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9600000004

第4章 成功传奇(2)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思想的产生,最早源于16岁时一直困扰着他的一个问题。在1895年进入阿劳中学上学时,他已比同龄的中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物理方面的知识。他对探索自然奥秘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时常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一些科学特别是物理学方面的问题。一天,他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一个人以光速跟着光波跑,那么他就处在一个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波场之中。也就是说,应该看到这条光线就好像一个在空间振荡而停滞不前的电磁场。然而看来不会有这种事情。这个问题他一直想弄清楚,并为此思考了10年。

1896年爱因斯坦进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以后,继续思考着关于运动物体的光学特性的问题。对于当时物理学中流行的光是通过以太这种特殊的介质来传播的观点。一开始他也是毫不怀疑的。但他想,光通过以太的海洋传播,那么地球也应是在以太中运动的,反过来说,以太应有相对于地球的运动。这应该可以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因此他就去查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可是他查遍了所能找到的物理学文献,都没有找到关于以太的明确的实验证据。于是他想亲自来验证一下。为此,他设计了一个使用两个热电偶的实验:用几面镜子,把来自同一个光源的光反射到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与地球运动方向平行,另一个则方向相反。如果假设在两条光束之间存在能量差,那么就能用两个热电偶测出所产生的热量的差别,从而检测出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而引起的光速的变化。可是他的老师不支持他,他也没有机会和能力建造这种设备。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后来,当他正在学校思考以太流的问题的时候知道了迈克尔逊实验的"零"结果。他很快意识到,如果承认迈克尔逊实验的"零"结果符合事实的话,那么认为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的想法就是不正确的,应该抛弃以太这个顽结。但是,如果没有以太充满整个宇宙空间,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绝对的静止和绝对的运动了,因为物体不可能相对于虚无运动。所以他认为,只能是谈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参照系相对于另一个参照系的相对运动。处于这两个参照系中的观察者都有同等的权利说:"我是静止的,对方在运动。"如果没有宇宙以太作为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公共参照系,我们就无法探测到这一运动。所以迈克尔逊的实验没有探测到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数学家闵可夫斯基曾是爱因斯坦在联邦工业大学上学时的老师。当年爱因斯坦经常逃课,闵可夫斯基骂他"懒胚"。当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发表以后,闵可夫斯基很快理解了,并看到了这篇论文的深刻意义。他实在没有想到,曾被他骂为"懒胚"的学生,现在竟写出了如此深刻的论文。闵可夫斯基是研究数学的,他从数学的角度认真地思考了爱因斯坦的理论,结果得到一种非常美妙的描述狭义相对论的数学方法。

闵可夫斯基的论文在1907年发表。第二年夏天,在科隆举行的"德国自然科学家和医生协会"第80届年会上,他做了一个报告,宣传相对论的思想,题目是"空间和时间",其中有一段著名的话:

"先生们!我要向诸位介绍的空间和时间的观念,是从实验物理学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这就是它们力量的所在。这些观念是带有革命性的。从现在起,空间自身和时间自身消失在阴影之中了,现实中存在的只有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

闵可夫斯基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巨大反响。可惜3个多月后,疾病就夺去了他年仅44岁的生命。去世前,他万分遗憾地说:"在发展相对论的年代里死掉,真是太可惜了。"

闵可夫斯基所提出的思想是将时间作为三个空间坐标之外的第四个坐标,这样,一个系统相对于另一个系统的运动,可以看成是这个四维坐标架的转动。由此就可以很清晰地刻画狭义相对论的原理和相对论效应。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把长度缩短看做是观察者从一个运动的系统去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一种表观的空间收缩。空间的收缩和时问的膨胀对于两个处于相对运动状态的系统来说是对称的。空间距离一缩短,时间间隔就加长。

要使一种变革传统观念的新思想或新理论为人们普遍所接受,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在科学史上是不乏先例的。爱因斯坦的论文发表以后,大约经过了4年光景才开始较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这篇论文的理论并不深奥,数学运算也极为简单,以致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说:"在我们数学的哥廷根大街上任何一个男童的四维几何知识都比爱因斯坦多。尽管如此,在这方面成绩卓著的却是爱因斯坦,而不是数学家。"问题就在于,爱因斯坦具有超人的对自然奥秘的深刻洞察力,敢于冲破传统的创造精神和深信宇宙完美和谐的坚定信念。

