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0400000013

第13章

棍棒底下难出孝子,用有效的方法责罚男孩

“不打不成才”是很多父亲教育男孩的手段,这是不明智的,也是错误的。因为打骂伤的不只是男孩的身体,更会在他的心上划一道伤口,很难愈合。当青春期男孩犯了错误时,作为父亲,要学会用温和而有效的方法责罚男孩,这样才能让他心服口服。

别用“棍棒”与男孩对话

俗话说“不打不成器”、“黄荆棍下出好人”,说的都是棍棒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许多父亲在“皮鞭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思想引导下,在教育儿子时,动不动就非打即骂,期望孩子能够长大成才。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事与愿违,父亲们会发现,儿子是越打越不听话,越打越犟。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

据相关专家研究发现:家长如果只要看到孩子犯错误就大发雷霆,大声训斥,甚至打骂,这样重复下去,孩子对训斥的适应能力便会逐渐提高。天长日久,孩子就会对一般的训斥持无所谓的态度。许多家长这时候不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当,而是对越来越犟的孩子采取更严厉的训斥,收效当然甚微。

还有的父亲打了儿子以后,硬要孩子“认错”,以此证明孩子接受了教训。其实,这种做法只能促使孩子思想的排他性倾向加剧。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抵触情绪特别大。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不仅会表现得越来越固执,而且还会表现带有攻击性等不良行为,由于这些孩子内心觉得在家庭内得不到温暖,因此遇到挫折就会离家出走,甚至被坏人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

方亮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父母自幼就盼望他能成才,但是方亮却十分贪玩,成绩很差。有一次,方亮旷课去看电影,父亲知道后,方亮认了错,但父亲还是狠狠地揍了他一顿。被打之后,方亮一肚子委屈,从此开始憎恨父亲,而且暗暗下定决心:父亲越打,我越玩。慢慢地,他走上了流窜、偷窃的犯罪道路。

方亮的行为变化说明,家长粗暴地打骂对孩子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作为父亲,期望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不明智的。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不可能因此而获得教育孩子的良好效果。

行为医学专家们通过调查发现,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其婚姻和家庭生活不和谐者较多,他们也不能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会完全忽视自己的下一代。如此恶性循环,将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有的父亲认为,孩子不听话,打屁股、挨棍子才能让他长点记性,而且,打屁股几下对孩子的身体伤害不大。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打孩童屁股或是其他的体罚方式,可能阻碍孩童智商发展。美国惩戒与家庭暴力专家对1510名儿童进行了4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在806名儿童组中,未遭体罚的儿童,智商的平均数比经常挨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组704名的儿童,这一差距是28分。

事实上,对于平时打屁股之类比较轻的体罚,虽然不会直接造成肌肉、肢体的损伤,但是疼痛的感觉会通过神经中枢的传导,使大脑受到刺激。同时,也有可能使孩子肾脏和身高受到影响。

父亲打孩子屁股时,一般都令其趴在床上或其他依靠物上,但由于孩子乱摆动,有可能被床沿或依靠物损伤睾丸,最常见的是睾丸血肿或破损;有的父亲会生气地拉着其一只手,有可能用力过猛,使他的直径与桡骨头几乎相等的桡骨颈,从环状韧带中往下滑脱而呈半脱臼状态,也就是医学上所称的“牵拉肘”;有的父亲由于用质地坚硬的竹木片,或因打时用力过猛,会引男孩的臀肌局部血肿,血循不畅而发生坏死性炎症;有的父亲在极度气恼中丧失理智,会重力损伤男孩的梨状肌,挫伤坐骨神经,引起下肢麻木,甚至瘫痪;有的父亲还有可能失手而误伤孩子的头部、胸部,以及在混乱中挤压伤及肝、脾、肾等脏器,内出血而危及生命。

