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9600000004

第4章 成功传奇(2)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思想的产生,最早源于16岁时一直困扰着他的一个问题。在1895年进入阿劳中学上学时,他已比同龄的中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物理方面的知识。他对探索自然奥秘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时常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一些科学特别是物理学方面的问题。一天,他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一个人以光速跟着光波跑,那么他就处在一个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波场之中。也就是说,应该看到这条光线就好像一个在空间振荡而停滞不前的电磁场。然而看来不会有这种事情。这个问题他一直想弄清楚,并为此思考了10年。

1896年爱因斯坦进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以后,继续思考着关于运动物体的光学特性的问题。对于当时物理学中流行的光是通过以太这种特殊的介质来传播的观点。一开始他也是毫不怀疑的。但他想,光通过以太的海洋传播,那么地球也应是在以太中运动的,反过来说,以太应有相对于地球的运动。这应该可以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因此他就去查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可是他查遍了所能找到的物理学文献,都没有找到关于以太的明确的实验证据。于是他想亲自来验证一下。为此,他设计了一个使用两个热电偶的实验:用几面镜子,把来自同一个光源的光反射到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与地球运动方向平行,另一个则方向相反。如果假设在两条光束之间存在能量差,那么就能用两个热电偶测出所产生的热量的差别,从而检测出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而引起的光速的变化。可是他的老师不支持他,他也没有机会和能力建造这种设备。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后来,当他正在学校思考以太流的问题的时候知道了迈克尔逊实验的"零"结果。他很快意识到,如果承认迈克尔逊实验的"零"结果符合事实的话,那么认为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的想法就是不正确的,应该抛弃以太这个顽结。但是,如果没有以太充满整个宇宙空间,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绝对的静止和绝对的运动了,因为物体不可能相对于虚无运动。所以他认为,只能是谈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参照系相对于另一个参照系的相对运动。处于这两个参照系中的观察者都有同等的权利说:"我是静止的,对方在运动。"如果没有宇宙以太作为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公共参照系,我们就无法探测到这一运动。所以迈克尔逊的实验没有探测到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数学家闵可夫斯基曾是爱因斯坦在联邦工业大学上学时的老师。当年爱因斯坦经常逃课,闵可夫斯基骂他"懒胚"。当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发表以后,闵可夫斯基很快理解了,并看到了这篇论文的深刻意义。他实在没有想到,曾被他骂为"懒胚"的学生,现在竟写出了如此深刻的论文。闵可夫斯基是研究数学的,他从数学的角度认真地思考了爱因斯坦的理论,结果得到一种非常美妙的描述狭义相对论的数学方法。

闵可夫斯基的论文在1907年发表。第二年夏天,在科隆举行的"德国自然科学家和医生协会"第80届年会上,他做了一个报告,宣传相对论的思想,题目是"空间和时间",其中有一段著名的话:

"先生们!我要向诸位介绍的空间和时间的观念,是从实验物理学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这就是它们力量的所在。这些观念是带有革命性的。从现在起,空间自身和时间自身消失在阴影之中了,现实中存在的只有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

闵可夫斯基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巨大反响。可惜3个多月后,疾病就夺去了他年仅44岁的生命。去世前,他万分遗憾地说:"在发展相对论的年代里死掉,真是太可惜了。"

闵可夫斯基所提出的思想是将时间作为三个空间坐标之外的第四个坐标,这样,一个系统相对于另一个系统的运动,可以看成是这个四维坐标架的转动。由此就可以很清晰地刻画狭义相对论的原理和相对论效应。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把长度缩短看做是观察者从一个运动的系统去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一种表观的空间收缩。空间的收缩和时问的膨胀对于两个处于相对运动状态的系统来说是对称的。空间距离一缩短,时间间隔就加长。

