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角。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梅子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曹操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士兵的激励是这次行军成功的关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里,人们的潜力只发挥出五分之一,而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一个人可以发挥出其潜力的五分之四,甚至百分之百。可见,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就,就必然离不开激励。
这就好像我们都喜欢嗑瓜子,而且一旦嗑起来就会持续下去,这也是源于激励:每嗑开一颗瓜子,人们马上就会享受到一粒香香的瓜子仁。这是对嗑瓜子人的即时回报,在这种即时回报的激励下,人们会继续嗑下一颗瓜子。一盘瓜子嗑起来,不一会儿就有一堆瓜子壳产生,这也会使人们产生明显的成就感。
目标带来激励,激励影响成就,而成就决定着价值感的产生。获得的成就越大,我们拥有的价值感就越强。而价值感的拥有,会带来真正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激励是幸福之源。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老年人喜欢安静,他选择住在环境优美的市郊,但有一群孩子每天都到这里来玩,很吵闹。于是他对孩子们说,你们来陪我,我很高兴,以后我每天给你们一人5块钱,孩子们都很高兴。几天后,老人说,以后给不了这么多了,每人只能给1块钱,孩子们不太高兴,但也勉强接受了。又过了几天,老人说,以后每天只能给1毛钱了。这次孩子们不干了,他们很气愤:这么一点钱,以后不来了!
看来,这个老人是灵活运用“激励”手段的高手。当老人对小孩们的激励逐渐减少时,小孩们都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不愿意再陪老人玩了。在这些小孩看来,过来玩是因为有金钱的激励,当激励减少时,他们当然愤愤不平,自然就远去了。
作为经济学中的重要原理之一,激励现象存在于人们的任何决策和行为之中。就个人而言,根据行为科学理论,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有激励作用,已经满足的需要只能提供满意感。需要本身并不能产生激励,对满足需要的期望才真正具有激励作用。当我们因为一个小小的成就而尝到甜头,受到激励时,我们会作出相对比较大的成就。激励会使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产生良性循环,而幸福感就在循环中不知不觉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