一个医生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我在值班。一个工人模样的家长抱着儿子,闯进诊室。家长气急败坏地告诉我,这孩子太调皮,玩弹弓把家里彩电荧光屏打烂了。一气之下,家长就把孩子按在床沿,用竹片往他屁股上连连乱打。孩子哭叫着,突然呼吸急促,哭叫声断断续续起来,呛咳着直嚷胸肋部疼痛。家长掀开孩子衣裤,除了白嫩的屁股上有血痕外,胸肋部没有伤痕。家长傻眼了,心想自己又没打他身上,怎么会这些地方痛?于是,便抱着他来医院检查。我连忙给孩子听心肺,又请来放射科医师作透视,结果均属正常。经综合分析,我给孩子下了个‘急性胸肋痛’的诊断。这种病,老百姓叫‘岔气’,但疼痛可厉害得很,严重者还会发生休克。我取来中成药‘通关散’,往孩子鼻粘膜上轻吹一点,孩子接连打了几个喷嚏。我又给他注射了安定和阿托品,不断地在内关和外关穴上捏揉。没多久,孩子的呼吸平稳些,疼痛也渐渐消失了。我这才告诉家长,孩子是因为挨打时全身剧烈晃动,加上又急又怕的精神刺激,造成呼吸肌痉挛而胸肋疼痛。看见孩子已基本恢复常态,家长似乎还不理解,怏怏地说:‘我只打他屁股呀!’我严肃地说:‘打屁股引起的怪症还多着呢!’”

较早前,已有日本科学家研究表明,长期被体罚可能导致儿童脑萎缩。研究发现,对于体罚时间超过三年的儿童,其大脑中与感情和决策能力相关的额叶皮质区内侧部分平均要比未受体罚者小19.1%,与注意力相关的扣带前回以及与认知力相关的额叶皮质区背外侧部分,分别要小16.9%和14.5%。

武力不仅伤害男孩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影响损害男孩的心灵。身体的创伤容易恢复,而心灵的损害却后患无穷。因此,父亲要放下手中的“皮鞭”,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远大于棍棒教育。

责骂有技巧,男孩才会听

我国民间有句俗话:“不骂,孩子就不晓得厉害。”责骂虽然在形式上比较火暴,但是并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对孩子的残害。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讲,责骂并非一无是处:责骂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孩子明确知道究竟做错了什么;责骂让家长就此发泄怒火,使孩子反而不用担心“秋后算账”了。

网友“憨爸”说:“记得小时候,我模仿电影里水手的样子,站在客厅的沙发上挥动晾衣竿打旗语。谁知道,我的头顶上忽然发出可怕的声音——我的旗杆把家里那只张牙舞爪的吊灯打碎了。就在我发愣的时候,爸爸冲了进来。他的脸一下子变得白白的、冷冷的,然后就绷着脸,一声不吭地走出了房间。待在那里的我一下子觉得,爸爸的沉默是对我最大的惩罚,我宁愿他对我大吼大叫。”

教育孩子,古往今来对做家长的人来说都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做人本来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了,而比起做人,做父母就更是一门大学问了。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他们很会做人。在与朋友和同事的交往中,他们热情周到、和蔼可亲、不卑不亢。然而在家中,他们却不能妥善地处理与孩子的关系,很大的一个问题就出在管教孩子时的责骂方式上。不是失之过严,就是失之过宽;不是把孩子管教成了小老实或木头人,就是把孩子惯成了飞天蜈蚣。

一般来说,家长责骂孩子有这样几种类型:长期吹毛求疵型,具体表现是事事挑剔,事事发火,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会越来越不在乎家长的意见,即使是激烈的责骂;暴怒悔恨结合型,具体表现是一触即发,而后自我平息,而这类责骂给孩子传达的信号只能是“爸爸很生气,但后果不严重”;喋喋不休型,具体表现是平静地、缓慢地数落孩子的过失,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后果,然后越说越激动,火气也越来越大,对细节也越来越吹毛求疵,这种没完没了的责骂,让早早就知错的孩子开始觉得委屈。

