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3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巍哉,中国第一个封建大朝秦!

壮哉,中国第一个封建盛世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古往今来千千万万诗人中的“大哥大”、唐代的李太白先生这样吟道。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也在他的词作中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举媲美,将他们列为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几位伟大君主之一。有人甚至把秦始皇誉为“千古一帝”。在近现代,虽有顾颉刚、郭沫若责难之,亦有章太炎、萧一山褒举之,他们都给了秦始皇崇高无比的历史地位,这也是始皇帝所当之无愧的。

秦始皇嬴政,秦王朝的建立者,中国第一个真正的皇帝、天子,历史上的一代圣君。秦朝,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而且是广阔的、富饶的、强大的、先进的封建王朝。你可以因为秦朝只历短短三世(子婴其实只是一个短暂的过渡)而终(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也就只有15年的历史)便瞧不起它,你可以拿孟姜女哭倒长城等“莫须有”的民间故事来诅咒秦始皇的暴戾,你可以对始皇帝的焚书坑儒、血腥杀戮、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等罪行表示愤慨,你可以通过各种“刺秦”类的故事或文艺影视片而做出现代民主自由人士的抨击;但是,秦始皇的伟大是勿庸置疑的,秦朝的伟大是勿庸置疑的。“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对真正高大、杰出、优秀的伟人,我们只能仰视,岂可睥睨。再说,你也应该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站在人家君主的位置上来看待问题,这才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我们都知道,在秦始皇与秦朝以前,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不少圣君、盛世,如以炎、黄二帝为代表的远古“三皇五帝”,武侠小说《鹿鼎记》中韦小宝口头的“鸟生鱼汤”(其实是“尧舜禹汤”),以及后来的周文周武、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但是,他们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九五之尊、皇皇帝国,他们也还够不上盛世大朝、黄金时代的名号;不过是远古愚昧社会的一时进步和短暂安宁,甚至还只停留在夸张假想、虚幻传说之中。

中国的历史,只有从秦始皇与秦朝开始,才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崛起和辉煌,第一次真正建立了统一和统治,第一次真正出现了气派恢宏、体系完整的巨大封建王朝。也正因为秦朝的重要地位,“中国”的英语单词china才与“秦”谐音,而中国的特产瓷器(有人甚至觉得这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也叫china。由秦始皇开创的那些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做法,被后世继承、发扬了两千余年而几乎少有改变;他兴建、发明的那些工程、物件,也一直为后人所沿用和坚持,影响极为深远。就连“皇帝”、“天子”、“陛下”、“朕”……这些字眼为君主所独有,那也是他的首创,并为后来的君主所专用。

有人说,秦始皇所在的时代,就是一个需要伟人出现,并真的诞生了伟人的非凡时代。秦始皇雄才大略,叱咤风云,“横扫六合,并吞八荒”,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消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华,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开辟了更辉煌、更进步的封建王朝年代,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秦朝的幅员辽阔,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河套、阴山、辽东一带,南至岭南,大大超过了前代,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其版图基本沿用至今。万里长城在北国边疆轰然矗立,巍峨如险峰,蜿蜒如巨龙,东起辽东,西至临洮(今甘肃境内),形象庄严,气势磅礴,构成一道坚固、高大的藩篱,隔绝了境外的猎猎风尘和滚滚狼烟、凛冽寒潮和刀光剑影……

