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4000000005

第5章 法兵家(上)(2)

为作战部队的进攻提供突然性,并造成敌人的不意与张皇失措,孙武主张“以火佐攻”(《孙子兵法·火攻》)。他说:“以火佐攻者明”。孙武把火攻概括为五类:一是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火烧敌军粮草,三是火烧敌军辎重,四是火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粮道。火攻的条件是天气干燥,风向适宜。孙武认为,当月亮运行在箕、壁、翼、轸四个星宿时便会起风。火攻的方法 是里应外合。里应就是从敌人内部放火,外合就是作战部队及时、审慎地乘机发起攻击。

关于孙武突然袭击的主导思想,我认为吴如嵩的分析概括是有道理的。吴如嵩指出:“以优势的兵力,快速的行动,多变的战术,出敌不意的时间、方向、地点,给敌以突然而沉重的打击,以一举打乱敌军指挥和部署,压制敌军士气和战斗力,收到‘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的效果,达到‘威加于敌,故其国可拔,其城可毁’的目的。”(《孙子兵法浅说》第118页)

四、战略防御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孙武侧重于讲进攻,不重视战略防御。其实不然。据刘思起同志统计,“《孙子》中谈及防守问题的就有21处”(《〈孙子〉的战略思想》,载《中国军事科学》1988年第3期)。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形篇》有一段论战略防御的重要文字,抄录如下: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

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胜也。”

用竹书校勘后的上段文字为:

“不可胜,守也;可胜,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

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两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竹书与传世本的不同之处:一、“守者有余,攻则不足”;二、“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由于这两处之不同,《孙子兵法·形篇》中关于战略防御的思想就更加明晰而深刻了。

当然,《孙子兵法》论述战略防御不仅仅是《形篇》。《虚实篇》:“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也”。《九变篇》:“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等等。这些论述都是从战略防御的角度去论述的。

孙武提出了不少战略防御的原则:

重点防御原则。《孙子兵法·虚实篇》:“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不备者,无不寡。”孙武反对处处设防,分兵把口。他同时指出:“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孙武极端重视战略重点的扼守。那么,防御重点如何选择呢?《孙子兵法·地形篇》:“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险形者,我先居之,必高阳以待敌”。

深藏、隐蔽、坚固原则。《孙子兵法·虚实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杜佑注释说:“善守备者,务因其山川之阻,丘陵之固,使不得知所攻,言其深密,藏于九地之下”。看来,深藏,隐蔽,坚固,是孙武进行战略防御的又一重要原则。

孙武的战略防御思想中有了积极防御的成份。孙武的防御思想是防中有攻,防御为反攻和进攻创造条件,最后达到进攻消灭敌人的目的。刘思起同志在《〈孙子〉的战略思想》(载《中国军事科学》1988年第3期)一文中将孙武积极防御的思想内容概括为三点,现抄录下来:

1、诱敌深入。作为防御的一方,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把敌人引诱过

来,入我彀中,加以消灭,这是常用的积极防御形式。《孙子》提出:“善动

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势篇》)。

善于调动敌人的人,制造假象迷惑前来进攻的敌人,投其所好引诱敌人,把

敌人诱入我预设防御阵地之中,我以众兵待机歼敌,这无疑是积极防御的方法。

2、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强大的敌人来攻的时候,一时士气高涨,锐不可当。作为防御的一方,就要先避一下,等敌人锐气减弱、疲劳松懈以后再行反击。这个过程转化了双方的强弱态势,为反击来敌创造条件。《孙子》 认识到了这一点,提出“治气”、“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军争篇》)的着名论断。毛泽东说:“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必须看到,《孙子》 所说的“避”,不是消极躲避,更不是逃跑。“避”是手段,“击”才是目的。“避”是为了更好地“击”。因此,“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积极防御的体现。

3、乖其所之。《孙子》说:“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虚实篇》)。《孙子》这里说得明白,画地而守,不是死守,而是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使用巧妙方法“乖其所之”。何谓“乖其所之”?乖者,背离也。《十一家注孙子》张预解释说:“我为主,敌为客······敌必不敢来与我战者,示以疑形,乖其所往也”。主,即防御者,把来敌的矛头引向他处,使敌人不但不来攻我,反而受我调动,移向他方,这自然也是积极防御的一种好形式。