这里介绍一下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与光速不变原理。

所谓相对性原理:在两个相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中,一切自然定律都是相同的。

什么叫做"参照系"呢?我们说,火车向前行驶了多少公里,这是相对于地面来讲的。研究火车在地面上的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研究乘客在火车上的运动,就是以火车为参照物的。在参照物上安放一个可以量度运动物体位置的假想的坐标系之后,就叫做参照系。

现在假定有一列火车沿着直线轨道匀速行驶,车厢里有一位乘客向上抛出一个小球,那么这位乘客所看到的小球的运动情况,和他在地面上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后所看到的情况是完全一样的。这是因为他的火车参照系相对于地面参照系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相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中,力学定律是相同的。"这是伽利略早在17世纪就已经提出来的相对性原理。爱因斯坦把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推展为:"在两个相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中,一切自然定律都是相同的。"

把一个力学定律推展为一切自然定律,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为了实现这个飞跃,整整用了200年。这200年正是牛顿机械物理学统治的200年。这样,不单是力学实验,连光学实验、电磁学实验,以至任何其他一切实验,都不能测出绝对运动来。一切都是相对的,因此也就否定了绝对空间、绝对时间、绝对运动和光以太的存在。

所谓光速不变原理是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它和光源的运动速度没有关系,和观察者的运动速度也没有关系(指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经典物理学对粒子的运动(如炮弹)和波的运动(如声音)都进行了长期的周密的研究,这两种运动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粒子运动是粒子本身在运动,如炮弹;波的运动必须靠介质来传播,如声波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那么光的传播是属于哪一种运动呢?首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因为光没有介质。旧物理学原来一直认为光是波的传播方式,介质就是以太。但是迈克尔逊1897年进行的地球在以太中的漂移速度实验已经彻底否定了以太的存在。

那么光是不是像粒子那样靠放射传播的呢?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假如有一艘炮舰,首尾各有一门相同的大炮,发射出的炮弹速度是W,当炮舰以V的匀速向前行驶时,舰首大炮炮弹的速度是W+V,舰尾大炮炮弹的速度是W-V,这就是粒子的速度合成定理。但是光的运动服不服从速度合成定理呢?1054年天文学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超新星爆发。残骸就是现在金牛星座中的蟹状星云,如果光线服从速度合成定理,这颗超新星爆发时向着地球方向飞来的物质A发出的光。速度将是光速C加上飞散物质的速度V,而背离地球方向飞去的物质B发出的光。速度将是C-V,那么地球上将先看到A发来的光,按照计算,得等几十年后才能看到B发出来的光。这样,在地球上几年中都能看到这颗遥远的超新星爆发时所发出的强光。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这颗超新星爆发时发出的强光,只过了一年多就消失了,就像我国《宋史》上记载的那样:"年余稍没。"这就说明A和B发出的光都是以C的光速向着地球传来的。

光在真空中传递,既不像波,也不像粒子,它只遵循一条特殊的规律:光速不变原理(科学史上第一个想要测定光速的人是伽利略,他和他的助手各举一盏灯站在两个山头上,由于光速太快,和它相比两个山头之间的距离实在太小了,这个测量当然失败了。第一个测定光速获得成功的是1676年丹麦的天文学家罗迈,他通过观测木星和它的卫星这样的天文规模的距离,第一次测出了光的速度,但由于当时仪器不够精密,测得的数值为225000公里/秒。直到1899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才用他改进了的精密光学仪器测得了光速的最精确值:299796公里/秒。在不用于精确计算时,经常只说它的近似值:300000公里/秒)。

这两条基本原理和经典物理学都是势不两立的,特别是光速不变原理。它和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更是水火不容。

