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9700000005

第5章 在英国

一、出笼之鸟

1726年5月,伏尔泰乘船溯泰晤士河而上。他兴致勃勃地站在船舷上,贪婪地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异国风光:泰晤士河两岸青山绿水之间一排排红砖白瓦的农舍约隐约现,伦敦城圣彼得大教堂的白色拱顶光彩夺目;泰晤士河各国商船往来穿梭,到处可见的米字旗在随风飘荡。登岸后,他发现伦敦街道熙熙攘攘,商业繁荣,经济发达,拿着伞或拄着文明棍的绅士挽着他们迷人的太太在街上或公园里悠闲散步。美丽的岛国给伏尔泰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

英国早在1640年就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于1688年正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制度,为欧洲大陆成千上万的先进人士所景仰。从路易十四之死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两代人期间,法国各界杰出的人士差不多都拜访过这个美丽的岛国。伏尔泰与自己的众多同胞一样,从海峡对岸专制制度的鸟笼中飞来,现实的对比使他顿时有了一种被解放的感觉,他终于能在自由、清新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流亡英国的伏尔泰,很长一段时间是住在离伦敦市中心大约5英里的一位英国商人埃弗拉德·福克纳的乡村别墅里。福克纳对伏尔泰真诚、热情而慷慨,他们从前在巴黎曾有过一面之交。福克纳的父亲是绸布商,他的祖父是杂货商。从出身来讲,他们属于同一社会阶层,因此有一些共同的语言。对于这位异国朋友的无私帮助,伏尔泰一直心存感激。1733年,他曾将自己写成的悲剧《查伊尔》题赠给福克纳:"献给英国商人福克纳先生--亲爱的朋友,你是英国人,我是法国人,但爱好艺术的人都是同胞……所以我把这部悲剧题赠给你,有如我题赠给同国的文人或知己的友人一样……同时我能够很高兴地告诉我的国人,你们用何种目光看待商人,在英国,对于光耀祖国的职业,大家知道尊重。"把一部悲剧题赠给商人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大概只有伏尔泰有胆量这样做。

由于有在法国相识的另一位英国朋友博林布罗克勋爵的帮助,伏尔泰到伦敦后广泛接触了英国文学界的著名人士。他除会见了杰出诗人蒲伯,著名讽刺小说家斯威夫特,著名剧作家康格里夫之外,还拜访了诗人汤姆森、杨格和剧作家盖伊等人。在与英国文学界的广泛交往中,他了解到英国文学的发展现状,惊叹于英国文学取得的伟大成就。他一边汲取英国文学艺术的丰富营养,一边积极向自己的同胞宣传介绍。他是第一个把莎士比亚介绍给法国人的作家,在伏尔泰把自己所了解的莎士比亚告诉自己的同胞之前,海峡彼岸还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世界剧作大师。伏尔泰高度赞扬英国文学的繁荣,并把这种繁荣的状况归因于文人在英国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一直主张文学才能高于高贵的出身,杰作比姓氏更为荣耀,他终于在英国看到自己理想的实现。

1727年3月,伏尔泰有幸参加著名科学家牛顿的葬礼,他的遗骸被安葬在神圣的西敏寺内,首相和大臣们带着长长的送葬队伍为他送行。伏尔泰对这位科学家受到的厚遇感慨系之,他曾在后来发表的《哲学通信》中说:"牛顿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受到尊崇,死后也得到了他应有的荣誉。国家要人互相争夺执拂的荣幸。请您走进西敏寺去。人们所瞻仰赞叹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争光的最伟大人物所建立的纪念碑。您在那里看到了他们的塑像,犹如人们在雅典看到索福克勒斯和柏拉图的塑像一般;而我深信只要一见这些光荣的纪念碑决不止激发起一个人,也决不止造就一个伟大人物。"

在英国时,伏尔泰还亲眼看到了英国当时最著名的女演员奥尔菲尔德小姐的葬礼。这位女演员得到了与牛顿一样的崇高礼遇,她也被安葬在著名的西敏寺内。相比之下,法国演员的遭遇却令人寒心。1730年3月,伏尔泰的亲密朋友、法国著名女演员勒库弗勒小姐在悲愤中死去,她在临死前没有人给她做最后的宗教仪式,死后教会当局也不准她葬入圣地,她的遗骸只能被朋友们葬在塞纳河畔的一片荒野上。

