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1800000012

第12章 毛泽东评点先秦诸子著作(11)

据1938年在延安抗大三大队任队长兼军事教员的王德回忆,当日寇进攻武汉,华中危急的消息传来时,毛泽东同抗大教职员和部分学员,在分析了全国抗战形势后说,我们必须准备打持久战。我们这辈子打到老,胡子白了打不走日寇,交给儿子,儿子再不行,交给孙子。接着介绍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1939年1月28日,毛泽东在延安“抗大”第五期开学典礼中就说道:“我们是长期抗战,现在同志们都没有长胡子,等长了胡子了,抗战还未胜利,就交枪给儿子,儿子长胡子了,就交枪给儿子的儿子,这样下去,何愁抗战不胜,建国不成?这个道理是古时候一个老头儿发明的,我们打日本,也是这条道理。”

当然,最著名的是在1945年党的“七大”的闭幕会上他以《愚公移山》为题作的演讲。

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进入到第8个年头——1945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这次代表大会决定了党的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毛主席说,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不光要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还要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要使全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毛泽东接着引述了《愚公移山》这篇寓言,要人们学习愚公移山这种精神,推倒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只要坚持下去,不断地工作,就会感动上帝——全中国的人民大众。使全国人民一齐起来和中国共产党人一起挖山不止,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将这样一个深受人民喜爱的寓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用通俗的语言,讲的通俗有趣,并给予一种新的解释,增添了新的内容,赋予了革命的意义,把愚公精神从人向大自然作斗争的领域推进到社会斗争的领域。为在重要的历史转变关头,引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贯彻党的“七大”决定的路线,打败国内外反动派,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起到了动员和鼓舞的作用。

毛泽东喜欢把人民喻为上帝。他相信群众的力量,他依靠群众的力量,他认为只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个“上帝”,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无往而不胜。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他的晚年。1975年10月8日,毛泽东在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仍说:“人民就是上帝。”

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毛泽东念念不忘,1964年3月24日,毛泽东在同薄一波谈话中又提到:愚公移山,是有道理的,在一百万年或者几百万年以内,山是可以平的。愚公说得对,他死后有他的儿子,子子孙孙一直发展下去,而山不增高,总有被铲平的一天。

同时,也表现了人定胜天的信念。

十、《左传》中有丰富的营养

《毛泽东选集》四卷中引用的成语典故和史事,有40条出于《左传》。毛泽东所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其所阐述的军事思想,作战原则等,有很多都是以《左传》的历史记载为根据的。

【简介】

《左传》,是我国古代最早、最详备的以《春秋》为纲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30卷,19万余字。记述了周宣王二十三年至周贞王十六年的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文教及其代表人物的史事。史料翔实可靠,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被誉为古代史学文学名著。西晋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开始将经传合编为一,广为流传。

《左传》记事,囊括了当时全国的范围,包括地处偏远的吴、越和周边一些少数民族,奠定了中国史籍记载全国范围的历史这一优良传统。中国很早便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的政治人物、思想家以及民众,都把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看做是全中国各民族共同的国家,即使短期内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下,统一的意识仍然占主导地位。这是保证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长期连续发展的强大精神纽带。春秋时期正是我国由分裂走向新的统一时期,《左传》把全国范围的历史记载在典籍上,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统一意识,反过来又对国家进一步统一和民族形成共同的凝聚力、向心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左传》记事,注重人事,注重记载社会生活和总结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成败经验,它从各国政治的盛衰成败,从广泛的社会生活以及完整的人物活动中,多层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左传》的编撰方法,以年为经,以全国范围的各诸侯国的史实为纬。它广泛地采纳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熔铸为一部有系统、有断制的历史著作。

《左传》这部优秀的史学、文学名著,千百年来,却是一部争论很大的著作。历来学者围绕《左传》的作者、体例和编定年代等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首先说它的名字的缘起。《左传》是大家习惯上称呼的书名,即《左氏春秋》的省称。而其最早的书名却是与此倒过来叫的《春秋左氏》。到东汉班固撰写《汉书》时,才使用《春秋左氏传》的名书,于是《左传》便有了现在的省称,从此以后便沿袭下来。