假若有一条平直的铁路穿过车站,站台两边A、B两点各立有一根柱子,一个手拿信号灯的工人站在A、B的中点C发出一个信号,他将看到:信号以相同速度C通过相同距离同时到达A、B两点。如果在他发出信号的同时,正好有一列火车从他身旁经过,车上坐着的一位乘客将看到:这个信号以C的光速离开自己向火车两头A、B两点飞去,由于火车是向着A点奔去,所以对于他来说,信号到达A点走过的距离短,到达B点的距离长。他将看到信号先到达A点,然后到达B点。信号到达A和B是不同的两件事,在以地面为参照系的工人看来,这两件事是同时发生的;在以火车为参照系的乘客看来,它们却不是同时发生的。这只是一种纯理论设想,在实际生活中,工人、乘客都不可能用肉眼观察到信号到达A、B两点的时间。而且光速是那样快,对于相距不远的两个目标来说,也根本无法量出信号到达的先后。一个同时,一个不同时,到底哪个对,在经典物理学看来,事物的是非只有一个绝对标准,要么就是对,要么就是错。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如何判断呢?经典物理学回答不上来了。

爱因斯坦也为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思索。1905年的一天,他终于想通了,他解决了这个既同时又不同时的问题,因此也创立了相对论。

要解决这个问题,爱因斯坦认为首先要解决"什么是同时性"的问题。

如果两件事发生在同一个地点,还容易比较,如果两件事是发生在两个地方呢?不能只是想当然,必须给予严格的定义,赋予它以物理意义。爱因斯坦是这样给同时性下定义的:

还是以火车通过车站为例,如果这时突然雷电大作,两个雷电一个击中车头A′,一个击中车尾B′。车头A′遭受雷击时,正好经过站台A点,所以A点的柱子也同时遭受了雷击。车尾B′,遭受雷击时正好经过站台B点,所以B点的柱子也同时遭受了雷击。我们把车头A′和柱子A遭受雷击称为事件Ⅰ,把车尾B′和柱子B遭受雷击称为事件Ⅱ。那么就可以得出定义:"如果柱子A和柱子B遭受雷击时发出的闪光信号同时达到AB的中点C,我们就说,事件Ⅰ和事件Ⅱ对于地面参照系来说是同时发生的。同样,如果这两个闪光信号同时达到A′B′的中点C′,可以说事件Ⅰ和事件Ⅱ对于火车参照系是同时发生的。"

什么是同时性?这就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运动学部分第一个小节中解决的问题。

下面再回答既同时又不同时的问题。对于牛顿经典力学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在爱因斯坦相对论里却成了最基本的原理,那就是:"在两个相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里,对一个参照系同时,对另一个参照系就必然不同时。"地面上C点的铁路工人和火车中C′,点的乘客是分别在两个相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不同的参照系中,如果地面上C点铁路工人,看到事件Ⅰ的光信号和事件Ⅱ的光信号同时到达,那么对于行进中的火车中央C′点的乘客来说,因为火车运动是向着A点,离开B点的,事件Ⅰ的光信号到他那里走过的距离近,事件Ⅱ的光信号到他那里走过的距离远,而光速又是不变的,所以他看到事件I的光信号比事件Ⅱ的光信号先到达,两者必然是不同时的。

原来,在相对论里,两个地方遭受雷击这两件事,在以地面为参照系的C点上看是同时的,在以火车为参照系的C′点上看就必然不同时,这根本不是什么自相矛盾,而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所以爱因斯坦说:"两个地方发生的两件事情没有绝对的同时性。同时性是相对的。"这正是他在相对论运动学第二小节中解决的问题。

同时性是相对的,多么简单的一句话,但这是多么革命的思想,和我们的经验相距多么远,需要多么丰富的想象力!时空观念从此和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决裂了。新的相对论的时空观念建立起来了。

