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000000014

第14章 信仰佛教国家就会衰亡吗

第一篇第三章2 信仰佛教国家就会衰亡吗

1927年春天,北伐战争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在一些过激分子鼓吹下,灭佛驱僧,毁佛像、拆寺庙、命令僧尼相配等荒诞的提议被提上了国民政府的议事日程。江浙佛学界一片恐慌,在这关键时刻,正在杭州城内吴山常寂光寺闭关的弘一法师挺身而出,召请地方政要至寺中谈判。

这些政治新贵多仰慕法师,其中一些人还是他过去的学生。

谈判前,法师写了一批劝戒的书法作品赠给大家,每人一幅。法师的字很珍贵,那些人受宠若惊。谈判时,法师不温不火,婉言劝诫,没有一句重话,却听得众人汗流浃背,大气也不敢出。

散会后,灭佛之说再也没有人提起。

弘一法师认为,之所以会有灭佛一说,是因为人们不了解佛教:“他们以为印度是因信佛才亡国,他们要求中国富强,于是武断地认为不能信仰佛教,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研究过佛教历史的都知道,过去印度最强盛时代,便是佛教最兴盛时代,那时候,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一印度,把佛教传播到全世界。”

公元前3世纪中叶,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一印度,孔雀帝国的版图达到最大规模。北起喜玛拉亚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临阿撒姆西界,西抵兴都库什山,除了南端外,整个次大陆领土统统被收入印度的版图,孔雀王朝的羽翼覆盖了除现卡纳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个印度次大陆。孔雀王朝和同期的汉朝、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

这个强大而先进的国家的国教,就是佛教。

阿育王将佛教定为国教,并派人前往各地宣传佛教,在那个时代,亚非欧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迹。由于阿育王的努力,佛教遂成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

中国历史上,也有这种实例。现在在其他国家,中国人往往被称为唐人,中国的代称为唐山,可见唐朝时国势的强盛。佛教的脉动与中国的发展保持了一致,在国运昌盛的唐朝,恰恰也是佛教最兴盛的时代。

公元619年,唐高祖就在京师聚集高僧,立十大德,管理一般僧尼。唐太宗即位之后,非常重视译经的事业,使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主持,又度僧三千人,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寺院,一共七所,这样促进了当时佛教的开展。公元645年,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著名的玄奘和尚从印度求法回来,朝廷为他组织了大规模的译场。玄奘以深厚的学识为基础,精确地翻译出了大量经文,给予当时佛教界以极大的影响。

一代女皇武则天也信仰佛教,她在全国各州建造了大云寺,又造了白司马坂的大铜佛像,并加大力度营造龙门石窟,无数相貌端严、表情温雅的菩萨在山间显现。

到唐武宗时,唐武宗破坏佛教,也就是在此时唐代走向衰落。唐以后,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都崇信佛教,而这些宗主在位的年代,也正是宋朝兴盛的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本身是出过家的,太宗朱棣也非尊崇佛教,他们政治修明,国家也因此而国力隆盛。

弘一法师在驳斥佛教亡国的谬论时,还提到了近邻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挤入世界强国之列,而绝大多数日本人都有佛教信仰。

从历史看来,希望中国富强,与提倡佛教并不相矛盾。

从个人角度讲,时代越来越进步,物质越来越丰裕,人们的心灵也越来越枯竭,很多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面前感到迷惑。佛教教人们认清自我,认清世界,协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使生活充满乐观的情绪,不再犹豫彷徨。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显然要大过一个彷徨堕落的人,社会的风气,也会因此而变得澄澈许多。

滴水佛音

1、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菩萨。文殊是妙之意,师利是吉祥之意,简称为文殊。他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2、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又称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遍吉菩萨。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且遍身十方,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他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热门推荐
  • 异行者

    异行者

    异行者代表着黑暗,是宇宙中黑暗势力的代表,他们有着不老的容貌和无尽的时间,在人心灵最脆弱的时候,用邪恶灌输你的思想,只要牵起异行者的手就会有变强的能力,不过你在的得到的同时也会失去本质。
  • 习惯决定人生

    习惯决定人生

    我们常说“习惯决定人生”,一个好的习惯能从很多方面影响我们,最终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人生。习惯是千钧一发中的那一根救命稻草,在最危险的时候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本书基于青少年生活习惯的调查,系统论述了习惯决定人生的重要性以及几大良好的习惯的培养,相信这将成为您创造成功人生的得力助手!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 一生的忠告大全集(优秀青少年必读)

    一生的忠告大全集(优秀青少年必读)

    本书是英国著名政治家查斯特菲尔德伯爵写给儿子的书信集,其中涉及到的学习、礼仪、处世、成功等话题,是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他们步入社会、走向成功必须学会的人生哲理。虽然查斯特菲尔德所处的时代与今天已相距甚远,但如果我们结合当今现实,这些书信中的一些观点与道理,对大家的处世、交友、立业仍是大有裨益的。翻开本书,开始一段处世、社交的阅读之旅,拨开心灵的迷雾,开启青春的航程。扬帆迈向成功的彼岸!
  • 逍遥雷神

    逍遥雷神

    万年来,为何只存在八位玄神!万年来,八位玄神早已陨落,只留下了八件神器。万年后,少年偶得神器,开始了别开生面的旅行。
  • 月下清风唐梦

    月下清风唐梦

    不觉岁将尽。已复入长安。月影含冰冻。风声凄夜寒。她倾尽一生却只求能与他并肩而立坐观天下。他隐藏锋芒,或温润或清冷只为那无上的荣光。可叹!可惜!那尊贵的血统注定他只能屈膝为臣,一辈子俯首;那曾经尊贵的身份注定她一生只能黯淡无光无法得见天日。心有不甘?又如何!清辉惨淡,月下清风只剩那一梦李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中国服饰文化演变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 开心国学1000问

    开心国学1000问

    1000个国学问答,生动轻松,趣味盎然,以一种你没有见过的别样的方式,让你在轻松答问题的时候,开心学国学。
  • 哈佛家教精华读本:启迪父母的教子智慧

    哈佛家教精华读本:启迪父母的教子智慧

    《启迪父母的教子智慧:哈佛家教精华读本》是以哈佛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分别从智力开发、激发求知欲、开发记忆力、训练思维力、培养创造力、开发艺术才能、培养动手技能等十四十方面展开阐述,借鉴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广大父母们深入全面地展示了哈佛的育人哲理,从而帮助父母掌握正确的教子方法,纠正家教中的错误。
  • 陪你到世界终结

    陪你到世界终结

    对于麦芒同学的死党而言,有她的生活完全可以写成一部血流加泪流成河的诗史,因为她隔三差五就会干出点不可理喻的邪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