五、造势

《孙子兵法·计篇》:“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计算客观利害,意见得到采纳,这只是指挥战争的常法,还要凭藉常法之外的变法才能把胜利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这个变法就是“因利而制权”的“势”。所谓“势”,就是有利于己的战场态势。所谓“权”,本义是秤锤,引申为权变,就是因敌制胜,灵活用兵,达到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态势的手段。孙武这一发挥主观能动性而造成的有利于己的态势,被历来的注家称为“造势”。

为了“造势”,孙武在我国军事学术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孙子兵法·军争篇》)的战术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孙武列举了十二条战法。这十二条战法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孙子兵法·计篇》)就是说:能打装着不能打,要打装着不要打。向近处装着向远处,向远处装作向近处。敌人贪利,就引诱他;敌人混乱,就攻取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他;敌人兵力强大,就要避开他。敌将易怒,就激怒他;敌人谨慎,就骄纵他。敌人休整得好,就劳累他;敌人内部团结,就离间他。“诡道”十二法的前四法,是“示形”的方法,后八法是对八种不同情况的敌人所采取的不同作战方法。“诡道”十二法的目的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计篇》)。

为了“造势”,孙武提出了“势险”和“节短”两个重要原则。《孙子兵法·势篇》:“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势险”,指进攻敌人时的态势是险峻的,就像张满的弓弩;“节短”,指发起冲锋时的接敌距离是短近的,短近的距离就像击发弩机。怎样才能做到“势险”和“节短”呢?孙武认为,要“以利动之,以本待之”(《孙子兵法·势篇》)。注家们称之为“动敌”,也就是实施机动,调动敌人。成功的机动是“造势”的关键之所在。

孙武认为,选择优秀的将帅,是“造势“的前提条件。《孙子兵法·势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看来,孙武之所以要强调“任势”,就是要达到“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的目的,用很小的力量取得辉煌的战果。

为了“造势”,《孙子兵法·军争篇》提出了“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争夺战机的指导原则。战场情况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临敌应变全靠指挥员因势利导。在《军争篇》里,孙武要求军队在开进时,采用迂回远路示形于敌,用区区小利引诱滞敌,从容开进,达到“后人发,先人至”的目的,争取先机之利。军队接敌运动时,要协同,利用“四治战法”抓住战机。“四治战法”:治气,治心,治力,治变。治气的方法:“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治心的方法:“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治力的方法:“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治变的方法:“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孙子兵法·军争篇》)。在战机问题上,孙武提出了“用兵八戒”,即“高陵勿向,背丘勿迎,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孙子兵法·军争篇》)。孙武两次提到“用兵八戒”是不可违背的“用兵之法”。这“用兵八戒”,在孙武的时代是正确的。

为了“造势”,孙武提出了“九变”,为将争“权”,从而给将帅提供施展韬略的机会。《孙子兵法》专立《九变》篇。“九变”指的是九种战场情况(主要是指地形)的机断处置。“变”,张预注:“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之之谓也。”《孙子兵法·九变篇》:“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九变”之“九”是实指还是虚指?张预认为是虚指,“圮地无舍”至“死地则战”五种地形就是九变的内容。为何只说“五变”不说“九变”?张预认为,原因是“举其大略也”。贾林、王皙认为是实指,自“圮地无舍”至“地有所不争”九条就是“九变”的内容。吴如嵩同志指出:“用汉墓竹书对照,看来贾林、王皙的看法是对的。”(《孙子兵法浅说》第90页)“将帅‘君命有所不受’,既可以对以上九条机断处置,主要是‘得地之利’——取得地形条件对战争的辅助之功;又可以给将帅提供施展韬略的机会,‘得人之用’。‘得地之利’与‘得人之用’,孙武在这里把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辩证地统一了起来。”(《孙子兵法浅说》第91页)《孙子兵法·谋攻篇》:“故君之所以患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司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司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这里批评国君为患于军的三种情况,仍然是为将争“权”,为将争取机断处置的权利。战场情况千变万化,只有将帅临机处置,才能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态势。

吴起

吴起,卫国(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带)左氏人,约生于公元前440年,卒于公元前381年。吴起家累千金,少有大志,誓为卿相。吴起到鲁国向曾参学习儒术,后改习兵法,兵法学成,“杀妻求将”,被鲁国国君拜为将军。在魏国,吴起被魏文侯任命为大将和西河郡守。“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吴子兵法·图国》)楚悼王十八年(公元前384年),吴起离魏入楚。在楚国,吴起做过宛守和令尹(相当于宰相)。他辅佐悼王改革政治、富国强兵,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最后,吴起被车裂肢解。