伏尔泰在流亡英国之前,他的好友英国驻法大使霍雷肖·沃波尔就给他写好了许多介绍信。这位驻法大使是英国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勋爵的兄弟,由于这样一层关系,伏尔泰到伦敦后也很快进入上流社会的交际圈。他曾受到首相和首相夫人的热情款待,会见了许多政界要人和社会贤达,拜访过哲学家贝克莱主教和克拉克。在接识自然神论思想家切斯菲尔德勋爵之后,伏尔泰与上层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正是由于这位勋爵的帮助和引见,伏尔泰认识了卡洛琳娜王后。伏尔泰模仿笛卡尔把《哲学原理》题献给波希米亚的伊丽莎白公主,他把自己的《亨利亚特》英文版题献给卡洛琳娜王后。王后派人给伏尔泰送来了两枚金质奖章,作为尊敬他诗才的纪念。1727年1月,他还受到英王乔治一世的接见,国王赐给他2000克朗作为出版《亨利亚特》的赞助。

伏尔泰在与英国文学界、政界及其它社会各界的广泛交往中,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赞助,终于在伦敦公开出版了《亨利亚特》的英文版。在出版之时,伏尔泰还对以前发表过的部分进行了必要的修改,进一步补充了很多诗篇,这部史诗也因此而显得更加完整、恢宏。这部在法国不得不秘密出版的作品,在英国却大受欢迎,头三个星期就印了三次,全部销售一空。由于《亨利亚特》的出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伏尔泰不仅赢得了上层社会的尊敬,而且也得到了英国人民的普遍赞扬。

在英国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广,伏尔泰对英国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有一天,伏尔泰在泰晤士河边散步。偶尔碰上一位水手,彼此攀谈起来,那个水手自豪地赞叹英国的"自由"。可到了第二天,他却被戴上了手铐。后来这名水手再次遇见伏尔泰时,他把事件的真相告诉了这位法国流亡者。他说:"这个可恶的政府要招募我到挪威国王舰队去当水兵,使我抛妻别子。为了使我无法逃跑,他们给我戴上了镣铐,并把我关进监狱,一直关到出发的那一天。"水手的头脑冷静了,伏尔泰的认识也深化了,他怀着痛苦的心情发出感叹:"大地上完全没有自由,在英国有权有势的投机商和骗子占了统治地位。"

二、投向旧制度的炮弹

伏尔泰流亡英国期间,由于和上流社会有着良好的关系,他享受到了某些在他自己的祖国所不能享受到的政治或宗教上的自由。在这里,他可以与名流权贵展开平等的争论,可以出入各大剧院欣赏英国著名戏剧家的作品,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其评头品足,不必像巴黎那样需要时时提防戒备。在这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伏尔泰在汲取英国先进的思想文化滋养的同时,埋头进行着辛勤的创作。

1727年,伏尔泰完成了《论法兰西内战》的历史论文,由于篇幅不长,他将其作为《亨利亚特》的附录一同出版。这篇短论简要地叙述了法国内战的主要事件和一些轶事。后代史学家们认为这篇论文没有什么创见,缺乏深刻的分析。

1728年,他花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成熟的历史著作--《查理十二史》。这部著作按年代顺序记叙了查理十二即位,到波兰战争,俄罗斯兵败,土耳其人的囚徒以及最后在1718年逝世。它细致地描绘了17世纪末、18世纪初盛极一时的瑞典国王穷兵黩武、身败名裂的一生。

《查理十二史》因涉及到路易十五的岳父--波兰前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而没有得到法国政府的出版许可。伏尔泰不得不采取出版《亨利亚特》的老办法,求助于里昂市长西德维尔,1731年10月在那里秘密出版,然后偷偷运回巴黎销售。《查理十二史》出版后,伏尔泰根据后来收集到的材料不断地修改、完善,并连续出了好几版。他也听取了不少批评意见,正是这些客观公允的批评意见对伏尔泰的史学观的转变起了促进作用。他开始意识到历史事件中存在着的"本质真实",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事实的分析。从此开始,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观,这就是后来在史学上有重要影响的启蒙主义历史学。

