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8700000004

第4章 投资观念篇(4)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看好日常生活中谁都离不了的名望老店。因为这些公司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需求量很大,而且投资者可通过自己的使用来切身感受该产品是否受欢迎、在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投资者只需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就能判断该公司是否具有投资潜力。

回顾巴菲特的投资收购历程:上世纪70年代购进被人抛弃的媒体与广告公司股份;90年代大量吃进奄奄一息的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前几年疯狂收购康菲石油公司、通用电气以及UPS快递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永远都在重复自己投资股票的特殊路径——寻找被市场严重低估的股票。这也是巴菲特不断胜利的投资理念。外行看到的是巴菲特收购了大量“垃圾股”,但巴菲特可不想扮演什么救世主的角色,那些被他看中的都是未被发现的“千里马”,有的是颇具有成长潜力的公司,有的是尚未被人们认识的新兴行业,有的则是正在被精英进行拯救的公司。

现实中有很多投资者非常盲目,不要说熟悉投资工具了,连要投资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已经投入重金了。有的投资者看别人买基金挣了钱,自己也去买,最终不幸被套牢了。

前一阵,开放式基金的发行与募集其火爆程度无法形容。大多数基金都临时缩短了募集期,有的基金一个小时竟然就募集到几百亿元的资金,投资者凌晨就去排队,几乎到了疯狂抢购的程度。

俗话说,物极必反。2006年基金之所以表现出色是由于股市大幅上涨,大盘指数(沪市)由不足千点上涨到2000多点。但是,久涨必跌,久跌必涨是市场的必然发展,违背规律就会遭到市场戏弄。

有的人,上了年纪,心脏不好,血压不正常,看别人炒股赚钱了,自己也拿着养老钱投奔股市,以至于股市里出现了大批不知道怎么买进,怎么抛出,却压上了自己全部积蓄的疯狂股民。更有甚者,有些人看别人做投资挣了钱,竟然把自家房子抵押给银行,拿贷款甚至挪用公款作自己一点都不了解的投资项目。结果是,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这些“投资者”便只能纷纷败下阵来,落个倾家荡产甚至锒铛入狱的下场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知的优势领域,如果让巴菲特做高科技产业投资,而让比尔盖茨去做传统产业投资。让这两个在自己优势领域之外进行投资,那么世界上有可能只是增加了两个百万富翁,绝不会是亿万富翁。

既然缺乏对某个领域的了解,那为什么不转而到自己的优势领域去打拼呢?用自己的短缺去与别人的优势相搏,怎么会赢呢?用自己的优势去搏别人的欠缺领域,又怎么可能输掉呢?

因此,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投资者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在没有了解透彻、没有想明白之前,千万不要仓促决策;投资还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被贪欲蒙上了眼睛。

现实市场中的任何一只股票即使遭遇到最强大的经济劫难也不会永远“熊”得暗无天日,相反它总有出头的时候。为此,巴菲特自创了炒股必赢的另一个金科玉律——长期持有。

巴菲特的股票至少也要持有8年。“投资应该像天主教婚姻一样,是一生一世的。”巴菲特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入。”“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当然,巴菲特推崇长期持有的前提是,所投资的企业必须是一家有长期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

巴菲特有一套看似简单的投资方法,就是在公司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大量买进,然后静等回升。巴菲特的“简单”投资情结,让他成功地躲过了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的大劫。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除了行为上的还有心态上的,投机者总是抱有一夜暴富的心态,而这种心态正是最容易误导投资决策的。巴菲特购买股票的心态是使非常平和的: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而那些有着赌博心态的投资者总是习惯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为券商做了捐献,自己常常是白忙活一场。

事实胜于雄辩,只要稍微算个账,就一切大白了。按巴菲特的低限,某只股票持股8年,买进卖出手续费是1.5%。如果在这8年中,每个月换股一次,支出1.5%的费用,一年12个月则支出费用18%,8年不算复利,静态支出也达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在投资者不停的忙碌中,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让金钱就在这忙碌之中悄悄溜走了。

巴氏观念能否与中国股市成功嫁接

早在巴菲特刚刚登陆中国的时候,相关专家就不停的对中国股民发出警示: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有着根本的不同,巴菲特的投资观念可以学习但是不可照抄。如果在发育不良的中国股市以身试法,完全照搬巴氏观念无异于在自杀。

某网站曾做过一项调查,问题是“您认为如果巴菲特来到中国股市是否能够成功”。参与调查的6588个网民中,只有42.00%的人认为巴菲特肯定能成功,有31.59%的人认为他将遭受惨败,还有26.41%的网民则认为,巴菲特的业绩可能只是一般。

“股神”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股神”是由内外两方面决定的,一方面是巴菲特自身的确出众,而另一方面是美国的股市的确是健康的。虽然美国公司财务欺诈丑闻事实曝光,但是,它的立法基础仍然是健康成熟的。所以身居发育不良的中国股市,投资者要做到活学活用。

事实证明,巴菲特在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时,也没有完全按照自己的套路出招,尽管他投资的依然是传统的能源行业---中石油,但是面对众多投机追随者,巴菲特随时调整策略,放弃了行不通的长期持有策略,采取了见好就收的“短线策略”。