秦始皇第一次在全国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孔方兄”曾千百年成为钱的代名词)、文字(并因此出现了“隶书”)、法令,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所谓“车同轨,书同文字”);秦始皇制定的郡县体系、中央集权、丞相辅政(包括太尉、御史大夫,合为“三公”)、官员任免等政治制度,被历朝历代的君主沿用了数千年,基本上不变;秦始皇在位时期,户籍制度趋于完备,成为千百年来国家政府统治人民的一项根本制度;秦始皇下令修建的咸阳宫、阿房宫,规模空前,美仑美奂,宏大而精巧,有唐朝诗人杜牧那篇文采绚丽、热情洋溢的《阿房宫赋》为证;秦始皇连接原来秦、燕、赵三国所建立的边墙,并加以补筑和修整,在世界的东方高高耸立起绵绵万里长城,而成为中国乃至人类数千年来伟大工程的象征,最近刚被国际上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2007年7月8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由相关机构宣布);秦始皇为自己死后安息而建造的骊山陵墓、兵马俑,雄伟壮丽,被西方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在全国各地修筑的驰道、直道、五尺道……宽阔平坦,堪称当时的“国道”、“高速公路”,基本上构建了后来中国陆路交通的体系;从秦国到秦朝,在四川出现的都江堰,可谓中外水利史上的奇迹,数千年来浇灌着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使之成为富庶、安乐的“天府之国”;由秦始皇派史禄开凿的灵渠,沟通了漓、湘二水,至今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秦朝时期的科学文化水平也比较高,除了上文提到的工程建筑、水陆交通、水利设施外,《吕氏春秋》内容丰富,是杂家的集大成;神医扁鹊创造了切脉,并擅长诸科;当时的冷兵器铸造已甚为先进,在全世界都应该是一流地位;秦始皇为长生不老,令方士徐福率五百童男女斋戒后入海东渡求仙,于客观上开发了邻国海岛,据说他们就是今天日本人(至少是相当一部分日本人)的祖先……

盖棺论定,客观评判,秦始皇的复杂一生,应该是远远功大于过;秦朝的孤峰崛起,也应该是远远利大于弊。始皇的伟大、秦朝的建立,乃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了不起之举。

刘氏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还有夹在其中的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以及东汉末期的三国鼎立,群雄纷争时期)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盛世;从西汉的“文景之治”到“汉武盛世”,到东汉的“光武中兴”(还应该包括西汉中期的“昭宣中兴”、东汉中期的“明和之治”),疆域辽阔,国力强大,军事雄厚,经济富庶,制度完善,文化繁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

盛极而衰,衰极而盛。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三十年河西,四十年河东。中国的历朝历代,往往都经历了开创、承启、鼎盛、衰落、灭亡的五个主要过程,很有规律地循环和轮回着,就像有着什么宿命似的。如唐朝,开创者就是唐高祖李渊,承启和过渡期有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鼎盛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前期;清朝,开创者就是努尔哈赤、皇太极,承启和过渡期先后有顺治和雍正,鼎盛是在康熙和乾隆前期。而在汉朝,其情况类似,西汉的开创者就是汉高祖刘邦,承启者就是汉文帝和汉景帝,鼎盛是在汉武帝刘彻前期;东汉则很特殊,其开创者、承启者、鼎盛期是在汉光武帝刘秀一个人手里完成的——这有点像是秦始皇嬴政、隋文帝杨业,他们也是一个人实现了三个时期的转变和提升。但问题在于,秦朝、隋朝的历史都很短暂,才经得两、三世即便已落幕,所以其开创、承启、鼎盛、衰落、灭亡的五个过程进展得非常快,则开创、承启、鼎盛三个阶段集中在第一个皇帝身上便很正常;而东汉却不同,刘秀之后还有很长的历史时期,还有许多代皇帝,可他却一个人集中了这三个阶段,真是分外特别,所以也分外值得关注和研究。

在两汉王朝,刘家的数代天子,继承了秦始皇的统治方式和制度体系并有所发展,坚持的历史年代更长久,国家版图更加扩大,周边局势更加稳定,对周边国家(民族)的征讨和交流更加强大,物质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加提高,出现了安居乐业的美好局面,而且科技、文化、教育、宗教……各项水平大为提高、全面繁荣,“汉族”由此得名,汉族作为中国本土主体民族的地位也终于得以确立。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崛起、屹立于世界之林。大汉王朝作为当时东方最伟大的国家,与作为西方最伟大的国家——罗马帝国并称为世界上的两大帝国。西汉的都城长安(今西安),与东汉的都城洛阳,都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