怎样责骂孩子是大有学问的。因为简单、粗暴的责骂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关怀,反而易引起孩子的反抗。这种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会造成家长和孩子间的隔阂和冲突。

一位班主任说:“我曾几次听班上的一个男同学向我诉说他对父亲的怨恨与不满。他做事马虎,常弄坏家里的东西。有几次洗碗,一失手把几个碗都打烂了。父亲听见碗打碎了的声音,就厉声地责骂了他一顿。他心里很不服,觉得打碎了碗,他心里已经很害怕,父亲还一味责骂,于是对父亲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满与愤恨。”

世间由于父母一句过失的话、过火的责骂而使孩子感到绝望,甚至自杀,以及举刀杀死父母的事,并不少见。一般来说,过度的责骂对青春期男孩的成长还有以下几种危害:

1.伤害男孩的自尊心

过度的责骂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家长一次次的斥责声中,孩子会渐渐习惯这些词语,从而变得麻木不仁,缺乏自尊心。这正如有人指出的:“那些被认为没有自尊心的孩子,是外界没有给他们提供使自尊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他们的自尊心是残缺的,病态的,他们是斥责教育的受害者。”

“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数学题都算不对?我真怀疑,你是不是我生的……你是猪脑子还是人脑子啊”,“给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要这样拿,你的记性让狗吃了啊”,“我就没见过像你这么愚蠢的人,天底下也就只有你才做这么弱智的事情,也只有你才会犯那么低级的错误。你最好一头撞死得了,省得我浪费钱给你吃,给你穿,还供你上学”。萧明经常受到父亲这样的责骂,稍微有点小错误,父亲就用很难听的话来责备他。萧明心里很难过:“自己到底怎么了,别的父亲疼爱儿子,而我的父亲却冷语讥言?”萧明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是学习的料。后来,他干脆不学了,性格也越来越孤僻。

2.削弱男孩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家长责骂孩子时,孩子根本就不理会。他既不顶嘴也不反抗,就是不听。你骂你的,他做他的。从表面看,遭到斥责的男孩很快表示服从,似乎问题行到了解决。但事实上,男孩考虑的只是斥责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体验,而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本身却很少自我反思。因此,斥责反而会削弱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

3.让男孩缺乏主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长过度责骂孩子,时间一久,孩子就会唯命是从,成为缺乏主见的木头人。没有创新精神,老是被动,不能自主更生,更谈不上创一番事业了。在竞争强烈的社会中,是无法适应竞争要求的。

那么,父亲是不是不要责骂青春期男孩?当然也不是。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懂事,需要大人的教导;他们难免闯祸做错事,也需要斥责。否则,孩子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为了避免斥责带来的负面效应,父亲要尽量少用斥责,确有必要进行斥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伤害男孩的人格

在大人眼里,往往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殊不知孩子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会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情感倾向,也需要别人的理解和信任。父亲只有尊重孩子,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对待他,才能把他培养成有高度自尊心和责任感的人。因此,斥责男孩时,父亲一定要注意场合和分寸,切莫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孩子,也不要说粗鲁、讥讽孩子的恶语。

2.让男孩知道受训的原因

青春期男孩的知识经验少、能力有限,因此常常会惹出这样那样的事端来。父亲训斥男孩时,不要劈头盖脸地一顿责骂,要让男孩知道他挨骂的原因,以便改正,下次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3.以理服人

父亲应该了解青春期男孩的心理,理解他的心情,弄清事情的原委,对他的过失不夸大,也不掩饰。责备时,不使用偏激的语言,字字句句都说在一个理字上,要使男孩感到亲切,感到爸爸是讲道理的,目的是在教育自己学好,教育自己做事做人,完全是为了自己好,因而乐于接受父母的斥责。绝不能使孩子感到委屈,感到冤枉,或者感到父亲蛮不讲理。因此,在训斥孩子时,父母既要严肃,又要冷静,同时还要满腔热诚。