伏尔泰在英国居住了三年,这个国家在他心中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为了向自己的同胞介绍他在英国的所见所闻,诉说自己真切的感受,他于1728年开始动笔创作《哲学通信》,回到法国后最后定稿。1733年,洛克曼根据手稿译成英文首先在伦敦出版,当时书名为《英国通信》。

这是一部以书信体形式写成的著名哲学通信集,也是18世纪法国思想界接受英国影响的滥觞。全书由25封信组成,其中前7封信讨论英国的宗教信仰,第8、9封信研究英国议会制度和政体结构,第10封信赞扬英国的商业成就,第11封信介绍种牛痘的好处,第12至17封信评述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第18至22封信介绍英国诗歌和小说家,第23、24封信论述英国文人的地位,第25封信是全书的附录,逐条批驳帕斯卡《思想集》中的57条谬误。

作为哲学家的伏尔泰,他的基础是在伦敦岁月里奠定的。在这里,他研究了唯物主义的哲学,熟悉了英国科学的成就。特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牛顿的著作,给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哲学上,伏尔泰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体系,基本上是个洛克和牛顿的信徒。他极为佩服洛克头脑的明智。逻辑上的严谨,他向法国同胞介绍洛克如何反对天赋观念,承认人的一切认识都来源于感觉和经验的唯物主义思想。

把洛克和牛顿的学说加以通俗化的解释,这是伏尔泰完成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由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和光学原理深奥难懂,伏尔泰用最通俗、浅显、明晰的语言,向法国人民解释牛顿学说,使大家听懂牛顿的话。这样,牛顿的大名才传遍了整个巴黎。

1734年,蒂埃里奥将《英国通信》从英文译成法文,在法国里昂秘密出版,并将书名改为《哲学通信》。由于在书中赞赏英国的信仰自由和政治自由,推崇英国的科学和文艺成就,批评法国政府,法国当局大为震怒,高等法院下令逮捕出版商,焚烧存书,通缉作者,伏尔泰被迫逃亡洛林避难。不久该书转移到荷兰出版。法国著名现代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古斯塔夫·朗松曾把《哲学通信》形象地称之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发炮弹"。现在这发"炮弹"既然已经引发,那么愈是给它禁锢,它爆炸的威力就愈大。一年之内,该书居然连续再版10次,均很快销售一空,引起了欧洲文化界的广泛重视。

《哲学通信》是伏尔泰最有影响的一部著作,它不仅是他旅英三年所见所闻的心得体会,也是他多年来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方面积淀起来的思想结晶。它的出版标志着35岁的伏尔泰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成熟,也标志着声势浩大的启蒙思想的宣传运动正式拉开序幕。

同类推荐
  • 林书豪:我是我的梦

    林书豪:我是我的梦

    “林来疯”席卷过境。国内球迷和留美博士的中外视角的全景观察。披露林书豪突然爆发的详细内幕,演绎了包括留学生在内的黄皮肤、“小个子”们如何在“弹簧人”和“肌肉棒子”林立的美国如何崛起的生动故事,让你贴近真实的林书豪。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六百多年来,他被称为是影响中国人性格最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那种虽谦恭却傲岸,虽卑微却昂扬,即便潦倒也不肯放弃理想的性格,在他那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张居正十讲

    张居正十讲

    有些人是天生的政权热爱者,他们迷恋政权,甚至可以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张居正便是这样的人。他深知,要实现报国安民的宏愿,手中没有权力是不行的,甚至有权力而没有重权也是不行的!张居正上台的时候,他面临着怎样的政治局面?这个古老的国家又面临着哪些亟须医治的弊病?张居正一直以来使希望整治弊政,实现富国强兵的宏愿。现在他有了这个条件,又会怎样利用?他能够灰飞烟灭一个改革弊政的能臣吗? 只要说起位高权重的官员,大家心里都会产生对他们是否清廉的怀疑,正如西方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则意味着绝对的腐败。
  •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本书是冯玉祥将军和蒋介石在政治上分手之后,在美国口述、并由其夫人李德全笔录而成的。1928年冯玉祥与蒋介石换帖结盟,拜为兄弟,开始了20年的合作关系和私人交往,过从之密,交往之久。非一般人所能及全书以第一人称口述,读来真实生动,朴实无华,振聋发聩,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好书。
  • 和珅全传

