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4200000003

第3章 萍踪侠影(3)

事实上,正是这次事件,导致了全国各省咨议局的议员,对清政府怒不可遏。未几,武昌首义,辛亥枪响,各省咨议局的议员们立即揭竿而起,纷纷宣布独立,顷刻间将个大清帝国,彻底搞到了崩盘。

眼见得大势已去,清政府这才傻了眼,只好敦请被废黜在河南洹上村的袁世凯,希望他能够一时犯傻,让大清国继续残喘下去。

然而,袁世凯却一点儿也不傻。

他非但不傻,而且是帝国最具智慧的人。清政府请他出来主持公道,就好比老鼠找猫来帮忙,可算是对上了茬口。

08袁世凯是民国之爹

如果,把来之不易的民国比作一个孩子,那么,北洋首领袁世凯就是孩子的爹,上海惜阴堂堂主赵凤昌,就是孩子的妈。

先来说孩子的爹。要知道,早在慈禧太后还在世的时候,朝廷就处心积虑,想要夺走袁世凯一手训练出来的北洋军的军权,明摆着,把军权放在袁大头这么个精明人手中,对帝国来说太危险了。于是慈禧老太太将袁世凯调入军机处,明升暗降,另设军咨府,将北洋的军权,从袁世凯手中夺走,交到了江宁将军铁良的手中。

袁世凯手中没有了兵权,朝廷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却不曾想,那北洋乃袁世凯一手训练出来的,对袁世凯忠贞不贰,饶是铁良高官相诱,名禄相惑,北洋将士却不为所动,铁了心就认袁世凯一个人。当时铁良气急之下,就想出了个空前绝后的馊点子:

掺沙子!

优选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学生,将他们安插在军队之中,捣碎北洋这块铁板。

细分析起来,铁良这一招也不能说是馊主意,虽说孙文的同盟会在日本活动频繁,但诸多在士官学校学习的清国留学生,为了自己的事业前程,都有意识地和革命党保持距离,所以铁良重用这些人,也是有道理的。

但这只是铁良的道理,却不是社会发展规律的道理。

人类社会的规律,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分歧,有冲突,有博弈,有纠纷。只要人性不改变,这条规律,再过一万年也不会改变。

话说那些留日归来的留学生,进入军队之后,立即受到重用。这必然引起了军队中土生土长的土鳖派的嫉恨,于是钩心斗角,明争暗斗,就在人所不知的暗黑角落里悄然发生着。这些冲突与争斗,外人是无法得闻的,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最清楚——虽然清楚,却是有苦难言。

因为这些人性的冲突,是隐秘的,摆不上台面的,说出来就会让人认为你矫情,认为你能力不足,不善于与同僚相处,无法融入团队。

具体说来就是,那些被铁良安插进军队中的留学生们,虽然一个个表面上风光无尽,可背地里却时刻被人拆台,遭到羞辱与暗算,有着说不尽的苦恼。这种苦恼促使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他们唯一能够找到的解决方案,就是革命!

妈的,干脆拎起枪来,把那些背地里坑害自己的王八蛋打死,突突突打他们一身筛子眼,看他们以后还怎么跟自己为难!

隐秘的心理冲突,及冲突所引发的仇恨,使得留学生们迅速倾向革命,并出乎铁良意料的,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主要力量。

隐秘的冲突也构成了辛亥革命血腥时代的特色,据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武昌陆军学生、辛亥革命元老张任民老先生在他的回忆录《我参加辛亥武昌起义忆述》中提到:

……10日的晚上各处震动了,革命,近乎自然的多点爆发了。学生们欢声雷动,立即各返宿舍,抄起全副武装,整队集合。当时在场军官并无一高级者,多为连排级。全校同学约共十队,不及千人……当纷乱之时,荆州旗籍学生多已趁机逃亡,只有一名叫祟厚者,系一期生,被同学拖出校门,用利刀连刺数刀,抛下校门外小河桥下……

……此刻武昌城内,家家闭户,路绝行人,街上只有军人往来。且军人任意搜杀旗籍满人,不分老幼,尸横街衢。本校兵学教官宝英先生,亦在此时全家遇难!据闻乃本校助教马某某所杀。总之,当时局势剧变,人性横决,且因属民族革命,所用口号,乃兴汉灭满四字,故在那三几天内,武昌城内外无辜被杀戮者,不下千数百人……

看看张老先生的回忆,同窗同学相残,教官助教互杀,何以如此?

那是因为民族革命不过是一个借口,一个打开人性之恶的理由,所谓人性横决是也。促动这幕幕惨剧的,皆因日常交往中的性格冲突与纠纷,但那些冲突与纠纷是无法摆到台上来说事的,但却可以借着民族革命这个机会,彻底解决问题。

09梁启超很有想象力

武昌枪声一起,朝廷就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有人提出起用袁世凯,平定武昌局势,这一提议遭到了全票否决——这个袁大脑壳,好不容易才赶走了他,岂有再把他请回来之理?