按照牛顿的说法,全宇宙只有一个时钟,它指示的时间就是绝对时间。如果绝对时间是8点钟,那么宇宙间任何地方,无论是在地面上、火车上,还是在其他星球上,通通都是8点钟(这里不考虑地球上经度造成的时间差,绝对时间就是8点,可能在A地8点是在早上,B地8点是在下午)。既然时间是绝对的,同时性当然也是绝对的。如果两件事都发生在8点钟,不管它们是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也不管我们是在地面上看,还是在火车上看,它们通通都是同时的。如果两件事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论它们发生在什么地方,也不管我们是在哪里进行观察,它们通通都是不同时的。这就是牛顿的绝对时间概念,也是几千年来人们所习惯了的、从现实生活中直接获得的关于时间的概念。直到今天,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之后,可以这样说:地球上大多数没有学过相对论的人,在时间概念上依旧停留在牛顿时代。即使有些已经学过了或者知道了相对论的人,自己也认为已经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间概念,但是往往在碰到一些具体问题时,又会糊涂起来,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又回到了牛顿的绝对时间里去。举一个最普通、最简单的看法:一个时钟,不管你把它放在中国还是美国,也不管把它放在火车上还是飞机上,它所显示的时间不都是相同的吗?时间和地点无关,和参照系的运动也无关,这不是明明白白的吗?这不正是牛顿的绝对时间吗?

同类推荐
  • 尼采大传

    尼采大传

    法国作家丹尼尔·哈列维,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亲友们对尼采的回忆进行整理,于1909年创作出了《尼采大传》一书,全书以时间为线索,对尼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致而又精准的描述。本书所依据的大多为第一手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是一本较为权威的尼采传记,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精选了弗洛伊德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马克·扎克伯格:后乔布斯时代的传奇

    马克·扎克伯格:后乔布斯时代的传奇

    Facebook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连Facebook的创建者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urg)也说不清楚。有1000个人使用Facebook,就有1000种关于Facebook的定义。对于喜欢收发信息的人们而言,它是一个发布、收取信息的平台。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分享网站。截至2011年12月31日,Facebook的网页上每个月有近75亿张图片、2000万个视频和6000万则新闻、 日志之类的新内容上传。这里上传的信息量如此之大,以致扎克伯格不无骄傲地说:“我们拥有整整一个世代里最具威力的信息传播机制。”
  •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一海河的儿子、二一颗苦闷的种子、三圆光的故事、四在宣化的日子里、五年少才气不可当、六“戏原来是这样美妙迷人的东西”、七对新文学的迷恋、八“今宵酒醒何处”、九“向一切因袭的心营攻击”、十诗的精神探索、十一恩师张彭春、十二在南开新剧团、十三表演的天才、十四大学生活、十五探索人生、十六水木清华、十七虎虎生气、十八《雷雨》的诞生和后记。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热门推荐
  • 凰唳九霄:步步生莲一苑酒

    凰唳九霄:步步生莲一苑酒

    十里长亭笛声悠扬飞跃皓蓝长天,亭中薄衫缓带清逸幽然如斜倚青竹其中少年。相思一种,半世情缘,竟种下谁的命中孽缘?是孽,是缘。是涅,还是缘?诉不尽光华内敛月色华然,道不尽其中苦楚花颜廖然。这一切,这一生,这一刻、这一眼。似盘旋,似回返。究竟谁偷了谁的情意绵绵,破了谁的抵死纠缠?爱罢,便散。。。注意不到的那夜月圆,看不见的月圆人未缘。生死别离一刻清盘,情深爱恨一瞬难言。哎呀爱呀,别再留恋,别再流连。跳出这黄金权势包围圈,破了这香艳迷踪黯然天。万事底定,爱人情牵,刀光剑影刹那间,翻了这地,灭了这天,勾了这魂,擦着这弦。待那一日凤凰于飞尾翼翩跹,我再为我这长恨苦痛解除一笺情缘。
  • 职场头三年

    职场头三年

    工作头三年,有的人颗粒无收,有的人硕果累累……成功的人,他们在头三年都做了什么?本书融合了李开复、唐骏、俞敏洪的成功经验,以他们在现实工作中的智慧表现为范本,从职业定位、认识社会、搞关系、说话做事的方法到职场抗挫力……都给出了科学的指导。
  • 腹黑贤妃不好惹

