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6900000011

第11章 伤城(1)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顾准几次在暴晒下累得头昏眼花,心悸腿软,踉跄着几乎跌倒,却没人敢来搀扶。

每天都过着非人的生活,内伤连着外伤,噩梦接着噩梦。顾准已学会了唾面自干,逆来顺受,只有在日记中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思及生活像污泥,而精神上,今天这个人明天那个人来训一通,卑躬屈节、笑靥迎人已达极度,困苦嫌恶之感,痛烈之至!

"疯狂的"大炼钢"

在河北省赞皇县,顾准目睹了一出荒诞剧。在参加赞皇县土门村的"土法炼钢"时,他"有幸"躬逢了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上演的所谓"大炼钢铁"。这真是土得不能再土的炼铁方法。

在一座座压根不耐火的砖砌泥抹的高炉里,在一个个由顾准等人亲手挖成的"地炉"(土坑)里,用完全达不到所需温度的火力进行冶炼。

最后只能炼出一堆毫无用处的海绵状铁渣。对此,郭沫若曾写了一首《宇宙充盈歌颂声》,称"今年准超千万吨,几年就有亿吨强"。顾准则一边拉风箱一边嘀咕道:"什么炼铁?一场蛮干罢了,不讲科学!"回到工棚,他又忍不住当众讽刺了几句:"浪费那么多人力物力,明摆着得不偿失。"结果可想而知--迎来更猛烈的批斗。

事实上,自从毛泽东在《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批语中明确提出"七年赶上英国,十年赶上美国"后,一种空前的疯魔便自上而下蔓延开来。

刘少奇、邓小平等人曾多次表达对经济冒进的担忧,周恩来要求各地领导"用冷水洗洗,可能会清醒些",陈云则警告"现在马跑得很危险,这样骑下去,后年、大后年更危险"。

然而,1957年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言说,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这是政治问题,一反就泄了气,六亿人一泄了气不得了。

他还直接点名周恩来,说:"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从此,党内再无人敢提反冒进。

1958年6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彭真、李富春、薄一波等人谈话。在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的谈话中,毛泽东说,现在农业已经有办法了,叫"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你工业怎么办?薄一波未加思索,回答说,工业就"以钢为纲,带动一切"吧!毛泽东说,对,就按这么办。

三天后,冶金部向中央报送《产钢计划》,提出1959年的钢产量达3000万吨,1962年可争取到八九千万吨。

毛泽东非常兴奋,在军委扩大会议的讲话中称,我们三年基本超过英国,十年超过美国,有充分把握。

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决策层并非没有明白人。一次,国家统计局局长薛暮桥找到陈云,希望他向毛泽东谈谈自己对"大跃进"的看法。陈云无奈道:"现在不是主席一个人热,全国许多领导都热,不吃一点苦头,这些话是听不进去的。"1958年,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华,毛泽东告诉他中国今年要产钢1070万吨,明年是3000万吨。赫鲁晓夫搞过技术,中国的工业基础又是苏联帮着打下的,家底多大,一清二楚。因此,心中有数的他用外交辞令回答说:"中国同志提出来的计划,我们相信大概可以完成。"言毕,再无下文。随同来访的还有援华专家团的总顾问阿尔希波夫(1907-1998)。

一次宴会上,陈云私下问这位老朋友:"你看我们明年的钢产量计划,完成得了吗?"阿尔希波夫没有正面回答,只笑着说:"很大的计划,伟大的计划,能完成百分之八十、九十,也是很好的。"宴会结束后,阿尔希波夫跟薄一波走在一起,给出了明确意见:"你们的计划太高了,恐怕实现不了。"薄一波说,我们有群众路线,把土法炼铁炼钢加上去,计划一定能实现。

阿尔希波夫苦笑道:"土法炼钢再多也没有用的。"赫鲁晓夫一行离开后,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半年钢产量只完成370万吨,离1070万吨的全年指标差距很大。曾向各国共产党代表夸下海口的毛泽东非常焦急,特别强调,钢铁指标是政治任务,少一吨都不行!

他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每周抓一次钢铁生产,没完成生产任务的,区别情况给予警告、记过、撤职和开除党籍的处分。同时,命令各省市自治区分管工业的书记马上赶到北戴河,召开工业书记会。

一周后,工业书记会开幕,薄一波转达毛泽东的指示:"对土炉子要有信心,不能泄气。即使100个土炉子里只有一个出铁,那也很好,就算插上了红旗,其余99个都应该向它学习。"几天后,薄一波领着主要钢铁产区的工业书记和鞍钢、武钢等几家大钢厂的党委书记向毛泽东当面汇报。毛泽东挨个落实:1070,行不行?

