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女人
时间是个什么东西?时间,它在慢慢地将我们的青春带走,而我们想要的,它一点一点地给,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防止所有的事情都一齐发生。我们习惯了它的这种方式,我们敞开了胸怀,面向未来。当我们闭上眼睛的时候,未来就以每小时六十分钟的速度向我们飞驰而来了,如果我们睁开了眼睛,进入自己的生活轨道,就好像站立在购物商厦的观光电梯里,看到未来一点一点地出现。
记得在过去,年少之时,时间过得多慢啊。那时候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需要坐很久的火车。当火车穿过黑暗郁闷的隧道的时候,她就会觉得有一段时间,自己所等待的,或许就是将来的时间,就被阻隔在隧道那边了,几乎没有到来的可能。
每个早晨,她在窗外的鸟鸣声里醒来,总会想:今天的这个日子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吗?是的,不同。每次出现的这个日子,等着她赤裸的脚滑到清凉的地板上的这个日子,有着梦幻气息。回首那些已经过去了的,爱过的人和事,那无数的忙碌和忧伤,就这样过去了。就这样过去了吗?快乐吗?有收获吗?但是今天已经开始了,今天,还有明天和后天,以及往后的日子们,它们就在窗户外面,等待着她召唤它进来。那是没完没了的新的日子,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有新的计划和目标,所有的新事物,都将是新的机遇的到来。
她接了一个电话,然后吃东西,并准备好出发了。她向未来走去了,这个未来并不能确定,它是由梦想构成的。正如时间将未来征服然后一点一滴地送到人们的眼前,将现在一步步地向后推动让它成为冷却的过去,她的梦想也不是单一的,世间存在的一切在不断地变化,这变化是多向度的,而她也准备了多种投入,向各个方面敞开了自己。
那是一个男人打来的电话,他的感情和工作均在等待着她。男人啊,这些身边的男人,他们多么优秀啊。他们曾经年轻,将不再年轻,但他们的面容和身体上的各种变化,丝毫没有减损他们的男性魅力。他们投身于事业,在他们眼里,事业高于一切,高于爱情。他们所需要的一切,都将从事业中获得。包括爱。是的,他们对在事业和奋斗当中所获得的爱是多么看重啊,而她,这个纤细敏感的女人,她能够和他们并肩战斗,能够和他们相爱,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情。她是有吸引力的,仅仅是她那快乐的笑容和柔和的声音,就足以将他们取悦。她和他们并肩战斗,并以他们的中介把握了世界。
她三十多岁,有太多的精力和热情,并热爱着男人——她为自己现在能够承认这个而感到惊讶,过去她不说,不是因为羞愧,就是因为自卑。事实就是这样,作为一个女人,她热爱这个世界,主要在于她对他们的爱(且不说在童年时代,她在每个黄昏等待他一起回家的男人,那是她爱上的第一个男人,她的父亲),毕竟他们是创造活动中的主力,是这个世界的主要支撑。但是过去她无法说出这个,甚至认为这样想都是可耻的——她无法评判他们,也否认不了他们。现在她终于可以评判和欣赏他们,肯定或否定他们,结束与一个男人的感情和开始与一个男人的恋爱,她终于能够做到。
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不能重复历史,虽然历史在某些时候看起来那么的相似,个中的不同,只有她最清楚。有些时候,她会因此而羡慕男人,因为他们的命运发展往往是规则的,是直线向前,有着完整的连续性。所以,他们一直处于安全状态和被保护中,他们的未来有其预定性,变化是逐步的,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自然衔接。而在她的身上,人生是螺旋式前进的,大凡有转折,一定十分突然并带有冒险性质,并可能隐伏着危机,对她的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以她和她的历史相比较,无疑她的历史是庞大而丰富的。她经历了更多的考验和挣扎、犹豫和彷徨,她下了更多的决心。
