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1800000002

第2章 毛泽东评点先秦诸子著作(1)

一、《论语》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论语》是儒家经典,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对这部著作的评价在不同的时期不一致。但总的讲还是一分为二,肯定了其中一部分真理。我们应对毛泽东对该著作及孔子有准确完整的理解。

【简介】

毛泽东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的一位。他曾反复阅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论语》、《中庸》等历史经典著作及古代诗、词、散文、文学等各个领域。伟大周恩来曾说:“读古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毛泽东的真识卓见与洞察力,毛泽东的多才博识,为同时代的国内外政治家和文学界泰斗所佩服。他对一些古诗书的评价独具慧眼,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价值至今影响着广大读者。

《论语》是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之汇编,是研究孔子的主要资料。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持久影响的重要典籍之一。

论语之名义,历来有数说:(1)孔子言论之辑录。《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2)孔门弟子辑录所闻孔子之善言。

刘向《别录》:“《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

刑曰:“直言曰言,答述曰语,散则言语可能,故此论夫子之语而谓之善言也。”(3)记述孔子与弟子之有条理的言论。刘熙《释名·释典艺》:“《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4)孔子与弟子讨论文义之书。何异孙《十一经问对》:“《论语》有弟子记夫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问者,有弟子自相答者,又有时人相言者,有臣对君问者,有师弟子对大夫之问者,皆所以讨论文义,故谓之《论语》。”以上以《汉书·艺文志》之说为较妥切。

《论语》之名始见于《礼记·坊记》。南朝梁沈约以《坊记》为子思所作,却无足语。王充《论衡·正说》认为:“孔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始名《论语》,又不可信。其名约出现于战国末至汉武帝年问。其名称使用的确定,还在汉后。《论语》在汉代还有一些别名。或单曰《论》,或单称《语》,或别称为《传》和《记》,或详称为《论语说》。单称《论》的,如《隶释》载《衡方碑》文:“仲尼既殁,诸子缀《论》”。单称《语》的,如《盐铁论》:“《语》曰:‘百工居肆。”’又《后汉书·邳彤传》:

“《语》曰:‘一言可以兴邦。’”别称为《传》和《记》的,如扬雄《法言·孝至》:“吾闻诸《传》,老则戒之在得。”《后汉书·赵咨传》:“《记》曰:‘丧与其易也宁戚。’”近人周予同认为其别称为《传》或《记》,当因为古代《论语》简策的长度较短于经的缘故(详《群经概论》)。详称为《论语说》的,如《前汉书·郊祀志》:“《论语说》曰:‘子不语:怪,神。’”历来考语《论语》之编撰者,有下列诸说:(1)泛指孔子门人为编纂者。《汉书·艺文志》:“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此为最早论及《论语》之编撰者。(2)认为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所撰。郑玄曰:

“《论语》乃仲弓、子游、子夏等所撰定。”(见陆德明《经典释义·叙录》引与《论语音义》引)。(3)认为是子夏等人所撰。

《论语崇爵谶》:“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以(事)素王。”

(《文选·刘子骏移让太常博士》李善注引)。(4)认为是曾子之弟子所撰。唐柳宗元:“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

曾子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之也。”(《论语辩》)。

(5)认为是曾子、有子的弟子所撰。程子曰:“《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故其书独二子以子称。”(朱熹《论语序说》引)。(6)认为是闵子弟子所撰。宋永享以《论语》对闵子称字不称名,认为《论语》出于闵氏(见《经义考》卷二一一引)。

以上诸说中,第4、5说常为近世学者所采纳。如张岱年认为《论语》:“是有若、曾参的门人编纂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杨伯峻认为:“由曾参的学生所编定”之说“很有道理”(《论语译注·导言》)。

还有些学者认为《论语》既非一人所记,亦非一时辑成,在诸说理由并不充足的情况下,还是不以具体确指为妥。周予同认为“以《论语》为孔门弟子所论撰,其说虽失于泛,但尚不致于如何错误”(《群经概论》)。蒋伯潜认为郑玄之说不若程子之说,而程子之说“又不若《汉志》谓弟子各有所记,孔子卒后,门人相与辑而论纂之为得也”(《十三经概论》)。

《论语》作为孔子言论之汇编,虽非一人所记,也非一时所成,但总体上能呈现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论语》中较少言“天”与“天命”。言“天”的,共二十处,言“天命”,凡三见。言“天”,大多为感叹用语,如“天丧予!”(《先进》)。也有用以指主宰一切的“天”,如“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也有用以指自然之天,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阳货》)。“礼”在《论语》中共七十五见。反映了孔子对“礼”的重视。孔子主张“立于礼”(《泰伯》)、“克己复礼”(《颜渊》),“为国以礼”(《先进》)。但“礼”并非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范畴。其核心范畴为“仁”。“仁”在《论语》中凡一百零九见。《论语》强调“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论语》中对“仁”有“克己复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多种训释,其中以“爱人”之训最为简明。“仁”作为最高道德原则,统率“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等诸道德规范。《论语》还提出通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子张》),“能近取譬”(《雍也》)等方法来达到“仁”。所以朱熹曾认为:

《论语》之书,无非操存、涵养之要”(《语孟纲领》)。《论语》树立了以孔子为榜样的儒家的思想人格。《论语》中用大量篇幅谈论以“君子”为修养之标准人格。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修己以敬”(《宪问》)。而其理想人格即是“仁”与“智”的统一。孔门弟子认为孔子即是仁智统一的体现者。孔子常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认为此“夫子自道也”(同上)。张岱年曾以“标仁智以统礼乐”来概括孔子思想的特点,此也可谓是《论语》一书之要旨。

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佚,历来关于《论语》之源流的研究,仅上溯至汉。近有人对《论语》的原始结集本进行了探讨,有以下几种意见:(1)《论语》在先秦时期不只是一部而是有多种本子同时存在。孔门弟子升堂入室的有七十二子,那么“也应该有七十二种不同的《论语》”,可是颜渊、曾参等的本子没有流传下来,“于今,我们所见到的《论语》,乃子夏的笔记本”(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2)孔子死后,儒分八派,各派所传之孔子学说,难为别派所承认,后由子夏主持结集成《论语》的原始本子。(3)先秦流传仅孔子言论零章散篇,至西汉时才删重补缀,集成一书(以上两说均见朱维铮《(论语)结集脞说》)。

《论语》在西汉,最初有《鲁论语》、《齐鲁语》及《古文论语》三种本子。梁皇侃《论语疏叙》引刘向《别录》说:“鲁人所学,谓之《鲁论》;齐人所学,谓之《齐论》;孔壁所得,谓之《古论》。”《鲁论语》二十篇,为现行《论语》所据之本。

《齐鲁语》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两篇。另二十篇中章句也较《鲁论语》为多。《古文论语》二十一篇,无《问王》、《知道》两篇。此外,《论衡·正说》云:“至武帝发取孔子壁中古文,得二十一篇,《齐》、《鲁》、《河间》九篇,三十篇。”可知西汉还有《河间论语》的版本,由于其早佚,其篇章、内容已无可查考。

汉代还出现两种影响颇大的《论语》合编改订本。一为《张侯论》,由西汉末安昌侯张禹混合《齐论》、《鲁论》,“删其烦惑,除去《齐论》、《问王》、《知道》二篇,从《鲁论》二十篇为定”(《隋书·经籍志》)。一为郑注本《论语》,由东汉末郑玄合并《张侯论》与《古论》而成,并为之注,遂流行至今。

《论语》在汉代已有注本,相传孔安国曾为《古文论语》撰训解,但世不传。包成、周氏为《张侯论》撰作章句。马融也为《古文论语》作注。郑玄以《张侯论》为本,参考《齐论》、《古论》,而为之注,曾盛行于当时。可是这些注本早佚。其部分义释保留在魏何晏诸人的《论语集解》中。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郑注之辑佚本。敦煌千佛洞石室也发现有郑注之残本。

现存《论语》最古注本为魏何晏等人的《论语集解》,杂采汉魏经师八家之说,为研究《论语》思想的重要参考。魏王肃也撰《论语解》,与郑注故意立异,但今不传。《论语集解》中可见说之部分。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常采玄言佛语入疏,但可证《集解》所集诸儒之说。南宋时亡佚,清乾隆间复由日本传入。宋代刑根据皇疏,翦其枝蔓,辅以义理,撰《论语正义》,开义理说经风气之先。南宋朱熹辑集宋儒十一家学说,撰《论语集注》,重义理但也并非不注意训诂,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清代注本甚多,但以焦循《论语通释》较为精审,以刘宝楠《论语正义》最为详博。近代康有为《论语注》尊今文经学,其引证以今文学为主,正伪古之谬,发大同之渐。近人注本多不受汉学、宋学之囿,并注意诠释之简洁、通俗。其中以杨伯峻《论语译注》与钱穆《论语新解》流传较广。