另外,斥责男孩要松紧适度,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在男孩重复出现的失误、危害他人或造成不良影响以及对道德品质上的、带有原则性的是非问题等,父亲要适当地管严些,但绝不是严厉、严酷、声色俱厉。

别做“恐怖分子”,威胁恐吓语言用不得

青春期男孩的心灵是稚嫩的,很容易接受父亲所说的话。同时,男孩的心灵也是敏感的,他往往会因为父亲一句不会实现的威胁而蒙上长久的阴影。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亲常常不自觉地将儿子对自己的依赖视为筹码,逼迫男孩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人做事。当男孩的表现差强人意,与父亲的期望相悖时,情急之下的父亲习惯用“你再这样,就不要回这个家了”这样的语言恐吓男孩,期待男孩会因为害怕而变得听话、懂事。

父亲教育青春期男孩的确需要各种各样的方法,但威胁、恐吓一定不是好方法。如果用威胁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时候,父亲不但威信扫地,更是怒火中烧。即使父亲用威胁制服了男孩,给男孩留下的却是要“屈服强势”的影响。因此,用“威胁”教育青春期男孩,只会导致两败俱伤。

梅东的父母都是打工族,工作又苦又累,还常常加班,因此没有多少时间管教孩子。但是父亲对梅东的期望很高,他觉得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便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将来能从事更好的职业。梅东也很明白父亲的苦心,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随着网路的兴起,梅东的同学大都有了电脑。课余的时候,同学们常常在一起讨论某个新游戏,或是一些网络上的趣事。梅东很羡慕,也希望爸爸能为自己买一台电脑。

梅东的父亲听了他的要求,父亲生气地说:“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要和同学比这些没用的东西!”梅东很失落,他很想和同学一起讨论关于电脑的问题。为了缩短和同学之间的差距,梅东开始频繁进出网吧,不知不觉地迷上了网路游戏。他每天放学都不回家,而是直接去网吧。

不久后,爸爸发现了梅东迷恋网络游戏,非常生气,他要求梅东必须立刻戒掉这个坏习惯。梅东答应了,可是每到放学,他还是忍不住又被游戏吸引了过去,爸爸怎么说他都听不进去。

期末考试成绩一公布,梅东的成绩退步了很多,爸爸满腔怒火。他用皮带狠狠地抽了梅东几下,还气愤地说:“你再去网吧,我就打折你的腿!”梅东安分了几天后,还是每天放学后就去玩游戏,成绩一直在后退。父亲伤透了心,但毫无办法,因为打骂对梅东已经毫无用处了。

父亲首先要明确,经常威胁孩子,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有时并不明白父母只是为了哄他而说出恐吓的话,并非真的不要他或不爱他。作为父亲,应该明白,恐吓和威胁是一种很愚蠢的教育手段,它不但不能让青春期男孩变得听话,而且会伤害男孩的心灵。一般来说,威胁、恐吓对青春期男孩有以下几种不良影响:

1.形成不良性格

同类推荐
  • 做偶像老爸老妈

    做偶像老爸老妈

    在孩子的眼里,凡是比他厉害的人,他都称为偶像,所以他们有很多偶像,家长首当其冲,理所当然成为他们的偶像。《做偶像老爸》实际上,每个孩子的心中,父亲会是他的第一偶像。父亲爽朗的笑声、豁达的胸襟、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偶像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偶像老爸要在很多方面“考核过关”,才能在孩子心中保持“光辉”的形象。
  •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

    了解青春期男孩的特点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与青春期男孩沟通的关键词、掌握逆反期的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很重要、错误的沟通会让男孩更逆反等。
  •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小时候形成的做人与做事习惯,常会阻碍我们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所以,引导和教育孩子养成传统美德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应从小抓起。本书特设了36堂课,手把手教您关注影响孩子一生的做人与做事细节,一步步改变和提升孩子做人与做事的习惯和能力。
  • 孩子最需要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

    孩子最需要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

    本书精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以专业的知识和视角进行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它将会带给广大家长新的理念、新的感受和新的启发,帮助广大家长朋友一起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
  • 孩子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

