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4800000016

第16章 隋唐时期的音乐(2)

道调音乐也就是道家的音乐,最早的道调音乐可以追溯到曹植所作的“步虚声”。南北朝时盛极一时的游仙诗,大多可以归入这一类。郑樵《通志》“遗声”类列道家游仙类有二十二曲,第一种就是“步虚”。《乐府解题》说:“《步虚词》,道家曲也,备言众仙缥缈轻举之美。”据《乐府诗集》卷七十八《杂曲歌辞》所载,最早的《步虚词》是北周时庾信所作。唐代则有顾况、韦渠牟的五律,皎然、吴筠的五古,陈陶的七古,陈羽、刘禹锡、高骈的七绝。这些歌曲所入当然是道调。

唐代统治者为抬高身价,认老子(李耳)为始祖,尊老子为玄元皇帝。“高宗自以李氏老子之后也,于是命乐工制道调”(《新唐书·礼乐志》)。唐明皇也信奉道教,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楚为洞虚真人。《新唐书·礼乐志》说他“方浸喜神仙之事,诏道士司马承祯制《玄真道曲》,茅山道士李会元制《大罗天曲》,工部侍郎贺知章制《紫清上圣道曲》”。后来他修建太清宫,修成之后,又命太常卿韦制《景云》《九真》《极紫》《小长寿》《承天》《顺天乐》等六曲,都是道调。

唐明皇曾经亲自教导《步虚词》的演唱,讲究平、上、去、入,抑扬顿挫。唐道士元辨曾为此写了《谢亲教道士〈步虚〉声韵表》说:“伏见陛下亲教《步虚》及诸声(指道调)之赞……平、上、去、入,则备体于正声;吟讽抑扬,则宛仍于旧韵。使咏之者审分明之旨,闻之者无伪舛之谦。”可见《步虚》等道调音乐是非常讲究,艺术性很高的。《全唐诗话》卷一载:“(李)行言,陇西人,兼文学干事,函谷关诗为时所许。中宗时,为给事中,能唱《步虚歌》。帝七月七日御两仪殿,会宴,帝命为之。行言于御前长跪,作《三洞道士青词歌曲》,貌伟声畅,上频叹美。”

《步虚词》到后来不仅仅是唱,而且有舞蹈,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形式。唐代女诗人薛涛《试新服裁制初成》诗说:“每到宫中歌舞会,折腰齐唱《步虚词》。”所谓“折腰”,就是舞蹈动作。

3.法曲与胡部新声

在隋唐□乐大曲中,“法曲”也是非常著名、艺术性很高的一个品种,它源于东晋以来的“法乐”,本是用于佛教法会的音乐。梁武帝崇信佛法,设“法乐童子伎”,又制《善哉》《大乐》等十曲,“皆述佛法”,更使法乐得到很大发展,并使这种脱胎于佛教音乐的乐舞,与汉族音乐相结合,在隋代形成了“音清而近雅”(《新唐书·礼乐志》)的风格,逐渐成为清商乐的一部分。后来“隋炀帝厌其声淡,曲终复加解音”(同上)。至唐代,则往往在曲后更加“解曲”。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五说:

自古奏乐,曲终更无他变。隋炀帝以清乐雅淡,曲终复加解音,至唐遂多解曲,如《火凤》用《移都师》解,《柘枝》用《浑脱》解,《甘州》用《吉了》解,《耶波娑鸡》用《屈柘急遍》解。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法曲音乐的情况是这样的:

太常旧相传有宫、商、角、徵、羽“□乐”五调歌各一卷,或云贞观中侍中杨恭仁妾赵方等所铨集,词多郑卫,皆近代词人杂诗。至又令太乐令孙玄成更加整比为七卷。又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其孙玄成所集者,工人多不能通,相传谓为“法曲”。

唐代的法曲,是唐代大曲中的一部分。它虽然深受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但其风格特色及所用乐器仍与“清乐”接近。白居易说“法曲虽似失雅音,盖诸夏之声也,故历朝行焉”(《法曲》诗自注),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自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开始,法曲就受到重视,唐高宗为制《大定乐》。唐明皇更是酷爱法曲,他在皇宫内设梨园,选坐部伎弟子三百人亲自教授,所学主要是法曲。他在梨园设“法部”,专门从事法曲的演出。而宫外的“梨园别教院”,也主要从事法曲的学习。天宝十三载,“诏诸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新唐书·礼乐志》),使法曲受到少数民族音乐更大的影响,也使其在艺术上得到更大的提高。白居易的《新乐府》中有一首《法曲》,描述了法曲在唐代的情况:

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余庆,永徽之人舞而咏。法曲法曲舞《霓裳》,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庆垂无疆。中宗肃宗复鸿业,唐祚中兴万万叶。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乃知法曲本华风,苟能审音与政通。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白居易的观点趋于保守,不足取,但他是亲历之人,所说的情况应该是可信的。

虽然《旧唐书·音乐志》说“五调法曲”较之雅乐“词多不经”,但是它的艺术性是相当高的,唐代最著名的大曲《霓裳羽衣舞》就是法曲。

据宋王溥《唐会要》卷三十三载,太常梨园别教院所教法曲有《王昭君》《思归乐》《倾杯乐》《破阵乐》《圣明乐》《五更转乐》《玉树后庭花》《泛龙舟》《万岁长生乐》《饮酒乐》《斗百草》《云韶乐》等十二章。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载唐乐有“胡部”,说它是“(西)凉府所进”。实际上就是西凉乐。又有《奉圣乐曲》,“是韦南康镇蜀时南诏所进”,可见它并非完全是西凉乐。任半塘《唐戏弄》认为它实际上包含《乐府杂录》中所列的“鼓架部”(《新唐书·南蛮传》:“凡乐三十,工百九十六人,分四部:一、龟兹部;二、大鼓部;三、胡部;四、军乐部。”大鼓部即鼓架部)、“龟兹部”和“胡部”三部分。唐杜佑《通典》载:“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狭义的胡部,主要是指西凉乐。西凉乐中含有不少汉族清乐的成分,已不是纯粹的胡乐。广义的胡部,可以理解为包括西凉、龟兹等在内的少数民族乃至外国的音乐。

在汉族清乐的影响下,西凉、龟兹、疏勒、高昌等少数民族音乐,逐渐突破了“歌曲”、“解曲”、“舞曲”这种结构简单的表现形式,而创作出了本民族的大曲,如鲜卑族的《辇后大曲》、最早传入中国的《凉州大曲》等。

“胡部”中的大曲多以州名,如《凉州》《伊州》《甘州》《渭州》《熙州》《石州》《陆州》等。著名的《狮舞》《胡腾》等也属“西凉伎”。白居易《新乐府·西凉伎》描写说:“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词。”元稹也有《西凉伎》诗说:“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掷霜雪浮。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

“胡部”音乐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尤其是它的那种异域风情,更使人耳目一新,所以它在唐代是非常受欢迎的。

唐代,又从河西等地传来新的少数民族音乐,称“新声”或“胡音声”。《通典》载:

又有新声,自河西至者,号“胡音声”,与龟兹乐、散乐俱为时重,诸乐咸为之少寝。

能让“诸乐咸为之少寝”,可见其艺术水平是很高的。

开元二十四年(736),“升胡部于堂上”(《新唐书·礼乐志》)。其后,唐玄宗又下诏,令“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奏”(《新唐书·礼乐志》)。实际上是让道调和法曲更多地吸收“胡部”、“新声”的营养。这些少数民族大曲不仅成为唐代大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汉族音乐产生了深巨的影响。

4.大曲和法曲的表演情况

唐代的大曲和法曲,较南北朝时的清乐要复杂得多。它们都是多段体的歌舞曲,演出场面很大。根据唐宋两代的有关文献,我们可以大致推知唐代大曲和法曲的表演情况。

大曲和法曲的结构大致可分为“散序”、“中序”和“破”三部分,每一部分又分若干小段。

(1)散序部分

这一部分由“散序”和“”两段组成。这是一段节奏自由的散板,是一段由各种乐器独奏、轮奏或合奏的器乐曲。由于是散板,所以一般没有舞蹈。它可以有若干段,每段一个曲调。则是一个向慢板过渡的乐段。

