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依靠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的日常考核,由上级领导批准来决定人选。实行这种办法、领导者的思想要端正,出于公心,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而不能“任人唯亲”、“任人唯派”、“任人唯顺”、“任人唯奴”。由于委任制易于出现少数领导决定,群众无权选举自己领导人的情况,所以,可能出现一些人只对上级领导者负责,而不对事业负责,不对所领导的群众负责的现象,甚至出现在领导面前一套而在群众面前又另一套的两面派行径。为此,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委任制要与群众评议、民意测验、书面考试相结合。
(六)竞赛择优制
即通过比赛的方法,选拔人才。是不是“千里马”,得拉出来“遛一遛”,比个快慢、上下。竞赛择优制有益于激发人们的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可以防止“任人唯亲、“走后门”的不正之风。特别是对体育人才、文艺人才、科研人才等适于这种选拔的方式。
(七)试用制
一个人才在未被任用之前,对他能担任什么职务,仅仅是一种判断,但还不是事实。为防止失误,可采取先试用一段时间,或采用助理制,通过实践锻炼,并考察合格后再正式任用。
上面阐述了八种识察人才的方法和七种选用人才的方式,但最根本的是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坚持群众路线,干部的考察、选拔、升降、进退等,都应当充分发扬民主。一般来说,当调整领导班子时,凡是没有走群众路线提出的方案,上级一律不予审批;各级后备干部的产生,凡大多数人不赞成的,不能作为提拔对象;上级领导掌握的提拔对象与民意测验不符合的,要重新考核;各级领导干部与后备干部,应定期进行群众评议,纳入干部考核档案,需要调整的应及时调整;基层单位选拔配备干部时,要严格按照选举法规定实行选举,违反者要重选。二是坚持实践的观点,没有实践,就没有人才,干部的成长一点也离不开实践。评论人才的水平高低,也更离不开实践的标准。通常说来,由言语表达的思想的可靠性程度较低,由行动所体现的思想的可靠性程度较高。因此,不仅要“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行”。领导者只有深入实际、注重实践,才能发现人才、选准人才,用好人才。那种脱离实际,“拔苗助长”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五、人才的合理任用
考察、识别、选择人才,目的在于合理的任用他们,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积极性和创造性,出色地完成交给他们的任务。
(一)真心实意爱惜人才
人才是宝中之宝,不爱惜人才,不懂得求贤用才的领导者,是不称职的领导者。这个论断并不过分,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宋代政治家王安石说:“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他还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管子·法法》中写道:“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爱惜人才的故事。舜不怕禹记杀父之仇,禅位于禹;齐桓公不忌当年一箭之仇而拜管仲为相,使齐国大治。唐太宗重用魏征更是传诵千古的佳话。魏征早年参加瓦岗寨农民起义,后又是太子李建成的主要谋士,曾劝太子杀掉李世民。当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了帝位,抓住了魏征,发现魏征不仅多才,而且刚直,于是不计前仇,任魏征为谏议大夫。魏征果然克尽职守,成为历史上的名臣。
春秋时期,晋平公向中军尉祁黄羊(即祁奚)问道:“南阳没有守令,谁可以担任?”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答曰:“您是问谁可以任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平公说:“好”。于是使用了解狐,解狐忠于职守,成绩卓著,国人都称赞解狐很称职,古人尚且如此,身负四化建设重任的现代领导者,更应虚怀若谷,不避亲疏,唯才是爱。