吴起着兵书《吴子》,亦称《吴子兵法》。《吴子》与《孙子》齐名。《韩非子·五蠹》载:“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可见,《吴子》在战国时期已很流行。《吴子兵法》历来被军事家奉为经典,宋代把它列入《武经七书》之中,作为武学的必读书籍。《吴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作之一,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很大。后来,《吴子兵法》流传到国外,有英、法、日、俄等文本。

《汉书·艺文志》记载,吴起着有兵书四十八篇,《隋书·经籍志》记为一卷,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则记为三卷。现存《吴子兵法》仅有六篇,约五千字。

《吴子兵法》一书,清代以前各家有着录,无人斥为伪作,而清代姚际恒、姚鼐则断为伪作。姚际恒在《古今伪书考》中说:《吴子》“其论肤浅,自是伪托。”姚鼐在《读司马法六韬》中说:“魏、晋以后乃以笳笛为军乐,彼《吴起》安得云‘夜以笳笛为节’乎?”郭沫若在《青铜时代·述吴起》中也认为:“今存《吴子》实可断言为伪。”高文、何法周在《〈吴子〉考补证》中断言:“今本《吴子》是先秦古籍无疑。”(载《学术研究辑刊》1980年第2期)许多历史古籍,在其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后人有所增删润色,乃司空见惯之事。我认为,即使有个别可疑之外,也不能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斥《吴子兵法》为伪作。

《吴子兵法》总结了战国前期及以前的战争经验。我将从吴起的治军思想和作战思想两个方面去考察。

一、治军思想

吴起注重治军。吴起善于治军。他悉心总结和研究治军的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军思想。吴起的治军思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兵不在众,以治为胜。

一个国家的军队,要想成为强师劲旅,不在于数量的多寡,而在于素质的高低。用吴起的话说就是:兵不在众,以治为胜。魏武侯问吴起:军队怎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吴起回答说:“以治为胜”(《吴子兵法·治兵》)。魏武侯又问吴起:取得战争胜利不在于军队的多寡吗?吴起说:如果法令不明,赏罚不实行,鸣金不停止,击鼓不前进,虽然有百万之众,又有什么用处呢?吴起认为,必须用明确的号令来统一军队的行动,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将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于声,不可不清;目威于色,不可不明;心威于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虽有其国,必败于敌。”(《吴子兵法·论将》)

吴起治理军队的标准是:平时驻军,一切行为均合乎规矩,战时行动起来就使敌人望而生畏。如向敌人攻击,敌人就无法抗拒;如向后撤退,敌人也无法追击。其前进,其后退,均有节制,或左移或右转,均能符合指挥上的要求。虽然大军之中彼此断绝失去联系,但各小单位仍能各自为阵;虽然大部离散了,小部还能成行。只有上下彼此间相互信赖,共安共危,同生同死,这种军队才能称为父子之兵。

(二)简募良材,合理编组。

吴起主张“简募良材,以备不虞。”(《吴子兵法·图国》他指出:齐桓公征募强悍勇猛的士卒五万,因而称霸诸侯;晋文公征募善战的士卒四万,因而实现了霸业的夙愿;秦穆公 拥有忠勇陷阵的士卒三万,因而使许多西 戎的国家都顺服了他。所以,君主一定要明察百姓的特点,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要把百姓中胆量特大而气力特强的、甘愿奋不顾身而效死力战的、身手特别敏捷而能越高驰远的、失职受罚而愿建功赎罪的、作战失土而愿洗刷前耻的分别编成五种 部队。这五种部队乃是整个军队的精锐。有了如此三千人,如为敌围困自内而出,就可以突破敌人的包围阵线;如向敌人进攻自外而入,就可以把敌人全部歼灭。

吴起强调军队中要拥有勇猛之士,而勇猛之士则是攸关军队命运的。因此,国家要把军队中的勇猛之士选拔出来,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

吴起对良材的选拔是很严格的。郭沫若在《青铜时代·述吴起》中指出:“魏之‘武卒’便是‘吴起余故’。”从《荀子·议 兵》中看到的魏之武卒的选拔标准,我们便会了解吴起选拔良材的标准了。魏之武卒的选拔标准是:上身、髀裈、胫缴各穿一片甲,肩负十二石重的弩和五十枝箭,手持长矛,头戴盔,带上剑,携带三天的干粮,半天走百里路(约合现在的五十里)。