(2)中序部分

中序(又称“拍序”或“歌头”)部分由“排遍”、“”和“正”三部分组成。这是一个以歌唱为主,器乐伴奏,或舞或不舞的慢板乐段。

(3)破部分

破(或称“舞遍”)部分由“入破”、“虚催”(又称“破第二”)、“衮遍”、“实催”(又称“催拍”、“促拍”或“簇拍”)、“衮遍”、“歇拍”、“煞衮”七段组成。这是一个以舞蹈为主,器乐伴奏,或歌或不歌,速度逐渐加快的乐段。“入破”是散板节奏,到“虚催”时入拍。由第一次“衮遍”到第二次“衮遍”,速度逐渐发展到极快,到“歇拍”时慢下来,至“煞衮”结束。

这是大曲和法曲的一般结构,各曲结构不一定完全相同。

5.《霓裳羽衣舞》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法曲中最为著名的《霓裳羽衣曲》的表演情况。

关于《霓裳羽衣曲》的来源,有许多传说,有人说是一个道士(《异人录》说是申天师,《逸史》说是罗公远,《鹿革事类》说是叶法善)引唐明皇入月宫,听到优美的仙乐,唐明皇默记曲调,归来后写成《霓裳羽衣曲》。另一种说法是说唐明皇在开元年间(713-741)登三乡驿,望女几山,兴起了求道成仙的念头,归来后写成此曲。

唐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说:“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其实这个曲子本是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把所得的西凉乐曲《婆罗门曲》进献给朝廷,后来改名为《霓裳羽衣曲》。《新唐书·礼乐志十二》载:“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唐郑《津阳门诗》自注也说:“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唐杜佑《理道要诀》载:“天宝十三载七月,改诸乐名。”其中就有黄钟商《婆罗门曲》改为《霓裳羽衣曲》。在改编过程中,可能经过了唐明皇的加工润色。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三中说:“《霓裳羽衣曲》,说者多异。予断之曰:‘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其他饰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

据宋周密《齐东野语》说:“《霓裳》一曲,共三十六段。”它的表演时间很长,规模相当大。

白居易有一首《霓裳羽衣舞歌》,生动而详细地记载了《霓裳羽衣舞》的表演情况: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虹霓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胜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磬箫筝笛递相搀,击弹吹声逶迤。(原注: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第发声。《霓裳》序初,亦复如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原注: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中序擘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原注: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四句皆《霓裳舞》之初态。)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原注:许飞琼、萼绿华,皆女仙也。)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霓裳》破十二遍而终。)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原注: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末,长引一声也。)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听此曲。……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从诗中可以看到,《霓裳羽衣舞》对演员要求很高,“须是倾城可怜女”。演员身着“虹裳霞”,头戴步摇冠,身上珠环玉佩。宋王谠《唐语林》卷七载:“有《霓裳曲》者,率皆执幡节,被羽服,飘然有翔云飞鹤之势。”《碧鸡漫志》更记载说,唐明皇时杨贵妃即善此舞,“而宫妓佩七宝璎珞舞此曲,曲终珠翠可扫”。

当乐队奏出散板的“散序”六遍时,舞者凝立不舞。这段由磬、箫、筝、笛等乐器奏出的“散序”,旋律非常优美。中序入拍,音乐较前热烈。舞者开始长袖飞舞,飘然旋转。这时清越的歌声响起,舞女蛾眉略敛,娇眼如波,传达出无限情意。唐李太玄《玉女舞霓裳》诗写道:

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

千回赴节填词处,娇眼如波入鬓流。

“入破”是一段婉转轻柔的旋律。白居易在《卧听法曲〈霓裳〉》诗中说“宛转柔声入破时”之后,旋律越来越快,情绪也越来越激烈,在有如“跳珠撼玉”的音乐伴奏下,舞女们也如鸾翔凤舞一般。最后,在一声如鹤唳般清亮的长声中,结束了全曲。

《霓裳羽衣舞》不仅作为宫廷表演的曲目,而且也在民间广泛流传。其实,不仅是《霓裳羽衣舞》,许多大曲和法曲都在民间流行,而且深受人们的喜爱,白居易在《杨柳枝》诗中就说:“《六幺》《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可以想见唐代□乐的繁盛。