自古至今各种注本约有三千余种。

《论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私人著书的开始。不过,它在先秦时期还只是诸子学说中一个显要学派的创始人之言行集罢了。秦时因“儒以文乱法”,《论语》也遭焚书之祸。秦亡汉兴,出现转机。汉文帝虽好黄老之学,但也曾置《论语》博士,《论语》开始列于学官。后又“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而已”(赵岐《孟子题辞》)。汉景帝以后,鼓励民间献书,《论语》出现了三种本子,即《古文论语》、《鲁论语》和《齐鲁语》。汉武帝独尊儒学后,《论语》的地位日益提高。《论语》的三种传本在官府都有人传授。汉元帝时张禹为太子讲授《论语》,其所编的《张侯论》,随太子继位(是为成帝)其地位益尊。此时,《论语》被视为“五经桩辖辖,六艺之喉衿”(赵岐《孟子题辞》),即达到五经非《论语》则无以运行的地步。东汉时被列为六经之一,后又列为七经之一(《孝经》名为经,但汉人称为传,后也被列为经,与诗、书、易、礼、春秋、论语,合为七经)。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刊印。元延祐右年间复科举,以《四书集注》应试,此后《论语》文句变为八股教条。如康有为所说:“盖千年来,自学子束发通读,至于天下推施奉行,皆奉《论语》为孔教大宗正统。”

(《论语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这种局面才有改变。

《论语》一书,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上都产生过很大影响。《论语》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论语》的简朴精炼的文句结构与写作方法,也涉及到后来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典籍远播海外的历史也很悠久。早在秦汉时期,《论语》已传入朝鲜和越南。据日本史书记载,公元285年百济王子荐王仁至日本献《论语》和《千字文》,这是《论语》开始由朝鲜传入日本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日《大宝令》还指定《论语》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德川以后,为朝野上下广泛阅读,影响更大。中国的《论语义疏》,也是由日本返入中国的。《论语》最早的西译本当推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出版的“四书”拉丁文译本。以后又有意、法、英、德、俄等文译本。《论语》对传播所及的各国都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对《论语》所载的孔子格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等格言极为推崇,认为“西方民族,无论如何格言,如何教理,无可与此纯粹道德相比拟者”(见朱谦之《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现在海外不仅不断有新的译本出现,而且还致力于对《论语》现代意义的诠释与阐发。

【毛泽东评点】

剥削阶级当着还能代表群众的时候,能够说出若干真理,如孔子、苏格拉底、资产阶级,这样看法才是历史的看法。

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

——摘自毛泽东1943年6月在一篇关于“人性”问题的通信上的批示(见黄丽镛编著《毛泽东读古书实录》第15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摘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见《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33——534页)。

我幼年读的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套。要不是孔夫子,我连字可能都不认识哩!他老人家提出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六门科学就有数学……。

——摘自毛泽东与孔从洲等人的谈话(见华英《毛泽东的儿女们》第179页,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版。

【鉴赏】

毛泽东对孔子及《论语》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既肯定其中的真理,又批评其为封建统治卫道的工具。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向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叙述自己的一生经历时曾这样说过:“我八岁那时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

事隔20多年后,196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与哲学工作者座谈时,还追忆道:“我过去读过孔夫子的四书、五经,读了六年,背得,可是不懂。”

1913年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作了不少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题名为《讲录堂》。

如:“古者为学,重在行事,故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夫子以好学称颜回,则日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贰过,盖行事之大难者也。徒众三千,而仅以好学称颜回;称颜回而仅日不迁怒不贰过,此其故可以思矣。”其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出自《论语·学而》。孔子告诫弟子先要躬行“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然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毛泽东借此说明行事比学文更重要的学习之道。“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答:“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毛泽东借此发挥,品行是行事之大难者,因此更加重要。

再如:《讲堂录》中毛泽东写道:“人之为人,以贤圣为祈向,而孝义廉卫即生焉。然曾参孝点,不识小受大逃之义;申生孝点,不知陷亲不义之通;陈仲子则亦廉哉,则有讥其太矫;冉子好义,而不知周急不继富为君子之道;克宪知耻,辞粟不以与于邻里乡党之中,是何也?学有不足也。”这里讲的曾参、冉子,原先皆孔子学生,事迹见于《论语》。毛泽东举出这些被先儒列为孝、义、廉、耻的典型人物,有时也做出一些有违礼义的事,原因还是学习、理解、体会的不够。在《讲堂录》中毛泽东还写道:“孔子尝言志点,曰,志于通,著于德,依于仁,由于义。

日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也,未之有也。”这些话皆见于《论语》中的《述而》、《公冶长》、《里仁》三篇。毛泽东摘录这些,除体会圣贤之志外,还表露出他对自己的道德追求。

同类推荐
  • 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换个阅读角度,替经典文学抽丝剥茧。换个阅读方式,揭开作者、人物、故事之谜。换个阅读视野,享受更完整的文学之旅。《玩·镜花》分为文心解疑,奇国探秘、异物寻踪、人物趣谈、技艺索考、丛论杂谈六部分,从作者、版本、寓意、考证、索隐、典故、杂艺、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带你细细赏《镜花缘》的异想世界。
  • 根本利益

