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如此多的炼狱,韩美林挺过来了。他写道:“20多年后的今天,这5个包子皮在我身上产生了多大能量?它成就了我多少事业?壮了我多少胆?它让我成了一条顶天立地的好汉,它炼就了我一身铮铮铁骨,它让我悟出了人生最最深邃的活着的真理。我虽然沉入了这无边的人生苦海,但却摸到了做人的真谛。”
韩美林曾对学生讲:“你们可知道什么是一条汉子吗?一个多么高多么大的男子汉,就要有多么高多么大的支撑架。但这个支撑架全部都是由苦难、辛酸、羞辱、失落、空虚和孤独组合起来的。你得踢着石头打着狗,你得忍无可忍地一忍再忍,难舍难分地一舍再舍……”
保持个性固然是正确的,没有个性便没有创造力,没有主见,没有独立的人格,也就不会有深邃的思想,但成功者往往能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学会适当的顺应,否则容易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凉。而唯有能上能下,方能有效地保存实力,寻找机会,再展宏图。
8.给自己定位,适合自己的就是最美的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美的,鞋子夹不夹脚只有脚趾头最清楚,别人的判断是没有用的。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行,要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能给自己准确定位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才能取得成功。
乔·吉拉德1929年出生在美国一个贫民窟,他从懂事起就开始擦皮鞋、做报童,然后又做过洗碗工、送货员、电炉装配工和住宅建筑承包商等。35岁以前,他只能算一个全盘的失败者,朋友都弃他而去,他还欠了一身的外债,连妻子、孩子的吃喝都成了问题,同时他还患有严重的口吃,换过四十多个工作仍然一事无成。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始卖汽车,步入推销生涯。
刚刚接触推销时,他反复多次对自己说:“你认为自己行就一定能行。”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到,他以极大的专注和热情投入到推销工作中,只要碰到人,他就把名片递过去,不管是在街上还是在商店里,他抓住一切机会,推销他的产品,同时也推销他自己。三年以后,他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不被看好,而且还背了一身债务、几乎走投无路的人,竟然能够在短短的三年内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至今还保持着销售昂贵产品的空前记录——平均每天卖6辆汽车!他一直被欧美商界称为“能向任何人推销出任何商品”的传奇人物。
乔·吉拉德做过很多种工作,屡遭失败。最后他把自己定位在做一名销售员,他认为自己更适合、更胜任做这项工作。
成为你自己,就是要知道你能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优势是什么。否则,你将在众多人的参考意见中无所适从,在舆论的“压力”下,走投无路,就会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惆怅。目标的迷失与满腔的热情无处挥洒,这种境况是最愁煞人的。事实上,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问题不是要说服自己是不是聪明,只要不是先天的弱智,人的智商大抵是相近的,而是要确切地明了自己在哪方面聪明,并且实现自己某方面的聪明潜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事,最喜欢的事。每天都有许多事可做。但有一条原则不能变,那就是无论你做的是什么,那一定要是你最擅长的事。
一位机械师已经做了二十几年的机械工作,可他一直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总是想转行,却迟迟下不了决心,已经做了二十几年的机械工作,如果突然换一份其他工作,需要从头再来会感到很不适应,尽管他不喜欢,却无法抛开累积二十多年的机械专业知识。
他想改变,但又抛不开过去的包袱,自然无法突破,这是个矛盾。既然知道自己再继续做下去也不会有兴趣,就应该果断地做出决定:转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毕竟是令人兴奋的,也更容易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最终取得卓越成就。
对很多人来说,发现自己擅长做什么事,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为他们宁可相信别人,也不愿相信自己,其实那些事业有成的人从不看轻自己,他们总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
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总是羡慕那些事业有成之士,盲目地效仿别人去做某件事,从未了解自己是否擅长。他们不能认清自己的专长,了解自己的能力,结果自然是徒劳。
每个人都有许多能力,但总是有一种能力是最擅长的。只有找准最擅长的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调动自己身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获得成功。
反之,那些不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事的人,总是在别别扭扭地做着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以致工作中没有足够的热情,不能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成就大事了。
要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要让自己更有自信,要让自己做事更有成效,我们就必须做出更好的决定,采取更好的行动。
很多年前,一位名人讲过一句话:“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会有所成就。”
1888年,法国巴黎科学院发起关于“刚体固定点旋转”问题有奖征文。有趣的是,征文规定作者除提供论文外,还必须附一条格言。因为,知识和人格是科学事业腾飞的双翼。在许多应征的论文中,有篇论文所附的格言格外显眼,极富哲理:“说自己知道的话,干自己应干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
