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夏天,杰克逊五兄弟乐队开始在45个城市演出,下半年又在50多个城市演出。乐队演出所到之处,都引起了大批歌迷的追捧。1971年10月,13岁的迈克尔·杰克逊推出了他的首张个人单曲唱片《必定成功》,这首歌展示了迈克尔在抒情歌曲演唱上的天赋,一跃成为排行榜上的热门歌曲,同时,它也成为迈克尔·杰克逊单飞生涯的起点。
1972年,魔堂唱片公司又推出了两首迈克尔·杰克逊的独唱歌曲,一首是改编自20世纪50年代流行民谣的《摇滚罗宾》,一首是影片《本》的同名主题曲《本》。《本》这部电影是由李·哈科特·蒙哥马利主演的,说的是一个小伙子养了很多老鼠,并要利用这些老鼠来复仇的故事。歌词大意是表述一个小伙子同一只特别聪明的老鼠之间的友情。
迈克尔同虚幻厌世的那一套从不沾边,他用自己细致入微、自信有力的风格来演唱了这首歌。迈克尔·杰克逊在演唱《本》的时候,有些地方听起来像他本人最喜爱的歌星戴安娜·萝丝的风格,但是在旋律上的戏剧性处理又使他听起来有点像他所喜欢的另一位歌手芭芭拉·史翠珊的风格。这些特点,再加上他在中音区的童音音色,使他的表演令人叹服。为了配合迈克尔的声音,他的创作班子采用了最有节制的方式:小震鼓、低调的弦乐配器、伴音吉他,他们之间配合得精妙细密,无懈可击。这首歌听上去既天真无邪,又忧郁伤感,无论迈克尔在哪次演出中唱它,都会引起极大的轰动。
《本》这首歌推出后不久,便在流行单曲排行榜上名列第一,销量达到100万张,迈克尔在单飞道路上第一次尝到了甜头,于是决定单飞,为日后成为天王巨星奠定基础。《本》这首歌既是70年代早期流行乐中的重要作品,也是迈克尔个人演唱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到了1972年,杰克逊五兄弟乐队走起了下坡路。在当年的春天,他们推出的《漂亮的小比蒂》,以及秋季推出的《远眺窗外》等,在美国流行歌坛的反应并不是很好。1973年2月,杰克逊五兄弟推出的《哈里路亚日》也让歌迷们大失所望。
迈克尔自乐队成立以来,就是杰克逊五兄弟之中注目的焦点,随着《我得去那儿》一举独霸电台,同名独唱专辑更是热遍全美,他的光芒几乎完全遮住了四个哥哥。原来是领唱的杰曼被迈克尔取代,心中难免有些不快。而且,其他几位兄弟对迈克尔的声名也颇有微词。他们早已退到迈克尔成名前的位置,而且好时光不再,无法再以摇滚明星自居了。
而泰托和杰曼更是沉湎于家中母亲凯瑟琳那辆黑色奥迪,21岁的杰基更是不顾约瑟夫反对自己买了辆道特森240—I型跑车。糟糕的是,杰基竟然撞了别人的车,自己也从挡风玻璃中甩了出来。他知道约瑟夫会大为光火。果不其然,约瑟夫愤怒地狂叫,一拳将杰基打倒在地。当时的情景可以想象,与其说约瑟夫为杰基着想倒不如说他更关心杰基伤着哪儿或是死了给乐队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怎么办,叫杰克逊四人乐队?”他愤怒地吼道,“你以为歌迷见你一张满是伤疤的丑脸还会喜欢你?”
然而,道特森240—I型跑车引发的不幸冲突反而成了杰基的救命稻草,他搬出赫文哈斯特,住进了自己的公寓,工作上他仍受父亲的制约。
此时,杰克逊五兄弟乐队与魔堂唱片公司的生意关系也起伏不定。迈克尔下一张专辑《永远的迈克尔》于1975年1月发行,但是公众反应平平,约瑟夫认为儿子受到魔堂唱片公司的怠慢,于是决定不再让迈克尔为该公司灌制独唱唱片。
此时,迈克尔已经开始掌管自己的事务。从6岁登台开始,他已经在娱乐界磨炼了整整10年。为了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他不得不挺身而出进行抗争。他在没有征得约瑟夫意见的情况下便与戈迪约定私下会谈。他非常清楚,即使去征请约瑟夫的批准,约瑟夫也绝不会同意这样的会谈。
迈克尔后来回忆说:“我知道大家都认为我不是意志坚定的人,但那天我确实是头雄狮。”他干脆向戈迪摊牌,抱怨杰克逊五兄弟没有权利创作、灌制他们的歌曲或拥有歌曲版权,而这些正是生财之道,对此他们大为不满。特别是在分利的问题上,双方更是争得不可开交。多年来,尽管双方在合作的诸多方面存在分歧,但是像这样激烈争吵的场面还是第一次。
戈迪对此非常震惊,他没想到迈克尔会有这样的想法。他认为自己为杰克逊一家做得已经够多的了。如果没有他,怎么会有杰克逊一家的今天?其实,连迈克尔也为自己的举动感到吃惊,16岁的他已证明自己有勇气单独挑战这位在演艺界叱咤风云的实力人物。在会面结束后,迈克尔仍真心希望戈迪会向乐队作出让步。
然而,不管迈克尔的动机有多么的伟大,可他这次是没有经过大家同意的单方面行动。约瑟夫和迈克尔的几个哥哥们为此表示异常的愤怒。得知迈克尔与戈迪的会谈后,约瑟夫立即召集其他几个儿子开会。只有杰曼缺席,因为当时杰曼已经是贝瑞·戈迪的女婿,约瑟夫已经不再相信这个儿子了。当天晚上,迈克尔的几位兄弟就是否离开汽车城作出了表决。结果一致通过由约瑟夫秘密开始与其他唱片公司谈判。
几个星期后,约瑟夫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下属的时代唱片公司总裁隆·阿列克森伯格达成协议,获得75万美元的预付奖金和27%的版税,是魔堂唱片公司提供的10倍。