要使一种变革传统观念的新思想或新理论为人们普遍所接受,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在科学史上是不乏先例的。爱因斯坦的论文发表以后,大约经过了4年光景才开始较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这篇论文的理论并不深奥,数学运算也极为简单,以致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说:"在我们数学的哥廷根大街上任何一个男童的四维几何知识都比爱因斯坦多。尽管如此,在这方面成绩卓著的却是爱因斯坦,而不是数学家。"问题就在于,爱因斯坦具有超人的对自然奥秘的深刻洞察力,敢于冲破传统的创造精神和深信宇宙完美和谐的坚定信念。

这里介绍一下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与光速不变原理。

所谓相对性原理:在两个相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中,一切自然定律都是相同的。

什么叫做"参照系"呢?我们说,火车向前行驶了多少公里,这是相对于地面来讲的。研究火车在地面上的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研究乘客在火车上的运动,就是以火车为参照物的。在参照物上安放一个可以量度运动物体位置的假想的坐标系之后,就叫做参照系。

现在假定有一列火车沿着直线轨道匀速行驶,车厢里有一位乘客向上抛出一个小球,那么这位乘客所看到的小球的运动情况,和他在地面上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后所看到的情况是完全一样的。这是因为他的火车参照系相对于地面参照系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相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中,力学定律是相同的。"这是伽利略早在17世纪就已经提出来的相对性原理。爱因斯坦把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推展为:"在两个相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中,一切自然定律都是相同的。"

把一个力学定律推展为一切自然定律,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为了实现这个飞跃,整整用了200年。这200年正是牛顿机械物理学统治的200年。这样,不单是力学实验,连光学实验、电磁学实验,以至任何其他一切实验,都不能测出绝对运动来。一切都是相对的,因此也就否定了绝对空间、绝对时间、绝对运动和光以太的存在。

所谓光速不变原理是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它和光源的运动速度没有关系,和观察者的运动速度也没有关系(指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经典物理学对粒子的运动(如炮弹)和波的运动(如声音)都进行了长期的周密的研究,这两种运动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粒子运动是粒子本身在运动,如炮弹;波的运动必须靠介质来传播,如声波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那么光的传播是属于哪一种运动呢?首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因为光没有介质。旧物理学原来一直认为光是波的传播方式,介质就是以太。但是迈克尔逊1897年进行的地球在以太中的漂移速度实验已经彻底否定了以太的存在。

那么光是不是像粒子那样靠放射传播的呢?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假如有一艘炮舰,首尾各有一门相同的大炮,发射出的炮弹速度是W,当炮舰以V的匀速向前行驶时,舰首大炮炮弹的速度是W+V,舰尾大炮炮弹的速度是W-V,这就是粒子的速度合成定理。但是光的运动服不服从速度合成定理呢?1054年天文学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超新星爆发。残骸就是现在金牛星座中的蟹状星云,如果光线服从速度合成定理,这颗超新星爆发时向着地球方向飞来的物质A发出的光。速度将是光速C加上飞散物质的速度V,而背离地球方向飞去的物质B发出的光。速度将是C-V,那么地球上将先看到A发来的光,按照计算,得等几十年后才能看到B发出来的光。这样,在地球上几年中都能看到这颗遥远的超新星爆发时所发出的强光。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这颗超新星爆发时发出的强光,只过了一年多就消失了,就像我国《宋史》上记载的那样:"年余稍没。"这就说明A和B发出的光都是以C的光速向着地球传来的。

光在真空中传递,既不像波,也不像粒子,它只遵循一条特殊的规律:光速不变原理(科学史上第一个想要测定光速的人是伽利略,他和他的助手各举一盏灯站在两个山头上,由于光速太快,和它相比两个山头之间的距离实在太小了,这个测量当然失败了。第一个测定光速获得成功的是1676年丹麦的天文学家罗迈,他通过观测木星和它的卫星这样的天文规模的距离,第一次测出了光的速度,但由于当时仪器不够精密,测得的数值为225000公里/秒。直到1899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才用他改进了的精密光学仪器测得了光速的最精确值:299796公里/秒。在不用于精确计算时,经常只说它的近似值:300000公里/秒)。

这两条基本原理和经典物理学都是势不两立的,特别是光速不变原理。它和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更是水火不容。