问了一圈都说行,有的还立了军令状。最后问薄一波,薄出了个破釜沉舟的主意:"我建议把1070登报。登报后大家都看得到了,义无反顾,就会努力奋斗。"毛泽东说,这是个好主意。

结果可想而知,地方上全疯了。曾任鞍钢副总经理的马宾后来回忆说:"苏联专家规定的章程不要了,高炉拼命装料,眼见就是胡来,不合格的钢也出炉了。"结果,鞍钢生产出来的一级钢轨的产量由过去的93%降到42%。广西一个新建的炼铁厂要请苏联专家去指导,可专家从报上看到那个厂炼铁是用木柴烧的火,死活不肯去;齐齐哈尔的富拉尔基钢铁厂完全由苏方援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高的特种钢厂。在生产汽轮机的大型锻钉时,中方为创造纪录,违反既定的工艺流程,热火朝天一阵猛干,炼出大量废铁。

据《光明日报》报道,开封师范学院和河南医学院两校停课炼钢,日夜鏖战。一个叫闻传烈的教授把家里烧饭用的破煤火炉抬出来支援炼钢,别人说他年纪大,冬天还要烤火,他坚定地说:"烤火是小事,炼钢才是大事。"《天津日报》则称,本市河东医院建成一个小土炉,在欢腾的锣鼓声中,150多位白衣战士展开了一场炼钢的激烈战斗。年轻的女护士组成钢铁运输队,从十多里远的地方一夜之间就运来20多吨废铁。

医生们在炼钢炉边忙个不停,有的用铁钎伸进炉里搅拌,有的用大锤锻打,留在科室的人一有空闲就放下听诊器,拿起20多斤重的大锤去砸钢。

年底,《人民日报》传来喜讯:1070万吨的钢铁产值超额完成。然而,数字背后却隐藏着无比沉重的事实。首先,炼出来的基本是质量不达标的废钢烂铁;其次,破坏自然环境。有的地方为了炼铁,砍光了山上的树;最后,全民炼铁中断了正常的经济活动,以至于庄稼烂在地里,无人收割。

在后来的一份交代材料中,顾准描述道:

我对土法炼铁根本没有信心,有一位青年同志到石家庄去学习地下炼铁炉,回来后传授大家照石家庄的炉式挖炉。他说了炉的式样、挖法后,我追问尺寸大小、详细规格,他答复得不详尽,而且说差一点不要紧。我大发脾气,说这怎么能算是传授先进方式云云。其实,我这不是对这位同志发脾气,而是对全民炼铁这一根本方针发脾气。还有一次,和另一位同志一起抬焦炭,我大发牢骚,说劳动中创造一点什么东西是极愉快的,可这种劳动却根本无益……1958年,顾准在赞皇县先后参加了土法炼钢、三秋劳动,于年底暂时回到北京。

人头猪脑

1959年,在"一天等于二十年""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等口号的鼓吹下,各行各业都提出了"大跃进"的目标。

北京航空学院要求苏联专家帮忙设计时速3700公里的飞机,这让他们十分为难,因为只有火箭才能达到这样的速度。

北京大学则不等不靠,宣称半个月内完成了680个科研项目,超过过去三年的总和。其中100多项是尖端科学技术,5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很快,社会主义阵营的小兄弟捷克斯洛伐克向中国提出,希望中方提供北大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的清单和技术报告。碍于情面,有关部门只得要求北大提交相关材料。于是,中国的"科研卫星"成了国际笑话。

农村也不甘人后,河南省遂平县就出了个百年奇葩--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延续二十多年的农村基层组织,将农民的全部财产和生产资料充公,实行集体劳动、粮食供给和报酬工分制)"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今位于河南省驻马店遂平县,当时归河南省信阳管辖)。

嵖岈山带头放卫星,虚报粮食产量,宣称亩产小麦已达3530斤(事实上直到20世纪90年代也只有500斤)。《人民日报》发来贺电,以《卫星社坐上了卫星》隆重报道,称"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当作美丽的幻想和神话的东西,于今一桩桩地变成了现实"。

几天后,中科院力学所所长钱学森发表《粮食亩产会有多少》一文,详尽而"科学"地论证道:"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土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可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太阳光能的30%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养料,其中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亩产量就不是现在的两三千斤,而是2000多斤的20多倍!这并不是空谈。"不久,钱又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发表《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亩产万斤不是问题》。作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科学家,钱学森的文章为各地大放卫星提供了充足的"科学论证",并深深地影响了最高层的决策。后来,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周小舟、李锐等人夜谈时回忆:"敢想敢干,八大二次会议是高峰,还有钱学森文章,捷报不断传来,当然乱想起来。"一个月后,信阳西平县的和平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体验版)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经新华社报道后,震惊全国。

