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领着孙女去饭店吃饭,要点一碗炸酱面,问面和酱各多少钱。饭店服务生说一碗面一百元,酱免费。祖父毫不犹豫地给孙女点了一碗酱。酱吃完后,故事还没完,祖父得知饭店免收加工费,又从随身带的麻袋里掏出一只鸡和一些蔬菜,让店里给做成菜。
这是CCTV2009年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的一个小品,很多观众看后都被小品中人物的歪点子逗得哈哈大笑。这是会心的笑,拥有传统消费心理,口袋里的银子还没有多到一掷千金程度的人,几乎都爱这么干。
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这个小品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原型。比如,去麦当劳就餐,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人只吃汉堡不喝可乐,有的人喝可乐但不加冰,还有很多人几乎不吃配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于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的赢利模式,已被无数专家热炒过许多遍。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普通顾客而言,如何才能性价比更高地在洋快餐店内就餐。
首先,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汉堡,不管是板烧鸡腿堡、麦辣鸡腿汉堡、巨无霸或其他形式的汉堡,跟其他小超市、面包屋,甚至街头的“中式汉堡”比起来,要美味很多,而且价格相对固定,可替代效应比较低,加之其是主餐,所以,在它们身上省钱的念头可就此打住。
其次,看配餐,麦辣鸡翅、麦乐鸡、薯条和玉米。一般而言,麦辣鸡翅和麦乐鸡属可替代食物,而薯条和玉米也属于可替代食物。如果你选择了麦辣鸡翅,就可以放弃麦乐鸡;如果你不喜欢薯条的油腻,可用清淡的玉米代替,这些的前提条件是填饱肚皮。跟价格比较起来,玉米相对而言性价比不高,因为市场上相同价格可以买来几倍的玉米。
在超市,同样价格可以购买很大的一瓶可乐,而在麦当劳里,只能买到一小杯。如果报纸上的社会评论所说属真,麦当劳很大一部分赢利来自可乐,每杯可乐的成本可能很低,那我们就不会再去消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去麦当劳去只吃汉堡不喝可乐,或者带瓶矿泉水吃汉堡。
仔细分析,在麦当劳的餐单上,可乐的替代效应也很小。任你买哪一种饮料,都会让自己掉入麦当劳的定价陷阱中——那就是以不多的利润放在汉堡中,而将大部分的利润放在可乐等饮料中,因为可乐和汉堡属于“互补品”,可乐和薯条也属于“互补品”,汉堡或薯条销售量的增加必然会带动可乐的销售额。将主要利润成本放在可乐身上,也是麦当劳的定价高明之处。
将主要利润放在貌似非主要产品的身上是商家的高明处,再机灵的消费者也不会带着一杯水、一包糖和苏打踱进店里,让服务员给他免费加工一杯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