    孩子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

    其实仔细想一下,我们的很多言行,我们首先就要作出改变。,而且他那让我们倍感头疼的磨蹭举动,比如老是催促他。因此,孩子拖拉的毛病并不是一天就能产生的,要改掉孩子的毛病,也不全是他自己的原因。其实恰恰就是孩子变得拖拉的“罪魁祸首”
热门推荐
  • 别跑,爱情来了

    别跑,爱情来了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没有,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所以,当爱情来了,别再逃跑,也别让你的爱人趁机逃跑,穷追不舍就是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蛙

    青蛙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皇家学院:十亿新娘

    皇家学院:十亿新娘

    她看了天使,怎么办?竟要她负责?一个有厌食症,性格拽到不行的贵‘太子’;一个漫不经心,学院时期红透半天边的少年;一个学习天才、做得一手美食的转校学妹;用恶劣表达不知说不出口骄傲的爱打击、让她失去与人恋爱信心、、、
  • 重生弃妇醉逍遥

    重生弃妇醉逍遥

    陆苑如一觉醒来,竟然重新回到了十四岁,那一年她被人休弃,不到两年沦落青楼,一生凄苦就此完结。谁曾想还能从十四岁重来一次?!只是,这是什么,空间?酿酒?难道,这一回的自己,可以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 神界秘史

    神界秘史

    一个修真界的炮灰,因为自己的努力与巧合,靠着战争利器,征战异界,打造一个传奇。这是一个强者的国度,这是一个暗黑的世界。从另一个视角,剖析世界的格局。杀戮不是目的,征服只是手段。想实现梦想,只能不断挑战。所谓秘史,不是指男女私事。而是对表象的深一点层次的探讨。
  • 美好田园:农女翻身致富

    美好田园:农女翻身致富

    夏语莫名穿越到了一个贫穷农村。醒来的第一时间,就是新郎踢了她乘坐的轿门。婆婆对她尖酸刻薄,小姑对她呼来喝去,丈夫不知道疼她护她,父亲是个作不了主的,母亲还是个后的,加上一堆亲戚邻里些的,又都是喜欢谈人事非的主。so,ladiesand乡亲们!看她一个现代丫头,如何摆脱这些困境,在这里和这些古人斗智斗勇,带动身边关心她的亲人们发家致富。“夏语,怎么不做早饭?难道要等我这个当婆婆的来做不成?”“娘,我不饿,谁饿谁做啊!”“你……好,你不饿,那我做了你别吃!去,把屋子打扫了。”“娘,我就喜欢住脏屋子,谁喜欢干净谁扫去。”
  • 特种兵王

    特种兵王

    崛起成为特种兵王。成就步兵巅峰,炊事班的兵,王牌利刃!
  • 非真勿扰

    非真勿扰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规律。让爱情可遇不可求见鬼去吧,爱情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你要挽起袖子创造爱情。别以为讨论相亲就像讨论银行最新推出的一款。但其实有什么不同?婚姻,也无非是我们人生的一桩投资项目,而相亲,绝对是低成本高效率,虽然很庸俗,但那没有人生质地的浪漫,不过是轻浮。且慢,我们在生活上眼界宽了,难道就不能在爱情上。眼界宽点吗?兔子都?道不吃窝边草,踏来踏去,能有什么好草不是?不如,我们相亲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何况男人乎。
  • 诡案实录

    诡案实录

    一位老刑警,为你揭秘重案组尘封多年未公开的八桩神秘凶杀案。到底是神鬼作祟,还是凶手欲盖弥彰?到底是人性流露,还是罪恶的叛逆?或许在午夜睁眼时,就有人正用锤子砸向你的脑袋;或许转过一个胡同,就有一个黑影用钢绳死死勒住你的脖子。一本书,八桩惨案,让你了解这个世界鲜为人知的一面,带你走进杀人专家的黑色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