教坊与梨园

1.教坊的建立

为满足自己享乐的需求,唐代统治者大力发展艺术水平远较雅乐为高的俗乐歌舞百戏。唐高祖武德(618-626)初,就在管理雅乐的太常寺中设教坊管理俗乐,但是,当时教坊的地位还不高。到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国力达到鼎盛,全国城乡处处歌舞升平。当时,长安有乐人数万人之多。《新唐书·礼乐志》载:“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东都洛阳,亦有乐工五千余人(见唐段安节《乐府杂录》)。

唐玄宗曾下诏:“太常礼司,不宜典俳优杂伎。”(《教坊记序》引)于是,对大乐署进行改造,把负责演奏俗乐的乐工分出来,设立教坊五处。

内教坊在大内蓬莱宫侧,主要管理新声、散乐和倡优之伎(见《新唐书·礼乐志》)。外教坊分设在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每处各左右二个。“西京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仁政坊。右多善歌,左多工舞,盖相因成习。东京两教坊俱在明义坊,而右在南左在北也。”(唐崔令钦《教坊记》)这些教坊不再隶属于太常,而归宫廷直接管理。

教坊中技艺最高,容貌最美丽的女艺人称“内人”,又叫“前头人”,一般仅十数人,多也不过数十人。这些人住在宜春院、佩鱼,并经常被皇帝召入赐食。并且四季给米,甚至赏赐宅第。每月二十六日,内人的母亲可以进宫与女儿相见。没有母亲的由其姐姐、妹妹或姑姑一人进宫相见。内人生日,则准许她的母亲、姑姑、姐姐、妹妹都进宫相见。待遇是相当优厚的。

次一等的女艺人是因“内人”人数少,表演时由“云韶乐”艺人中增添的,称为“宫人”。据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所载,云韶乐用玉磬四架,乐器有琴、瑟、筑、箫、、跋膝、笙、拍板等。乐分堂上堂下。有登歌四人,在堂上坐。又有舞童五人,衣绣衣,各执金莲花引舞者。舞者在阶下的锦筵上跳舞。云韶乐艺人住在宫中的云韶院。

另外,则有许多平民百姓的女子,因容貌秀丽被选入宫中,学习琵琶、三弦、箜篌、筝等乐器的演奏,称“弹家”。

内人和弹家的水平悬殊很大。“开元十一年(723),初制《圣寿乐》,令诸女衣五色衣以歌舞之。宜春院女,教一日便堪上场,唯弹家弥月不成。至戏日,上令宜春院人为首尾,弹家在行间,令学其举手也。”(见《教坊记》)戏日,教坊一般乐伎只能舞《伊州》和《五天》,翻来覆去,都是这两支曲子。其余的舞蹈,都让给内人。当时内人所跳的“软舞”,有《垂手罗》《回波乐》《兰陵王》《春鹦啭》《半社渠》《借席》《乌夜啼》等;“健舞”有《阿辽》《柘枝》《黄獐》《拂林》《大渭州》《达摩》等。

2.梨园

教坊以外,还设置三个梨园,设在宫中的梨园,选自太常寺所辖的水平较高的“坐部伎”,主要是为唐明皇演奏他所喜爱的新声俗乐,即元稹在《华原磬》诗中所说的“玄宗爱乐爱新乐,梨园弟子承恩泽”;白居易在《华原磬》诗中所说的“梨园弟子调律吕,知有新声不如古”。唐明皇亲自参与梨园弟子的教授。《新唐书·礼乐志》载:

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余人。

同类推荐
  • 西方音乐简史

    西方音乐简史

    该书概括地介绍了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力求简明阐述了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和重要作曲家及著名作品。全书分为六卷,如第一卷古代音乐这一阶段的西方音乐的主要事情及整体状况进行了横向的飞类叙述,最后一卷为现代音乐,介绍了20世纪西方音乐的成就及其多分化发展态势。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卢米埃尔完成电影的发明后,于1896年雇用了二十多个助手,经过训练,分派到世界各地去放映他的电影,并随地摄取新的电影素材,回来制成新的电影节目。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与推广。同年,电影也传入了中国。
  •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作品赏析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蜗牛的心开始想你了

    蜗牛的心开始想你了

    妈妈收养了一名弃婴鹿鹿。鹿鹿有自闭症,为了给鹿鹿治病,林家蝴蝶效应般发生了一系列的灾难和不幸。十八岁的林夕落忍无可忍,一怒之下,林夕落五岁那年,抛弃了鹿鹿,而母亲因为这件事间接被气死。从此林夕落就像蜗牛一样,背负着丢弃弟弟的沉重忏悔,没办法再接受爱情的重量。她如坐牢狱,坦然接受荆棘的命运:下跪,赎罪,入狱......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让钱流进你的口袋