    腹黑贤妃不好惹

    重生了?!回到最初的开始!灭族之恨,杀身之仇!如何能不报!……东宫太子,当朝皇子,且一一为我所用!候爷夫人,皇后娘娘,世子,小妾,欠我的都给我还回来!……倾城绝世重情重义的他,前世无知错过,今世一定牢牢抓住。……只尘埃落定,眼看幸福在望时,却不料,一个穿越而来的她,会成为她和他幸福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无妨,你是穿越,我是重生。且看重生女如何PK穿越女。****女主的话****为奴怎样?亦可风华万千!无盐怎样?亦可冠盖京华!且看重生之后的她,怎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颠倒命运的车轮!*****推荐自己的完结V文******《二品嫡女》*****推荐好友的文*******夜初《悍妾当家》南湖微风《一等弃妃》诺诺宝贝《青梅王爷竹马妃》一栗红i尘《妻不如妾之夫人要下堂木木夕雨《嫡女不打折》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腹黑贤妃不好惹》
  • 闪婚蜜爱:神秘老公不离婚

    闪婚蜜爱:神秘老公不离婚

    领证前夕,未婚夫竟跟别的女人有了孩子?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她宁远澜又不是什么歪瓜裂枣,非要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下一秒就选了个优质男扯证结婚。婚后,大尾巴狼的腹黑本性显露无遗。好!既然事已成定局,管你是红三代还是富一代,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凌少,放马过来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朕的皇后很神秘

    朕的皇后很神秘

    一朝穿越,竟是……少年帝王?有没有搞错,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啊?竟然要个女孩子从小女扮男装当皇帝。后宫无主,朝臣三番五次进谏,逼她选后延续子嗣,更有虎视眈眈的诸侯唯恐天下不乱。可是……她是女儿身啊,怎么能娶女子为妻?面对一幅幅画像,重压之下,叶千秋毅然选了一个小武将的女儿。“你是什么人?”浴池边,叶千秋大喝一声,飞身上前抓人。花镜月连忙抓起衣服躲藏,却被她抓住了臂膀,硬将他扳过身来的瞬间,他脚下一滑,叶千秋猝不及防与他一起倒在了潮湿的地面上。胸贴胸,脸对脸,定定盯着对方,叶千秋惊讶的瞠大了眼。“皇后?”她惊呼,终于认出了眼前的人,却不明白自己的皇后怎么摇身一变成了男人?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读者群:绮月阁37183775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朕的皇后很神秘!》
  • 我给总统当御医

    我给总统当御医

    李计留先生——一位中非友谊使者,获得总统嘉奖颁发“骑士勋章”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声名远播的非洲总统“御医”,在当代中国援非医疗史上颇具传奇和冒险色彩:他以精湛绝妙的中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先后“迷倒了”三任总统,对他赞不绝口;他和总统的关系极其微妙,有时亲密无间,有时伴君如伴虎,曾跟随总统到处出访,一享尊贵,有幸列席联合国大会,亦亲眼目睹了总统的婚姻和爱情复杂关系的内幕……
  • 古代的舒心日子

    古代的舒心日子

    一个男人突然出现在她的生命中,请勿模仿,对于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自己的意见。在这个女人毫无地位的世界里她是否能过上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命运无法改变的时候,父母早亡爷爷去世让她失去了生活目标。两个完全不同的灵魂因为一颗神秘的水滴结合在一起,芷晴是一个普通的从农村出去的现代女孩。--情节虚构,新的家人环境新的性格,她将会走向新的人生。瑾娘是个没有什么追求,内心有些怯弱的古代农家女孩,她是否能让生活更加的多彩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

    保加利亚现代文学大家,阿尔巴尼亚现代文学大家,塞尔维亚和黑山现代文学大家,意大利现代文学大家等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谋人谋职谋事业

    谋人谋职谋事业

    一个有着敏锐眼光的人,一个凡事善于琢磨的人,一个行动果断的人,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定能从平庸中脱颖而出,成大事、创大业。《谋人谋职谋事业》从识人、用人、管人、谋人、谋职五个不同角度告诉读者如何从一个普通平凡的人成为一个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