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似乎没有必要。但是在那一个阶段,微软公司内部有一种狂热的工作气氛,这种气氛推动着所有的员工拼命工作。在这后面有一个叫做比尔·盖茨的魔鬼,他不断地催促说:“快点!快点!”
微软公司实际上在做一次投机冒险。过去搞项目总是等机子出来。然后各路英雄一道冲杀上去,谁做得好做得快,谁就会成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很难说谁就一定得第一。微软公司这一次的方法是抢跑。新的计算机做不出来,就算微软公司瞎眼了,白干了一场。但是,新型计算机做出来了,那谁也别和微软公司争了。微软公司一定是第一。
微软公司的这个决策得到了回报,它又一次挣到了钱。
1977年,微软的毛头小伙子把阿尔基伯尔的工作结束,整个公司做了一次战略转移。
为了永远记住在阿尔伯克基的日日夜夜,微软公司的各位英豪决定在11月7日这一天照一张集体相。
11月7日。
这一天是俄国革命的成功日,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纪念日。
这一天,阿尔伯克基下起了暴风雪。“微软的管家”卢宝被孩子拖累在家里不能出来,韦兰德出城去办事,他们俩没有照成相。
不过,大家并不遗憾。阿尔伯克基的日日夜夜,已经全部牢牢地印在了十几位年轻人的脑海里。现在,他们上车了。
就在这个月,微软公司完成了全年100万的销售额。精确地说,是135万多美元。他们带着这个成绩,向着大西北绿草如茵的地方进发了。
在途中,比尔·盖茨访问了硅谷的计算机制造商。在一条路上,他得到了警察三张超速行驶的罚单。其中两张是同一天被同一个警察处罚的。他来来去去都开得太快了。
他用的是微软的速度。可惜的是,警察并不理解这种速度的含义和这位“司机”的真实思想,而仅仅认可罚单的权威性。
敢叫上帝让位的人
比尔·盖茨是互联网上的宠儿,有关他的神话一叠一叠的,其中一则如下:
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副总统艾尔·戈尔与比尔·盖茨在一起坠机事件中遇难。他们都被带上天堂,站在上帝气势雄伟的白色宝座之前。上帝俯视三人,然后先对戈尔说话。“艾尔,你相信什么?”艾尔答:“如果使用更多的冷煤,地球会变成二座温室,人人都会丧命。”上帝微笑着说:“过来坐在我的左边。”
上帝接着问克林顿。“比尔,你相信什么?”克林顿回答:“我相信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上帝微笑着说:“过来坐在我的右边。”
上帝接着问比尔·盖茨。“比尔,你相信什么?”盖茨笑一笑,然后说:“我相信你坐的是我的椅子。”
这就是比尔·盖茨的个性!王者的个性!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处于一枝独秀、占据主要软件市场的良好发展状态。然而,盖茨对这样的成绩不以为然,在他头脑中想得更多的倒是公司未来的处境,未来的发展和未来的风险。
忧患意识就是保鲜膜
在电脑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哪怕稍有疏忽,就会被别人赶上甚至超过。在比尔·盖茨心中,永远有一种无法解脱的忧患意识,正是这股忧患意识鞭策他永远向上。
1991年初,比尔·盖茨向公司的主要董事们分发了一份公司发展状况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从头至尾显露出他惯有的思想特征:既不乏勇往直前的气概,又充满深深的忧虑。他在历数微软公司业务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详尽分析了公司在各个领域中面临的压力与危机。
微软公司在网络通讯等方面还远远落后于Novell公司,对这个巨大的市场鞭长莫及。
一些聪明的软件开发商不断分取市场份额,正千方百计地围堵微软公司,成为微软公司不可小觑的劲敌。
与苹果公司的法律纠纷也还在旷日持久地继续下去,这给微软公司带来不小的麻烦。在过去几年中,微软公司已花费了数百万美元来推广视窗软件,而且费尽心思让软件开发商为视窗开发应用软件。苹果公司一旦获胜,不仅微软公司将前功尽弃,败下阵来,而且意味着几十亿美元的市场份额将化为乌有。
这一场没完没了的官司还不得不一直打下去,因为在与苹果公司的纠纷中,不断有新的对手加入到苹果公司的行列中。比尔·盖茨自己也深深感觉到,现在正处于腹背受敌、四面楚歌的境地。
在这份备忘录中,比尔·盖茨还着重谈到与IBM的关系问题。他说:
“我们与IBM的关系应朝着公平的方向发展,因为我们已经成了更为出色更为强大的公司。我们今天已经确立了自己的行进标准,人们不再认为这只是由于IBM选择了我们。”
过去人们一度普遍认为,IBM是养虎为患,让微软公司占了上风。但电脑业的明白人都知道,事情并非如此。IBM之所以面临败局,是因为它跟不上电脑业的发展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利。哪怕微软公司不赶上去,这种事情别的人也会照干不误。
