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方式既能得到优秀的人才,又可以少支付现金,不愧为管理者员管理的最佳的薪酬制度。但“员工持股计划”往往会因为企业规模扩大后,员工持股或减少管理者的利润及员工因持股而得不到现金这两重矛盾遭到不少管理者和员工的反对。
一分钟提醒:
要想企业有所发展就要舍得钱让员工安心地工作。
59.当生产跟不上进度时,没有及时有效的决策
公司的效益来自及时有效的决策
效率是企业经理考虑的重要问题,因为一个没有效率的公司,一定不会产生效益。甚至可以说,效率高与低是考评管理者的一个重要方面。你是否会碰上你的生产跟不上进度而影响效益,却总是拿不出好的办法的情况。
无论事先多么小心,每个管理者都会遇到生产进度问题。当跟不上进度时,你该怎么办?急躁,报怨……其后果只能降低你在下属心中的地位,失去你工作能力的魅力,与其这样,不如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巩固自己的魅力。
当跟不上进度时,管理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1)立刻向高级管理层汇报。
(2)当管理者向高级管理层报告问题的时候,应当有一个补救行动的计划。高级管理层希望知道问题,但更希望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
(3)揭示引起延误的原因。只有知道了症结所在,才能解决问题。
(4)进行调整。
(5)召开一个部门会议,征求大家的建议。
(6)如果不能纠正整个问题,就寻求妥协的办法。
(7)如果别无他法,失去的时间不可挽回,就向高级管理层提交一份修订过的日程表。
总之,正确掌握处理低效的方法,才能证实老板的强效能力。一分钟提醒:
效益是公司的生命,当企业跟不上进度时,管理最需要做的是及时地决策与协调。
60.环境改变而决策不变
企业的决策应与企业的发展同步
对管理者来说,管理成长和管理衰退是完全不同的挑战。在成长繁荣期表现出色的管理者也许会在衰退来临时准备不足。然而,更糟的是,今天的许多管理者不仅不知道如何在一个发生了变化的、与以前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管理,他们甚至没有认识到自己对此一无所知。
今天所取得的经济成功中,相当一部分并不是深刻了解企业制定有效决策和执行有目的行动的结果。对许多企业而言,成长取代了战略。成长使劳资双方相安无事,使企业与供应商保持很好的合作关系。简而言之,成长就像上涨的潮水,让所有的船只都浮了起来——但是,如果开始退潮,将会发生什么?
繁荣时期的诫令是“建设、建设、再建设”,而衰退时期的决策原则与此完全不同。处在一个下滑的、不成长的环境中,你必须要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思考企业的根本问题。
在繁荣时期,许多制造企业与工人达成了一项实际交易: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将稳定不变。这一原则的必然后果是,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几乎自动转化成为收入的增加和工作的保障。然而在衰退时期,同一原则就表现为削减收人和裁减人员。不可避免的后果是:对于工人们来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于是怒斥“他们完全食言了”。并大喊这是血腥谋杀,威胁说要联合起来作斗争;而坚持运用这一原则的管理层则大为恼怒:“这些忘恩负义的人!我们的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现在轮到他们,就不遵守交易规则了。”
繁荣时期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创造出对额外生产能力的持续需要,企业对新设备的投资出乎计划之外,这对于保持其在工艺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有着乐观的影响。但市场需求收缩后,新的资本投资就要延缓,不久之后,企业就要离前沿越来越远了——事实上,他们的技术将比行业领先者相差一至二代。如果管理者在计划中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就调整企业的技术战略,必将稀释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可能的选择范围内,企业必须选择最优资产配置。在成长的环境里,需要做的只是尽可能地进行扩张,增加新的生产能力;但当成长的风光不再时,制定有节制的决策就变得非常重要。尽管人人都会出现对衰退的恐惧,但目前经济情况似乎不像想象的那么差。即便如此,成长还是必将在某一点停止。管理者越早转变繁荣时期的思考方式,企业对新情况做出的反应就越好。
一分钟提醒:
要用一颗变化的心去适应市场。
61.贪快不求质
质量是公司的生命线
一些公司为了一时的产量与指标,认为生产越多的产品,就会占据越大市场,也就会有越大的效益,因而盲目生产,以致忽视了产品质量的把关,往往“欲速则不达”。
在竞争中,各公司的产品常常会“势均力敌”,不分上下,这时竞争的胜负便取决于产品质量的高低。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消费者在比较中就会知道谁优谁劣,那么,他们会择优而汰劣,而劣者将无市场。所以,很多公司都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取胜之道。
美国一家洗衣机公司的广告中这样写道:“本公司负责维修的人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如果负责产品维修的人真正孤独了,那么,产品本身一定有很多的朋友。事实上,他们也正是靠质优来取胜的。