金钱当然是乐队与时代唱片公司签约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因为当时的时代公司是一家风头正劲的唱片公司,麾下明星荟萃。
然而时代唱片公司签约对杰克逊乐队的创作能力尚存疑虑。所以,这家唱片公司可能会要求他们每张专辑提交两三支新歌供选用。
杰克逊五兄弟乐队在长岛的威斯贝利音乐节上作现场表演的时候,这场争论仍旧没有停止。杰曼坚持应继续效忠魔堂公司,而其他兄弟们则要杰曼和他们一起离开魔堂唱片公司。随后,在第一场与第二场的表演间隙,杰曼在后台接到戈迪的电话。杰克逊兄弟即将背叛的消息已经震惊了报界,杰曼是该作出抉择的时刻了。还差几分钟上台的时候,杰曼离开了他那帮惊呆了的兄弟。
随后,迈克尔回到台上,这是他第一次没有杰曼站在左边作低音手的演出。“我当时十分痛苦。”迈克尔后来回忆说,“我生平第一次感觉就像赤身站在台上。”但是,他还是奋力唱完杰克逊五兄弟的保留曲目,用激情和实力填补了失去兄长的空虚。
在演出过程中,观众即使注意到了杰曼的缺席,但也没有流露出来。在演唱会结束后,观众为迈克尔三次起立喝彩。
演出结束后,杰克逊兄弟开始为离开魔堂唱片公司作准备。然而,让约瑟夫吃惊的是,魔堂公司竟拥有杰克逊五兄弟乐队的名称和标识权。原来,戈迪于两年前就暗地里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如今在他们即将离开魔堂公司之际,戈迪毫不客气地告诉他们另选名号。
于是,约瑟夫和杰克逊兄弟们开始商议对策,并最终按迈克尔建议改称“杰克逊乐队”,随后的新闻发布会在纽约无线电公司大楼顶部被称为“彩虹格栅”装饰气派的大厅里举行,那种气氛之严肃并不亚于联合国会议。表情肃穆的约瑟夫带领着杰克逊四位兄弟依次在讲台上就座。
这次新闻发布会一开场,约瑟夫就骄傲地宣布,尽管杰克逊五兄弟乐队与魔堂公司的合同要等到第二年3月才到期,但他们将离开魔堂公司归属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下的时代唱片公司。当被问到改换东家的原因时,约瑟夫这样调侃道:“汽车城只销售单曲唱片,时代公司的长处在于制作专辑,而我们将期待着更多的专辑问世。”
当有人问迈克尔这次改换东家有什么好处的时候,他说:“我肯定,”他的声音细若蚊蝇,“这将对我们的音乐有更强劲的推动力。”
戈迪对于杰克逊一家提前退出魔堂公司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他随即投入500万美元(后又增至1000万)用于与杰克逊一家就合同问题对簿公堂,而约瑟夫也立即展开反击,进而揭开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法庭争斗的序幕。
戈迪控告约瑟夫有恶意预谋,声称是自己将这帮孩子从印第安纳带出来并将他们造就成如今的模样。约瑟夫当然当仁不让:“是我发现杰克逊五兄弟乐队的。我每天让他们排练。”就在这一期间,魔堂公司又发行了一张杰克逊五兄弟乐队的专辑《叛逆》,公司增加了宣传与发售投入,但是最终还是太晚了,该专辑没有产生一支畅销的歌曲。
尽管魔堂公司仍拥有数百支未发行的杰克逊五兄弟的歌曲,戈迪仍坚持要乐队于1975年秋回到他的录音棚。约瑟夫接到戈迪传令之后,坚决反对。
而对于杰曼,其他几位杰克逊兄弟表示可以放弃,只有迈克尔坚决反对。他和杰曼曾是特殊同盟,此时,没有人比迈克尔更能深切体会到杰曼缺阵后的感受。而且他还认为杰克逊兄弟有道义和责任履行合同。最终,迈克尔的想法得到了印证,经过多年的法律纠纷后,法庭判决杰克逊兄弟败诉,赔偿魔堂公司60万美元。
因为迈克尔才华出众,哥哥们并不愿听取他的意见。“其他人知道他才是明星。”一位家族人说道,“他们清楚他可以随时左右一切。但是当时迈克尔对此并没有感觉出来。约瑟夫懂得如何让迈克尔安于本分,其他几位兄弟则只是随波逐流。”
1976年,约瑟夫想让杰克逊兄弟们主演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部电视剧,他们又一次将迈克尔的意见抛在脑后。迈克尔当时已经敏锐地感到电视会给演唱事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试想,一群摇滚明星在喜剧小品中的拙劣表演只会招人厌恶。
“我们不能那么做。”迈克尔和父亲及兄弟们争论起来,“看看托尼·奥兰多,再看看切尔。这会损害我们唱片销量的。”结果他的意见又一次被驳回。而迈克尔的妹妹小珍妮倒有点喜剧天赋。她对米·威斯特的模仿引起了制片人诺曼·李尔的注意,后来,他让珍妮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热门电视剧《好时光》中饰演了一个角色。即使是这样,出演电视片《杰克逊一家子》对迈克尔而言仍然是一大尴尬。“我们得穿上滑稽的行头,在预录好的笑声中表演一些愚蠢、常见的喜剧动作。”他在自传中写道,“一切都很虚假……简直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