(二)合理安排人才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是清朝诗人顾嗣一首题为《杂兴》的诗。它形象地说明对人才使用,要力争用当其才。孙中心先生说:“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本来是一个人才。如果用的不是地方,那可能变成“庸人”、“蠢才”。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一定要注意安排得当,就象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一样,应把他们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把一个人放在用所非学、用所非长的岗位上,就会变成一条虫;反之,如果把这个人放在用之所学、用之所长的岗位上,那么,这个人就会成了一条龙。有位厂长说得好:善于用人就是善于用人之长,我们是把“诸葛亮”留在厂部,而把“赵子龙”安排在车间的,以使他们各展其能。各创其绩。
(三)大胆任用人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委任爱因斯坦(德国人)和费米等两名意大利人负责研制原子能工作。研究原子能是高度保密的军事研究,而他们又是美国的“敌侨”。结果,他们卓有成效地赶在德国法西斯之前研制成功了原子弹。这件事不能不说罗斯福在用人上的非凡气魄。
人才并非完人,也有缺点,也会犯错误,工作中也可能失误;当人才做出超群的成绩后,可能引起嫉妒,惹起种种非议。领导者要有护才之魄,一方面热情帮助改进,另一方面还要细心做非难者的思想工作。
(四)能用“度外之人”
有的领导者用人往往以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划线。对自己奉承者,无才也是有才;对自己批评、指责者,有才也是无才。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两句挖苦这种领导者的顺口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你行也不行。”这是可恶的“任人唯亲”的不正之风。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称赞诸葛亮的话说:“史称诸葛亮能用度外之人。用人者莫不欲尽天下之才,常患近己之好恶而不自知也。能用度外之人,然后能成大事。”“能用度外之人”,就是能够起用跟自己疏远的人,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如果自己身边尽是一些迎合自己好恶、吹牛拍马的人,那就容易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家长式领导作风的毛病。张闻天在《论待人接物问题》一文中写道:“事实上,那些善于恭维自己、奉承自己、拍自己马屁的人,正是那些最容易把事情弄坏的人。而那些能够经常指出与批评自己缺点与错误的人,却是对于事情最有帮助的人,最可宝贵的人。”因此,热衷于搞裙带关系、搞宗派主义的领导者,是违背党的用人原则的。
(五)“不拘一格”选人才
自古以来,许多年龄大的人总觉得年轻人没有经验,不太稳当,不敢让他们承担大任。但有作为的政治家却不是这样。曹操用人不讲出身贵贱,不论资历深浅,“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东吴的孙权,不顾群臣反对,重用陆逊这位当时还很年轻的儒生,率军“火烧连营七百里”,击败了刘备的70万大军,消除了东吴面临的灭顶之灾。在用人上必须破除论资排辈的思想。据说,一位在我国拿二级工工资的雕刻精工,到国外却被誉为高级教授。80年代中期,天津建成的新颖别致的蝶式立交桥,占地小、经费少,通车效率高,曾先后受到李瑞环、邓小平的称赞,而设计者却是胡习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技术员。孔子曾感叹地说过,后生可畏。因此,在用人上,不能论资排辈,要敢于破格起用。
(六)要海量容才
