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3200000006

第6章 始皇帝治下短暂而伟大的王朝(1)

(第一节)大秦政治管理的出色

“诗仙”李白在其诗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小杜”杜牧则在《阿房宫赋》的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兼并、消灭了诸侯六国,实现尘埃落定、河清海晏,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结束了历史上的青铜时代,结束了260年的战国时代,结束了500余年的春秋战国的分裂动乱岁月,又一次实现了赤县神州、中华大地、炎黄子孙(这时还不能称大汉天下)的“铁板一块”,而且是中国有史以来版图空前广大、政治空前强盛的国度,是一个真正的泱泱大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是从现在才真正开始了。一个伟大的、强大的、巨大的东方帝国,终于在世界上屹立起来了!

当时,在印度是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在欧洲是罗马共和国时期,还有希腊、波斯、迦太基、亚历山大等帝国。而空前广袤的秦朝,比前四世纪的亚历山大帝国还大(当然要远远超过罗马、波斯等国家),而且后者还只是昙花一现,秦王朝建立的中华帝国却一直矗立不倒。帝国面积大约为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版图的三分之一,而且是其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的肥沃、湿润、温煦、平坦、富庶、繁华、自然与交通条件最好的部分,它包括了当时中国人已知和未知的全部世界,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除西部、西南部和东北部边疆地区尚未开发外,其大致轮廓基本沿用至今。

年轻的小老头秦始皇嬴政(当时39岁),中国历史上最勤劳、有为的君主之一,一个空前伟大事业的总工程师,不分昼夜、费尽心智地在研究如何管理好庞大帝国。他让征服六国和建立秦朝同时进行,让军事的蓬勃破坏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兴盛建设同时进行,使前三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成为大黄金时代高峰。他于今陕西境内的咸阳建立秦朝,第一次实现大中国的“大一统”(包括政治、经济、国土、交通、文化、法令、社会制度等),把战国七雄的疆域合为一体并大力拓展,“横扫六合,并吞八荒”,使得王朝幅员辽阔,东到大海(包括今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全齐了),西到陇西(甘肃、宁夏、青海一带),北到河套、阴山、辽东一带(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交界处),南至岭南(两广和云南地区),从东到西、由北至南都纵横交错着千山万水、城邑村落,气象复杂、风物不一,河山壮丽、路途漫漫,并陆续划分和建立了41个郡(下节再详细解说)。按照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的描述,“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夜光之璧、犀象之器、太阿之剑、纤离之马、翠凤之旗、灵鼍之鼓、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江南金锡、西蜀丹青”……天下各地的无数名贵特产都集中到关中和咸阳来了。这能不是泱泱大国、茫茫人海,财富汇聚、繁华似锦吗?

客观公正地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秦的统一,顺应当时历史发展潮流,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称雄状况,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安定,符合当时各地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崛起的秦王朝,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嬴政大帝的生命多姿多彩,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独立人格和独自思考。他面对的是包罗万象的庞大帝国,充满着陌生的百姓。在3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住着2000余万各种民众。无论后世人高兴或气愤、赞美或诅咒,他的每项制度和措施,几乎桩桩都影响将来中国历史至少两千年。这是不得不要承认的。

(第二节)大秦政治管理的出色

嬴政老兄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后,马上加强中央集权,在朝廷实行三公九卿,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作为皇帝的自己独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按照柏杨老头的看法(见其《中国人史纲》):“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无人敢这般推想:连皇帝的子嗣们也会同平民一样,既没有奴隶群也没有土地。尤其那些崇古、顽固的儒家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是在砸他们的饭碗——不,还在要他们的脑袋了。因为紧接着,大规模的“焚书坑儒”运动就来了。

首先是对皇帝的定位。嬴政把自己置于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将远古时代圣君的典范和代表——三皇五帝的名头都集中到他一个人身上,因为他觉得他的功绩比以往圣贤大多了,连三皇五帝也不在话下,(看他当时的口气,何等得意和自负:“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讨伐暴乱,依赖宗庙神灵的庇佑,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安定。今若不更改名号,无以称成功和传之后世。”)故宣称今后的君主都称“皇帝”,而他就是“始皇帝”也就是第一个皇帝,从此秦始皇的名字就正式确定。他秦始皇是一世,而他的儿子就是二世,他的孙子就是三世……子子孙孙这样一直世袭下去,千秋万代,永永远远是他秦朝的统治,秦朝的天下。同时,他还追封其父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令废止谥法。