而且巴菲特在投资中石油之前,从未到过中石油公司,也没有加过它的油,但他买了中石油的股票。这种做法又偏离了他“不熟不做”的原则。所以看到本质与区别的聪明的投资者,不会简单照搬巴菲特投资的每一个细节,而是学习和借鉴他的投资思路和成功的经验。

学巴菲特,学精髓,不要邯郸学步

在中国运用巴菲特的投资思路和观念并不是不可以,只是要跟中国国情相结合:第一,深刻认识股市本质,清楚了解自己在股市中的位置;第二,把目光放远,盯紧时事政治,不要只盯住股价;第三,敢于在市场低迷,人们退出的时候大胆进入;第四,尽量减少交易次数,虽然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如果跟前几条配合使用效果应该不错,至少可以增强投资者对股市诱惑的抵抗力。

某投资人学习了巴菲特以后,就长期投资买了银广夏,结果后来破产了。此人非常气愤,大骂巴菲特是骗人的。原来,此人看了一些银广夏的财务报表就认为自己对银广夏很了解了,就“颇具大师风度”的大量购进银广夏,打算克隆一个中国的巴菲特,结果落的个“捉鸡不成反蚀把米”的下场。

其实,在股市里最不可相信的就是那些报表,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去看报表。投资者即使知道报表不可信,但还是需要看一辈子。一份报表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同的,只有用慧眼才能看清楚。这位投资者就是只学到皮毛,没学到本质。悲哉!

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是无条件的,不可能是走遍四海皆适用的。笔者认为巴氏理论应该和中国股市紧密结合,衍生出适合中国股市的巴氏理论。

第一,精心挑选重仓股。投资者在挑选重仓股时,应该看清该企业是否是垄断型企业,因为只有垄断型企业,才可以做到用很少的投入,获得很大的回报,才可以实现投资的长期收益,这也是巴菲特选择股票的原则——追求消费型垄断企业的含义。

有些企业看似价值很高,可是由于后期需要大量追加价值,结果实际回报并不高。

第二,有条件的长期持有。在能够控制损失的情况下尽量长时间持有股票,适当时机可以逢高卖出逢低买入,不过尽量少的交易是个基本原则,持续关注企业的经营变化,若发现对长期持有的不利因素要立刻放弃持有。

这和投机者做短线投资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它强调的是长期持有的思想,短期利用止损控制本金损失,在出现利润的情况下尽量长期持股。

第三,参考基金。在投资中要经常参考优秀的基金经理人,因为中国的股票市场里禁得住考验的股票不是很多,所以选择时尽量选择业绩好的基金所青睐的企业长期跟踪,然后找准时机,低价入市。

第四,评估企业。作为散户,在现时中国做到亲自去考察企业,倒真是个不小的问题,同时也不太现实,但是要参照报表和评测机构的数据,可信度又不高,这就对于那些抱着投资的心态投资股票的人很不公平。

总之一句话,巴菲特是投资大师,但他是美国的投资大师,他炒作的是美国的股市时,他的理论是正确的,但如果你完全照搬,必然失败,因为这是中国。

巴菲特投资观念带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一,让投资成为个人理财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

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好的投资习惯可以让人一生受益。投资人必须牢记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让资本翻番,而是要保住资本,这是成功投资的坚实基础。每个投资者都应该树立自己的投资目标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这是一个人素养、能力、知识、目标的表现。

启示二,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

投资者首先要抛弃投机心理,因为抱有赌博心态常常会令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有些投资者常常希望今天投资明天就能看到好的回报,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好事往往不容易碰到。

任何领域的投资都不可能保证只涨不跌。就以基金为例,基金在一年中有涨跌是很正常的,因为基金的主要投资渠道是股市,因此肯定会随着股市变化,没有任何一家基金公司会对投资者承诺只要购买就会每天增长。如果只涨不跌,那基金公司的门槛岂不早就被投资者挤破了。

所以投资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着眼于长期收益,不要患得患失。有了这样的心态,再来进行个人投资,既不影响工作,又能增加收益,还能保持好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启示三,投资不是赶时髦。

投资者不要把投资当成赶时髦,因为时尚的东西都是禁不起时间考验的。虽然赶时髦赶对了也可以趁机捞上一票,但多数人往往货到地皮死,赔个血本无归。最典型的就是看别人挣钱了自己赶快学。众投资者一看开洗车房赚钱,就蜂拥而入,到处都是洗车房。没有投资者会考虑中国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浪费水的生意是做不久的。结果一场干旱,政府一声令下,全都歇菜了,到底赔进多少,只有投资者心里最清楚。

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各方面的专家,术业有专攻,做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投资自己最擅长的。“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在做人方面是使不得的,但是在做投资上可是相当灵验的,投资者不妨一试。

同类推荐
  • 小鬼当家,用好压岁钱

    小鬼当家,用好压岁钱

    本书从目前的压岁钱消费现状入手,介绍小孩子怎么对待压岁钱,怎么学会用钱、存钱、怎么进行简单投资,并通过一些理财案例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相信对孩子和家长应该有所帮助。
  • 每天学点理财学