关于《左传》的作者问题,最早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说:

鲁国的君子盲人左丘明著有《左氏春秋》,其他事迹介绍不详。

《论语》提到过一个叫左丘明的人,孔子非常敬重他,说是与他同好,但是并未说此人曾作《左传》。到了东汉,班固撰写《汉书》,才把两个左丘明断为一处,并说他和孔子同观鲁国史记,并为之作传,也就是《左传》。到了晋代,杜预作《春秋集解序》,便将左丘明说成是孔子的学生。这样,左丘明作《左传》说,经两汉、魏晋维持了几百年。唐代学者赵匡对此说提出异议,否定左丘明曾作《左传》之说,此后,宋元学者多同意赵匡的说法。清代末年,刘逢禄、康有为等人经过研究,认为《左传》是汉人刘歆采取《国语》依《春秋》编年而成的伪作。20世纪40年代还有人认为《左传》的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吴起。

后人否定左丘明著《左传》的种种说法,多是推测之辞,拿不出可靠的证据来。相比之下,司马迁肯定左丘明作《左传》的说法。较为可信。因为,司马迁著《史记》,取材严谨,被后人誉为“实录”,他对左丘明的评价,也仅寥寥数语,体现了他“疑者阙焉”的科学态度。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左丘明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盲史,类似古希腊荷马式的人物,《左传》和《国语》中的大部或一部分历史是根据他的传诵,由儒家子夏的再传弟子们笔录、整理,最后写定的。当代学者徐中舒先生对此说法有过系统论述,他在《左传选·后序》中说:“左丘明出身贵族,博闻强记,既熟知统治阶级的历史,又习闻瞽矇先辈的诵说。他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史实,成为当时最有修养的瞽史。同时他又必须经常将这些史实融会贯通起来在瞽中传诵下去,使这些史实不至湮灭。当他一年又一年的反复传诵,又使他的文学技能不断提高。因而,他所传诵的历史,可以说在内容方面是丰富的,组织方面是严密的,修辞方面是动人的。《左传》文章优美就是以这种传诵作为蓝本后来笔录成‘语’,又经过一番加工。最后,《左传》作者又在子夏门下长期讲习中,由子夏再传弟子搜集更多的文献,选择整理,剪裁润色,编写成书。”这种说法,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左传》同《春秋》的关系,也是人们长期争论的重大问题之一。其中还夹杂着古文经派与今文经派的斗争。两个学派都承认《春秋》是经,可对《左传》的理解却截然不同。古文经派认为《左传》是解释《春秋》的,今文经派却说:“《左氏》为不传《春秋》。仔细研究《左传》与《春秋》的原文,今文经派较有道理。《春秋》和《左传》都是史学著作,所谓“《春秋》三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是专为解释《春秋》经而作的,它们“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左传》与它们截然不同,它只叙事,不解释《春秋》的经义。它有很多“无经之传”,或者同经文相矛盾的传文。因此,可以说,《左传》是一部分以《春秋》为纳,并依照它的体例,按鲁君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悼十三公的次序,记载了自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54年(悼公十四年)间的春秋历史。他取材广泛,博采了古代和当时的史书的记载,如晋《乘》、楚《梼杌》、鲁《春秋》,以及周、郑、宋、卫等国的旧文简册和流传在口头上的历史传说,删繁就简,加以裁编而成的。它不但反映了春秋时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各方面代表人物的活动,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而且还保存了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部分资料。后来,汉朝人的许多著作如《史记》、《新序》和《说苑》等书,都曾以《左传》的记载为依据。

春秋时期各国的统治者都很迷信,每逢国家大事,多预卜吉凶。《左传》就记载了很多这类事件,其中有灵验的,也有不灵验的。凡是灵验的,一定是比附之辞。研究《左传》的学者就利用书中的事件,以及《左传》在历史上的流传情况,把它的成书年代定在公元前375-351年之间,否定了成书于春秋时期的旧说。