比尔·盖茨喟然动容地说明了这件事的意义:
“与IBM分道扬镳,表明微软公司不再接受IBM贫乏的编码,贫乏的设计方案和诸如此类的其他东西。”
那时候,微软公司的股票每股已经超过110美元。比尔·盖茨的备忘录公布之后,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开始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别的竞争对手真的要赶上来了,便开始大量抛售股票。结果,微软股票在抛出最多的时候,一天之内下降了8美元。仅就比尔·盖茨个人而言,他在一天之内就损失了3.15亿美元的票面价值。
自然,那些真正了解微软公司和股票行情的证券老手,认为备忘录并没有揭示出什么真正可怕的东西,反而觉得比尔·盖茨流露出来的忧虑正好是他自负心理的惯常表现。因此,他们非但没有抛出股票,反而乘机大量吃进。例如曾经帮助微软上市的金人萨奇公司副总裁谢伦德就是这样的人,他在这次小小的风波中,着着实实大捞了一把。
泰山压顶自岿然不动
比尔·盖次的忧患备忘寻让IBM公司董事局主席约翰·阿克尔斯也忧从心生,随后也发表了一份,一份缘于败绩的备忘录。
阿克尔斯在他的备忘录中坦言,IBM公司目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自1984年以来,公司的销售额首次连续两年呈现下降趋势。IBM公司——一度在股市上遥遥领先的地位现在已岌岌可危。他认为,现在该是公司大力进行整顿的时候了。
阿克尔斯忧心忡忡地指出:“我们正在失去市场占有率,我们正在走向衰退。”他同时指责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原因说:“我们的工作缺乏足够的紧张态度,人人都自得其乐,而根本无视商务上的困境。”
在全美掀起个人计算机热潮的时候,IBM公司奋起直追,几乎占领了一半的市场。而现在的情况是,这个市场占据率已下降到差不多只有20%。严酷的现实逼使IBM公司改变思路,打破陈规,从根本布局上改变现状,以应付狡诈的对手——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
阿克尔斯提出的方案简直不可思议,那就是他们要同过去闹得不可开交的苹果联姻。
因为无论是IBM公司还是苹果公司,现在都面临共同的来自微软公司的压力。过去,微软的年营业额只及IBM公司的十分之一,现在,市场已经在微软公司的主导之下,IBM公司和苹果公司两家公司所占的份额则分别下降了70%和50%。而且,微软产品的利润率比这两家公司都高。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它们互相联合,一致对敌,乃是大势所趋,只能如此。
阿克尔斯在这份备忘录中为IBM公司指出了唯一的出路,尽管多少带有苦涩和迫不得已的意味。
在与苹果公司结盟这件事上,IBM并不是全无保留的。电脑界不少人士认为,苹果公司只是因为与微软公司的官司才采取联合IBM的策略。它与IBM公司有着类似与微软公司的矛盾。要是苹果公司赢得了与微软公司的官司,它同样会起诉IBM公司的PM软件。PM与视窗完全相同,这同样是苹果公司难以容忍的。只是,在当前形势下,苹果公司与IBM公司联合起来仍然是有利的。
备忘录发表后不到半个月,在美国国庆节前一天,两家公司正式结盟。他们达成一项协议,在广泛的领域内共同享有彼此的技术。协议的有效期定为7年。
这个结果或多或少出人意料,许多人认为,这一切都源自微软。人们把IBM公司与苹果公司的结盟称为“反微软联盟”。
两家公司把结盟仪式搞得轰轰烈烈。仪式在旧金山举行,邀请了500多人参加。在这个仪式上,除签署彼此共享技术成果的协议外,还声言它们将与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合作,开发个人计算机RISC芯片,以用于IBM和苹果公司的个人计算机。
真正引起轰动的新闻还是IBM公司和苹果公司将注册两个联营公司。其中一个公司取名塔利根特(Taligent),它的使命是把苹果公司以前开发的平克(Pink)项目作为基础,研制出更为先进的操作系统。另一个公司起名卡雷达(Kaleida),它的任务则是研制一种个人多媒体计算机,把声像、文本、影像融为一体。
比尔·盖茨不知心里怎么想,但表面上始终保持平静,甚至看不出有什么状虑。
在一次业务研讨会上,不知是不是有意显示大度和不在乎,比尔·盖茨还说出这样一段话来:
“对于整个产业而言,苹果与IBM结盟可以说是一件好事,甚至是很好的事情,因为我们这个行业需要更多的合作,以便产生更好的成果。”
而在另一个场合,在比尔·盖茨接受《华尔街日报》记者采访时,他说道:
“这次结盟,使苹果公司失去了它昔日引以自豪的东西,它出卖了自己的创业精神,这叫人深感悲哀。”
在谈到这次结盟对微软公司的影响时,比尔·盖茨幽默地说:“这可算得是一件好事,它们合二而一,我们因此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比尔·盖茨外表上一直表现平静。美国国庆节这一天,在微软公司的聚会上,他第一次会见了华纳公司的老板。他们两人都是孜孜不倦的数学爱好者,都是拥有亿万美元的大富豪。这些共同点扩大了他们无休无止的话题。