假若有一条平直的铁路穿过车站,站台两边A、B两点各立有一根柱子,一个手拿信号灯的工人站在A、B的中点C发出一个信号,他将看到:信号以相同速度C通过相同距离同时到达A、B两点。如果在他发出信号的同时,正好有一列火车从他身旁经过,车上坐着的一位乘客将看到:这个信号以C的光速离开自己向火车两头A、B两点飞去,由于火车是向着A点奔去,所以对于他来说,信号到达A点走过的距离短,到达B点的距离长。他将看到信号先到达A点,然后到达B点。信号到达A和B是不同的两件事,在以地面为参照系的工人看来,这两件事是同时发生的;在以火车为参照系的乘客看来,它们却不是同时发生的。这只是一种纯理论设想,在实际生活中,工人、乘客都不可能用肉眼观察到信号到达A、B两点的时间。而且光速是那样快,对于相距不远的两个目标来说,也根本无法量出信号到达的先后。一个同时,一个不同时,到底哪个对,在经典物理学看来,事物的是非只有一个绝对标准,要么就是对,要么就是错。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如何判断呢?经典物理学回答不上来了。

爱因斯坦也为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思索。1905年的一天,他终于想通了,他解决了这个既同时又不同时的问题,因此也创立了相对论。

要解决这个问题,爱因斯坦认为首先要解决"什么是同时性"的问题。

如果两件事发生在同一个地点,还容易比较,如果两件事是发生在两个地方呢?不能只是想当然,必须给予严格的定义,赋予它以物理意义。爱因斯坦是这样给同时性下定义的:

还是以火车通过车站为例,如果这时突然雷电大作,两个雷电一个击中车头A′,一个击中车尾B′。车头A′遭受雷击时,正好经过站台A点,所以A点的柱子也同时遭受了雷击。车尾B′,遭受雷击时正好经过站台B点,所以B点的柱子也同时遭受了雷击。我们把车头A′和柱子A遭受雷击称为事件Ⅰ,把车尾B′和柱子B遭受雷击称为事件Ⅱ。那么就可以得出定义:"如果柱子A和柱子B遭受雷击时发出的闪光信号同时达到AB的中点C,我们就说,事件Ⅰ和事件Ⅱ对于地面参照系来说是同时发生的。同样,如果这两个闪光信号同时达到A′B′的中点C′,可以说事件Ⅰ和事件Ⅱ对于火车参照系是同时发生的。"

什么是同时性?这就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运动学部分第一个小节中解决的问题。

下面再回答既同时又不同时的问题。对于牛顿经典力学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在爱因斯坦相对论里却成了最基本的原理,那就是:"在两个相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里,对一个参照系同时,对另一个参照系就必然不同时。"地面上C点的铁路工人和火车中C′,点的乘客是分别在两个相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不同的参照系中,如果地面上C点铁路工人,看到事件Ⅰ的光信号和事件Ⅱ的光信号同时到达,那么对于行进中的火车中央C′点的乘客来说,因为火车运动是向着A点,离开B点的,事件Ⅰ的光信号到他那里走过的距离近,事件Ⅱ的光信号到他那里走过的距离远,而光速又是不变的,所以他看到事件I的光信号比事件Ⅱ的光信号先到达,两者必然是不同时的。

原来,在相对论里,两个地方遭受雷击这两件事,在以地面为参照系的C点上看是同时的,在以火车为参照系的C′点上看就必然不同时,这根本不是什么自相矛盾,而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所以爱因斯坦说:"两个地方发生的两件事情没有绝对的同时性。同时性是相对的。"这正是他在相对论运动学第二小节中解决的问题。

同时性是相对的,多么简单的一句话,但这是多么革命的思想,和我们的经验相距多么远,需要多么丰富的想象力!时空观念从此和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决裂了。新的相对论的时空观念建立起来了。