    每天学点理财学

    说到投资理财,无非有两个方面:一是积累财富,二是运用财富,简单说就是如何赚钱和如何花钱。只要对自己拥有的钱财作了运用和处理,就是理财。《每天学点理财学》的宗旨就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成为精明的理财高手,运用简单而有效的投资理财策略,最大限度地获得回报。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理财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理财课

    学会最好的理财黄金法则,人生三十而立,30岁是人生的一道关口,是人生的分水岭。你生活的状态和质量如何,取决于30岁前你对财富的认识,以及在理财的各个方面所做的选择和努力。30岁前的理财思维和理财蓝图,决定了30岁后你生活的基调。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要趁早行动。本书立足于30岁这一特定的人生年龄段,精心讲授了33堂最重要、最前沿的理财课,提供了最有效的理财技巧,揭示了最实用的理财策略,指明了最便捷的理财途径,让你成功跳过理财误区,快速成为理财高手,在30岁后真正实现财富梦!
  • 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大全集(超值金版)

    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大全集(超值金版)

    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创富理财法则,不要低估你对财富的需求,可以不赚钱,但决不要赔钱,只有投资才能抵御通货膨胀对财富的侵蚀,投资要有计划,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和听取专家的建议,投资越早,时间越长,回报越多,养成定期投资的习惯,敢于承担适度的风险,才可能获得更高回报,不同的人生阶段,应有不同的投资组合,适度分散是对投资最好的保护,不要过分选时,也不要追逐热点,关注投资品种的内在价值,想要长期地赚大钱一定要脚踏实地,读懂市场会令你财源滚滚。
  • 做“财”女有“钱”途:女人一定要知道的理财知识

    做“财”女有“钱”途:女人一定要知道的理财知识

    本书共分六篇,前五篇分别从管钱、赚钱、省钱、生钱、花钱几个方面为你做"财女"指明了"钱"途;第六篇辑录了世界各地财富女性找到"钱"途的成功事例,为你走向财富之路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与传统妇女把钱放在银行里的理财方法相比。当今的“财女”已经不满足于只“吃”利息。关注投资领域,关注时尚潮流,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已成为“财女”们营造美丽人生的三大法宝。不管是炒股票、买基金、做房地产,还是投资书画、古董,她们都没问题。“财女”们相信,只要认准投资目标并聪明理财,就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热门推荐
  • 入世花都

    入世花都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廖煌从小跟着一位仙人师父在一处世外桃源中长大,道法符咒奇门炼丹样样精通,但是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于是当一个机缘降临时,他来到人间,去红尘之中修行人道。面对红尘的缭乱,繁华的世界,权力、金钱与美色的诱惑,这就是人道当中的修行。临行前,仙人师父留给廖煌一些宝贝以及三句话:一、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本质永远是拳头大的才是老大;二、打蛇打七寸,打人要打脸,尤其是遇到那种给脸不要脸的,更要狠狠的打,不然他不长记性;三、本门弟子,是容不得外人欺负的!…………欢迎进入二冰打造的都市幻想世界,这个世界当中,满足你的所有野心!
  •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作者品评的八位女性,均在上个世纪留下过深刻的人生印记。她们以各自不同的人生姿态和生存际遇,仍让今天的我们萦怀于心。顺着作者的笔触,品读她们的命运和人生,竟会是如此的苦涩而又温馨,仿佛有干愁百结,欲罢不能。
  • 天下三国

    天下三国

    本书由著名作家李国文话说三国157题,据史实,讲故事,说权谋,道忠奸,探寻世界分合之道,分析博弈消长之谜,梳理人生成败之路,内容丰富,文字精炼。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还原生活细节的规律,寻找现实背后的真相。本书通过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方式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解释娓娓道出,让你摆脱啃大部头经济学著作时的费力和烦躁,随时随地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学会有用的经济学知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大全集(超值金版)

    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大全集(超值金版)

    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事事顺心,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现实,倒尔可以事事尽力!,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选择心情,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改变心态;你不能改变容貌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闷骚老公,别挡道

    闷骚老公,别挡道

    欲哭无泪的夏落往后一仰,直直的跌坐在了沙发上,眼睛没有焦距的盯着天花板,谁能告诉她这是怎么回事。娃娃亲……婚前磨合期……结婚……最最让自己吐血的是爷爷那句前卫的先上车后买票……难道老天真的那么灵验,自己前几天在庙前才为自己的姻缘上了柱香,今天这好事就来了。可是这都是什么年代了,这比相亲更恐怖,直接就是包办婚姻!虽然他是长的不赖,但是怎么看……
  • 跟上巨人的脚步

    跟上巨人的脚步

    在巨人的背后,绵亘着一道什么样的历史与精神的地平线?古今中外纷繁驳杂的思想资源,开阔着青年毛泽东的思想理路。早期大力倡导精神上的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五四运动后则从个体自觉延伸到了群体联合和民主自治,激情主张“民众大联合”和建立“湖南共和国”,他的思想探索显得蹒跚而又坚毅...
  •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有时候,父母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就可以让孩子的性格发生改变,受益或受害终生。“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