《左传》反映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虽然宣扬了唯心史观和等级观念,但就其整个思想倾向来说,有很大的进步性,如《曹刿论战》、《师旷论卫人出其君》反映出以依靠人民、“爱民”为内容的民本思想;《弦高犒师全郑》、《幼童汪锖执于戈以卫社稷》反映了以反抗强暴、爱护国家为内容的爱国思想;《役入相命各杀其长》描述了劳动人民反抗阶级剥削的斗争。本书热情赞扬了管仲、子产、叔向、晏婴等对国家和人民作过贡献的政治家,对残害人民的暴君和暴政以及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左传》为古代史学创立的范例,为两汉史学家司马迁、荀悦所效法,从而推动纪传、编年两大史书体裁走向成熟。《左传》文字简练优美,作者善于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复杂纷繁的事物。对战争的叙述,谨严而分明,委曲而尽致,使读者有亲临其境之感。在人物描写方面,作者善于将人物的动作和内心活动刻画的生动细致,描绘出了一系列呼之欲出的人物形像。《左传》以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很高的艺术成就,被尊为《十三经》之一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毛泽东评点】

有人给《左传》起了个名字,叫做“相砍书”,可它比《通鉴》里写战争少多了,没有《通鉴》砍得有意思……。

——摘自毛泽东与孟锦云的谈话(见范忠程主编《博览群书的毛泽东》)。

【鉴赏】

《左传》是毛泽东一生很喜欢读的古典作品之一。1906年,毛泽东在井湾里私塾跟毛宇居学习《春秋》、《左传》,深受二书影响,从此他对历史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毛泽东从《左传》一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据李锐先生统计,《毛选》四卷中引用的成语典故和史事,有40条出于《左传》。从毛泽东对《左传》内容的熟悉,分析的详尽,引证次数的频繁来看,他对《左传》是下了一番工夫的。1936年,毛泽东撰写的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引用了《左传》庄公十八年的曹刿论战,几乎是全文引用,用来说明他要阐述的军事思想。他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引证之前,毛泽东写道:

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他风趣地说:

“请看历史家左丘明的论述:……”。在全文引用了《左传》所载曹刿论战一文后,毛泽东具体分析这个战例说:“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蘼之时。

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毛泽东对《左传》关于曹刿论战的记载作了现代意义上的说明,其材料是传统的、历史的,而其所用理论却是现代的、科学的。

毛泽东所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其所阐述的军事思想、作战原则等,有很多都是以《左传》的历史记载为根据的。毛泽东运用《左传》上所记载的一些极其生动而又极其深刻的史实,来说明他要阐述的理论、原则等。例如,他在讲到从国内、国际的形势出发,“规定我们长期作战的战略方针,是指导战术的重要方针之一”时,引用《左传》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所记齐晋鞍之战时齐顷公所说一“余姑灭此而朝食”的大话。指出:“‘灭此朝食’的气概是好的,‘灭此朝食’的具体计划是不好的。”《左传》所载齐、晋鞍之战,战斗进行的很激烈,连晋军的统帅都受了伤,但晋军齐心协力,顽强抵抗,以致“齐师败绩”,晋军逐之,“三周华不注”。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典故,毛泽东用它来说明军事指挥中气概和计划的关系,非常生动。在《论持久战》中论述“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的问题时,毛泽东引用了《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所记载的宋襄公在宋、楚泓之战中所犯错误来说明,他指出:

“在这个给敌以错觉和出其不意以便战而胜之的战争方法上,也就一定能起大的作用。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以阐明出其不意,战而胜之的用兵之道。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引用晋、楚城濮之战,阐述以少击众,将劣势转化成优势,要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使全局转变为优势,转变为主动。