按照牛顿的说法,全宇宙只有一个时钟,它指示的时间就是绝对时间。如果绝对时间是8点钟,那么宇宙间任何地方,无论是在地面上、火车上,还是在其他星球上,通通都是8点钟(这里不考虑地球上经度造成的时间差,绝对时间就是8点,可能在A地8点是在早上,B地8点是在下午)。既然时间是绝对的,同时性当然也是绝对的。如果两件事都发生在8点钟,不管它们是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也不管我们是在地面上看,还是在火车上看,它们通通都是同时的。如果两件事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论它们发生在什么地方,也不管我们是在哪里进行观察,它们通通都是不同时的。这就是牛顿的绝对时间概念,也是几千年来人们所习惯了的、从现实生活中直接获得的关于时间的概念。直到今天,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之后,可以这样说:地球上大多数没有学过相对论的人,在时间概念上依旧停留在牛顿时代。即使有些已经学过了或者知道了相对论的人,自己也认为已经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间概念,但是往往在碰到一些具体问题时,又会糊涂起来,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又回到了牛顿的绝对时间里去。举一个最普通、最简单的看法:一个时钟,不管你把它放在中国还是美国,也不管把它放在火车上还是飞机上,它所显示的时间不都是相同的吗?时间和地点无关,和参照系的运动也无关,这不是明明白白的吗?这不正是牛顿的绝对时间吗?

同类推荐
  •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山西关夫子——关羽,生前为将、为侯;死后封王、封帝;成圣、成神。他的传记载于史籍,他的故事在说话、话本、小说、稗史以及民间口头演绎流传;他的形象在戏曲舞台上勾画塑造;他的道德情操被讴歌赞颂;他的“神灵”被膜拜奠祀,以致于“庙食盈寰中,姓名遍妇孺”,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影响久远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他的崇拜长期不衰。非但如此,就是在国外如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关羽也受到相当的崇敬,有众多的信徒。
  • 拒绝高考的小子:18岁当CEO

    拒绝高考的小子:18岁当CEO

    这是一部讲述“亚洲新音乐王储”、刷新“80后”创业记录的张伯宏个人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的佳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参加高考是改变命运的不二途径,但是张伯宏不这么想,他“直奔梦想,不兜圈子”,毅然选择了拒绝高考!本书再现了张伯宏为了不丧失自我,为了要自己想要的而做的不懈努力和拼搏。其中也记述了他面临压力时的彷徨、面对转型时的苦思冥想。本书告诉人们:只有在有兴趣的领域“玩好”,才能赢得人生。
  •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必须靠自己闯出一条血路,如果你不满现状,希望以新形象更上一层楼,那这些自白绝对有助于你登上成功阶梯。 艾伦·纽哈斯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把加内特公司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如果你出身贫寒,并创办了全美销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 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美国各地有话直说》《权力剪影》《真正的一个国家》《世界之窗》《近距离看世界首脑》《差不多一个世界》等作品。目前,他正在写一本新书,讲述人生中“难堪的年代”,该书将为他的第8本著作
  •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作者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林徽因、陆小曼、阮玲玉、张爱玲、孟小冬、潘玉良等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热门推荐
  • 上帝的救赎

    上帝的救赎

    一件扑朔迷离的凶杀案,一段细致入微的调查,一次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一场侦探与罪犯的交锋。斯迪姆·席普·凡迪恩的作品创下了20世纪世界图书销售的新记录,成为美国新闻出版业的经济奇迹之一,他也因此开启了美国侦探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
  • 风势凌霄

    风势凌霄

    家族的仇恨,兄弟的情谊,爱人的幸福,让我来争取这一切。他因为优秀而遭人暗算,被迫远离家族,从此为了家族的大仇,他忍辱负重,刻苦修行。陌生的陆地,陌生的人,他能否有一天驾着七彩祥云,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换回属于自己的一切。让我们跟随风飏进入这片靠天地万物之‘势’而成长的空间吧!这将是一个依靠天地之势修行的神奇大陆。
  • 婚色门