秦始皇还将皇帝的权力神圣化,称自己是“天子”,即皇帝是上天、天帝的儿子,是玉皇大帝安排他们(他们当然也是神仙了)来人间统治大家,治理天下。这恐怕比西方的“君权神授”说不知早了多少个千百年!他还首倡避讳礼法,确定了一个字“朕”作为自己称呼,只能他一个人用,另外谁也不能说(而在战国时则谁都可以称“朕”,与“我”无异);而臣下、百姓、后宫妃嫔们则都要叫他“陛下”,不能叫“秦始皇”——当然更不能直呼“嬴政”了。又因为他名“正”,就改正月为“端月”。他还规定皇帝的命称“制”,令称“诏”;规定只有皇帝的大印才能称“玺”,用珍贵的玉石雕刻(秦始皇自己的玉玺上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8个大篆字)。对天子及文武百官的车马服饰,秦始皇也按照严格的封建等级作了繁文缛节的规定。他还确定了一套与皇帝地位相适应的复杂的祭典及封禅大典。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之手,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为替自己新建的王朝寻找理论根据,还采用战国邹衍的阴阳五行家学说(也叫“始终五德”),认为秦德水,应讲求严厉苛法统治,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这些都为后世的皇帝们所沿用或借鉴。

秦始皇把天下的几乎所有大权都牢牢控制在自己一个人手里,实行专制独裁,事无大小都要亲自决断(当然,他因此政务也非常繁忙,绝对是日理万机)。中央的三公九卿、地方的郡县长官等,一切重要官职都由他任免,一概不得世袭,大家都唯他是从;沿袭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以功授官”。三公九卿、郡县制,在中国千百年来都几乎少有变化,历代王朝都基本上沿袭了这种行政组织体系。中央朝廷的三公九卿包括近现代社会首相级官员3位——宰相或丞相(皇帝助手,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行使全局行政权,文官之首,相当于今天的总理)、太尉(形使军事统领权,武官之首,相当于今天的军委主席、部队总司令)、御史大夫(行使官僚监察权,皇帝秘书,类似于副丞相,相当于今天的中央纪检委书记、全国人大委员长之类);部长级官员9位——奉常(相当于今天的祭祀及教育部长,以后王朝改称太常、太常卿)、廷尉(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以后王朝改称廷尉卿或大理卿)、宗正(相当于后来的皇族事务部长,以后王朝改称大宗正院或宗人府)、卫尉(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皇宫警卫长,以后王朝改称执金吾或卫尉卿)、太仆(相当于今天的交通部长,以后王朝改称太仆卿)、少府(相当于今天的财政经济部长,以后王朝改称少府卿)、典客(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长,主管少数民族,以后王朝改称大鸿卢、鸿卢卿)、治粟内史(相当于今天的农业粮食部长,以后王朝改称大农令、大司农、司农卿)、郎中令(相当于后来的宫廷事务部长,以后王朝改称光禄勋、光禄卿、大内总管)。前221年秦朝初立时,丞相是王绾,御史大夫是冯劫,而始皇帝最宠幸的李斯当时还只是廷尉。

政治(行政)、军事、监察(特务),互不统摄,三权分立,就保证了权力的制衡,避免了各种矛盾。所有官员都是在为皇帝做私事,也同时是在为国家做公事,基本上家国不分。这是秦政府的组织精神与体系核心。

秦朝的郡县制度,系采纳李斯建议,完全遵照商鞅当年在秦国变法的那一套做法,即废除过去的藩王与诸侯分封制,把整个帝国划为41个郡(最初只有36郡,后来经过边地征服、领土拓展,又增加了几个),直属中央政府,由皇帝亲自统辖和任免;郡下再设县,县下又分乡,一乡辖十亭,各郡县也采取类似中央的三权分立做法。郡县制度是秦始皇最洋洋得意、也确实要大大先进于昔日周朝的做法,层层统权、层层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后来也被历朝历代沿用两千余年而大体不变,奠定了一种封建行政区划的权威性规范。