吴起既强调对军队成员要选材精良,又强调对军队成员要合理编组,用其所长,各尽其才,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吴起根据军队成员身材的高矮,体魄的强弱,秉性的勇怯,智力的好坏进行明确分工。《吴子兵法·治兵》:“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

(三)全面训练部队,提高部队实力。

吴起认为,每一个人,往往是死于他所无能为力之事,失败于他所尚未精练纯熟之事。因为两军作战,就是较量智能的优劣,所以用兵的方法是以教之习、戒之慎为先务。

关于训练方法,吴起主张先少数后多数、先提高后普及的训练方法。《吴子兵法·治兵》:“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

同类推荐
  • 特种兵迎战天下

    特种兵迎战天下

    这是一个生死未知的战场,这注定是强者的路。热血男儿,保家卫国。林子豪被父亲一脚踹着就当了兵,一步一步,成为特种兵,华丽蜕变,成为特种兵中的王者。迎战天下,我怕谁。
  • 诡刺

    诡刺

    在特种部队,狙击手的代号,一般用“鹰”,擅长丛林狙击的狙击手,叫“绿鹰”,精通山地作战的,叫“山鹰”。专门负责保护重要目标的职业军人,或者在战场上负责为受伤队友实施急救的队医,代号中一般会有“衫”字,比如驻外维和部队中的“蓝衫”。而在战场上拥有超强进攻能力,无论投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迅速适应,并单独完各成各种作战任务的综合精英,被称为“刺”。而风影楼,他的代号是……诡刺!
  • 孙子兵法(中华文化书系)

    孙子兵法(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等,是我国古代兵法之大成。
  •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战役(世界军事之旅)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战役(世界军事之旅)

    本书是一本集聚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战争书籍,它告诉读者:战争带来劳民伤财、废墟残骸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书中包括了十字军东征、血战顿河畔、德国农民战争、海地独立战争、美英战争、菲律宾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这些战争有的让世界重新划分版图,有的让权力者重新洗牌,有的……
  • 大决战:淮海战役

    大决战:淮海战役

    该书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情况。淮海战役正式开始的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我华东野战军以7个纵队的强大优势兵力在徐州附近的新安镇对黄百韬兵团实施包围,切断黄百韬兵团与李弥兵团等国民党军队的联系,实施重点打击,各个歼灭。结束的时间以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击毙为标志。自古以来,中原大地就是中国兵家的必争之地。在解放战争的大决战中,中原地区也成为国共双方志在必得的主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打的第一仗,就是围攻我中原解放军李先念部。从此以后,中原大地上两军作战一直是此起彼伏,彼伏此起,战场越来越宽,规模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国共双方都有在调兵遣将,都有在筹划这场大战,最终以中共领导的军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热门推荐
  •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本书主要探讨汉晋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庄学全面复兴的背景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回答了以下问题:汉魏之际庄学复兴有何表现?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汉晋文学以怎样的方式接受《庄子》?汉晋各时期的《庄子》接受有何特点?汉晋文学主要接受了《庄子》的哪些方面?有何表现?《庄子》强烈的生命精神及由此生发的诗性精神是汉晋士人和文学对其进行选择接受时的一个主要兴奋点。本书以此为中心,对汉晋文学与《庄子》在生命意识、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及叙述方式上的深层联系进行了专题研究。
  •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觉醒”意味着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躲在成功背后的50个职场细节

    躲在成功背后的50个职场细节

    很多人觉得自己职场浮沉多年,已深谙职场之道,其实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那些揣在领导心里的盘算,潜伏在深处的游戏规则你未必知晓,而这些恰恰是决定你职场走向的关键。本书通过发生在经理助理爱琳娜、市场部经理郑言、市场部助理许晴、公司高层之间的故事,为你详尽解析公司的重磅秘密,职场的绝对潜规则。相信这些绝密情报会为你的职场打拼推波助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气者之五行巅峰