河南省委指示西平县委和城关镇委核查,结论是高额丰产完全属实。

实情不忍卒读:当遂平放出卫星后,信阳市委书记路宪文(1919-1993)找到西平县委书记,说西平的条件比遂平好,亩产一定要超过遂平。在市委的指示下,西平县委召开全县干部大会,中心议题是解决小麦高产的数字问题。会上,县委要求各农业合作社自报产量。报得多交得多,谁也不敢拿自己的肚皮开玩笑,因此各社相继报了比较客观的产值。县委领导很不满意,一再施压,又报出400斤、600斤的亩产,还是难望嵖岈山之项背。领导急了,分别谈话,动员以往产量较高的和平、猛进两个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大讲"思想有多高,产量就有多高"的道理。

两社长见气氛不对,只好你追我赶地把产量往高了报,直至和平社放出7320斤的大卫星……为蒙混过关,和平社用两辆大车从12个生产队拉来14640斤麦子,堆放到两亩"试验田"里,然后向县委报喜,县委再组织"验收"……西平县出名后,吸引了24个省市的参观者,前后达三个月之久,甚至连苏联都专门来电,要求中国政府介绍西平小麦"丰收"的经验。

产量是虚的,征收却是实的。西平的农民因不满县委发射超级"卫星",爆发群体性事件,三百多人被打死,七千人逃跑。

一时间信阳大乱,成千上万的农民扶老携幼,不断涌向京广铁路,企图扒上开往北京和广州的火车,以求生路。

路宪文下令各县派出武装队,在主要路口设岗拦截。农民无处可逃,只得含泪就擒。

饥荒如影随形地降临到这片"恐怖世界、黑暗世界"(河南省委事后向中央检讨中语)。"三年自然灾害"中,河南非正常死亡人口逾200万,死亡牲畜74万头,荒芜土地440余万亩,为全国最惨烈的省份。

而被誉为河南鱼米之乡的信阳地区受灾尤为严重,饿死100多万人,许多乡村绝炊绝户,浮肿病肆虐,饿殍遍野。

为了封锁消息,路宪文命令各县全面检查邮件,扣押了一万多封向外界反映情况的信件。

但是,粮食危机还是很快烧进了各大城市。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发现,在北方寻常可见的卷心菜居然成了"配给物资":

尽管中国政府号称粮食增产了102%,但城市粮食配给的定量却被削减了,卷心菜第一次登上配给物资的列表,之后肥皂也开始需要配给,每人每月的食糖被减低到略高于1磅。沿海的广东出现鱼肉短缺,上海则难以买到肉食。

截至1960年6月,北京的库存粮只够7天销量,天津仅够10天,上海已无库存,靠借外贸部门的出口大米度日,连一向作为中国粮仓的东北三省和四川都向中央告急要米。

华中最大的钢企武汉钢铁厂存米无多,工人们只好发明"超声波蒸米法":把大米连蒸几次,使之膨胀而能"填饱"肚子。清华大学的发明则是"增饭法":一锅下米300斤,水要逐步加入。先干煮40分钟,然后第一次加水120斤;过15分钟,第二次加水200斤;再过15分钟,第三次加水520斤;在米下锅后,最后加水100斤,等10分钟,就可开饭。这一办法在当时被当成重大科研发明大力推广。很快,不久前还在为"粮食多了怎么办"日夜攻关的科学家们专门"研制"了"代食品",如玉米根粉、小麦根粉、玉米秆曲粉、人造肉精等。这些"新生事物"看上去很厉害,其实就是把原本作为肥料或喂猪的玉米、小麦秆子碾碎了当粮食吃,而所谓的"人造肉精"则是一种食用酵母。

代食品中,最有名的当属水生植物"小球藻"。《人民日报》的社论《大量生产小球藻》称:小球藻不仅是很好的精饲料,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蛋白质含量比大米高五倍,比小麦高三倍。用小球藻试制的糕点、面包,质高味美,清香可口。

一个成都五中的学生后来回忆当年培植小球藻的经历:把原来宿舍区供学生洗衣取水的池子改为"藻类繁殖池"。先灌满清水,再加上小便,因为据说小球藻在小便浓度较大的环境里繁殖尤为迅速。接着把藻苗倒进去,搅拌十天半月,池水先是发绿,继而发黑,最后发臭,藻类培养宣告成功,于是舀出两桶往大食堂的锅里倒。同时,向水池补足新尿两桶。如此反复,以确保同学们每顿饭里都有充足的小球藻……