这41个郡是:内史郡(首都咸阳)、上郡(今陕西延安——以下均为今之地名)、汉中郡(陕西南郑)、北地郡(甘肃庆阳)、陇西郡(甘肃临洮)、河东郡(山西安邑)、上党郡(山西长治)、太原郡(山西太原)、雁门郡(山西右玉)、九原郡(内蒙古包头南)、云中郡(内蒙古托克托)、渔阳郡(北京密云)、辽东郡(辽宁辽阳)、辽西郡(河北平泉)、右北平郡(河北卢龙)、代郡(河北蔚县)、上谷郡(河北怀来)、巨鹿郡(河北平乡)、邯郸郡(河北邯郸)、三川郡(河南洛阳)、颖川郡(河南禹县)、南阳郡(河南南阳)、东郡(河南濮阳)、齐郡(山东临淄)、薛郡(山东滕县)、琅邪郡(山东诸城)、蜀郡(四川成都)、巴郡(重庆)、南郡(湖北江陵)、长沙郡(湖南长沙)、黔中郡(湖南沅陵)、鞍郡(安徽宿县)、九江郡(安徽寿县)、砀郡(安徽砀山)、泗水郡(江苏沛县)、会稽郡(江苏吴县)、鄣郡(浙江长兴)、闽中郡(福建福州)、南海郡(广东广州)、桂林(广西桂林)、象郡(越南河内)。

(第三节)大秦政治管理的出色

经过春秋战国数百年长期分裂、政治独立,秦朝下辖的原各封地和各王国,恰如罗马帝国崩裂后的整个欧洲那样,每个地方都成了一个经济和文化的社会单元,差别迥异,各不相同。韩国和燕国的升斗各不一样,齐国和楚国的字大不相同,赵国和魏国的里程也差别很远。这就很不利于中央管理,也不利于各国交流。为更好地实现天下“一盘棋”,秦朝采取了“车同轨,书同文字”。帝国的领导人,上自皇上嬴政,下至包括李斯在内的高级官员,都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且具有活泼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他们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所做的工作几乎比此后两千多年大多数帝王所做的总和还要多!

由于各国都采用自己的制度,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就拿交通来说,各地车辆的规格便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如今国家统一,车辆行走在不同的道上就很不方便。窄车走在宽道上倒是绰绰有余,却也有些浪费;宽车走窄道就更没办法了。秦王朝于是规定,所有车辆上两个轮子之间距离一律是6尺,使车轮轨道相同,这样全国的车辆就能互通往来了。这便是“车同轨”。

接着就是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度量衡制度差异很大。商鞅变法时曾搞过一些统一措施,但只限于秦国。如度制方面,东周(包括秦国)的一尺为23厘米,楚国的一尺却为27厘米。量制更混乱;秦国以升、斗、桶(斛)为计量单位,十进位制;魏国以斗、升、分、益为计量单位;齐国则以升、豆、区、釜、钟为单位,升、豆、区、釜为五进位制,钟为十进位制。衡制方面,周朝以寽等为单位,赵国以镒、釿为单位,楚国以铢、两、斤为单位。不仅计量单位、进位不同,就是同一计量单位的量具,各国的实际大小、轻重也大不一样。秦王朝下令,把原来秦国在商鞅变法时规定的度量衡制颁布全国执行;并把统一度量衡的诏书铭刻在官府制作的度量衡标准件上,让天下百姓“皆明壹之”。秦统一后的度制规定为寸、尺、丈、引;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丈为一引。经实测,秦朝一尺折合今23.1厘米。量制为合、升、斗、桶(斛);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桶(斛)。经实测,一商鞅方升折合今201毫升。衡制规定铢、两、斤、钧、石;24铢为一两,16两为一斤,30斤为一钧,4钧为一石。经实测,秦朝一石折合今37.5公斤。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主要目的,是在于便利征收赋税,发放官吏俸禄,防止官吏因舞弊而侵蚀地主阶级国家利益。但是,这在客观上对促进商业、手工业发展和全国经济的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也各不相同。燕、齐两国使用刀形货币,韩、赵、魏三国流通铲形镈币(又叫布币),楚国使用郢爰和形若海贝的蚁鼻钱,而秦国、东周、西周则使用圜钱。形状不一,大小各异,轻重不同,使货币混乱,换算复杂。作为货币流通的黄金,各国的计算单位也不一致,有的用斤(16两)计算,有的以镒(20两)为单位。据《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原来六国的各种货币,规定货币分为两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也叫“半两钱”。币制的统一,克服了过去使用、换算的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促进了经济发展。尤其是秦代确立的圆形方孔铜钱形制,在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直到清朝灭亡才废除。