领导者要有宽大的胸怀,才能像磁石一样,把各类富有才华的人才,紧紧吸引在自己的周围,为总体目标而有效地运转。领导者要容得下比自己才能高的人才。有的人则容不得比自己能干的人,怕丢自己脸,怕接替自己的官位。这必然使本单位人员的素质越来越低,使事业受到损失。我们应向汉刘邦学习,刘邦之所以战胜了项羽,就在于他重用了在某方面分别比他强的“三杰”。美国有个著名的钢铁工业家,名字叫卡内基,由于他很善于用能力比他强的人,使得他的钢铁事业迅猛发展。他死后,有人在他的墓碑上写了如下的碑文:“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而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于此。”领导者应对那些曾经反对过自己或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才,主动团结他们并予以重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人物叫杨度,曾力主君主立宪而反对资产阶级革命,和孙中山针锋相对地辩论。后来他立场发生了变化,愿意革命,孙中山不记前怨,团结杨度。在粉碎陈炯明叛变的斗争中,杨度发挥了重大作用。无数事实证明,领导者海量容才,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七)要用人不疑
前面已经讲了用人的信任原则,道理不再多说,下面讲给读者一个用人不疑的佳话。战国时期,魏文侯派武将乐羊出兵攻打中山国。正巧乐羊之子乐舒在中山国做官。两军交战,中山国利用乐羊的儿子想迫使魏国退兵。乐羊为争取民心,曾几个月围而不攻。于是猜疑、攻击乐羊的奏书纷至沓来,说他为了保护他的儿子,所以不肯发起进攻。魏文侯听了这些话,不但没有撤换乐羊,反而一面派人到前线慰劳部队,一面为乐羊修建新的住宅。中山国君眼看退兵无望,就把乐舒杀死,煮成肉羹。送给乐羊。终于乐羊打败了中山国凯旋归来。在庆功宴后,魏文侯赏赐乐羊一只箱子。乐羊打开一看,里面装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大量非议、中伤乐羊围而不攻的奏章。由此可见,如果没有魏文侯用人不疑的政治家风度,任凭乐羊有再高的军事才能,也是不能取胜的。
下面,请读者再看一个反面例子。明末朱由俭对下面的大臣、将领总是疑神疑鬼,在位仅17年就换了42个宰相,他还说什么“文臣个个可杀”。由于不信任带兵的将领,而派太监到他们领导的军队里去做监军,还派细作去他们的身边做仆人。他就根据那些监军、细作打来的“小报告”来处理人事。袁崇焕是位赫赫有名的忠勇爱国将领,多次击溃后金的进攻。后金皇太极不能取胜,就利用崇祯皇帝多疑的弱点,想出一条计策:让两名被俘的明朝太监向崇祯谎报袁崇焕与皇太极暗里交往的消息。结果,崇祯下诏逮捕了袁崇焕,在北京菜市口街头处于磔刑。这样一来,人心惶煌,众叛亲离。李自成进京时,朱由俭身边只剩下一个贴身太监,不得不吊死在煤山。
古人有言:“疑则勿任,任则勿疑。”历史证明,大凡人才,只要放手大胆地让其工作,充分给予信任、支持,就会极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领导者为了做到用人不疑:一要对谗言不可相信,头脑保持冷静,像魏文侯对乐羊那样心中有数;二要教育谗言者;三要对造成危害的谗言者罚以诬告之罪;四要通过调查研究,弄清事实后,对受谗言之害者讲清楚,使其安心工作。
(八)“荐贤贤于贤”
要有“知人之明”,应先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就无法衡量别人的长处;不知道自己的特点,就无法鉴别别人的特点。很难想象一个思想浅薄的人能够识别一个思想深邃的人,正如一个天真幼稚的儿童无法领略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深沉智慧一样。前面提到的那位刘劭在《人物志》中写道:“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才。”因此,选贤者、荐贤者,应贤于贤。领导者要想具有知人识人的一流眼光,应当有一流的品德和才能。历史上的兵家孙武,是由伍员相荐而被阖闾重用的;兵家吴起是因为李悝的推荐,得到了魏文侯青睐的;兵家孙膑是通过田忌推荐给齐威王的。本世纪,科学家华罗庚若没有数学家熊庆来提携,他的才华恐怕也会被埋没一阵子。朱老总是周恩来同志引荐进入革命队伍的。波兰著名钢琴家肖邦原是默默无闻的一介小民。1931年他流亡巴黎,他的音乐才华被当时已名噪欧洲的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所发现。这位音乐伯乐为了使肖邦被人们认识,一次演出时,李斯特先坐在钢琴前,当剧场灯光熄灭后,他却让肖邦演奏。肖邦的高超技艺博得全场暴风雨般的掌声。灯亮了,人们才发现刚才演奏钢琴的不是李斯特而是陌生人肖邦。肖邦就是这样在音乐的艺术殿堂里被认为骄子的。从这里可以看到,李斯特不仅有超众的演奏才华,更令人赞叹的是他那可敬的、无私的举荐人才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