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坚忍执著,不等不靠不要,自主才能天助
中国自古有“英雄不问出处”的说法,但人们对近年来活跃市场经济舞台的浙江民企老板仍然充满了好奇。几年前,浙江评选出的非公企业100强首次把浙商们的出身、年龄以及文凭等资料公之于众。人们对其中的佼佼者一一盘点,津津乐道:徐文荣——农民;鲁冠球——打铁匠;胡成中——裁缝;楼忠福——建筑工人;李如成——农民;郑坚江——汽车修理工……
追溯这些处于浙江创富英豪“金字塔”塔尖的人物简历,可以发现,他们创业之前的身份显得相当“寒酸”。不光这些世人熟知的富商,就是那些麾下企业年销售额在10亿元左右的老板们,其出身同样极其平凡。浙江001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老板项青松,出身是个“农机工”;星星集团有限公司老板叶仙玉,出身农民;奥康集团有限公司老板王振滔和荣盛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老板李水容,都曾经是“木匠”……有90%左右的浙江民企精英出身均很寒微。除了后来的培训深造外,创业初期的文凭也并不高,大多是初高中文化。
除出身寒微外,这些浙商还有一个共性:创业起点低,没有靠山,没有资金支持,全靠自己白手起家,不等不靠不要,逐渐在商场杀出一条生路。
宏观上看,浙商大多发达于20世纪90年代,刚刚赶上国有企业逐渐转制,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隐含着巨大的机遇,抓住机遇的人,就成了今天的英豪。以鲁冠球为例,他的身份演进过程是这样的:
1969年到1979年:农民——打铁匠——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负责人;
1980年至1989年:承包了当时已更名为万向节厂的萧山公社宁围农机修配厂;
1988年至1990年: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万向节厂股权,创建万向集团公司(1990年)。
鲁冠球这样的农民成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的老板,花了20多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尽管身份不断变化,但有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却贯穿至今——坚忍执著,不向任何困难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