这之后……毫无疑问,这之后,她解放了自己,终于挣脱了自己的美,她的成熟和智慧给男人们也带来了享受,鼓动他们的想象和幻想,兴奋了他们的神经。她是个美妙的容器,盛满了聪明和机智,幽默和令人发颤的幻想光明。她那些调侃的话语分明包含着她对这个世界、对男人和女人们的爱和欣赏,所以,他们在快乐的同时和她亲近,向她靠近。古老的诗人但丁说:“但是我的翅膀不能做这个飞翔,只是一阵闪光掠过我的心灵,我心中的意志就得到了实践。要达到崇高的幻想,我力不能胜,但是我的欲望和意志,已像均匀地转动的转子般被爱推动,爱正推动那太阳和其他的星辰。”
她只用三个手指的尖部捏住酒杯细细的腿,宛若捏住一枝鲜艳的意味深长的玫瑰。在吮吸了玫瑰一样嫣红的酒滴之后,这嫣红的颜色就进入了她的身体之中,然后再来到她的面颊之上,成为男人们梦里久久融化不了的光辉。酒带来了快乐,它是夜里唯一的燃料。但是把它做成火把,迷乱的场景就开始出现,陌生旷野的水城是月光的海洋,精灵们以植物的形象出现在道路两边。酒的细胞渗透她的四肢,她的躯体处于半溶解状态,轻盈地在精灵们的肩上,在成群的星辰间滑动。直到曙光初现,梦里的光晕才逐渐消失,纤长指尖轻握的酒杯也变成空气般透明的碎片,她心里喃喃道:我又醉过了。
她醉过了,她是可以醉的,激情的列车自动接通了电源,迅猛驶出去。她曾经想像别人一样生活。在我们的生活和大家的历史中已经有太多的典范可以效仿,但她终于发现自己是无法效仿别人的。她认可生活中的无数规则,可规则也是可以超越的,如果一种规则和另外一种规则发生了矛盾,那么就可以让它们相互抵消。最令人珍惜的,是生活和自己,有那么多难以言表的美妙所在,有那么多越是被忽略被压抑就越是奋勇奔突出来的东西,它们几乎已经到达她的舌间,就要发出来的东西,它们几乎已经到达她的舌尖,就要发出呼声。所以,她才那么敏感、执着,坚持着自己。
1999年3月
小姐,你好!
我敢说,生于“50后”和“60后”的女性,都没有机会做“小姐”。我说的“小姐”是指出身名门自幼养尊处优受过良好家庭熏陶的大家闺秀,千万别跟“坐台小姐”混为一谈。在我看,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其实活得很本色,太太像太太,小姐像小姐。我这么说的依据是近年来的“民国热”“特情热”“张爱玲热”。
张爱玲的几部小说都被改编成了热门电影和电视剧。如《色戒》《倾城之恋》《红玫瑰,白玫瑰》《半生缘》。不说剧情和意义,单是一个个纤柔婉约,燕语莺声,艳丽旗袍裹着婀娜身段的女子,就足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女人喜欢,是羡慕活在那个年代的小姐真有福气,可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用不着小小年纪就为学业和事业打拼,花样年华的脸上满是欲望和坚硬。现代女人活得一点也不比男人轻松。倘若你不是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也拿不出那么多银子供你留洋深造,学有所成就是家族企业的接班人,那你就只能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要考名牌大学,然后再考公务员或大公司,身上的每一根神经都绷紧了。这样的女孩只能成为职场上精明能干的“白骨精”,而成不了琴声如叙的“小姐”。也只能和我一样,在累得腰酸背痛的晚上,打开电视,在热门电视剧如《倾城之恋》《京华烟云》里过一过小姐的“瘾”。
这些电视剧吸引我的倒不是故事剧情,而是剧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旗袍一件比一件华丽精美,简直是民国女服展览。人配衣裳,马配鞍。这句老话用在影视剧上也十分贴切。几年前,导演李少红为了拍好一部叫《橘子红了》的民国电视剧,特意请来香港设计师叶锦添坐镇,给周迅和归亚蕾量身定做戏服,为的是把“小姐”和“太太”的戏份做足,做大。