可万万没想到,朝廷派出的弹压武昌革命的军队,行至孝感,却不明缘由地止步,且蠢蠢欲动,分明是有择机反噬、倒扑北京城的意思。这下子朝廷被骇得魂飞魄散,急忙去找英国公使朱尔典,请帝国主义来主持公道。

朱尔典说:这个事儿啊,简单啊,你们明明是有袁世凯的,只要让他出来主持工作,肯定能够解决问题。

帝国主义发话了,朝廷无奈,不得不下诏,让退休老干部袁世凯出山。

接到诏令之后,袁世凯立即叫来正在他家里吃饭的闲人们,召开会议,商量对策。与会人员计有:王锡彤、杨度、段芝贵及阮中枢。会议上诸人众口一词,都认为清廷已经死定了,没戏了,所以这个诏令,那是绝对不可以奉行的,就假装没收到好了……

装没收到怎么行?于是袁世凯吩咐秘书阮中枢,立即写了个谢恩折,折子里东拉西扯,离题万里,不说接受诏令,也不说不接受诏令,让清廷看得满头雾水,好不痛苦。

武昌起义10天后,袁世凯的铁哥们儿、内阁成员徐世昌奔赴洹上村,与袁世凯关起门来秘密商议。商议的结果,是向朝廷提出六个要求:

(第一条):明年召开国会。

(第二条):组织责任内阁。

(第三条):宽容武昌起事人员,不可秋后算账。

(第四条):解除党禁。

(第五条):让袁世凯总揽军权,再给他多多的军费,否则不给干活。

(第六条):调袁世凯手下的小兄弟王士珍、冯国璋、张锡銮、倪嗣冲、段芝贵、袁乃宽等,一同赴战。

此六条中的前两条,是朝臣并咨议局一再请愿,要求清政府做到的事项。可清政府抵死不依,坚决不干,眼下到了政权崩盘的节骨眼上,这才不得不做出让步。

袁世凯率北洋精锐齐出,与武昌大肥仔黎元洪形成对峙。由此,将有三个人运筹帷幄,布局天下,鼎定中原。

第一个出手布局天下的,却是国学大师梁启超。

梁启超不唯是国学大师,编起瞎话来,却也是一把好手。早在慈禧老太太刚死之时,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两个人就点灯熬油,给清政府写奏章,告袁世凯的黑状,请诛袁世凯。

康梁师徒给袁世凯编造的罪名,总计有三:第一条,谎说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袁世凯使坏。因为袁世凯当时想兵围颐和园,杀掉慈禧老太太,所以才……实际上,这个主意是康有为想出来的,这时候却硬往袁世凯脑壳上扣。

康梁师徒给袁世凯编造的第二个瞎话,是说袁世凯乃义和拳匪的幕后主使人,连八国联军侵华,都是袁世凯干出来的。这个瞎话明显太过离谱,横竖也没人相信。

康梁师徒给袁世凯编造的第三个瞎话,是说甲午海战,清国水师败绩,都是因为袁世凯使坏,不杀袁世凯,国无宁日啊。

总之,梁启超这人,很有想象力。

10布局天下论文武

早在辛亥革命枪起之前,富有想象力的梁启超就拟定了布局天下的八字要诀:

哪八个字?

和袁、慰革、逼满、服汉。

和袁,就是拉拢袁世凯,不再骂袁世凯,而是要求袁世凯积极投身到宪政事业中来。慰革,就是安慰革命党,支持革命党的暗杀与起义。逼满,就是运用革命党的暴力,强迫清政府屈服。服汉……就是让汉人都心服口服,咸与维新。

而梁启超动用的布局棋子,就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赫赫有名的士官三杰:吴禄贞、张绍曾和蓝天蔚。

棋子布下,梁启超踌躇满志,乘海船自大连回国,可他的脚还未踏到地面,就听说士官三杰,吴禄贞不明不白地被其身边人刺杀;蓝天蔚遭遇到了盖世枭雄张作霖,被赶出了东北;最惨的则是张绍曾,起事失败,不得不逃亡到了天津,从此闭门不出。听到这个消息,梁启超当机立断,连船也不下,就在船上补票,又逃回日本去了。

国学大师梁启超退出,轮到了第二个布局者:袁世凯。

袁世凯是经典的武布局,以北洋及南方民军的实力为棋子,具体说起来招数就两个:一是夺取汉阳,展示北洋的军事力量,让南方革命军胆寒;二是让出南京,形成南北对峙,迫使清政府妥协和谈。

梁启超两手空空,布局失败。袁世凯手握军权,布局轻而易举。但是,只有袁世凯的武局还不成,还必须要有一个富影响力及政治智慧的人物出来,非如此,目前的南北对峙之局,就无法如愿地走向宪政或共和之路。

于是第三个布局者应声而出。

惜阴堂,赵凤昌。

所以我们说:袁世凯是民国之父,而赵凤昌是民国之母。没有袁世凯的武局,赵凤昌也没得文局可布。可如果没有赵凤昌的文局,袁世凯的武局就没有意义。

那么,赵凤昌又是如何成功布局的呢?