毛泽东把《左传》当做历史来读,从中汲取了极为丰富的养分。《左传》对古代战争的描写,对春秋时期政治事件的记述,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在军事与政治的关系上,毛泽东曾对身边的护士孟锦云说:“中国的军事家不一定是政治家,但杰出的政治家大多数是军事家。在中国,尤其在改朝换代的时候,不懂得军事,你那个政治怎么个搞法?政治,特别是关键时刻的政治,往往靠军事实力来说话。没有天下打天下,有了天下保天下。”由于《左传》记事以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史为主干,而其描写战争的篇幅比《资治通鉴》相对要少,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更重视对《资治通鉴》的研究。毛泽东在对孟锦云论述了古代政治与军事的关系后,接着又说:“有人给《左传》起了个名字,叫做‘相砍书’,可它比《通鉴》里写战争少多了,没有《通鉴》砍得有意思,《通鉴》是一部大的‘相砍书’。”

同类推荐
  •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慷慨笑骂,笔耕学问,这是李国文近年来文章的鲜明特色,放眼时代。广泛得到好评。有评论家认为“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著名作家李国文的散文随笔独树一帜。神游千古,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
  • 民族灵魂的重铸

    民族灵魂的重铸

    本文不同意用西方现代“无主潮”的多元化状态来简单类比当代中国文学特定的多元化现象,同时认为,人道主义作为普泛的哲学思潮由于缺乏“中介”及其它原因不宜视为文学主潮;现实主义不论在方法的狭义上或者精神的广义上,也不宜涵盖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本文从文学的“人学”根本特性出发,把新时期文学主潮概括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涌流,它并非人为的规范,而是人的自觉(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新觉醒)与文的自觉(当代文学摆脱依附性重建独立性格)的交汇的自然现象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3)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

    所选作品多以奇异的修辞和绚丽的词藻直观地暴露内在的感性,又不乏深度。,极富感染力。精致周到而委婉,《感想与风景》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横光利一的游记随笔集
  • 警路留痕

    警路留痕

    本书的作者是派出所的所长,多年的警察工作让他经历了各种类型的案件。本书即是作者从警经历的真实记录,书中不仅包含了对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件的介绍,情节惊奇,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触目惊心,也有作者的文学创作,如小品剧、漫画、诗歌等,以及作者对生活、工作和人生的一些感悟。
热门推荐
  • 斗爱:难逃酷男偷心计(全本+番外)

    斗爱:难逃酷男偷心计(全本+番外)

    一个是“气质美女”,一个是“高干帅哥”年龄的差距,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生,本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因一个赌局而“偶遇”若说是有“奇缘”,为何两人都偏要“斗过他(她)”一个善用“三十六计”,一个善长耍“太极”明争暗斗中爱情却让两人王八看绿豆“对了眼”当她准备为爱心甘情愿“握手言和”却发现原来一切的甜言蜜语不过是一个赌注从燃战火的她将计就计,要让他丢盔弃甲当理智回归,她决然离他而去……而他已经在“计中计”中,难以自拔~他不相信,她能逃得开他的天罗地网,三十六计,一切从头来过……~~~~~~~~~~~~~~~~~~~~~~~~~~~~~~~~~~~~~~~~~~·推荐自己的新文:《穿着泳衣去古代》地址:http://m.pgsk.com/a/247117/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 所有人都在撒谎

    所有人都在撒谎

    我闯入了一座陌生的城市,我发现这个城市有点不对头。大家好像都认识我,都在回避我。我经常看到人在角落或者暗处对我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所有人都面容模糊,表情暧昧,心怀隔阂,不对我说真话……警察,医生、商人,当权者,无赖……连楼房那黑洞洞的窗户都变成了一只只眼睛,有眼无珠,把我窥视。更恐怖的是……恐怖就是这么简单——人没来由地来,没来由地去,生死轮回之中,参透的都成了佛,他们回向的时候,早已告诉过我们所有的秘密,只是我们不明白。所以还是恐怖。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江湖有我名声在:残剑天下

    江湖有我名声在:残剑天下

    以北宋初年为背景,以契丹借道侵伐大理为始,引出主人公凌风与段铖,透过契丹密探北骑十八鹰,始出双子剑法;败契丹,负理宁,二人携手闯江湖,却怎成万众仇敌?为究明细,赴西南,怎与王小波结缘?步步而入,仇结四大魔王,练绝世神功,是因缘巧合还是被人算计?得入紫泉宫毁灭四魔,声名鹊起的背后又隐藏着何等天机?十六年前的血雨腥风、举世之仇,又将如何完结?凌风与林曦又如何生出情愫,如胶似漆是否终得鸳鸯双宿?段铖与赵妗又有怎样的羁绊,层层纠葛最终又将如何?
  • 晨昏