男人亦喜欢,是因为荧屏银幕上的香艳的太太小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和占有欲。这些太太小姐旗袍下面裹着一个个落寞的灵魂,低眉顺眼,最是那一低头的娇羞。现实生活中,哪里还有这等尤物?!现实中的女人哪个不是和男人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巾帼不让须眉。只有在影视剧里,男人们才可以过一过家有“三妻四妾”的瘾头。“小姐”“太太”娇滴滴地一口一个“老爷!”男人听了心里怪不是滋味,真恨爹娘没早生他三十年,没赶上“一夫多妻”的好年头,倒赶上“一对夫妻一个孩”的年代。
我对“庭院深深深几许”大户人家的小姐,兴趣不大。这些活在老宅阴影中的女人,没有独立精神,逆来顺受,一般都以悲剧收场。当然这也是电视剧的俗套。
我喜欢旧上海的新派小姐,比如张爱玲、阮玲玉、周璇。当然把她们连在一起实在有一点牵强,她们是同一时代人,但我相信她们在世并且走红的时候,谁也没有见过谁,也未必谁是谁的粉丝。但把她们拆分开,每个人都是“小姐榜样”。尽管张爱玲的容貌算不上绝代,但她旷世的文学才华,特立独行的冷艳孤傲,足以弥补她容貌上的小小不足,毫无争议当得起“旧上海小姐”的荣誉称号。
阮玲玉和周璇的惊人美貌,已经穿越了时空和年代,是“旧上海小姐”中的领军人物。尽管香消玉殒了半个多世纪,但依然香魂不散。她们的芳华业绩,时不时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她们在文学、光影、歌声中获得了永生。
张爱玲、阮玲玉、周璇之所以魅力永恒,和她们的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有一定关系。她们是大时代女性,每个人都从时代的暗影里走到了社会舞台上,让她们身体和灵魂中的夺目光彩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人民大众。张爱玲如果不写小说,或者即使写了却又没有出名,那谁又知晓她的大名?
阮玲玉和周璇其实和张爱玲走的是一个路子,小时候父母早亡或离异,没有家庭温暖,小小年纪就靠自己本事吃饭,在旧上海滩闯荡,二十出头便大红大紫。她们的爱情和婚姻都极动荡,极短命。痴情的她们,偏偏爱上薄情寡义、爱吃软饭的男人,结果都不好。每人都是“红颜薄命”的戏梦人生。
我把张爱玲、阮玲玉、周璇老姐仨统称为“小姐”,多多少少有点不太合适,她们都太有名了,当她们芳华谢世的时候,连男人都不敢小视她们的成就!
我一直认为,小姐是个美好的称谓:代表着年轻、高贵、美丽和城市味道。乡下村姑再年轻,再好看也和“小姐”风马牛不相及。还记得小时候,周围大人不满自家女儿吃“猫食”,爱干净,好打扮,不爱理人,多愁善感,雨天时垂泪,秋天落叶时惆怅,一概叱责为“小姐林黛玉!”“小姐身子丫鬟命!”“资产阶级娇小姐!”
劳动人民家庭的女孩,天生与“小姐”为敌。“小姐”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可以说是贬义词,与大时代格格不入。1957到1977年,整整二十年,一个女孩在二十岁之前是学习做“淑女”的重要时间段。但这个时间段出生的女性,童年、少年、青年都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度过的。整个社会风气是艰苦朴素,是和资产阶级生活作风划清界限,是学习**好榜样:生活上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工作上向水平最高的同志看齐。我们周围的女性长辈,没有可以仿效的“淑女”样板。
母亲,老师,邻居阿姨,大妈一个赛一个朴素,中性。经年不变的短发,脸上除了淡淡雪花膏味儿,就没别的化妆品了。同学里叫“建国”“建华”“跃进”的特别多。军人家庭出生的女孩子叫“建军”“爱军”的不少。小说和电影里的“女特务”“少奶奶”“大小姐”这些负面人物,是我唯一可以窥见的漂亮香艳的女性长辈。出了电影院,我怅然若失。扑入眼帘的是一片灰蒙蒙的人潮,男女老少都素着一张黄脸,灰蓝绿色衣服的海洋,美丽在哪里?