这句名言出自38岁的俄国女数学家苏菲·柯瓦列夫斯卡娜之手。她实现了自己的格言:“做自己想做的人。”在妇女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地位的19世纪,她成了走进法国巴黎科学院大门的第一个女性,成为数学史上第一个女教授。
无独有偶,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物理系人才济济,半个多世纪出了七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人们探究其奥秘,系主任说:“物理系教授和学生的原则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做别人让你做的事。”
一个人要充分地估测自己,给自己找准位置,充满信心,真诚地做自己能做的和应该做的事,就有可能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种人。
多少杰出成功人士的经历说明:假如你不仅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而且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在充分发挥才能优势的基础上,在扬长避短的前提下选择你的起点、着力点和努力方向,你就能少走弯路。
成为你自己,必须坚守自己的追求、个性和风格。合理的意见或建议当然要听,但是你应当有主见,否则,你一定会被众多的建议所肢解。因为,无论你怎么做,总有人表示不敢苟同。而在现实中,你又无法把自己“打扮”得适合每一个人。坚守自己,因为最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
成为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是在每个追求成功人生之士面前的巨大问号。我是谁?我们必须掌握可靠的认识方法。
一、真心地问一问自己的个性、志趣、能力、爱好、人生取向等究竟是什么?以便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真实的“自我镜像”。这种自我镜像将会直接影响一个人认识世界的态度或行为活动方式。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很容易走极端,或自大,或自卑,难以中肯。客观的自我镜像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和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形成的。
二、做自己能够做到的,起跳前先看看高度和适应度。别人能做什么,做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究竟想做什么,现在能做什么。虽说人的潜能发展是无限的,但一定时期,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所以一定时段的奋斗目标应当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制订宏伟的计划很容易,激情有时也很容易澎湃。但是成就自己却需要实实在在的可操作计划,需要恒久的热情。人的自取其辱或自折其志,大抵源于缺乏自知之明,缺乏正确地估测自己当时的能力。所以,在某时某地,我们能做什么,应该自己心里有谱。
三、不要撇开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特点,一味地去攀比或羡慕别人,你要成为你自己。别人能成为什么,那是别人的造化。很多时候,葡萄的确是酸的——因为我们吃不到,但我们可以转到别处去吃荔枝或苹果——因为这符合我们的个性和能力特点,何乐而不为呢?人应该是弹性的和变通的。
四、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所要认真对待的就是仔细地分析一下自己的优点,确定自己的长处。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样样都能干的通才。因此,与其费尽心机地去改变自己的短处,不如尽力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印度《五卷书》上说:“最难的是自知,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谁要是有这样的自知之明,他就绝对不会陷入困境。”
一旦我们选准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工作或事业,我们将乐在其中,不知老之将至,成功便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我们常说痛苦,事实上痛苦就是干自己不愿干而又不得不干的事。一个醉心于绘画的人,绝不会把每天绘画的工作看做是种痛苦的事。反之,一个对绘画毫无兴趣也无特长的人,每次走向绘画工作台,无疑像是被绑赴刑场一样。
五、坚信自己有无穷的潜能等待被开发,设想有一个个“新的自我”将被开发出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大约只开发了5%,还有绝大部分未被开发。每个人都拥有潜能,这是上天赐予人的最大的恩惠。我们应当相信:只要认真坚持去做,一定能比现在做得更好,更好便意味着多一分潜能的开发。
六、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我们都可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但是对生命的负责最终只有靠自己去把握。我们应该挥洒自己的天赋或特长,尊重自己,仔细地聆听来自心底的呼声,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背离自己的个性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一味地活在别人的“看法”中,容易导致“削足适履”的悲剧,也是对自我生命的最大蔑视。
人生的洒脱和飘逸,在于能痛快淋漓地活在自我的个性天地中。我们固然要虚怀若谷地悦纳别人的忠告,以别人的成功榜样来激励自我发展,但我们完全没必要一味地称羡他人的成功模式或幸福生活,我们要成为自己。之所以这样说,因为你未必有他人那样的个性天赋和环境机遇。但不必气馁,因为你有你的个性天赋和环境机遇,你会有自己的成功模式。我们在走向成功人生的征途中,应当坚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美的,鞋子夹不夹脚只有脚趾头最清楚,别人的判断是没有用的。可见,要使自己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给自己定位,充分认识自我是首要前提。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