    气者之五行巅峰

    世俗之人,摇身一变成为神秘体质的拥有者,五行之变化,五行之奥秘,能否让其站在气界的最巅峰。
  • 千金散尽还妇来

    千金散尽还妇来

    他温文尔雅,富可敌国,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淡然从容。她视财如命,吃和银子是她的人生追求。他们因为一千两银子结缘,他对她却情有独钟,她是否一步步跳入他温柔的陷阱。而贵为天子的他为爱又太过执着,只能使自己深陷其中,是命还是劫。面对友情,一次次的背叛。她如何抉择。她把他看作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张口就来:“公子,给点银子呗。”他却说:“观世音菩萨不是女的吗?”从此她为了他的一千两银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当她看到她的好朋友和她的青梅竹马抱在一起的时候,她说:“我成全你们。”当她再次看到同样情况的时候,她只有无比的辛酸。他太好,太优秀,他步步紧逼,她步步后退。她对她说,我看上公子了,你把他介绍给我吧,她该如何抉择。她和他误会重重,最终缘深还是缘浅。时事都难料,当一切都尘埃落定,步步都精彩。
  • 痞夫宠妻

    痞夫宠妻

    他是世人眼中冷酷无情的战神,是位高权重的明国三王爷,是世间公认的英雄,二十出头便名震四海,不知有多少女子挤破头想得到他的一丝眷顾。独独她不吃这一套,不仅无视他的身份地位以及赫赫战功,还骂他痞子、流氓?最可恶的是她居然不屑嫁给他……她竟然敢不屑!“哼,要是早知道那个明国三王爷就是你这下流坯子,我死也不嫁。”颜静觉得自己很委屈,为何所有人都认为是自己攀上了高枝,为何就没有人看清这道貌岸然的家伙其实是个痞子!为何偏偏这痞子还成了她的丈夫……某年某月的某天,某女人突然羡慕的对她说:“王爷对你真好,我要是有这么个丈夫,死了也甘心。”是么?他似乎对她也就有那么点宠溺,那么点包容,那么点忍让,还有那么点有求必应,再有点关心和……在某女由羡慕直接升级为嫉妒的眼神刺激下,她乖乖闭嘴,做小媳妇状装可怜博同情,同时列举男人十大罪状。“他霸道的令人发指,还色胆包天,下流,赖皮,不体贴,不厚道,简直像个痞子……”某女开始掰着手指口不择言污蔑人,越骂越顺口,越骂越开心,完全没意识到某黑脸男的靠近。旁边女人开始偷偷在心底幸灾乐祸,叫你得瑟,连老天都看不过去了吧,活该!&&&&&&她以为她这辈子都不会再爱上别的男人……可是,为什么看到他用自己的胸膛为她挡箭,她会那么心疼,眼泪突然像拧开的水龙头哗啦啦流个不停,为什么宁愿受伤的那个是自己……又为什么在听说漂亮大方的北国公主要嫁给他时,会生气的不理他,其实这又不是他的错,可是就是忍不住的要怨他,从什么时候起,她也变了…………………………………………下面介绍几本比较不错的书:《闲妻当家》西楼小楠《扶摇》天下归元《姬无心》笨米虫《逃妾难追》懒惰的馒头《丑妃无敌》夜初《赖上契约妻》竹玉儿《痞夫宠妻》龙御海(这本是自己的)《女主天下》夏日情怀
  • 溺宠之妃常到位

    溺宠之妃常到位

    他,赤炎夜冥,这个风华绝代的男子,只一眼,便将她融入骨血。这一世,她决定为自己和自己在乎的人倾尽所有。世人都传他冷酷无情,睁开眼,却不知他的满腔柔情只给了她一人。他说:“女人,我的心有洁癖,它只认你!”他说:“女人,谁也不能介入我们中间,不然,一场痛心的背叛,毁之!”他说:“女人,如果你有事,我会让整个天下陪葬,包括我自己!”他说:“……”当“傻女醒,一朝重生,天下定,得她者,得天下”的谣言肆起,她,洛雨寒,眸光锐利,是否要将这谣言变成事实?两个同样骄傲的人儿,又将怎样谱写他们的一生。[男强女强,她已不再是她,强强联手,一对一宠文][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一对一宠文]
  • 米罗山营地

    米罗山营地

    这个普通的医生之家在黑夜的掩护下,还绝无怜悯地将他们的小女儿推向火堆。,在马来亚丛林深处的米罗山,鲜为人知的故事。二战时期,为了反抗日军的侵略暴行,不仅对他们严刑拷打,驻扎着一支由英国、中国及马来亚三方组建的秘密部队,对日本占领地区进行特工渗透和丛林游击战……在甲板街74号的诊所里,卡迪卡素夫妇也在进行着另一种紧张的战斗。全力救治着秘密营地的游击队伤员……不料,本书稿以翔实的史料,卡迪卡素夫妇的人道救治招来了日本人的疯狂报复,再现了二战时期东南亚战场一段惊心动魄的抗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