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000000064

第64章 李芳远——从“不做应酬和尚”说起

第三篇第七章3 李芳远——从“不做应酬和尚”说起

1938年、39年前后,弘一法师忙于法事,频频参加社会活动,朋友说他由闲云野鹤变成为了一位“应酬和尚”,法师听到这种说法立刻警醒了。1939年1月4日,法师在泉州承天寺佛教养演讲时,对之前的作为进行反省:“……日常生活,总不在名闻利养之处。虽在瑞竹岩住了两个月稍稍闲静,但是不久,又到祁保亭冒充善知识,受了许多善男信女的礼拜供应,可以说是惭愧已极了。” 永春一位15岁小孩的来信让法师更加惭愧:“我近来得永春十五岁小孩子的一封信,他劝我以后不可常常宴会,要养静用功。信中又说起他近来的生活,如吟诗、赏月、看花、静坐等,洋洋千言的一封信。啊!他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孩子,竟有如此高尚的思想,正确的见解,我看到他这一封信,真是惭愧万分了。” ”

发表这番言论后,弘一法师到泉州城郊清源山一个山洞中静居了一个多月,才回到承天寺。一位年近半百、修为有成的法师,与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相交,并且听从少年的劝告闭门谢客、潜心修行,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这永春少年,就是被法师亲切地称为“芳远童子”的俗家弟子李芳远。

1936年夏天,弘一法师驻锡于厦门鼓浪屿的日光岩寺,时年十三岁的李芳远随父到日光岩寺拜谒弘一法师,甚是虔诚,并赠送给了弘一法师一只水仙花头。弘一法师十分喜爱这个清秀好学的童子,自此建立深厚道缘。第二年1月,法师从日光岩寺移居南普陀山后室,李芳远所赠水仙花犹含蕊未吐,法师特地将水仙花头取出一同带去,法师对李芳远的喜爱,可见一斑。

李芳远自结识弘一法师后,追随他学习古诗、训诂、史记、书法、篆刻、绘画、佛典,并接触中外文学名著,获益匪浅。法师亦对这位弟子非常欣赏到近乎赞叹。1942年2月,弘一法师写给著名教育家蒋维乔居士一封信,向他推荐李芳远说:“芳远童子,十三岁时,即与朽人相识,尔后常致讯问,颇于朽人有所规导。……请求仁者有所诏教,当来所造,宁可量哉?!”对于李芳远,法师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在信中夸赞他“生于富贵之家,而不沉溺晏安,犹如莲华不著于水。”

身在富贵之家而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不为华服美食、软玉温香所迷惑,有理想、有追求,并且颇具才华……这些,都让我们在李芳远身上看到了弘一法师的影子。试看弘一法师的俗家弟子们,虽然才华出众,品性敦厚,但是于灵魂的自我追求都不是很热心。唯有李芳远,在十几岁的年纪就过着“吟诗、赏月、看花、静坐”这些在法师心目中非常高尚的生活,并且,他将这种超凡脱俗的生活追求坚持了一生——他终生未娶,始终沉浸在佛的清凉世界中。

我们可以这样说,李芳远在实践着弘一法师理想中的生活。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弘一法师的弟子中,至少在艺术上,李芳远是深得法师真传的一位。看李芳远的书法,意境空灵、超尘绝俗,与法师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法师的字“敛神藏锋、凝炼绝俗”,而李芳远的字相比之下飘逸而舒放。

法师与李芳远,亦师亦友,还间杂着父子的情谊。弘一法师是李芳远人生的楷模,精神上的父亲。1940年,在永春僧俗欢送下,弘一法师离开永春,前往南安灵应寺。

船经过李芳远家乡永春东平,事先得知消息的李芳远已在渡口等侯多时,准备送老师一程。那是一个寒凉的清晨,雾气昭昭,白茫茫的芦花装点着河道。弘一法师立在船头,清癯的面庞,身姿挺拔的像一株松树。法师对等在桥边的少年双手合十,诵了声“阿弥陀佛”。李芳远后来回忆说:“这声音清冷轻快,使我全身发抖,莫敢仰视。”

李芳远上船与老师道别。李芳远问:“老师何时会再来永春?”

法师回答:“来年机缘成熟,就会重来。”

顿了一顿,法师问:‘你送我到哪里呢?”

少年李芳远不知如何作答,不由得心中涌起一阵悲怯。人生中几多离别,几多相送,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相逢的缘越深,离别的悲哀越是深切。法师带着恬淡的神情,低声念着佛号。船过浅滩,与石子擦摩,发出“嚓、嚓、嚓”的声响。这离别的时刻,李芳远终身不忘。

1942年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随后于泉州承天寺举行荼毗盛典。李芳远日夜兼程赶去参加。

法师在世时,反复引用“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的诗句以自勉。他钟爱的弟子永春童子李芳远,恭恭敬敬地献上了一束苍霜浸染的秋菊,了却了老师的心愿。

滴水佛音

1、李芳远 李芳远(1924~1981),闽南永春县东平镇太平村人,笔名空照、晴翠山民、离离斋主,是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李芳远出身书香门第,幼禀庭训,聪慧好学,十三岁拜弘一法师为师,被法师称为“芳远童子”,深得弘一大师喜爱。大师圆寂后,李芳远陆续编印了《弘一大师年谱》、《晚晴山房书简》等书,以纪念恩师。

2、须弥山 又称须弥楼、曼陀罗,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须弥山在佛教中极具意义,据佛教观念,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为佛家的宇宙观。