    晨昏

    她是他天空里的飞鸟,他是她生命里的孤岛。“有我陪着你,什么都不用害怕。”一句话,像是一个魔咒,攥住了两个人的心,注定了三个人的宿命。妖艳的止安是一团火,柔软的止怡是一汪水。纪廷就在这水火之间,辜负了水的温柔,却无法触及火的热烈。或许是可以触及的,只是太过滚烫,所以更多的时候只是远望。如果他不顾一切,那火将焚毁的又岂止是他一个人的身?“你到底是不想,不敢,还是……不行?”“你知道吗,纪廷,我看不起你。”为了报复,也是因为疲惫,止安选择了远离。可逃得越远,也意味着她的不安越深。夜航鸟不停地飞啊飞啊飞,心中的岛屿就在那里,却不敢停下。这才发现自己走得那么急,竟然是因为不敢回头,害怕蓦然回首,再也找不到当初的那个少年。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哎呀,爱呀

    哎呀,爱呀

    璀璨四大恶人中号称“扫把星”、“灾星”的佳百璃可谓是衰神转世,只要离近其身边三尺,必会被晦气感染。她刚一出生便被衰运笼罩:母亲差点难产去世;给她接生的大夫摔折了腿骨;第一个抱她的护士在结婚前一天晚上收到未婚夫落跑的消息;后来医院发生火灾,人员伤亡惨重,医院倒闭。不过,这些,仅仅只是开始……
  • 这个王妃很淡定

    这个王妃很淡定

    又是谁的倾城笑容只为她绽放?又是谁为她遣散后院众妻妾?他是帝都四王爷,而要她血债血偿。一袭红衣,容颜倾城。对别人他狂妄之极,开店铺,唯独对她才会收起那份狂妄。又是谁为她遍寻天下女子,娶个女子好好过日子吧!恶姐爱慕当朝六王爷季沐歌,他的耍宝,竟让她这无辜人氏当挡箭牌。他是帝都六王爷,也是曾当着全天下最权贵面前对她许下过一生一世一双人的那个人,只为看一颦一笑之间与她相似的神态?红衣倾城,可以任意捏圆捏扁吗?后一句才是关键,谁说女子被休就没有活路?她容青鸾的小日子照样过的有滋有味。更无耻的还是恶父竟然为了成全恶姐的爱慕之心,也唯独她一人专享。短短数个月相处,他痛苦万分。慕容嫣道:沐,闯青楼,是谁说的?谁说的?是谁数度伤了她的心,当初季沐歌答应娶她,逼得她伤痕累累离开?我不看曾经,她亦拿他当枪使,我只看如今,我现在很幸福,值得,那厮很无耻,我便用生命去珍惜;不值,不问一句便信了慕容嫣的说辞,我便弃之如履。他的无耻,斗恶姐……他是北风国第一人,有名的风流纨绔,发大财,却对扮做魅姬时的她暗生情根,硬泼了她一身脏水。一不小心名气竟然传到了宫里。恶姐不是心仪季沐歌吗?那她就让她见得着,得不到。容青鸾语,可以收了这厮的心。“季沐歌拿她当挡箭牌,容颜妖孽,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微微一笑,她以为凭着自己二十一世纪新新女性的聪慧机智,便迷了路人两魂五魄,哪知……“小鸾鸾,也希望你幸福,人家的上半身都被你摸光光了,温文尔雅,想摸下半身的话,更是亲口承诺守她、护她一生的人,却在慕容嫣一身是血倒在血泊中时,你可得对人家先负起清白的责任。她怎么就忘了,他道,只不过是因为当朝宠妃慕容嫣的一句话而已她容青鸾是软柿子吗,当得知她的真实身份时,很快狗血的凑成了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