在西汉,首先是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包括吕后的一部分贡献),听取谋臣意见,在马上打天下,却在马下治天下,发展经济,与民休息,减租释奴,鼓励生产;又继承并发展秦始皇的治国体系,加强中央集权和全国管理,并命叔孙通制订礼仪,命萧何制订《汉律》,国家整个局面稳定了下来。到文、景二帝时期,他们本人好黄老、尚无为,对百姓更加采取休养生息的做法,轻徭薄税,物质生产更加积极,耕地急剧扩大,人口迅速增长,“文景之治”为“汉武盛世”奠定了各方面扎实的基础。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70岁)、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54年),也是最伟大、最有为、最著名的皇帝之一,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秦皇汉武”的一代圣君。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是秦始皇,一是汉武帝。汉武帝以其无与伦比的“雄才大略”(班固《汉书·武帝纪赞》)、文治武功,在前代稳定、扎实的社会基础上,开始其叱咤风云、功勋赫赫的一系列壮举:对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加强思想统治;设刺史,问六条,抑豪强,以强化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以削弱诸侯势力;行贤良策试,制察举,兴太学,置博士,以发现并重用人才;统一货币,筦盐铁,推广代田法,以促进经济发展;治理黄河,开凿漕渠、六辅渠,兴修水利,从而出现农耕业、工商业、冶铁业、冶铜业、纺织业、漆器制造业……国家全面鼎盛的状况,并形成了中国首次因政治、经济、交通、军事等各种优势而崛起的多个大规模城市的可喜现象。对外,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伟大的“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派卫青、霍去病三次打击匈奴,在西北边地设郡移民屯田,派唐蒙至夜郎并先后在西南地区设立7个郡,加上后世西域都护的建立、长城体系的完善,以及匈汉和亲政策的时断时续、时冷时热,从而稳定了边疆局势,加强了与其他国家(民族)的往来和交流,而其国际大国、东方帝国的地位也得以确立。

西汉中期,延续“汉武盛世”的余波,“昭(帝)宣(帝)中兴”坚持了一段时期的繁荣昌盛,经济继续发展,物质依然富饶,国力还是比较强大的。但由于两汉朝廷始终难以铲除的两大痼疾:外戚专权和宦官干政,自来就是刘家天子治国安邦、高坐皇位的隐患,并于最终先是毁灭了西汉,后又毁灭了东汉。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成为西、东汉之间短暂的过渡期。由于王莽才德难以服众,苛政不孚民心,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绿林、赤眉起义,速速将其消灭了。

而参加了起义军的原汉室宗亲刘秀,便借机悄然崛起,先是韬光养晦,渐渐羽翼丰满,招集人才,争取民心,积聚力量,在昆阳之捷中大显身手,在燕赵之地上称帝复汉,最后打回中原,定都洛阳,削平余乱,再次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刘秀休养生息,发展生产(释放并禁止残害奴婢,清查土地,减轻赋税,兴修水利);加强统治,改善政策(完善监察,推崇尚书,削弱三公;裁并县治,撤消都尉,精简官吏);而他又是个好学之君(爱好经术,提倡儒学,奖励名节),使得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达到全面繁荣和进步,继西汉的“汉武盛世”而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崛起之势。再加上此后的“明(帝)和(帝)之治”,如窦固、窦宪征匈奴,班超使西域,与罗马建交,佛教入华……在东汉也坚持了数十年的封建太平盛世时期。东汉前、中期,在统治上沿用西汉的许多方针与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与改革,使之更加适合当时的社会状况,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各个方面实际上已超过西汉的水平,取得了光辉的成就。表面看来,东汉似乎没有西汉那般大开大阖、叱咤风云、轰轰烈烈;但它稳步发展、不动声色,社会各方面还是在进步的。这种热闹与平静的不同风格,正如汉武盛世与文景之治、康熙大帝与雍正王朝、大唐与两宋之间的差异一样,各有千秋,相得益彰。

可惜,东汉仍然毁于外戚与宦官之手。经过窦氏专权与党锢之祸,国家迅速衰落;在黄巾军狠狠的打击下,刘家朝廷日薄西山;加之诸强割据,王朝名存实亡,百姓流离失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曾经的太平盛世一去不复返;此后,三国鼎立,逐鹿中原,汉朝苟延残喘,接近“尾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曹操病逝,其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为魏,于是两汉王朝彻底推出了历史的舞台,长达422年(公元前202—公元220年,中间包括新朝的15年、刘玄政权的2年)的统治终于划上了句号。

在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努力下,在局面稳定、物质繁盛的两汉王朝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科学成就,水平高超,贡献卓著,对后世作用巨大。并且,两汉的文化科学事业,明显有延续传承、发扬广大的特征,往往兴起于西汉,而鼎盛于东汉,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随着政权的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国家也更趋于稳定,无论是文化教育、科学技术,还是经济生产,在西汉的基础上,东汉均大有进步,走向全面繁荣。