    让钱流进你的口袋

    瑞奇曼,经济学硕士。常审视自己的经营理念并以“投资之神”巴菲特和“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为师,反复思考后发现,成为富人,不能只靠钱滚钱,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他的座右铭是:“好的观念能让你以小搏大,不好的观念则会让你因小失大。”
  • 邪龙戏凤:纨绔召唤师

    邪龙戏凤:纨绔召唤师

    她,21世纪的金牌神偷,却穿越成了被算计在花轿里的废柴王妃。他,冥玄大陆上的至尊王者,智勇双全,灵力无边,却偏偏深藏不露,装傻卖萌。当“傻王”遇上“废柴”,当腹黑遇上狡诈,是偷心,是夺爱?还是一起携手扮猪吃虎横霸天下?(这是一个腹黑坑货诱妻上钩的故事,很甜,很宠,很甜蜜。续篇《美男如云:一等魔妃倾天下》写的是他们的儿子小千思的故事。欢迎阅读。)
  • 转基因女皇

    转基因女皇

    当人类所有的精华都集中在了我的身上当我能一次次逃过精密仪器的检测随遇而安当最后一切的证据说明我才是那个极品的再生人我穿越了……穿越后的我有了绝世的容貌、不凡的权势、温暖的亲人却不想也背负了“亡国之君”的名号不是我不发飙而是我发飙起来就不是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通煎炒烹炸坑蒙拐骗信手拈来武道兵法阴谋阳谋用来得心应手你们要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我说我单纯?!单纯不等于愚蠢说我善良?!善良不表示好被人欺负人再好是有限度的所有的退让也是瞄准了目标的当亲情尽毁当国破家亡哼……到时候也别怪我手下无情枫的文——《裂天》【新文】《绝滟女帝师》《驭妖》【完结】本文非小白,伏笔多多,惊讶多多。喜欢的亲请收藏、投票多多支持O(∩_∩)O谢谢重要说明:本文不是直白文,所有的情节,每一章、每一个细节都是有用意的。喜欢看回味文的亲请相信本文绝对是值得回味的文,当一切揭晓的时刻,将是无比震撼!不喜欢此文风的亲,枫在此也谢谢曾经的支持,只能说很抱歉,枫的文风就是如此,没有办法写直白文。推荐好书————《魔鬼的吻痕》友情链接————《索情坏男人》《天!中了五百万》
  • 神奇之我为大师

    神奇之我为大师

    弑神,屠魔,神奇宝贝威临异世,十万大军?暴鲤龙,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洪水滔天,雷霆主神,神罚灭世?呸,皮卡丘让他看看谁是电中真神!且看神奇宝贝技能如何横扫异界,扬威天下!
  • 中药学知识问答

    中药学知识问答

    本书由知名中药学专家荟萃中医药理论知识,针对中药使用的各个环节,对中药进行详细剖析,以问答的形式编撰而成。书中的问题均“来自临床,面向患者”,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药品的基本知识,中药的选择、质量、服用方法、服用时间、服用次数,中药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常用中药的鉴别以及药食同源中药的介绍等内容。书中的问题均是患者经常问到、药师日常工作中经常面对的,解答力求贴近读者,内容丰富、具体,简明易懂,以帮助患者和广大群众了解常见疾病常识,正确选药,安全合理用药。同时本书也适合临床中药学工作者及药店药师、临床中医师等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 常见病食疗妙方

    常见病食疗妙方

    向广大读者介绍的“食疗妙方”,不仅可避免“药毒”对人体长期的伤害,还具有一定的预防疾病与保健功能。众所周知,治病须靠“三分治、七分养”。还着重介绍了每种妙方的做法及功能解析,以指导患者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科学的饮食习惯来调养身体。
  • 重生之激情岁月

    重生之激情岁月

    那个时候,是一个升官发财泡妹纸的大好年代!,你会做什么?那个时候。那个时候,QQ还没有开发出来。淘宝也还没有成立。那个时候,如果回到10年前,妹纸们都很纯洁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