战国时期,由于长期分裂割据,各诸侯国各自为政,文字上也各搞一套,使文字的发展演变出现很大的分歧,形成“言语异声,文字异行”(《说文解字·叙》)的局面。字体奇形怪状,有的任意更改笔画,且异体字繁多,弄得文字体形紊乱不堪,乃至无法认识。同一字各国有不同写法,甚至一国之内也同字不同形。前221年,秦王朝进行“书同文”改革,把笔画繁复的大篆及六国地方性异体字一律废除,令李斯等以原秦国流行的文字为基础,整理出了一套“小篆”,也叫“秦篆”,作为法定标准文字。为推行该统一的小篆书体,秦始皇让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均用小篆书写,作为标准文字范本。经过整理的小篆,文字形体统一,偏旁固定,不能任意取代或移动位置,每字的笔画数和书写笔顺也基本固定。所以,统一后的小篆比起大篆与六国文字要简便、易认、易写。经过整理的秦小篆,留传至今的有秦始皇巡行各地时李斯手书的刻石,如《泰山刻石》残存9字、《琅琊刻石》残存86字。

除了小篆通行外,秦朝广大人民群众还创造了一种更简便的“隶书”。它是由民间长期流传的书写得比较草率的草篆发展而来。一个名叫程邈的狱吏,将其加以搜集整理并呈报给始皇帝,受到奖励,从此隶书也开始被广泛采用。其字体笔画直线方折,结构平整,书写方便。后来,除了一些庄重、重要的诏书尚须用正规小篆书写外,一般公文就用隶书来写了,如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就是用的隶书。

同类推荐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 七杀立皇帝

    七杀立皇帝

    谁言乱世莫诉儿女情,实则乱世儿女情更深。为了守护心中的挚爱,为了信守许下的诺言,一个男人,最多可以做出多大牺牲?牺牲掉自己一生的幸福,变成太监,试问天下间有谁可以做到吗?她是沉鱼落雁、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他是信念如钢、至死不渝的铁骨男儿。在经历过毁家灭门之祸后,他们又将有一番怎样坎坷的复仇经历?刘瑾是明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立皇帝”,曾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是与“九千九百岁”魏忠贤齐名的大太监。其势大滔天,座下高手如云。这位旷世枭雄的结局却是经历了千刀万剐之刑,死得悲惨至极。他的死,也成了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试看一对江湖儿女,如何最终报得血仇,铲除巨奸,上演一段旷古绝今的凄美爱情故事。
  •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这本书便是从多如牛毛的历史事件中精选出来的最重要的108件世界大事。因此它可以被认为是世界史的浓缩本。本书通过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重温事件发生的历史过程,知晓它发生后所产生的历史意义。正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读者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汲取营养,获取有益于人生的经验。
  • 薛仁贵征东

    薛仁贵征东

    很久以前,民间就流传着唐二主征东或薛仁贵征东的故事。唐二主即唐太宗,薛仁贵则是唐初有名的军事将领。唐太宗为了收复辽东,统一天下,征讨盖苏文弑逆,援救新罗,曾三次出兵征讨高句丽。
  •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热门推荐
  • 暗帝的邪妻

    暗帝的邪妻

    八岁的他,径直走到她前面,霸道的开口:“我喜欢你,嫁给我。”回应他的是银铃般的笑容。十七岁的他,登上皇帝的宝座,同时迎娶她。十五岁的她,撕心裂肺的质问他:“为什么,不征求我的意见就把我囚禁在你的皇宫里,我不是那金丝笼里的雀儿——”“为了他吗?”他表面淡定如斯,内心却早已抓狂。21岁的他,中毒昏迷不醒,她心急如焚,对天发誓:“只要他醒来我甘愿承受一切。”……梦梦欢迎各位读者勾搭qq:2205130728
  • 高血压食疗谱

    高血压食疗谱

    本书主要针对生活中患有高血压病群体的食疗菜谱:一是高血压食疗素菜谱;二是高血压食疗荤菜谱;三是高血压食疗粥菜谱;四是高血压食疗汤菜谱;五是高血压食疗主食谱;六是高血压食疗素药茶;七是高血压食疗素药酒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腹黑相公:萌妻不好惹