商城没有商鞅

第二次下放劳动,在河南商城的铁佛寺劳动队,羸弱的顾准必须挑起一百斤的重担。

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长期吃不饱,顾准在担菜时扭伤了左脚,造成大腿骨严重下挫。

沈万山见顾准已干不了重活,便让他穿上胶鞋,到公共厕所清淤。于是,顾准歪斜着身子,钻到厕所,一点一点把干稠的大便铲出粪窖,推到菜地去做肥料。清完厕所,沈万山又命顾准挑着篮子去拾大粪。当地有许多修水库的民工,喜欢随地大小便,经常把屎拉在犄角旮旯的地方,粪钳都钳不起来。每每此时,顾准便得忍着剧痛,吃力地弯下腰,用手把大粪捡起来,再小心翼翼地放进篮子。短短两个月,体面的衣衫便成褴褛。烈日当空下,顾准没有遮阳的草帽,为了防止中暑,只好包一条湿毛巾在头上,顺便用来擦汗。大腿骨疼得愈发厉害了。

即便如此,轮他到菜地巡夜时,也绝不能请假。从午夜12点一直巡逻到黎明,翌日一早,还要照常参加十六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

顾准几次在暴晒下累得头昏眼花,心悸腿软,踉跄着几乎跌倒,却没人敢来搀扶。

每天都过着非人的生活,内伤连着外伤,噩梦接着噩梦。顾准已学会了唾面自干,逆来顺受,只有在日记中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名妓传

    中国古代名妓传

    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对妇女的要求甚为苛刻。三从四德就是紧箍咒。《仪礼·丧服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就是三从,即妇女从生到死,一生都要依从男性,她们没有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她们只是男性泄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所谓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注云:“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臬。”说明白点,就是妇人对男性,第一要忠贞,第二说话谦恭,第三仪态装束要端庄温柔,第四做好针线茶饭的服务。一句话,妇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围绕着男性。
  •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集明清改朝换代诸矛盾于一身,反复无常:先由明入清,助清夺天下,功高震主;后反清自立,威震华夏。他不断改写历史,最终自取灭亡。《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吴三桂降清》是吴三桂丰富多彩的人生翔实记录,是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说到底,就是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的警示和启迪,不知要用过多少口头说教!
  • 镭之母:居里夫人(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镭之母:居里夫人(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镭之母:居里夫人(青少插图版)》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镭之母居里夫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韩非子权术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韩非子权术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巴蜀奇人(巴蜀文化丛书)

    巴蜀奇人(巴蜀文化丛书)

    展现了作者对于稗官野史和民风民俗这类下里巴人式的东西的熟稔。他为我们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历史后花园的隐秘小径。
热门推荐
  • 极皇

    极皇

    皇图霸业专属成空,是沉浮还是再度崛起。一代万界至尊黯然陨落,心怀晴天皇道的他会怎样再度凌绝万皇之巅,一切尽在皇道内。
  • 徘徊:逃不掉的爱

    徘徊:逃不掉的爱

    她木清影一个只有美貌学习倒数的学生,拥有表哥于飞的守护,本应平静的生活,因她骑车撞了同班级的混世魔王任星辰而改变,一吻便注定了她们之间的爱情要擦起了火花,那冰冷的眼神为什么会让她心动,可是他是别人的王子,面对白马王子尚落尘的抛弃,面对哥哥于飞的不离不弃,小魔头任星辰的爱情告白,他们的徘徊到底换来的是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历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历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輕薄帝师