    根本利益

    2002年的“五一”假期里,当城市里的人们背着大包小包,带着欢笑,忙碌着去那些风光名胜之地旅游的时候,本文的主人——公中共山西省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梁雨润告诉我,他必须去处理一件“特殊事件”,而且这事“不能再拖了,每拖一天我的心就发揪”。他用这词形容内心的急切与愤慨。
  •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汤一介先生抽到的是;“仁者寿”。如果差50分,陈祖芬在她写的小说里要成立爱与快乐研究所,也招来。王蒙夫人瑞芳抽到的是:“你坐上了爱情幸运号”。他会对北大有关人士讲,提供了寻找优雅、寻找纯真的机会。那天席间轮到抽签游戏了,少年班招生时,简称L&J。陈祖芬抽到的是:“这也好那也好,要注意这个人,因为你是青春宝”。张颐武教授说,这部小说是她的原形毕露,是这个时代,一定以为是又一个少年作家新鲜出炉。,如果不是看到她的名字。孔庆东教授说,季羡林先生抽到的是:“看见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本书采用分类编排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名家著作,让你在一本书中了解百余部名著,跨时代、跨地域地感受一次心灵震撼。书中收录名著涉及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宗教六个大类,是迄今为止市场上收录名著最多、最全的一部全集。不论你是少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不管你是读书、工作,还是创业。你都可以从这些伟人的著作中受益,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素养,汲取心灵智慧,享受一次愉快的名著之旅!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天才小宝腹黑娘亲

    天才小宝腹黑娘亲

    白凝很幸运,一下子中了三个红包。死后穿越,穿越带崽,直接跳过分娩还不说,这崽的智商还高达二百五!白凝觉得自己上辈子绝对拯救了世界!至于孩子他爹?这不是她考虑的范围!大婚之日,废物小姐失踪。原本以为是遗臭千年,却不想几年后女子归来,貌美依旧还带着一个天才儿子。然后……历史就这么被改写了。小糯米团子眨着眼睛:妈咪,妈咪,我们去哪里呀?某女满脸委屈:儿砸,有人欺负妈咪怎么办。某儿砸瞪着小短腿一脸的愤怒:带着小分队抄家伙!【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英国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英国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据情报显示,卡西欧博士越狱后准备和英国的大毒枭进行一场交易。于是莱恩和卡奇、米娜一起来到了英国,开始了他们的英国冒险之旅。在旅途中他们还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发生了很多新奇有趣的故事。通过他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我们可以了解英国的地理、历史、名人、古迹、人文、科学和风俗习惯……
  • 教育从赞美开始:孩子,你最棒!

    教育从赞美开始:孩子,你最棒!

    采用故事导入评析的形式为你讲析赏识教育,故事篇篇经典,评析句句精彩,读来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不仅让你掌握了赏识教育的方式,而且还让你避免涉足赏识的误区。让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聪明的家长们勇敢地打破传统教育的樊笼,握紧赏识教育这个武器,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天堂,引领孩子走向辉煌的成功之路!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终极之门

    终极之门

    《终极之门》是奇幻小说。在一个宇宙中,地球上住着4种智慧生物,精灵族、人族、矮人族各出一个战士,完成一英特殊的任务。他们须向极西而行,寻找能拯救世界的圣物。他们历经千辛万苦,闯过5道关卡,完成任务后,成为自己族人的首领,并齐心合力,让各族和平相处,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 狐狸相公买一送一

    狐狸相公买一送一

    幼时无意救下收做跟班的小狐狸消失这么多年居然变成了华丽丽的美男一只,还一见面就吵着要负责?有没有搞错,吃亏的那个是她好不好,不但渡了龙息,还丢了初吻,要知道那初吻可是留给心爱夫君的。不过看在此狐容颜倾城,美艳不可方物的份上,姑且收在身边备用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正能量口才

    正能量口才

    口才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而好口才就是那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有趣事例和精炼的要点通俗易懂地向你介绍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及注意事项,理论与故事相结合,让你在轻松快乐的阅读中就能掌握说话的技巧。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是广大读者掌握及提高说话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工具。通过阅读本书,让你在在短时间内成为生活、交际、职场、情感、演讲等方面的说话高手。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拽丫头与校草恋爱

    拽丫头与校草恋爱

    (拽丫头与校草同居,准备拍电视剧啦,喜欢的亲们可以加这个群一起讨论!你们的想法,也许会被采纳哦!欢迎加群讨论哦,群号:373905695)一个美丽的,野蛮的,任性的女孩子遇到帅气的,阳光的,受众多女生爱戴的男孩子后,女孩子却没有像其它女生一样追捧着他,而是和他结下了怨恨,可是不巧的事,这男孩子却住进了女孩子的家……就这样一对冤家同住一个屋檐下,然而女孩却糟到抛弃,在男孩的陪伴下,他们却相爱了,但是他们爱得很辛苦,由于另一个她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