赵凤昌布局天下的第一步,是要拿下状元公、实业家张謇。

说起这场辛亥革命,给状元公张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早在辛亥年4月27日,张謇赴武昌逗留了9天,让自己的纱厂业务,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在鄂督瑞澂的支持下,他拿到了湖北的纱、布、麻、丝四厂的承租权,这就意味着滚滚财源,很快就要流入张謇家里。

当时,兴奋的张謇欣然赴了湖北咨议局局长汤化龙的宴会,并在宴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宴会上,状元公张謇说:稳定,稳定,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稳定。不稳定,老子哪有钱可赚……不是,我的意思是说,没有稳定,就没有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一定要稳定……

讲话完毕,张謇登船离开武昌,去了洹上村拜会离休干部袁世凯,逗留数日后,乘船而归。正归之际,就听一声炮响,武昌方向,烈焰焚天,武昌起义的枪声,已经正式打响了。

张謇在他的日记中,这样记载当时的情景:

舟行二十余里,犹见火光熊熊上烛天也……

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就这样遭到了破坏,状元公的投资也化为了乌有。气急之下,张謇夜奔南京,劝说江宁将军铁良、两江总督张人骏立即出兵,干掉武昌城中的乱党。真是太不像话了,人家刚刚拿到合同,他们那边就闹起了起义,还让不让人家赚钱了?

奇怪的是,江宁将军铁良和两江总督张人骏,却断然拒绝了张謇的建议,而湖广总督瑞澂也逃出武昌,局面彻底失控。

悲愤之下,张謇就来上海找赵凤昌,希望赵凤昌能够帮助他恢复稳定,继续赚钱。

同类推荐
  • 远东浪荡

    远东浪荡

    这使我感动和激动,还有些相当的不好意思。终于在新世纪初,重新开始了久违的创作,写出中篇小说《桑那》《有关狗的故事》《N级保镖》等,并时常打电话或写信鼓励我。这些作品刚一发表就有各种选本选载,当今世界尽管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但也五花八门。艺术的和物质的光色交相闪烁,不仅弄得我有些目光混浊,而且乱了方寸。于是,我为来钱更多的写作方式而拼命——也就是说我多年不写小说了。在那些忙碌而寂寞的年月里,竟然有一家出版社的编辑不忘我,令我感到痛改前非的兴奋。,希望我能“浪子回头”,步入文学创作的正途。进而写出长篇小说《山狼海贼》
  • 少年游

    少年游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今古奇谈:荒郊老店

    今古奇谈:荒郊老店

    共收录了十五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每一篇都惊奇不断,令人心跳不已。《荒郊老店》气氛恐怖,人物怪异,似人似鬼,这是一部悬疑、惊悚、涉案经典集成,似魔似妖,但最终皆为人在作祟;《巨麝谜案》中的一群中药贩子为了利益不杀人越货,铤而走险;《和谐卫士》中的刑警机智勇敢、破获了高铁爆炸案;《血热江冰》谱写了缉毒警察与大毒袅殊死决战的悲壮诗篇……惊悚的场面,出奇的悬念,惊心的案情,真挚的情感,令人击节慨叹
  • 男人是口井

    男人是口井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1938—1941重庆大轰炸

    1938—1941重庆大轰炸

    血腥轰炸,惨烈惊世。政要、平民,空中搏杀、外交风云……四个家庭演绎血与火中的人生命运、民族命运。周恩来运筹帷幄,蒋介石“以拖待变”,汪精卫无耻叛国……本书披露个中情景。中国脊梁,抗战史诗。把日本法西斯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热门推荐
  • 平淡的穿越生活

    平淡的穿越生活

    赵家是江南有名的大族,赵容是三房庶女。依仗着有个聪明的哥哥,生母又得宠,她处处要强。但是几番算计之后,她的婚事只是父亲几句话。“容儿年纪不小,那林家子,诗赋欠几分灵气,但为人稳重,可为良配。”不过是个父早亡的农家子,二十多岁才考上了秀才,就能配得上自己?不管如何不甘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赵容嫁入林家。林正是个穿越者,从家贫如洗到现在小有余财,他花了十多年。士农工商,大夏朝重功名,林正无意商道,早早开始科举之路。第一步,院试顺利通过,他已经二十有三,绝对晚婚年龄,同窗好友推荐妹妹,这个时代本就盲婚哑嫁,林正答应下来。
  • 幽明山西仙泽校

    幽明山西仙泽校

    玢霂是个性格活泼可爱,古灵精怪的女孩。在她的身上有个迷。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录取到了本市的贵族学校,却发现该校的诸多神秘。两个男孩也是让她头疼的元凶。究竟谜底是什么呢?她在这间学校能够经历怎样的成长呢?敬请期待。。。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本书中多个饱含快乐、阳光的小故事,融趣味、悬念和哲理于一体,用睿智的语言告诉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孩子,保持快乐的心态才能找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帮助你走向人生的顶峰。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孔雀西南飞

    孔雀西南飞

    981年我去攀钢,首先激起我创作激情的,是很有大将风度的“好一个黎明”!第二篇报告文学,专写赵忠玉。题目叫:《得人心者》。今天我读别人写攀钢、写赵忠玉的文章,仍禁不住叹日:得人心者,得天下也。啊,又见攀钢,又见攀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