    輕薄帝师

    负清风,十六岁。扶风弱柳,肤如凝脂,号称雪国第一美男子。威武大将军之子,胸无点墨,手无缚鸡之力,样样不行。负清风,二十岁。二十一世纪最年轻考古学家,博览群书,尤其对于古代兵书有特殊的癖好。她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她有两个爸爸,同人之女。穿越成为第一草包的将门独子,将会发生怎样的碰撞?…一朝科举,绝艳重生,成为雪国史上最年前的帝师。冷峻的太子、绝魅的二皇子、温柔的三皇子、妖媚的四皇子、清纯的五皇子、不离不弃的忠心暗卫,行坐不离的青梅竹马,鹤发童颜的师长哥哥,妖美如蝶的敌军知己,清俊隽秀的他国军师…………凤临异世,四国纷争,尔虞我诈,风起云涌!且看她如何铁军过境,平定天下!一日——五位皇子即将为出征的她践行,扑通一声将她丢进了温泉池…“老师,你的衣服湿了?还不脱么?”“老师,你的皮肤比女人还好,比倾颜还好呢!”“老师,你怎么脸红了?”“呀!老师哥哥你的身子怎么和我们不一样啊…”【注:此文不白,不仅是爱情,还有亲情,友情,女主逐渐成长系。】……………………………………………………………………………………………………………………推荐小炎的新文《染指皇叔》如水的月色下,男子精致如邪的脸泛着微微的粉色,分外妖魅,只见他不停的灌着酒,脚边散落一地的空酒坛。凤云栖推开门的瞬间,酒气扑面而来,柳登时眉凝了起来,“四皇子叫本王来就为了看你喝酒么?”一条白绫在月下飞驰而来,下一刻凤云栖已经被按在了柔软的貂皮毯上,一张薄薄的唇贴在她小巧的耳边,声润如酒,“是,因为酒能乱性…”凤云栖眸中的震惊一瞬即逝,唇角扬起如常的轻笑,“四皇子真爱说笑,本王可是男子。”“男子?”男子嗤笑一声,眸色如潭,狂霸到了极致,“不管小皇叔是男是女,我已成魔。”……………………………………………………………………………………………………小炎最新文文《-壹夜风流-》简介:号外号外,百花宫宫主被人迷X了!此八卦流言一出,横扫江湖…传闻百花宫宫主风流成性,宫内除了他自己之外皆为女子。传闻百花宫宫主美艳如妖,所到之处经常引起交通堵塞,场面混乱,一度失控。传闻百花宫宫主不仅留恋女色,甚至是男色,又人称或有断袖之癖。传闻百花宫神秘莫测,无人知晓其处。只是,是谁色胆包天的迷X了江湖第一艳公子?是谁?究竟是谁?
  • 快递之王:顺丰掌门人王卫

    快递之王:顺丰掌门人王卫

    他是王卫。一个务实的勇者,一个在能吃苦的年纪不选择安逸的人。22时岁带着6个员工往返深港两地送快件,带领顺丰从“老鼠会”时期,走街串巷,满腿伤疤。三年后他垄断了华南地区快递业务。一个低到尘埃里的务实者。2002年,顺丰已经包揽了深港货运70%的业务,但市领导却还不知道有一个叫王卫的人在这座城市里开办了一家行业龙头企业。他在不到40岁就拥有了一家年营业额达到120亿的公司——顺丰速运。王卫成就了一段商界传奇,起初只有高中毕业的他,如今已成为快递行业不容小视的商业精英。王卫始终做一个淡定的信佛人,面对自己的成功,他也只是轻描淡写,认为这是一场“因缘际会”。
  • 牵魂

    牵魂

    郎园在海瞳市经营餐饮酒店,安雅是业界小有名气的美容师,偶然的机会,俩人参加一次旅游活动认识,后来就产生了复杂的情感纠葛。本来就尴尬的关系,更加上秋水恒和湘北的加入,更使得原本简单的关系陷入纷纭和错乱!
  • 我爱张曼玉

    我爱张曼玉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爱上咖啡师

    爱上咖啡师

    这是国内首创、业界推崇的“咖啡师主题”第一读物!铂澜咖啡学院创始人、著名咖啡专家、畅销书作家齐鸣多年实践、厚积薄发,将自己从业近10年的咖啡实践、咖啡师培训、咖啡馆经营等宝贵经验倾囊相授。本书以“咖啡师”为主题线索展开论述,将咖啡专业技术与咖啡、咖啡馆文艺气质相结合,不仅深入讲解了咖啡师吧台实操所需的各项核心技能,还从多个侧面全方位展现了咖啡馆中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同时,专门介绍了咖啡师职业发展、咖啡行业历程与前景等知识,并开辟有“咖啡师群英会”一章,全景式展现了全球一线优秀咖啡师的咖啡之道。这里有咖啡师想知道、所需要的一切!
  •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侦探故事(影响你一生的名著)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侦探故事(影响你一生的名著)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国界、语言、年龄。“注音版影响孩子一生的名著”系列图书,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逆恋之萝莉风华

    逆恋之萝莉风华

    她受尽皇族内外的尊敬和宠爱,不是公主,胜似公主,却被亲生父亲恨之入骨,几次险些令她命丧黄泉。作为一名貌美倾城的小萝莉,她既会卖萌装傻扮无辜,也能腹黑扮狠搞阴谋。收山贼,开青楼,斗恶妃...同时将俊朗多金,魅力十足的大叔收纳怀中。但命运总爱看玩笑。相差十八岁的萝莉和大叔之间,却隔着难以启齿的陈年往事。皇室威压,世人眼光,商战角逐,阻力重重之下,萝莉和大叔之间的爱情还能否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