产品质量关系着公司的效益,关系到公司市场竞争的胜负,关系到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产品质量的高低不仅是衡量一个公司素质和实力的基本标志,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素质、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纵观国内外所有获得成功的公司,无不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及其管理。有人说:“质量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质量有多高,市场就有多大”,“质量好走遍天下,质量差寸步难行”。也有人说:“质量是公司的生命线,系着公司的生命”,“公司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取决于质量”。还有人说:“质量就是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质量是效益的保证和阶梯”。这些话都是具有深刻道理,并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要把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作为经营、竞争的一个战略重点来抓,使自己公司的产品不断地上等级、上水平,成为名优产品、一流产品。
产品质量是产品的魂,是公司的生命线。
由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大地推动了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并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水准;广大消费者对产品从以往只求耐用与廉价的观念,变为日益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伴随着这些引人瞩目的变化情势,从世界范围来看,产品质量管理的观念、重点、标准和程序等方面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海外不少市场营销专家认为,在当今和未来,对产品质量的管理,管理者必须注意以下四个主要的新趋势。
1.顾客主宰质量
在当今和未来的市场激烈竞争中,任何新产品的推出,要是得不到消费者认同,销售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无法销售。同时,消费者由于教育水准和收入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获得更多信息,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将不会像以往那样可以由生产厂商随意决定,而必须先要认真调查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其中包括质量问题。这就是说,产品质量的要求和水准将不是由公司说了算,而是由消费者说了算,由顾客来主宰。可以说,只有顾客所认定的“质量”,才是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2.质量从设计开始
长期以来,许多公司为改善产品质量,常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分析生产线上所出现的不良产品,采用很多“防堵性”的质量检验人员与设备,以防止不良产品流出生产线。近年来,日本著名管理专家田口玄一博士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做了许多精辟论述。他认为,“要控制产品质量,与其按传统方法把注意力放在生产程序和设备上,还不如在产品设计一开始,就考虑如何使该项产品足以经受生产过程的变异,而不致影响质量水准。”
由此可知,如何把品质“设计到产品内”,是保证产品质量合乎要求的关键所在。在海外的工业产品生产行业中,流行一种所谓“1:10:1000”的成本法则。就是说,假如在生产前发现一项缺陷而予以改正,只要花1元钱的话,若此项缺陷到了生产线上才发现,则需花10倍的钱来改正;假若在产品销到市场被消费者发现而要改正,就不是花100倍的钱而是要花上1000倍的代价。
3.产品质量取决于公司的人员质量
不论多么好的管理制度,都要由人来执行,来实施,来完成。无数的实践证明,产品质量取决于公司的“人员质量”。但是,“人的质量”除指公司人员的学历深浅、学问的高低、知识的多少等“有形”的“质量”外,还应涵盖经验、技术、进取心、向心力、爱心、热心、公德、尊重消费者等等这些无形的“质量”。这一切凝结成人的“质量”。海外有的管理学者为了强调人的“质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明确提出:“产品质量不是制造出来的,质量是一种习惯”,“对产品质量的尊重,等于对消费者的尊重”。显然,这就把产品质量问题推向人的“文化层面”。IBM管理学院有一句名言指出:“质量是90%的态度,知识只占10%。”对于公司来讲只有在把握了质量的本质及其深层上的外延之意才能更好地贯彻它。
4.产品内外质量缺一不可
产品的内在质量是就产品的可靠性、耐用性和保险性等方面而言的。产品的外观质量是就其外表的好坏而讲的。产品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二者处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关系之中。