同类推荐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热门推荐
  •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大全集)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大全集)

    女孩是用糖、香料以及一切美好的东西做成的。与喜欢剪刀、手枪、坦克等冒险性的事件的男孩相比,女孩更喜欢洋娃娃、漂亮头花、好闻的香水等一切美好的东西。
  • 婚姻里的迷茫

    婚姻里的迷茫

    却被一条陌生的短信打破了他们快乐的生活。当安雅欣曾经的追求者,再次出现;当陈旭东的秘密情人,浮出水面。各种诱惑来袭,他们同床异梦,安雅欣和陈旭东一对朋友、家人眼里幸福甜蜜的夫妻,貌合神离!面对婚姻里的各种欲望,曾经幸福甜蜜的他们究竟该如何抉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墨西哥湾的蝴蝶扇动翅膀就可能会在北美引起飓风,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那么一个军史爱好者却离奇般的出生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那又会引起什么效应呢?强大的大英帝国海军舰队在他面前灰飞烟灭,凶残的哥萨克骑兵在他面前瑟瑟发抖......本书纯属虚构,请误与真实历史对照!)(恳请每位看书的朋友都帮忙收藏一下,谢谢!)新书《中华第四帝国》已上传,望书友们多多支持!
  • 错进洞房:天才萌妃戏邪王

    错进洞房:天才萌妃戏邪王

    为保一国平安,太子沦为他国质子,遭受欺凌,忍辱负重。再次睁眼,眸中寒光乍现,“他”已不是原来的他!前世身为黑道老大的她,轻笑间掀起血雨腥风,血眸乍现,天才小神医一举成名。传言,小神医脾气古怪,救人全凭喜好。传言,小神医不仅爱女色,更爱男色。传言,各国太子,神药谷里一众神秘师兄们,被他迷得神魂颠倒,却不知他,原来是“她”。
  •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他的诗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声誉。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明晰李白的思想、个性特征和诗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蜜宠弃妃

    蜜宠弃妃

    “走开,不要!啊……”离去前一晚,她在众目睽睽下被人掳上马车极尽凌辱。完事后把她扔到苏家大门口。她是绝色的祸水,她负尽天下男人,可却终究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小白版简介:青阳第一美人苏流水是个胸大无脑,感情用事的蠢人!大婚当日,镇国将军被罢官免职,苏氏一门九族之内有官职者,皆锒铛入狱,听候发落!曾经对她海誓山盟,才迎她进门的夫君清零王爷,当即写下一纸休书。当夜,青阳第一美人自尽毁容!再度醒来,她再不是那个将烈女传,女四书倒背如流的苏流水。而是跨国集团的美女总裁龙写意!“流水临死之前,想为王爷做最后一件事!这薄情之名,便由流水来担!”“由你来担?怎么担?”他轻轻淡淡的道。“和离。把休书改为和离!”手拿放妻书,她对他低泣,“今生不能侍奉王爷身边,是流水一生最大的遗撼!但愿来世能与王爷再续前缘!妾身这便去了!”她说罢,转身而去。成为青阳国头一个与王爷和离的女子!出宫之后,她从开始的做黑市,到后来的开店铺,在商场上头无往不利。她,是一个天生的生意人!再次见她,她神采飞扬,脸上红斑已然尽褪。他不知,她竟是如此清秀绝伦,绝代风华,天姿国色!“苏流水!不过是二王弃妇!”她波澜不惊,勾魂一笑,“青阳律法——户婚明文记载。和离,是夫妻二人相协离异。与其说流水是弃妇,倒不若说清零王爷是弃夫。”至此,他终于明白她当年为何不要休书,坚持要放妻书的原因!想起她当日离去之时,竟还假意说要与他再续前缘,他不禁怒火冲天!“但愿来世能与王爷再续前缘,那是说的来世啊!所以王爷,还是那句话,但愿来世能与王爷再续前缘!”她的声音慵懒如猫。却几乎让他吐血!当她一个人竟然交了国库一半以上的税收,苏氏流水,又代表了另一则传奇!温于意:冬至节生男子。青阳国六王爷,从小身体孱弱,才华横溢,清俊非常。“落花虽有意,流水却无情。苏流水,你会后悔负我!一定会!”花千树,元宵节生男子。为人风流不羁,喜好处处留情。“我喜欢处处留情,可我真正喜欢的那个女子,却不会爱我。”同是应了那句,落花虽有意,流水却无情!孤城,重阳节生男子,一生谋求只为利。紫月国首富。一代奸商。为人机智,手段凌厉。哄抬物价,从中赚取巨额利润。“我从来不会做亏本生意。可是我在想,若然此次我赚了这一笔,她又会以何等眼光来看我!所以这一次,我情愿血本无归!”
  • 唐朝诡事录

    唐朝诡事录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一代传奇诗人,时而私语窃窃,在唐朝的夜幕中勾勒出神魔鬼怪的憧憧魅影;甚至当朝的宰相,时而惊呼阵阵,描绘出一幅幅华丽的大唐美卷;而穿行于市井之间的贩夫走卒,那一定是有人正在分享今天刚听来的一段秘史、怪谈或是惊悚传闻。,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所以,用他们的诗句,当唐朝的夜幕降临,则用他们更加不羁的想象力,如果某一间屋内还闪烁着烛光,千年前的唐朝,而且薄薄的窗户纸背后,催生了唐朝人极致的想象力。优越的物质生活。也会在入夜之后,关起房门,万邦来朝,点上一盏烛灯,多样的文化融合,开始写鬼怪故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