局势。在庞大而激烈的战场上总是会有英雄引导着士兵,雷。迈克斯威尔,作为联邦第一机甲王牌,和自己的死神小队同联邦普通的士兵一起,战斗在战场的第一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黄花涝

    黄花涝

    位于汉口北界、府河之畔的黄花涝村,早就名见经传。此地河湖镶嵌、风景秀丽、民居古朴,是武汉市境内至今仍显现原生态风貌的古老村镇。黄花村西的上万亩河滩湿地,每至暮春,一望无际的黄花,似锦似云,随风起伏变幻。无数水鸟飞禽在花丛中鸣叫聚散,蔚为大观。几场大雨过后,这片河滩顿成泽国,黄花全部涝于汪洋之中。黄花涝的景观也就成为村名。这一名称被收录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是人们慕名游访的地方……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空悲切——红颜惹人怜(大结局)

    空悲切——红颜惹人怜(大结局)

    【《空悲切》qq群:53528149】【自古英雄出少年,似水红颜惹人怜今生情尽空悲切,来世再续未了缘。】【文案:秦不渝,因为一枚玉佩而得名如此的女子。性淡然,隐忍,却倔强,坚韧。失忆,寻亲,入宫,求生……一连串逃不掉的事让她渐渐地清醒过来。家,国,以及与姐姐之间难以道明的复杂情愫,让她又逐渐地迷惘了。两株双生花,在这深宫中究竟该何去何从。他,北羌王子,热情执着,因为爱而选择欺瞒,直到最后的时刻,依然是抱着谎言。但却对她说过:“我带你走,我们每日骑马看夕阳好不好。就算走到天涯海角,我也要带你走。”他,云苍帝王,性情多变,喜怒难辨,始终对她若即若离,似有还无,在夹杂着另一个女人的同时,他究竟是真情还是假意?他,当朝重臣,不苟言笑,寡言少语,对她却从一开始的怀疑冷淡到最后的情不自禁,却只能沉默地爱着。】【得到编辑消息的,就是这个文上架了,本来我还在前几天留言里说不打算上架的,我以为上架是自己申请的,所以我想我不申请不就可以了吗?结果,自动上架了,说我的字数已经太多了。所以,希望读者见谅。其实剩下的情节不多了,大概也就两三万了,最多四万吧,算来大概两块钱都不到就可以看完了,嘿嘿,嘿嘿,所以还是希望大家不要抛弃偶啊。关于VIP的一些:1.在首页免费注册之后,到个人管理中心-→VIP读者里充值就自动成为VIP用户了。2.红袖币是指通用红袖网站的一种虚拟货币,其计量单位为:1元人民币=100点红袖币。它可消费红袖上所有需要收费的服务。读时不需要再次付费。3.除了银行卡充值还有手机充值,财付每消费一次,红袖系统都将扣除相应数量的红袖币。初级会员阅读收费章节的消费价格为3分钱/千字=3点红袖币/千字高级会员和至尊会员阅读收费章节的消费价格为2分钱元/千字=2点红袖币/千字不足1点红袖币的零头忽略不计;已经订阅过的章节再次阅通、支付宝充值最方便最便宜,没有额外其他费用。具体请参照:http://m.pgsk.com/help/m.pgsk.com】
  • 做最得力的员工

    做最得力的员工

    得力员工是近来人力资源管理中流行的一个概念。很多公司的老总和人力资源总监都认同这一概念,他们都认为得力员工很重要。然而,究竟什么样的员工才是得力员工?对于这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只有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是企业的得力员工,但在不同的时间,是很难衡量员工的价值。如技术人员开发出来的产品,在未产生效益时,你很难看出他比销售精英更重要,并且对他们加于奖励,结果大家会觉得不公平。
  • 惹上大神:欠你99次情债

    惹上大神:欠你99次情债

    黑历史,别看QAQ黑历史,别看QAQ黑历史,别看QAQ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