    腹黑相公:萌妻不好惹

    啊呀,别人要么穿越,要么重生,穆清婉却一次两种体验,先穿越,后重生,这是个什么节奏?难道因为她是网络作家,所以老天爷格外优待?感谢上苍,她穿越重生后,既有爹:渣男;也有娘:包子女;外加前世合伙将她推下悬崖的堂妹和未婚夫,这样的生活,实在是精彩极了,不然写宅斗文积累下来的经验,就该浪费了,你说是不是?
  • 漫步云深处(全+番外已出版)

    漫步云深处(全+番外已出版)

    他不明白,她明知自己讨厌她,为何还愿意嫁过来?她明明不是温顺的小女人,为何还能在他面前忍气吞声?她在打什么主意?无论如何,他对她都只有痛恨与厌烦;在父亲面前扮演好完美老公的角色,在外人面前藏起婚戒,装作与她漠不相识,而与初恋女友爱火狂燃。在私下里,他嘲讽她、折磨她,得意地说:“你要的一切,我都可以给你,除了爱情。”她却冷静地回答:“沈奕棠,我们离婚吧!”(本文由红袖添香网独家首发,不经授权,谢绝转载)
  • 无限之虫族降临

    无限之虫族降临

    虫族,横扫无限世界。 现实中死亡后,带着虫族主宰的血统,王尘来到一个名为死亡空间的地方。这里有一个个恐怖奇异的幻想世界,有数不清的奇幻物品,高科技造物。 在这里,只要你有奖励点,一切皆有可能。************************************************新书《虫族修士》《虫族修士》《虫族修士》《虫族修士》《虫族修士》《虫族修士》《虫族修士》《虫族修士》已经发布! 有兴趣的兄弟可以去看看。 另外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打赏啊!!!!
  • 残夫惹娇妻

    残夫惹娇妻

    《残夫惹娇妻》:“娘,为什么他们都说爹是磨,磨是什么?”。稚嫩的言语,透着浓浓的不解。“…”。是魔,不是磨。她的儿子已经四岁,她的丈夫是夜魔展狂,无极堡的人她却只识子不识夫——那个与她有着最亲密关系的男人,她甚至连他的长相为何也不知道展狂是魔,是残魔,身残,心残,一张鬼脸——无极堡的人娶了她,那一夜,他的残暴,让她心惊,那一夜,她如展家人的愿,怀上了他的种——五年,除了儿子身上流着他们共同的血,他们不曾有任何交集五年,多少个日月,多少的冷眼,多少的闲言碎语——她以为,她的日子会一直这样过下去如果,他不来招惹她的话——《残王丑妃》:他是北容王朝的靖王,世人称其为残王,拥有一身绝世才华,却瞎了双眼,与皇位就此无缘。她是北容王朝宰相家的六女,从出生起就未曾受过重受,人称燕家丑六儿圣上指婚,将丑女指给残王,真是天生一对普天之下也唯有残王能娶丑六儿,瞎了双眼,母猪也是美女温于意震怒于圣上的恶意,燕水若却感念于皇上的圣恩,让她得以逃离宰相府“王爷,我帮你捶背吧,”“……,”王爷不语。结果小手敲过他的背,颈,直接敲上他的脑袋。-----------------------------------------------------------------------------------某依作品推荐:《后娘嫁到》:《美厨前妻》:《总裁的前妻》:《极恶夫君》:《狂君惹娇妻》:
  • 日月江湖

    日月江湖

    由破月剑和残日剑这两大神兵天器引发出江湖中沉寂已久的冤案,传说中得日月神剑者便可得天下。这两柄剑到底有多大的魔力呢?主人公陈澜驯和独孤水月无意之中得到日月神剑,并练成天下第一的日月无光剑法。从此,两人联手破解了江湖中最大的冤案——少林方丈和丐帮帮主同日而死的前因后果。原来,这一切都是魔教莫无敌的惊天大阴谋,他想一统江湖,然后兴复北元,而最终……
  • 职场中50个第一次

    职场中50个第一次

    什么时候,所有人会把目光聚焦到你身上?一定是你“第一次”处理某件事情的时候:第一件见大客户,第一次与同事竞争,第一次被同事排挤,第一次给领导送礼……“第一次”最能暴露你处理问题的能力。职场的冷酷在于,做错事,周围人可能向你传递“你错了”的信号,却不告诉你错在哪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