岁月如流水。进入新世纪以来,美丽的东西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几乎到了审美疲劳的境地。我早已错过了学做“淑女”的年龄,这让我时常觉得遗憾。为什么要学习做“淑女”“小姐”呢?有这个必要吗?有哇!上海女作家陈丹燕写的《上海的金枝玉叶》,是我最喜欢的枕边书之一。
里面那位戴西,是真正的千金小姐。她读的中学是一所美国基督教女子中学,叫中西女塾,来这里读书的都是上海的上层阶级的女儿。书里写道:“在戴西进入这里读书的时候,国母宋庆龄和中华民国的第一夫人宋美龄都已经从这里毕业……它的风格是贵族化的,教会学生怎样做出色的沙龙和晚会的女主人,早餐有中式的肉松和西式的黄油,学生客厅里有沙发、地毯和留声机;并且要秀外慧中,有严格的教养和坚韧的性格。在当时的上海,像大家应该在西郊有别墅,家里有美国汽车,先生有一抽屉各色领带一样,家里的女儿应该在中西女塾上学。连中等人家,也节衣缩食,把自己的女儿送进这所名校来,希望女儿在这学校里开眼界,见世面,将来凭着中西女塾的牌子和西化时髦的淑女做派,能嫁入一个好人家。对这样的人家来说,女儿从中西女塾毕业,就像是一份上好的嫁妆一样。”
戴西的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即使如此,她也依然独立,善良,有女人味。直到去世的前一天,还保持了客人来拜访提前化妆的习惯。
这样的女人,战胜了年龄,战胜了衰老,把美丽和优雅进行到底了。我爱这样的“小姐”,学了她们的好榜样,我就不怕老了。
2009年6月14日
输情不输人
杨二车娜姆有句名言:“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我的一位QQ名“娃哈哈”的女友,就是这样的智慧女人。
“娃哈哈”大学毕业分到某中学教高中物理,是个典型的“麻辣女教师”,不按常规出牌,课余时间和男生一起打球奔跑,没课时溜出校门去看电影,被逃课学生撞了个正着。后来校领导让她当班主任,让她尽力“为人师表”。
“娃哈哈”长相不艳丽,不娇嗔,但身材高挑,眉宇间有男孩子的英气。她思维敏捷,敢爱敢恨,鲜少优柔寡断。当年喜欢她这“款”的适婚青年,不在少数。
她最后选定的“如意郎君”却是一只农村家庭飞出来的“凤凰”,大学毕业备战考研的有为青年。她结的是“裸婚”,这在当年不新鲜。但第一次去山里的婆婆家,让她对“贫穷”的含义有了切肤之感。她出身于军人家庭,从小到大衣食无忧。婆婆生了六个子女,只有她丈夫“一飞冲天”,其他子女皆是农民工。她在婆婆家过年,差点被冻僵,发了高烧。可以说是电视剧《新结婚时代》刘若英扮演的新媳妇的现实版。
为支持丈夫考上研究生,她让他不要出去工作,安心复习,靠她一人养家。丈夫很争气,考上北京一所名校的研究生,读研的各种费用一年要一万多,这对她,仿似天文数字。婆家指不上,只能自力更生。她毅然辞去教师工作,和朋友合伙做了生意,收入翻番,丈夫的读研费用再不用发愁。就在那时她怀孕了,又惊又喜。她喜欢小孩,有深爱的丈夫,再有孩子,她就渴望如此平凡幸福的小家庭。但她很快冷静下来。若生养小孩,就不能轻手利脚地打拼事业,商场如战场。人生残酷的一面,就是逼你“二选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