    婚色门

    容颜为了免于日后混迹盛女大军的悲惨命运,一出校门便将自己嫁了。婆家高门荣华,丈夫行止风雅,这一生若安好,本该功德圆满。然丈夫心系青梅,小叔风流绝艳,大姑嚣张跋扈,还有那讳莫如深的婆婆…豪门里的婚姻,如何不是场攻心计?!容颜自认自己只是红尘中的一粒沙,没有绝色容貌,没有惊滟才艺,更没有厚重身价,如何所向披靡,戎马一生,当身心俱疲,毅然转身,一纸离婚协议抛给他,从此粉饰太平。秦远修没觉得多爱她,只是习惯了分一半床给她,习惯午夜迷乱时,枕边沉沉唤出的名字是‘容颜’…衣柜只剩我外套拖鞋少了一双脚当所有人觉得我越飞越高我却只要原来我只想要把你找到每天每夜的在祈祷原来我只希望时间回到现在我承认我霸道原来我的愿望就那么少醒来时候有你撒娇原来我真的什么都不要只要从前一样就好
  • lol之电竞天王

    lol之电竞天王

    注:本书献给这些日夜奋斗在LOL的人们,也是荒谬的!但张小明并没有放弃,没有放弃他的理想,而是继续努力,人生应该有理想,成为职业玩家是不现实的。通过挥洒青春,燃烧激情,成为一名电竞选手就是张小明的理想!然而,这是一个不被理解的时代,没有任何人会鼓励你去做一名职业的玩家,因为,在世人的眼里,朝着他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终极御妖师

    终极御妖师

    凶狠残暴的千年蛇妖,神秘莫测的九尾妖狐;巨角神牛,金翅大鹏,火眼狻猊,深海巨蛟。这些你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洪荒大妖都生活在我们的都市之中,和你每天遇而不见。直到那个有着神秘能力的少年的出现。异能不算逆天,恰恰够用,纵横都市,唯我独尊!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闲王的掌心妻

    闲王的掌心妻

    她是从未失过一次手,被誉为“常胜将军”的赏金猎人,却在遇到了表面铁血无情、内里腹黑无耻的常胜将军那一刻,节节败退!她是一只贪财爱宝的毒狐狸,任何宝物都能够顺手拈来,任何生物都会拜倒在她的百变毒药之下,却在撞上了一只万毒不侵、瞒天过海的狐狸之后,万劫不复!人前,他是南平国多情闲王,是个只知道吃喝玩乐、被众人无视的闲散王爷!面具后,他是南平国铁血无情、冷酷残忍,让敌人闻风丧胆,让皇帝又爱又惧、让百姓崇拜尊敬的常胜将军!遇上了一只小狐狸之后,他是腹黑狡猾,下流无耻,专制霸道,让狐狸也咬牙切齿、忍无可忍的人物!※※※专制霸道的宣言:“蓝语君,你这一生都别想走出我的手掌心!”腹黑狡猾的算计:“传令下去,如果王妃偷走一次,就打碎十件珍品;偷走两次,就打碎五十件!”下流无耻的语调:“娘子,为夫刚刚又找到了一件**,你知道该怎么做了?”且看两只狐狸如何咬牙切齿、气急败坏的相亲相爱……
  • 丑女来让祸水爱

    丑女来让祸水爱

    玩弄人于股掌之中,是他的兴趣,慵懒的笑容,是他的面具,而潇洒过人生则就是他奉为宗旨的人生哲理了。所以,迄今为止,风度翩翩,拥有“祸水”容颜的他依然是快乐的单身贵族一个,而且纯洁如昔!容颜被毁,家遭惨变,寄人篱下,总之所有的倒霉事都让她遇见了。就在她的日子过得凄惨无比时,她遇见了他。这、这拥有天人般容颜的男人在朝她笑?当即以为他在嘲弄自己的她,转身撒腿就跑了!咦?他、他干嘛追着自己不放,难道他的眼睛被糊住,没看见她长得什么样吗?这赖在她身边,笑得傻呆呆的他,竟然出得厅堂,入得厨房,把她当宝宠,她是在做梦吗?天上竟然掉下这么好的事!?难不成老天在补偿她,给她这个丑女送来一位权高位重的“大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