教育方面,在西汉诞生了古代的高等学府——太学;艺术上,西汉的乐府、百戏等音乐戏曲杂技舞蹈的开创之功,影响深远,东汉则书法、绘画已开始渐渐成为新的艺术门类;工艺与制造业方面,西汉出现了做工精细的陶俑及船模,东汉制陶业更是大发展,彻底脱离了青铜时代的束缚;就史学言,两汉时期出现了两部震古烁今的伟大巨著——西汉的《史记》与东汉的《汉书》,它们同样也是文学名篇;就文学言,两汉的赋(尤其西汉四大家)堪称盛世雄文,两汉的散文(尤其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文)也很出色,还有汉乐府乃唐宋诗歌的重要先祖之一,东汉末年的“建安文学”(尤其“三曹”、“建安七子”等大家)可谓文学的黄金时期;在哲学、宗教上,东汉初年出现了王充这样的唯物主义大思想家及其名著《论衡》,东汉还引进了佛教,道教也正式创立,而两汉天子均爱儒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光武帝也“爱好经术,提倡儒学,奖励名节”),于是中国首次出现了宗教全面鼎盛的局面。

在科学技术方面,蔡伦的造纸术居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头一个;张衡的地动仪、浑天仪是世界天文史上的奇迹与首创;撰写为后人奉为中医经典的《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发明“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术)与“五禽戏”(中国最早的体操)的神医华佗,是东汉的两大医学家;《九章算术》是诞生于东汉的古代数学杰作;杜诗发明的水排是工具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同类推荐
  • 汉武挥鞭

    汉武挥鞭

    国际佣兵,京城大学机械和化工双料硕士,脑海里带着京城图书馆的书库,穿越成为幼年汉武帝。1.发展不出体系工业?那就带去体系完整的书库,3119万册够不够?2.没有人才?办上几十年书院够不够?3.儒家意识形态无法撼动?汉初的儒生帽子都被当尿壶,还不乖乖创立新儒学?4.粮食制约人口规模?不会去找土豆,地瓜和玉米?占城稻都能找到,还怕没杂交水稻?5.天灾不断?汉朝抓来战俘是要当奴隶的,修水利,养牲口。6.匈奴的马快追不上?打下大宛你想要多少汗血马?7.交通不便?新中国修桥铺路才用了多少年?8.信息不畅?大汉弄个电报不过分吧?
  • 尽显繁荣(1990-1999)

    尽显繁荣(1990-1999)

    本书主要介绍了1990年到1999年这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涉及我国的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党的政策,经济发展,港澳回归等等。
  • 农门悍妻,本王赖上你了

    农门悍妻,本王赖上你了

    一朝穿越,武术教练变农家女,爹残娘瞎大哥瘸,每天靠野菜树皮过日子。爷惧内,后奶毒,叔伯滑,姑可怜,还有地主逼做通房。好在夏木槿是个有本事的,上山能打猎,下河能摸鱼,随手抓把柴还能当药使。斗后奶,烧地主,打叔伯,护爷姑,养的一家呵呵笑,斗得渣渣呱呱叫。偶遇极品受伤男,赖吃赖喝赖不走,夏木槿小脸一寒,小手一挥,极品男手里多了把锄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先挖田还是先翻土,自己看着办。”
  •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渡之战》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渡之战的有关内容。
  • 大明帝国的黄昏

    大明帝国的黄昏

    明朝开始衰败从万历皇帝始,以崇祯皇帝终,又以南明四帝为余音。在近八十年的黄昏期里,明帝国像是一个被砍掉了脑袋的巨人一样,疯狂地向悬崖边冲去。如果在帝国的黄昏期,有人,哪怕只有一个做对了那么一件事并且取得了成效,明帝国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历史也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除了扼腕叹息,更多的是对 “事在人为”老话的一再咀嚼! 想要知道明帝国是如何“发疯”的,是如何走向悬崖、走上不归路的,大明帝国的黄昏期是如何度过的,本书将带您解读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热门推荐
  • 凤女为尊之矜贵大小姐