产品的内在质量是外观质量的基础。内在质量是产品立足的根本,在产品质量中居于首要地位。一件产品,首先应具有可靠性、耐用性、保险性,其次才谈得上外观问题。没有内在质量做保证,产品外观质量的价值就难于被消费者接受。因为一件劣质品,尽管外观质量很好,消费者也是不肯问津的。所以,公司要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必须扎扎实实在产品的内在质量上下大工夫,不要摆“花样儿”,要靠过硬的内在质量去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产品的外观质量是产品内在质量的表现形式,它对内在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俗话说:“货卖一张皮”。一件产品的好坏,当是由其内在质量决定的。但是,产品进入市场后,外观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顾客的购买兴趣。因为顾客购买商品,不可能都对市场上商品的内在质量了解彻底,主要还是通过商品外表,去观察、猜测其内在质量。很多时候,因为该商品外观质量好,顾客产生了购买兴趣,于是抱着买一件试试看的态度,就购买了该种商品。特别是服装行业,产品的外观质量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现代人购买服装,对布料的结实、耐用、舒适等方面当然还是苛求的,但更突出的是看服装的外观质量,做工是否精细,是否美观、新颖,惹人注目。人们穿衣服,从心理上不是为自己看,而是让他人看。所以,有些服装,尽管内在质量次些,但由于外观质量好,样式新,也能引起一些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在市场上走俏。
另外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是统一的,二者不能割裂开来,哪一方面忽视了都不可取。内在质量重要,但忽视外观质量,也会影响该产品的销售。
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正确地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的矛盾统一性。既要兼顾外观质量,更要在内在质量上扎扎实实地下工夫,把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很好地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一分钟提醒:
买本杰克·韦尔奇的自传,看看通用的68质量管理。
62.收完钱就不管不顾
竞争的关键在于服务
“顾客是企业的上帝”,在一家企业,有时管理者可以欺骗员工,但绝对不能欺骗顾客,现代人的消费观念是在花钱买舒服,花钱买服务,如果只想收完钱就走,除非你不想要回头客。
完善的售后服务可以增加顾客的利益和价值,从而提升公司和品牌的信誉和形象,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我们已经知道,顾客购买商品后究竟满意与否,取决于他从消费该商品中实际得到的利益和满足。得到的利益和满足越大,他就对所购商品越满意,从而就越愿意重复购买和劝说更多的人购买这种商品。而要想成为名牌,就必须增加顾客购买商品后的满意度,并以此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覆盖率。而当企业的商品售出后,要想增加顾客的满意度,惟一的手段就是向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售后服务,如免费送货,无偿提供零部件,定期保养和检修等。
以制造飞机而闻名于世的美国波音公司,把优质服务作为公司的最高目标,认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靠服务;有一次,阿拉斯加航空公司急需一种特殊降落装置,波音公司闻讯后立即送货上门。还有一次,加拿大航空公司一架飞机的排气管因结冰阻塞,发生故障,波音公司闻讯后立即派工程师赶到现场,昼夜抢修,结果大大减少了航班误点时间。还有一次,意大利航空公司急需一架替代飞机,要求波音公司尽快卖给其一架波音747客机,而当时订购这种飞机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但波音公司一个月内就送去了对方所需要的飞机。优质的服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6个月后,意大利航空公司取消了原订道格拉斯公司的飞机计划,改订了9架波音747客机。
总之,完善的售后服务是企业创名牌的保证,并且随着技术进展迅速,同种商品之问的差别化越来越小,从而售后服务工作就越来越重要。正如美国雷维持教授所言:“未来竞争的关键不在于工厂能生产什么产品,而在于其提供的服务的多少”。因此,企业欲创名牌,必须尽可能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售后服务。
纵观国内外名牌企业,无不都为消费者和用户提供了周到、完善的售后服务。
美国IBM公司之所以能够称雄世界,成为计算机行业的巨子,其秘诀就是服务。曾担任过IBM公司市场营销经理的巴克·罗杰斯曾经说过:“在拥有优质产品的同时,还提供一些附加的东西,这种做法在IBM公司叫做附加价值销售。附加价值销售可以有许多种形式,它经常是区分成功组织和其他一些组织的标志,产品的质量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用户签了字以后你为用户做些什么和你为赢得这桩买卖做过些什么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提供最佳服务”是IBM公司三大经营信念之一(其他两条信念是“尊重每一个人”和“追求卓越工作”),迎接顾客提出的各种挑战性服务难题,已成了IBM公司生存活动的一部分。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优质服务,从而使IBM名扬四海,用户遍及五洲,100多年来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