    和珅全传

    和坤的人生处处充满着各种传奇。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贪官其实也是人,他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他善良的一面。其实在那个时代,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都一样只是皇帝的奴才,贪官很多时候只是不幸的成为皇帝的替罪羊,一如和坤。《和珅全传》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为你展现一个真实的、人性的和珅,不再仅仅是一个贪官的脸谱,而他跌宕起伏,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生,无疑能让你对历史、对人性有着更多的体会。将门之后,却遭遇家道中落,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由一名小小的侍卫逐渐成长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后他独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顶峰时一切却戛然而止,前朝宠臣成为了新皇帝的阶下囚,生命终结于一条白绫。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勇者传奇

    网游之勇者传奇

    穿越未来,古老真气,再现神奇。凭着真气,秦天在游戏里风生水起,改变自身。宏大的未来世界,浩瀚的游戏世界,在现实与虚幻的世界里,他将会是怎么样的存在?
  • 极品刁仙

    极品刁仙

    中央大世界,一共拥有三大遗址,一曰昆仑,上古仙道大派昆仑所在之地,据说当初昆仑繁华至极,但是心高气傲,准备举世飞升仙界,最后被降下来天罚,将昆仑毁灭,封存在了极限空间……
  • 雨夜杀人游戏

    雨夜杀人游戏

    又一个晦暗连绵的雨夜,第四起命案发生了。被挖出的左眼珠,满脸满身的割伤,被敲断骨骼的四肢无力地瘫在垃圾堆里……一切似乎表明,这与之前三起女性虐杀案是同一人所为。这些案子都发生在新任警察局长到任之后的一个月内,他的女儿甚至也成了凶手的刀下冤魂。平静的小城被笼罩在恐惧中,警察却束手无策。侦探高峰接手了此案,经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他似乎发现了凶手的秘密。死者脸上那神秘的“Z”形签名,是挑衅还是纪念?他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案情却越来越扑朔迷离,甚至牵扯进了境外雇佣兵势力!是变态连环杀手的杀戮狂欢?还是凶暴残忍的报复性仇杀?雨,又开始下了。这一次,高峰能阻止得了凶手吗?
  • 炽爱似火:夺心邪少

    炽爱似火:夺心邪少

    他妖孽般俊美脸庞,自认为能迷惑世间所有女人,游戏人间玩世不恭在莺莺燕燕之中徘徊,她的出现成功夺取了他的心房,第一次付出真情!结果她成了他嫂子。痛苦万般从大少爷落魄成流浪汉,在他人生最低谷期遇到了,宛如一朵蓝玫瑰似的她,她的出现改变了他人生观价值观,可始终无法得到她的爱!他发誓这一生必须追到她为止!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王府有对小冤家:悠闲王妃

    王府有对小冤家:悠闲王妃

    (轻松文,已完结。)别人嫁人她嫁人,嫁了大半年,别说新婚燕尔,连狗屁王爷长得是高是矮是圆是扁都不知道。他为了不见她,居然还将好端端的王府分成了两半?是不是想老死不相往来??!哎哟喂,他唱的是那门子的戏?而且出一个门,还要经过他同意?那把他的令牌偷过来……
  • 高跟鞋

    高跟鞋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老康三十而立,带着老婆,拖着儿子;没有存款,没有房子;读的是烂学校、破专业,一无所长;毕业后混了多年,稀里糊涂,不幸下岗;因为混得差,朋友都断了联系;举目望去,走投无路;看见老婆就内疚,丈母娘面前更是抬不起头;一家三口,低声下气,长期在丈母娘家“蜗居”……有一天……
  • 蛇王烙印:迷糊小新娘

    蛇王烙印:迷糊小新娘

    英明神武、俊美帅气得人神共愤、受万众拥戴敬仰的蛇王却被新娘子拒于新房外。就因为她是人,而他是蛇王,他绝对不接受这见鬼的借口。
  • 福尔赛世家(上)(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福尔赛世家(上)(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这套丛书所承载的,全新的译文,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真实的获奖内幕,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