在这天的聚会上,比尔·盖茨还接见了《华盛顿邮报》的老板及州内其他一些政界和新闻界人物。他还玩了一阵技艺并不高超的网球。看上去,他丝毫没有把眼前刚刚建立的“反微软联盟”放在心上。
连微软公司的员工也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公司负责应用软件开发工作的副总裁麦克·梅普思揶揄地说道:
“很难想象,在我退休之前,他们到底能搞出什么东西来。”
王者即是忍者
自1992年以后,随着每年分红与派股,盖茨的股票越来越多,而微软股票的市面价值也越来越高。比尔·盖茨,这位从来不以钱为意的神奇小子,慢慢地竟然成了全世界钱最多的人,这倒真是造物的神奇!也许他自己也不知道会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人们会以“首富”作为他的代号。
但这足以让比尔·盖茨心满意足吗?不!任何对比尔·盖茨稍具了解的人都清楚,他还有着更大的胃口。
20年前他梦想每一个房间每台桌子都可以摆上一台计算机,并且都使用他的软件。在这个目标部分成为现实的今天,他又开始梦想电脑可以装在每个人的钱包里随身携带,当然用的也是他的软件。
要想做到这一点,比尔·盖茨必须不仅在计算机软件领域做文章,而且别的领域也是他染指的对象。
就像80年代对图形用户界面的追求成为计算机工业的主轴一样,多媒体技术占据了90年代计算机工业的中心地位,也牵动着比尔·盖茨的心。多媒体初显端倪,源于让比尔·盖茨切齿,也让许多计算机用户欢呼雀跃的蜜柑——麦金托什计算机的诞生。
麦金托什机卓越的设计让人爱不释手。例如,它采用了摩托罗拉公司的68000型32位微软理器,速度达2Mips(每秒百万次指令),超过当时流行的小型机VAXll/70,而价格只是后者的零头。它的新型总线结构使总线速度可与工作站媲美而10倍于当时的PC—AT机。它还支持多处理器和并行处理系统,有很强的网络功能。不过,最令人叫绝的还是它的图形工作方式,可以说,整个麦金托什机的结构都是围绕图形处理来考虑的,它甚至把文字也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来处理。它还引人注目地使用了鼠标器、窗口等图形技术。崭新的、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使这种新电脑与大众的距离一下子缩小了许多。
麦金托什机不仅“唯图至上”,它对声音的处理也十分精美,可以用它来作曲、作电声乐队的自动控制、作音乐专业的教学和语音研究等,作为计算世界的优秀作品,它的确雅俗共赏。
由于麦金托什机卓越地处理了图形和声音这两种信息媒体,一出世就引起轰动,当年的全美微机硬件产品第一名的王冠,当之无愧地戴在了它头上。
眼睁睁地看着王冠戴在了别人的头上,盖茨忿忿不已但他还是忍着,因为他知道,有朝一日,他会把它夺回来。
征服“多媒体”之路
由于较好地处理了图形和声音,麦金托什机被视作多媒体计算机的雏形。自从盖茨下决心开发视窗软件,多媒体也同时占据着他大部分的头脑。
多媒体(Muitimedia)这一时髦名词,出于又老又土的幻灯机。许多年前,有人采用多部幻灯机联动的方式,使静止的幻灯画面“活”了起来,又利用录音机把声音插入,让文字也“活”了起来,这种幻灯机风光了一阵子。用现在的眼光看,这种“多媒体”实在是徒有虚名,多媒体幻灯和多媒体电脑,不啻是虫和龙的关系。但是,如不数典忘祖,后者的设计思想,确实从前者脱胎而来。
所谓多媒体,是指人类表示和传播信息的形式,现代人涉及的媒体,主要有文字(包括数字)、声音、图形、图像、活动图像(也称影像)等几种,能用活动图像传播信息大概是现代人的专利。多亏同时拥有这几种媒体,我们今天的生活才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遗憾的是,电脑这个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尽管它有非凡的记忆和计算能力,但在降生几十年后,它在接受和处理几种媒体信息方面,仍显得十分“愚笨”。我们与电脑对话,长期以来只能以文字(Text,也称“文本”)的方式,而电脑对图形(Graphics)、声音(Sound)、图像(1mage)、活动图像(Livevideo)等信息媒体,则力不从心,常常变成瞎子、聋子、哑巴。
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所谓的人机界面不友好,直到今天,大多数人对电脑望而生畏,这也是个很大的因素。因此,研制友好的人机界面,是几代电脑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友好的人机界面,正是多媒体的人机界面。
因此,在视窗1.0和视窗2.0之后,整个视窗3.0的开发设计便围绕着多媒体的人机界面来进行。
不过,这种软件的开发必须等待硬件的突破方可能实现,而这就是所谓去芜存菁的图像压缩术。
多媒体技术中很关键的问题是对图像和声音的处理,其中,对图像和活动图像的压缩和解压缩,更是超级难题,在80年代中期,这一难题还远未攻克。