    凤女为尊之矜贵大小姐

    凤非烟,仙界仙帝级别的高手,在渡神劫,准备飞升神界的时候,不慎被神劫所伤,差点灰飞烟灭,魂魄在迷迷糊糊中转生到了灵武大陆,成了凤家的三小姐。凤家是灵武大陆四大家族之一,位于风雪帝国境内。且看一代仙帝如何在以武为尊的大路上创造一个个传奇。绯璃尊,她前世今生,永生不弃的伙伴,强大的存在,眼里只有他的她。君未轩,四大家族之一——君家的少爷,天赋惊人之辈,传言冷漠无情,对任何人都是不冷不热,唯独对她,温柔相待。花御歌,四大家族之一——花家的二少爷,风流倜傥,实属一真正的花花公子,然,又有几人知道,他只是不想踏进这红尘纷纷扰扰之中。直到遇到她,他才知道,原来,他只是一直在等待她。凤绯炎,炎宫的少宫主,脾气火爆,喜怒无常,最讨厌的就是女人,然,对她,他只是想要亲近。樱绯白,小正太一只,最喜欢地事情就是缠着凤非烟,凤非烟的话对他来说就是圣旨,不让任何人伤害凤非烟。…美男多多,结局NP,女主强大无比。女主凤非烟由亲ij1998领养。绯璃尊由亲苏子嬣领养。凤云幻由亲宇文风荷领养。樱绯白由亲吾兒领养。凤绯炎由亲圆月灭领养。君未轩由亲云影悠然领养。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凤女为尊:矜贵大小姐》
  • 情劫难逃:废后当自强

    情劫难逃:废后当自强

    本来以为此生只能成为那个人的臣子,却意料之外的成了那个人的嫡妻。满心欢喜之后,却在那人大事已定之后,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对方利用的一个工具而已。封后当日,她成为荣国的皇后,却形同打入冷宫……
  • 农门悍女

    农门悍女

    不过,家里穷的叮当响不说,要从何下手呢?苏雅瞄上了眼前这个虚伪的小妖精,人生无处不狗血。老二陆天福要给黑包头扛活,还差点逼着她去给有钱人家做丫鬟。她好不容易混成了有房有车一族,先扒了这妖精的皮再说。她好歹也是21世纪受过高等教育的有为青年,就不信靠自己的一双手改变不了这糟心的生活?苏雅怒了,却不想意外穿越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村姑。陆家逃难到此地,尼玛,穿越第一天要债的逼上门要拉她抵债,活人还能让尿给憋死?铲除妖魔鬼怪,再带着一家子脱贫致富奔小康,家里唯一一口煮饭的锅都被人砸了。老大陆天佑为还债要签卖身契,顺带着解决一下大龄剩女的婚姻幸福问题。眼见着一家子垂头丧气、困苦到卖儿卖女的境地
  • 叱咤世界经济风云的金融大鳄

    叱咤世界经济风云的金融大鳄

    你想在商界纵横遨游么,你知道香奈儿时尚界传奇的创业历程么,你知道苹果之父乔布斯的经典语录么,你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成长经历么,你想成为下个IT界的戴安娜么,那么关注这些叱咤商界的精英们吧。
  • 梧桐树下的爱恋

    梧桐树下的爱恋

    她,早已心死,减去动人的长发,本以为不会在爱,何人可唤醒她那本已冰冷的心?他,父母之间的裂痕,爱人的背叛,早以使他的心脆弱不堪,命运让他遇到了她,这一切是否可以改变?他,明知道她的心中本没有自己,可是依旧心存希望,一直守护着她,他是否可以梦想成真?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
  • 降临异世

    降临异世

    当有一天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相信这是很多人所梦想的一件事,段飞很幸运的被上天选中了。而更幸运的,在穿越的时候,他的身体被空间能量改造了一下,拥有一副接近不死不灭的身体,或许这只是一个可能,不过他的体质却有着不可思议的恢复力,让他无论在修行上,还是在战斗上,无往不利。降临异世,段飞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发誓追求美女,也不是立言争霸天下,貌似这些他也没有兴趣,他所要做的是简单的求生,首先要做的学习异世的语言、文字,老话说得好,没文化是很可怕的……
  • 妃藏宠爱

    妃藏宠爱

    从死亡边缘爬起来才知道生命可贵,要么一生低调,听之任之;要么摆脱困境,由自己掌握命运之轮。如兮深知,只有强者才能握住自己的命运,在弱肉强食的后宫,她,不能输。帝王的爱能有多少分量,在这个非常时期,她似一颗棋子周旋在两个男人身边,然则回首再望,那份情,是否依然停在原地等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